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ir.lib.ypu.edu.tw/bitstream/310904600q/6153/1/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 ·...

19
1 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 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 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 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腦中風是台灣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二名,死亡百分比高達

Upload: others

Post on 28-Oct-2019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病患之護理經驗 ��� � ���� � � � � ��� � ���� � ���� ���������� �� !" �#$!" �%&'()*+,-./01234567)89 :;?@+A BCDE2 B@F B@GHIJKL@DMNOPQ :R+S@ +ATU5'()VW34 XYZ[\]6^KP_`ab@cdefghiajklm :(nopLqr stuvwxyz{ X|Q}~ B BL(n : 6 ¡¢£¤¥¦>§¨© Bª B« B¬y® X̄ °R± ²stuv³´' Bnµ¶·¸¹ B©kº»¸¹L¼½¡WO¢£® :¾¿§¨À£ Bª£ B¬O® :ÁÂÃkILÄÅIu¢ :}~ÆÇÈLÉÊËÌͳ :Îϧ¨q¿LÐÑ'(® :ÒKPÓ° sÔª :SÕ  stuv³ : Ö×Ø ÙÚÀºÛÜ XÝÞß ²@ +A B'( B¢£

    前言前言前言前言

    腦中風是台灣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二名,死亡百分比高達

  • 2

    9.3%(行政院衛生署,2006),不僅每年造成約一萬多人死亡,也是老年

    人失去日常生活獨立自主能力的主要原因(蕭淑貞、金繼春、劉芹芳,

    2007),其中存活者近二分之一的患者可恢復日常生活獨立自主的能

    力,另外二分之一的患者感覺、運動、認知和行為功能有異常的改變,

    造成輕重度的肢體癱瘓及神經、認知語言功能障礙。而語言障礙,通

    常有理解或表達困難,會造成患者無法使用語言與他人達到良好的溝

    通,因此產生挫折感,造成一些負面的情緒反應,例如感到難堪、憂

    鬱、焦慮、憤怒、擔心、害怕、社交退縮或造成社交隔離的現象(李月

    玲、王文燕,2006;楊瑞琳、王桂芸,2002;Karin,2003)。因此腦中

    風患者的復健問題,常是患者、家屬及社會所需要關注的。面對腦中

    風患者複雜的生理、病理變化及情緒反應,如何發揮護理功能,且協

    助患者瞭解自己的疾病、參與治療復健、拾回信心,是醫護人員應努

    力達成的目標(呂雲燕,2002),本文藉分享此個案的護理經驗,期盼

    能提供護理人員對腦中風合併失語症有更深的認識與瞭解,以提升護

    理專業及照護品質。

    文獻查證文獻查證文獻查證文獻查證

    文獻查證將依腦中風與失語症及腦中風患者的復健與護理做討

    論。

  • 3

    一一一一、、、、腦中風與失語症腦中風與失語症腦中風與失語症腦中風與失語症::::

    腦中風(stroke)又稱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

    乃指腦血管的一種異常狀況,主要是因為腦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

    的,腦組織不能得到充分的養分和氧氣,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壞死,因

    而產生各種神經症狀(林宜昀、丘周萍,2004;張志仲、董文伶、吳欣

    瑜、蘇芳慶,2004;劉芹芳、江秀珠、黃玉雰,2006),其症狀有對側

    偏癱、感覺異常、失語、書寫不能、意識改變(林秀純、楊舒琴、蘇芳

    玉、劉淑娟,2005;賴資賢、翁文章,2006),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功能,甚至造成失能、長期臥床等(黃偉城、周騰達、蕭添木、黃志芳、

    黃培銘、曾嵩智等,2006)。而失語症是腦中風患者常見之合併症,約

    佔左大腦血管病變的 85%(呂雲燕,2002)。早期法國外科醫生 Broca

    於 1861 年發現,局部腦組織病變會導致患者語言功能喪失,產生語言

    的系統主要是位在額顳葉處,尤其在左大腦的部分。若任何一部份受

    損時,都會因生理功能不同而造成不同類型的失語症(楊瑞琳、王桂

    芸,2002;Rosemari’e,Ena&Wally,2006)。此個案為表達性失語症,主

    要是 Broca’s區受損時,控制說話的肌肉軟弱、麻痺、遲鈍、不協調、

    肌肉張力或感覺喪失,無法調節語言肌而影響說話能力,而有構音困

    難情形(李月玲、王文燕,2006;楊瑞琳、王桂芸,2002;Karin, 2003)。

  • 4

    一般失語症患者除非腦部病變持續惡化或兩側大腦半球均損傷,否則

    語言可有某些程度的恢復,發病後六個月內是自發性恢復期,其中前

    三個月是語言恢復的黃金期(林幸雅、吳音旬,2004)。

    二二二二、、、、腦中風患者的復健與護理腦中風患者的復健與護理腦中風患者的復健與護理腦中風患者的復健與護理::::

    腦中風是引起成年族群死亡與功能障礙的主因之一(胡名霞、許書

    旋、李建志、王顏和、鄭建興、葉炳強,2006),故中風後之復健在復

    健醫學的領域一直是個重要的課題。由於疾病可能導致意識障礙,認

    知功能受損,肢體癱瘓或無力,感覺異常或喪失,視野缺損,失語症,

    吞嚥障礙,大小便失禁,造成日常生活品質的重大影響(李昌舜、邱然

    偉,2007)。患者在住院期間需接受復健治療及相關護理措施如:執行

    患側之關節運動及加強肌力訓練,並藉由輪椅、四腳拐杖訓練和運用

    進食、修飾、穿衣、沐浴及如廁等訓練,增進執行日常生活活動的能

    力。當合併失語症時,應營造安靜、可放鬆、不會感到匆促的環境,

    並隨時鼓勵個案做口語溝通及參與團體活動,提供適當的溝通刺激(如

    與家人的對話、收音機、電視),利用自然的話題(如個案感興趣或重

    要的事物)來引發口語表達的動機(李月玲、王文燕,2006;楊瑞琳、

    王桂芸,2002;Karin,2003),亦可鼓勵用簡單手勢、言詞或用健側手

    以筆交談溝通;非語言的溝通技巧是最常使用的方法(呂雲燕,2002),

  • 5

    臨床護理評估及語言治療,均應及早開始。在衛教指導方面可幫患者

    設定復健目標並給予支持渡過中風危機和協助家屬適應及給予參與照

    護所需瞭解之資訊(陳幼美、余麗樺、蕭美玉、黃惠滿、蘇貞瑛、阮慧

    沁,2002;孫嘉玲、黃美瑜、宋梅生、陳施妮、李琇彩、王秀香,2005);

    以同理心面對患者和家屬,持續給予鼓勵及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關

    懷,進而正向思考面對問題,建立自信心以增進照顧能力,維護生命

    之尊嚴及連續性(Hong,2005)。

    綜合以上文獻得知專業護理人員應主動提供腦中風合併失語症的

    病患和家屬適當資源和衛教,且教導對疾病的認知及照顧技巧以提升

    社會支持並減低照顧者負荷與壓力。

    護理過程護理過程護理過程護理過程

    一一一一、、、、個案簡介個案簡介個案簡介個案簡介::::

    蔡女士,現年 60歲,身高 152公分,體重 50.8公斤,已婚,未曾

    接受教育,故不識字,說台語,信仰佛教,為家庭主婦,丈夫為退休

    卡車司機,育有三女二男,家庭經濟小康,主要經濟來源為大女兒及

    兒子,與丈夫及子女同住,與家人相處融洽,目前住院期間主要照顧

    者為大女兒,其次為丈夫。家族圖譜見圖一

  • 6

    àáâã äå æç èé60y/o

    32y/o34y/o

    60y/o

    36y/o37y/o37y/o

    1y/o1y/o

    28y/o31y/o

    圖一 家族圖譜

    二二二二、、、、過去病史過去病史過去病史過去病史::::

    個案有高血壓約 2 年,長期有至診所拿藥物控制中,但個案未規

    則服藥治療,若自覺血壓偏高、頭痛,才會服用降血壓藥物。

    三三三三、、、、疾病過程疾病過程疾病過程疾病過程::::

    個案於96年10月10日凌晨因要喝水及上廁所,突然從2樓樓梯轉角

    跌落,當時由家屬緊急送至本院急診求診,急做電腦斷層掃瞄為左側

    大腦動脈梗塞,故轉加護病房觀察,因病情穩定於96年10月20日轉普

    通病房,於96年10月25日狀況穩定後,因右側肢體無力、失語症,日

    常生活無法自理,經復健科醫師會診後收案治療,安排復健治療,現

    個案意識清楚,有表達性失語症,肌肉力量:右邊肢體肌力反應,上

    肢為0分,下肢為1分、左邊上下肢體為5分,於此次住院時發現有第二

    型糖尿病。

    護理評估護理評估護理評估護理評估

  • 7

    筆者以主護護士角色於96年10月20日至96年11月22日參與照護。

    運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為評估工具,藉由觀察、會談方式

    及家屬互動等方式做整體性評估,獲得下列資料,進而確立問題。

    (一)健康認知與健康處理型態:

    個案平時健康情況良好,無抽煙喝酒習慣,兩年前因感冒至診所

    求醫時,才發現有高血壓,之後定期至診所拿降血壓藥物服用,但案

    女表示個案都未定時服藥,唯有自覺頭痛或高血壓時才會服用降壓

    藥,而此次住院抽血檢驗,診斷有糖尿病,案女表示:『媽媽以前沒有

    糖尿病,這次住院才發現有糖尿病,對於糖尿病我們都不是很了解,

    在醫院也都是訂醫院糖尿病餐,那回家後,我們要怎麼替她準備食物

    及控制血糖呢?』故評估個案及家屬有健康尋求行為護理問題。

    (二)營養及代謝型態:

    個案身高 152公分,體重 50.8Kg,BMI:25.3Kg,(理想體重為 49

    公斤)。住院前:每天進食三餐,有早素習慣,每餐約吃 1碗飯,無偏

    食情形,因個案住院發現有糖尿病,故家屬予三餐訂醫院糖尿病飲食,

    每日攝取 1500kal/day,個案食慾可,無挑食情形,三餐飯前及睡前胰

    島素使用,血糖控制穩定,消化良好,吞嚥正常,口腔清潔、黏膜完

    整濕潤,且每日攝取液體量為 1500 ~ 2000 cc. / day,毛髮及指甲正常,

  • 8

    皮膚彈性佳且完整無破損及水腫情形,故評估結果此型態沒有問題。

    (三)排泄型態:

    個案住院前無解尿方面問題,平均一天小便 6 ~ 7次,10/11~10/27

    尿管留置,期間偶有血尿情形,曾會診腎臟科,無結石或異常情形,

    醫師表示多攝取水分,之後無血尿情形,於 10/27 將尿管拔除,需在家

    屬扶持下至廁所,尿液呈淡黃色無混濁,排尿量正常,無解尿困難、

    頻尿或夜尿情形,每天都有養成排便習慣,約 1~2次,顏色黃且微軟,

    故住院期間無使用軟便劑或灌腸情形,故評估結果此型態沒有問題。

    (四)活動與運動型態:

    個案為家庭主婦,日常生活均可自理,有空會與鄰居聊天,但無

    固定運動習慣,偶爾假日時子女們會帶個案至郊外活動,個案住院後,

    因右側肢體偏癱,上肢肌力:0 分,下肢為 1 分,大部分日常活動須由

    家屬協助,於 96 年 10 月 25 日轉入復健病房安排復健治療,由復健師

    教導其翻身和轉位,可自行翻向患側,但翻向健側,需協助;無法自

    行坐起,坐姿平衡差;無法自行轉位及步行,需由家屬協助轉位;下

    床皆以輪椅代步。96 年 10 月 28 日利用巴氏量表,評估為 25 分,屬嚴

    重依賴,故評估個案有自我照顧能力缺失和身體活動功能障礙等護理

    問題。

  • 9

    (五)睡眠與休息型態:

    個案未住院前,平日睡眠習慣良好,每日平均睡眠約6~8小時,作

    習正常,住院後睡眠情形也無太大改變,約晚上十點入睡,至早上六、

    七點起床,少有睡眠中斷情形,平均每天睡眠時間約7~8小時,中午平

    均睡眠約30分,無精神疲倦及黑眼圈情形出現,故評估結果此型態沒

    有問題。

    (六)認知與感受型態:

    個案因左側中大腦血管病變,而傷及語言區導致表達性失語症,

    在言辭表達方面有困難,僅能用簡短「好、謝謝、不會」等句子或點

    頭、搖頭、微笑等肢體語言做簡單表達,案女:「媽媽有次早上起床表

    示想把床搖高,但就是無法完整說出,只是一直用手比著床,後來我

    們才知道。」案夫:「有時我都不清楚我太太想表達什麼,所以常會惹

    得她很生氣。」個案視力及聽力正常,但中風後,記憶力有減退情形,

    思考能力明顯變差,經評估個案與家屬常因個案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而

    無法達到有效溝通,故評估個案有言辭溝通障礙護理問題。

    (七)自我感受與自我概念型態:

    據案女表示,住院前個案自覺身體健康良好,住院後,因失語症,

    說話表達困難,故剛開始不太愛說話,自從轉入復健科病房,因復健

  • 10

    訓練有進步,偶爾能夠說幾句簡短的話,心情好像也有比較開朗,時

    常看到個案能面帶笑容,而且會積極參與語言訓練,但有時因表達的

    意思,家屬無法了解,而有焦慮不安、生氣,但經協助溝通後,個案

    能夠減輕焦慮,面帶微笑,且因語言訓練後,語言表達方面有部份進

    步,個案十分積極配合語言訓練,故目前無發現問題。

    (八)角色與關係型態:

    個案育有三女二男,目前第二女兒及第五兒子已成家立業,其餘

    子女及先生共同居住,家庭相處融洽,住院期間大部分由大女兒及先

    生輪流照顧,大女兒負責夜間與白天,先生則白天陪同復健活動,其

    餘子女因工作關係,則會利用假日予以探視,子女對於個案皆能充分

    表現關懷態度與醫護人員互動良好,有問題會主動詢問尋求協助,故

    有良好的支持系統,故評估結果此型態沒有問題。

    (九)性與生殖型態:

    個案已婚,育有三女二男,無任何婦科病史,與先生平日相處融

    洽,個案住院期間,復健都會陪伴在旁,情緒不佳哭泣流眼淚時,案

    夫會輕拍肩膀及觸摸個案雙手,安撫其情緒,會說些鼓勵個案的話,

    要個案加油,可看出夫妻關係親密,故評估結果此型態沒有問題。

    (十)調適與壓力耐受型態:

  • 11

    據案夫表示,個案在過去一年生活無重大改變,是家裡決策者,

    剛開始生病初期因活動受限及溝通障礙,顯得不愛說話,臉上很少露

    出笑容,於復健期間因語言表達有進步,而且在家屬陪伴並給予支持,

    故個案逐漸能夠適應疾病的變化,因此對於治療配合度高,十分積極

    努力,採正向因應行為,故評估結果此型態沒有問題。

    (十一)價值與信仰型態:

    個案信仰佛教,罹病後案女及案夫會四處求神拜佛,祈求個案病

    情好轉,住院期間,個案會配戴案女從天公廟求得的平安符,以祈求

    平安健康,故評估結果此型態沒有問題。

    問題確立問題確立問題確立問題確立

    綜合以上護理評估的結果,發現個案目前的健康問題先後順序

    為:自我照顧能力缺失、言辭溝通障礙、身體活動功能障礙及健康尋

    求行為的問題。

    護理計劃護理計劃護理計劃護理計劃 ê ëìíîïðñòóôõö ë÷ø ëùú ëûüôýþÿ��������� �� � �� � � � � � �� �� �1.�� ��í��� �÷ø� ë� � � ! "í#$% �&'(� )*�ñ+ ,-ë�./ � �í# 0$%12 3456 7 �8 9í�� :;<

    1.= �> 11/1?@ AB � CD) EFG HIìJõö ,2.= �> 11/9?ðK LMJ ÷NOPø� ,3.= �> 11/16?ð AB� )QRST ûüUVWXY ,

    1.10/20 MJ� Z[ �\]= �ý ^_ ` a ìíîïbcde fghiUj Y[ k l mn o< pq= �U ^_r�sQ ,2.10/20 tuvw ëxyz{|U}~z� �= �vrõö �<^_$% = � M J î ï z ��n o ,3.10/20 $%= � A

    1.11/1 = �ðvw ëx y z {| �gD)QHIõö ,2.11/8 ^_ðO P ø � U ? zø� �= �ðìJ gD � jY÷ø� ,3.11/16 = �

  • 12

    ( ,-2.� ��íd �d  ¡ �8$%¢(¡£¤ ,- �� �1.= ��� j Y� � >

    10/20-11/1 ¥ñ¦§ ���j 0 ¨ �©j1 ¨ �D�j 5 ¨ �©j5 ¨ ,©ª� �"^_$%«¬   ,

    2.= �� )®¯° ± �®¯ ìJ ÷ø� ë� � � õö�²30 ~ 40¨ �³ ^_$% ,

    3. = � � ) �� �́ µ¶ûü �"G� ·$%9¸ ,

    4.= �> 11/16?ð A¹º»¼úU ûü , ½ � ª Ï ¾= ��õò� �§÷øùúû �güý ìþý]ÿ ,

    B � ð Q ¹ º� ¼ ò J ¡ üú �̂ _ 0ÐÑ Ï � � �ÿ�v� ,4.11/1 = �ã A2 ì Ö ×D �  � g @ >D)íAf11/16= � ð Q ¹ º� ò J ¡ üú �ãgB�àá ëÛâ ëVÛD ) ã U X Yä¬ ��ü� G � · $ % ©MJ , 5.11/22 � �

    ADL�= � õö ë ë�ø ëùú ëG�2� ë�¬ ëJ � ã � �¨ f©�� ë� ü ä � $% ,æ 90 ¨ �_ ��Ø� C� � $ % b ©ãMJ 50 � g � ,

    � ëi��� !"ýD�G#$%&óh��� �� � �� � � � � � �� �� �1.�' �()*¯�*+, µ- �./ 012( dæ z34 �b�)506 7+ �508*9 : ;C

  • 13

    òìð � � �1.uv µ �ÈÉ{ |w uv y ��þÿ��{ | î��ñðó�¬ y��� Á�� Á�� 2. û �� ûù �� |y��

    2 |Ô ��� Á !yî "|#{ $ñð Á%ð Á& õýþÿ

    3. ¢ £ '( |Ô �) **) ** ) **+ ** , -!." /{¢y äý |�î01��

    234 û�5 5.10/21 s t �þÿ |6á⢠ä{ |}ÒÓÈÉËÌ |Û Í ü7 uv �� |ÿ8/9ÈÉóuv : } Ò ÓÈ É Ë̵ ÈÉ 6.10/22 s t ; # Áy# Á?@ÓÆÇAº» |Ô >õB Á%ð Áñð Cýþÿ

    3.11/11 DEFG HI |JÑ ã K L ¢ äM N ûO P óÝ Q R S T ÑU V W X Y Z�Q[

    \ Á]Ç^V_Ñ`abµ cdefÆÇghÅi/jU� � Xk lm X k � n X k o pU� � �1.q �å)rr,s â MNtu ý |v # w)x yz |{|}e õ~ ,/� é

    2.q �årr÷ û{ |ê Wô v ê y z} é

    3. �å)êR� |vê 8� | yz}8R é� � �

    1. ef Æ Çg h Ý10/20-11/1 ¦ |efR Æ �0 |ëÆ

    1 |á |ôRëÆ �

    5 |

    1. ÑÝ 11/10M ëì

    2. } {´µ34 ËÏÝ !

    11/1-11/14"|D wµ34 ¯ ° ¾ ¿I |efÆÇ  < |

    3 |}wt¡¢£¡ |w£¡ ¢|t¡

    3. Ý

    11/16ÑM ëì2 ¤~¥¦· 4. À f j§,/ ¨ ©ª | ,/ |Š᫬®¯Ù�

    1.°Xk^V {±W Å uv �² Æ Ç ^V Àê |º»ÅÆÇV³´µÛ t |Ï7¶ Å uv·kÐ2 2.¸~ Å uvµ34 ¯ °± ² ¹ º3 4 ^V¾¿Ë 3.s tuvݻ뼽ðý¶· ¾2 ] Çã¡ B |¿ ÀÁ j §Âà 4.s tÏÄÅ uv= ÓëÆÆÇýÐÈÉÊ |¿ÀËÉ ÌÏ= Ó½ð ÍÝÀ f ÎÏI ÐÈÐ j§ |¿À«j§ÑÒ 5.E Ó{¶· ] |]{ |¶·2eõj§!Æ " |ÔÕÂÃ

    6.s tuvE F¶·°ef Æ ÇÖ V j §@ V \× |E×E j§Ø5-10ë |¿Àj§¨

    1.10/28 }� ® ë { ´µ34Ë |ÏÝ T ° 34@V

    2.11/5} M W4f Ì

    11/8}� 2 ë Rëì |ëì Ì

    11/9}M ëì |

    3. Ý

    11/1-11/14D wuv Å 3 4 ¯°¾¿I |ef Æ Ç   < |

    3 |}w t ¡ ¢ £¡ |w£¡¢|t¡ Ùt¡Ñ¾ 2

    30 Ú R b× |£¡Ñ¾2

    5Ú Rb× Û

  • 14

    ëì { |Üwuv¶·ót 2. ÝÞ

  • 15

    20 ÁÂà 18.��§vPù �ÄÅú û}!��÷ Æ�ÇÈ �$ÉÊ 4Ë � ñ"ÌÍÎ�ÏÐÑÒÓ ³ÔÕìdÖ×Ø ÙÚ Û ÜÝ Û Þ ß Û à á×Ø ÙÚ ¯

    1.âã §8äåæ ç k d Öu �̧ èéêë çìí �î4 ï Ô Õ ð³ ñ�ñ �òë *óÔÕçk Ø ÙÚ ¯1.10/20

    ÔÕ ô150/90mmHg ×Ø ÙÚ ¯

    1.ûõ ȫ÷÷ $y ¦ § Ñ Ò �ø�X ¥òùú§ÑÒ �Ð7ÑÒûüý þ ÿ� �( �¥ý�� �¥ÑÒ� �� � �ûü ��� � � � �ñö�ûü � ù�þ��� �û÷÷ � � � �� �ñû� ¯öûü�þ���( �¥]� �ý�Uù��ÔÑ�Ø ÙÚ ¯

    1. � y Ô Ñ140mg/dl

    1.11/10ú ûÓ ��� ³ÔÕ� ! ñ" # $% ñ&'( ñçk)*dÖ

    2.11/20

    ú ûÓ ���ÑÒo $ ñ+,'ù(- 6 ñÔÑÓ*dÖ ìD�,)�}.ß /���

    1.10/20 01 ³ÔÕ �dÖ¸þ�ì2 ì� �úû 3. 4 5 6�í 7 8$d Ö ÔÕ �9 :' ù( 2.10/21 ;ú ûë ç? �@AçB ñC�) ù D �$E F GHëç 3.10/21 Iþ 9 :ë ç�JÔÕ ìKº ôE FLMNOP QRSTU QVWXYZ [4.10/22 \] ^_` abcd N e` f g hi j kl Qmn Qmo pqrstuv wxyzc{|}~ hr xy [5.10/23 ^_ u v } f [i p

    8 10  ¡¢£¤ h¥`S¦§¨© }ª«¬ [6.10/20 ® ¯°±² ³´µ ¶ ^_ ± · ¸¹º »¼ ½ [7.10/21 ^_ ¾¿ ÀÁÂÃÄÅ hi ¾ÆÇÈ É Êm u · Ë Ì Í Êm u·  Î Ï Ë fÐÑfg [8.10/22 ÒÓ ^_ÔÕ ®b c Ö × ÂØ Ù ÚÛ³ hrÜ ÝcÞ ª ßà á â ã ä åæ ç èé êëì í Ù îïðÞï¢ñ [ ^_ òóô õ ö÷ øùç ®± úû ÷ øù Rü ý }þÿ�� h���÷ øù±����f hÍåâ [

    1.11/1 ¿�S u v138/88mmHg

    Qu· 102 mg/dl� � | � S � � ã �� h��O�¬m u v Êmu · � � Ï� [11/9 ^_ ê � � �©Ù� hr¯°f g � �· ¸¹ Ê u v }� �± s t u· Quv�ë ã � } ª «¬ Í ! " }f [

    2.11/11 ¿ �S h êr #ü $% & '()* + Q,· -w^_ ê./ m u · }Ë Ì ± Ð Ñ fg [3.11/12 óô õ êë ì � ÷ øù h�01� 2 ´ " 3 45�� hÂâ«6 7 7 8 9 ÷øù : ;

  • 16

    隨著醫療進步,中風雖不易致命,但中風帶來的殘疾對病患影響

    是相當深遠,而失語症是常見的合併症。一個人若失去語言能力,就

    等於是和社會隔絕,就算是一起生活的家人,也會突然變成陌生人。

    個案經筆者運用整體性的護理評估,發現個案因腦中風導致右側肢體

    偏癱及言語溝通障礙,日常生活照顧瞬間轉為依賴者,在陪伴其面對

    復健的過程中,給予鼓勵與希望,使其產生期待、信心與勇氣,協助

    渡過疾病所帶來的衝擊。此外,筆者協助家屬及個案瞭解雙方的期待

    ,使家屬共同參與照顧及復健計畫,使個案勇於面對疾病所帶來的失

    能及接受復健治療,讓其右側肢體無力在復健的訓練下,有漸進性的

    進步,由巴氏量表的 25 分進步至 90 分。然而,實感遺憾的是有關心

    理層面照護,因個案失語,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其感受,只能由個案

    的情緒表現及家屬主訴得知,故評估資料不齊全,無法探討其心理問

    題,期望藉此護理經驗能提供及建議臨床的護理同仁,在解決生理健

    康問題之餘,也應重視病患心理層面的感受與反應,適時提供適當的

    調適方法,給予關懷與協助,不僅能使病患有信心面對創傷,並使護

    理更趨向身、心、社會、靈性之全人照護,進而提升護理服務之品質。

    參考資料參考資料參考資料參考資料

    行政院衛生署(2006).九十五年台灣地區主要死因統計.2007 年 11

  • 17

    月30日取自http://www.doh.gov.tw/statistic/data/衛生統計叢書2/95/

    上冊/表 1.xls

    呂雲燕(2002).一位腦中風併失語症的年輕患者之護理經驗.榮總護

    理,20(個案專刊),93-101。

    李月玲、王文燕(2006).協助一位腦瘤合併失語症個案調適之護理經

    驗.腫瘤護理雜誌,6(1),55-63。

    李昌舜、邱然偉(2007).中風病人之床邊復健及移位.臨床醫學,59,

    16-20。

    林宜昀、丘周萍(2004).應用紐曼模式於中風病患及其主要照顧者之

    護理經驗.新臺北護理期刊,6(1),74-78。

    林幸雅、吳音旬(2004).照顧一位顱內出血患者的護理經驗.彰化醫

    學,9(s),277-282。

    林秀純、楊舒琴、蘇芳玉、劉淑娟(2005).一位中風後長期臥床個案

    的居家護理經驗.長期照護雜誌,9(1),88-98。

    胡名霞、許書旋、李建志、王顏和、鄭建興、葉炳強(2006).腦中風

    患者復健治療時程與出院及長期功能結果之關聯性.台灣醫學,

    10(2),248-255。

    陳幼美、余麗樺、蕭美玉、黃惠滿、蘇貞瑛、阮慧沁(2002).衛生教

  • 18

    育對中風病患主要照顧者疾病認知、社會支持及照顧負擔之影

    響.長庚護理,13(3),205-215。

    孫嘉玲、黃美瑜、宋梅生、陳施妮、李琇彩、王秀香(2005).中風病

    患主要照顧者的生活品質與社會支持.台灣醫學,9(3),303-

    311。

    張志仲、董文伶、吳欣瑜、蘇芳慶(2004).兩側動作及工作平面高低

    對中風患者上肢之動作控制分析.職能治療學會雜誌, 22,56-

    70。

    黃偉城、周騰達、蕭添木、黃志芳、王培銘、曾嵩智、陳朝棟、陳秀

    偵(2006).腦中風居家護理個案預後因素的探討-202 例個案病

    例之回顧.台灣家醫誌,16(4),251-259。

    楊瑞琳、王桂芸(2002).失語症病患之護理.榮總護理,19(2),

    199-204。

    劉芹芳、江秀珠、黃玉雰(2006).一位腦中風病患之照護經驗.高雄

    護理雜誌,23(1),54-64。

    賴資賢、翁文章(2006).腦中風的診斷與治療.臨床醫學,57(4),

    274-280。

    蕭淑貞、金繼春、劉芹芳(2007).腦中風病患之日常活動自我效能及

  • 19

    其相關因素.實證護理,3(1),45-53。

    Hong, L.(2005).Identifying family care process themes in caring for their

    hospitalized elders. Applied Nursing Research,18,97-101.

    Karin, S., & Lilian, J. (2003). Understanding and being understood as a

    creative caring phenomenonin care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aphasia.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2,107-116.

    Rosemari'e, E. R., Ena, L. H.,&Wally, J. B. (2006). Caregiver strain and

    caregiver burden of primary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 with and

    without aphasian. Rehabilitation Nursing,31(5),19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