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97
特殊教育文集() 76 128 76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設計及實施,應考量兒童的心智 年齡、生理年齡及兒童的繪畫/美術表現能力或才能。心 智年齡低於生理年齡的兒童,大致只能做出相當於該兒童 心智年齡的活動與作品,例如發展遲緩幼兒、重度與極重 度智能障礙、或多重障礙的身心障礙兒童,若心智功能尚 停留在感覺動作期,則其繪畫/美術的表現能力,也只在 塗鴉期或前圖式期的階段。但是資賦優異兒童則因具有記 憶力強、理解力高、反應迅速、學習速度快、吸收能力強,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Nov-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76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侯 禎 塘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壹、前言

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設計及實施,應考量兒童的心智

年齡、生理年齡及兒童的繪畫/美術表現能力或才能。心

智年齡低於生理年齡的兒童,大致只能做出相當於該兒童

心智年齡的活動與作品,例如發展遲緩幼兒、重度與極重

度智能障礙、或多重障礙的身心障礙兒童,若心智功能尚

停留在感覺動作期,則其繪畫/美術的表現能力,也只在

塗鴉期或前圖式期的階段。但是資賦優異兒童則因具有記

憶力強、理解力高、反應迅速、學習速度快、吸收能力強,

Page 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77

想像力豐富、好奇心高、觀察力敏銳、或善於批判與創造

思考等異於一般學生的特質(林幸台,民 84;George,

1995),而使得其美術能力在美術發展階段的表現上,常

亦會有明顯超前的情形。鑒於美術發展階段理念在規劃及

實施兒童美術教育或輔導之價值,本文將詳細探討應用最

普遍的羅文費美術發展階段論,並引述兒童美術的相關研

究(Kellogg, 1970;Lindstrum, 1964;Lansing, 1969;

Salome & Moore, 1979a;Salome & Moore, 1979b),最

後探討特殊兒童的美術教育活動,俾供參考。

貳、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羅文費(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Page 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78

費的美術發展階段論作為主要參照架構,並參考相關學者

之觀點,詳細闡述兒童美術發展的各個階段(陸雅青,民

82,86;侯禎塘,民 86; Anderson, 1992; Lowenfeld

&Brittain, 1975, 1987):

(一)塗鴉期(Scribbling Stage)

出生後的嬰幼兒,即逐漸開始學習認識自己和周圍的

世界,一直到大約 2 歲左右的年齡,始發展出一些手眼協

調能力(eye-hand coordination),能具有拿著筆等在紙上

記號(符號)的能力。這些最初的畫記或符號均是隨意塗

鴉,相當沒有規則,乃無秩序地在紙上揮動所留下的痕跡。

幼兒的塗鴉是其視覺經驗和身體、手指肌肉動作協調

的一種產品,也是一種本能的表現。幼兒由塗鴉的過程中,

Page 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79

獲致由肌肉運動所產生的滿足與快感,漸漸地便把原來的

反抗攻擊等動機,昇華為創作遊戲的自由表現,並在自由

遊戲中,將所有對外在世界的感覺(視覺、聽覺、觸覺、

味覺、嗅覺及運動感覺等)統合為綜合的形象與經驗,藉

由點、線、面、色彩及空間而具體地呈現出來(陸雅青,

民 82)。

塗鴉期的發展,由未能控制的動作到達能夠控制的地

步,從無意義的反射動作到達主動地動作,是幼兒的一項

重要發展歷程。幼兒剛開始塗鴉時,是一種缺乏控制的動

作,只是享受在紙上塗抹的快感;漸漸地,發現自己的動

作和紙上出現的線條有著某種關聯,於是繼續塗鴉,手、

眼、腦之間逐漸產生了協調。此後的繪畫發展更是反應出

Page 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80

其身心發展的狀況,如手眼協調、大小肌肉運作的能力、

平衡感、自我控制(self control)和現實感(reality sense)等

要素。此一塗鴉期(2-4歲)依繪畫表現特徵的不同又

細分為三個階段,依序為「隨意塗鴉」、「控制塗鴉」和「命

名塗鴉」,分述其內容如后(陸雅青,民 82,86;侯禎塘,

民 86;Anderson,1994;Lowenfeld & Brittain,1987):

1.隨意塗鴉(Random scribbling) :2歲左右

兩歲左右孩子的塗鴉活動是幼兒肢體動作的記錄,源

自於嬰兒拿著東西揮舞的動作,是比較簡單、機械化、反

覆地練習某種動作的樣式。隨意塗鴉的線條或留在紙上的

筆下痕跡,與真實環境中的事物並無關聯,純粹是幼兒肢

體動作的反應,這些塗鴉的肢體運作也讓幼兒得到內心的

Page 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81

喜悅感。依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出生至兩歲左右的幼兒

主要依賴感覺和動作認知外界事物,此時期的塗鴉並不表

現任何意念。

幼兒在塗鴉了一段時間以後(大約在開始塗鴉的六個

月後),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動作和紙面上的線痕間存在著某

種關聯。在心理發展上,開始由無意識的肢體運動,繪畫

時的眼睛未必看著畫面,眼與手的動作無關聯,發展到有

意識地去呈現畫面的塗鴉線條,並嘗試去控制自己的線

條,而比塗鴉初期的線條沈穩。畫面上的空白部分和塗出

畫紙外的部分逐漸減少,色彩運用由單色而多色,線條的

粗細勻稱品質漸佳,幼兒也漸漸地發現,塗鴉是件愉快且

具有生產力的遊戲。

Page 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82

2.控制塗鴉(Controlled scribbling):2 歲半左右

一般幼兒大約在開始隨意塗鴉之後的 6 個月,會進入

控制塗鴉的發展階段。幼兒開始意識到畫在紙上線痕與手

臂的肢體動作是有關聯的,亦即線條是肢體活動所產生。

此種關聯性的概念建立起來後,幼兒會重複相似或相同動

作的線條。依 Kellogg(1970)的研究發現,幼兒畫出的基本

控制塗鴉線條,可加以區辨的計有 20 種之多。

幼兒在控制塗鴉期會開始反覆某一動作,在畫面上亦

形成類似痕跡,手和眼之間已經具備相當的協調能力。本

時期的幼兒已可靈活地運用手肘關節,因此塗鴉的畫面上

會出現反覆的縱線(上下)或橫線(左右),進而大圈圈(圓

形)的畫線。幼兒能控制手部的肌肉和動作是一項十分重

Page 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83

要的經驗,能從控制的感覺中得到自信,也會把情緒表現

在自發的塗鴉遊戲上。

控制塗鴉的進展上,幼兒會變化其塗鴉的動作,使畫

面均衡地佈滿各種不同種類的線條,逐漸從大圓圈亂線的

複雜動作轉化到單一圓圈及小圓圈的細動作。

3.命名塗鴉(Named scribbling):3 歲到 3 歲半左右

大約 3 歲到 3 歲半的幼兒,開始由運動性的思考

(thinking kinesthetically)轉移到心象性的思考 (thinking

imaginatively)。幼兒對塗鴉的線或形加以命名,意味著畫

中的線痕與外在的環境事物產生有意義的關聯。

當幼兒塗鴉的大圓圈亂線轉變到較單純的圓線及細小

圓圈的細膩動作控制,並開始畫出封閉性的圓型線條時,

Page 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84

在視覺心理學上,幼兒發現了「圓」(圓圈)與「地」(背

景)的關係,圖從地面突顯出來而具有特殊的心理意義。

幼兒約 3 歲時能夠畫出圓形,約 4 歲時能夠畫方形

(Cratty,1970),也開始能夠分辨顏色,並能正確說出五種

不同顏色和二種幾何圖形(Castrup & Scott, 1992)。幼兒在

此時期開始懂得把視覺經驗的對象變成心象,並嘗試把心

象再現於圖畫中,使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塗鴉動作連結一

起,並為自己畫出來的點、線、圈等加上意義,或象徵某

種事物而加以命名,亦即從單純的肌肉運動轉變到圖畫心

像思考。在命名塗鴉的進展方面,畫出的小東西漸漸增加,

並隨興地重新命名已命過的圖像,對塗鴉作畫所談的故事

缺乏邏輯性,同一張畫可能變換好幾個故事情節。當幼兒

Page 1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85

佈滿畫面的圓圈圈圖像漸漸分化,形成簡單的圖樣,即將

進入前圖式化時期。

(二)前圖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 歲)

兒童到 4~7 歲的年齡,對於環境的接觸層面,漸漸擴

大,對於周圍環境的探索多於單純對自己身體動作之操弄

探索,在他們的心像或繪畫表現中,也反映這些現象。兒

童的繪畫表達,成為這些心像思考歷程的一項具體記錄。

人像是這個時期會最先出現的圖畫象徵( graphic

symbols),也是這時期的認知基模(schema),此一人像

稱為蝌蚪人或頭足型人像,由一個圓形代表頭,延伸的線

條代表手和腳,顯示開始進行邏輯的心像思考歷程。繪畫

可以成為兒童覺察環境事物關係的媒介,協助兒童瞭解事

Page 1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86

物、概念和在環境中遭遇的經驗。

約 5 歲大的兒童,除人像畫之外,也開始畫些其他東

西或事物的象徵圖像。隨著兒童的發展及對這些東西的瞭

解逐漸增加,概念會漸趨清楚與複雜化,兒童繪畫出來的

象徵圖像,如人、房子、樹或其他東西亦呈現多樣式的面

貌,並持續地嘗試與變化這些圖像。約在 6 歲左右,許多

兒童畫出的物體比例雖不甚正確,但對物體的部份細節卻

能仔細描繪。前圖式期兒童,經常是好奇、熱忱和不怕嘗

試新的事物,不過仍然是十分地以自我世界為中心

(egocentric),尚未能充分與他人合作分享,對環境中事

物的思考,也都與自己有關連,或許兒童會彼此緊臨在旁,

但各自玩自己的遊戲,較少彼此合作。這樣的思考模式反

Page 1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87

映在繪畫上的表現,是畫中的事物任意的浮現,漂浮或分

散在畫面四處。而色彩的使用方面,本時期的兒童通常是

依自己的喜好選擇色彩,而非以物體的真實狀態給予固定

的顏色搭配。

一般兒童約 4 歲開始(最遲不晚於 7 歲),能以自己的

身體作參照點,來辨別左、右邊和視覺空間。文字的認知

和計算能力,也在這個時期開始被發展,不過兒童縱使能

辨認一個字或數數到 10,但尚不能真正瞭解數字的概念或

是一字所代表的真正意義。雖然能夠辨別一、二個書寫出

來的文字,但卻仍不會閱讀整句的文字。一直要到繪畫發

展的圖式期階段,其認知基模才會發展到能夠閱讀句子和

段落(Anderson, 1992;Cratty, 1970;Lowenfeld &Brittain,

Page 1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88

1987)。

繪畫表現也反映兒童某些程度的智力功能、身體能

力、情緒狀況和知覺的問題。假如這個階段的兒童仍然停

留在塗鴉,即使是有秩序的塗鴉狀態,也或許顯示其認知

發展未達到本時期兒童所能畫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徵圖像,

因此可能有發展遲緩或某些知覺、情緒和生理的問題,應

當進一步的評量。一般而言,具相似文化背景和學校生活

經驗的 5 歲兒童,應當能畫出一些可被辨認的象徵圖像,

而對事物細節描繪的多寡,則反映兒童對該項事物的瞭解

或具有的知識層次。假若約 5 歲的兒童,對周圍的事物毫

無概念的形成,或是畫中一直呈現刻板的心像,此一現象

正反映該兒童具有某些程度的心智障礙,或是具有生理、

Page 1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89

情緒與文化不利的問題(Lowenfeld and Brittain, 1987 ;

Manning, 1987 ; Oster & Gould, 1987, Malchiodi, 1990)

(三)圖式期(schematic stage,7~9 歲)

前圖式期的兒童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嘗試,不論是

對人或物,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圖畫概念或認知基模

(schemata),終於發展出令他滿意的固定符號象徵,即

開始進入圖式期的階段(約七歲左右)。這些固定下來的圖

形認知基模,成為他的特定個人象徵圖式,並且固定一致

的加以描繪,若無特別的經驗刺激,會反覆不斷出現一段

期間(約二、三年),稱之為「樣式」(陸雅青,民 82, 85;

Anderson,1992)或「圖式」。此種固定的圖式是兒童個人

對於該件事物的獨特視覺概念,例如他對於人、房子、樹

Page 1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90

或花有固定模式的表現圖形,除非給予特別的指導才會改

變其固定的心像,或者在兒童覺得特別重要時,才會加以

跨大表現。此時期兒童表現的固定圖式並非刻板的行為

(stereotype),而是兒童自己的視覺語言,反映著兒童對

一件事物的象徵,表現他所知道的狀況。本時期兒童的美

術表現反映其身心發展狀態,主要特性如下述(陸雅青,

民 82, 85;Anderson,1992;Lowenfeld &Brittain, 1987):

1.基底線和天空線的出現

圖式期階段的兒童意識到物體存在著某些秩序的空間

關係,樹、草、人和房子都在地上,因此開始在畫面上畫

出一條「基底線」(baseline)代表大地,並沿著基底線依

序排列事物,有時以紙邊作為基底線。正常兒童約 8 歲左

Page 1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91

右 , 在 畫 面 上 幾 乎 都 會 有 基 底 線 的 表 現

(Anderson,1992)。此時期兒童的繪畫表現出事物的二度

空間(平面)概念,以長長的一條「天空線」(skyline)或

一片色彩代表天空,畫在畫面的最上端。兒童在同一畫面

上有時會畫出二條基底線,以表現空間的深度,基底線上

的事物常常與基底線成垂直狀排列,即使基底線是弧形

狀,也會把事物沿著弧形線表現垂直狀的排列。

2.空間的表現

此階段兒童在畫面的空間概念,呈現多樣的面貌,繪

畫表現的方式有基底線、展開法(摺疊法)、X光透視畫法

(X-ray drawings)、鳥瞰法或時間和空間的再現法等。展

開法的圖畫特徵是部份的畫面表現上下、左右顛倒的物

Page 1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92

體。例如,兒童想要表現一條街上兩邊的物體時,也許在

同一畫面上,先畫出二條平行的基底線,再沿著二條線畫

出上下顛倒,各垂直於二條線上的房子等建築物體。兒童

有時只就物體的某一部份表現傾斜狀的展開式,以強調畫

面上該物體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例如,一張表現家人共聚

一堂,享用感恩節晚餐的圖畫裡,畫面也許以鳥瞰的角度,

用傾斜的方式畫滿桌面上端,便於畫出滿滿的各式豐盛餐

點。兒童也以這種混合平面圖(plane)和立視圖(elevation)

的方式,把不同的時間、多個視點、或發生的數種事件,

表現在同一畫面上。當兒童想要表達一項事件的許多重要

部份或經驗時,似乎以這種表現方式較能達成願望。另外,

此時期的兒童也會用X光透視法表現畫面,亦即同時描繪

Page 1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93

出一件物體的外側和內側。這些多樣式的空間表現,均反

映兒童的思考邏輯在於表達他所知的物體,而不同於成人

眼中的認知邏輯。

3.圖式的變化

兒童或許會刻意的改變他已發展出來的固定圖式,以

強調和跨大心中認為重要的部份,或印象深刻的經驗。例

如兒童剛接受牙醫補牙後,也許就在畫面上跨大嘴巴和牙

齒,以表現此一特殊的看牙醫經驗。此外,兒童也會在畫

面上省略掉物體的不重要部份,抑或可能因情感或心理的

因素而忽略(否定)事物的某些部份。例如,坐輪椅的小

孩也許在人像畫上省略掉他的腳;戴助聽器的兒童,也許

在人像畫的頭上省略了他的耳機。兒童也可能在不完全接

Page 1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94

納自己障礙的情況下,刻意省略這些部分,或可能因為不

用到腳和耳的功能,而忽略這些部分。這些圖式的變化端

視兒童的經驗,及該經驗對兒童的重要性而定,因此畫中

圖式的大小比率,可能會因時因情境而被改變。

4.顏色的使用

此時期的兒童已能發現到色彩與物體間存著某種關

係,而發展出使用顏色的固有色概念,例如畫草時都用綠

色、畫天空都用藍色。此時期兒童對某物體的色彩概念,

決定於他對該物體的特別經驗,當兒童最早覺察到的鞋子

顏色是藍色,那麼他就加以類化,把所有的鞋子就當成是

藍色。兒童的類化能力、固有色與固定圖式的發展,代表

著抽象思考能力的明顯發展。當兒童由葉子是綠色,類化

Page 2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95

到所有的樹皆是綠色,則表示已建了樹的固定色彩概念。

兒童的發展到了能夠正確的選用和使用物體的固定色彩,

顯示兒童已建立了組織周遭環境事物的邏輯思考方式,並

且以具體的物體進行此一類推的思考。

5.繪畫與閱讀的關聯性

依照羅文費(Lowenfeld & Brittain, 1987)的見解,

本時期兒童對世界的看法,從自我中心的觀點轉變為較能

以他人為中心,也較能瞭解環境中的關係,認知到自己與

他人有所關聯,變得較為社會化並能與他人合作。此時,

圖畫中所出現的基底線和基底線上所畫的物體,顯示兒童

的長成已具備了學習閱讀的準備度。兒童對圖畫的象徵

(graphic symbols)與字母和文字的心理視覺效果是相似

Page 2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96

的,基底線的出現乃是閱讀準備度的基礎,畫中基底線與

象徵圖式之關係,相似於平行文字間的關係。

6.刻板的圖式

圖式期階段的兒童,發展出自己的象徵圖式後,對於

該事物亦應提供給予多種不同的經驗,以免導致固著的刻

板圖式(stereotyped schemata)。教師可經由提供兒童不

同的經驗,協助兒童時時擴展概念,改變認知結構,在協

助的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擴展兒童對其所處環境的多方面

覺察,而非強迫式的灌輸給他知識。若欲提昇兒童對環境

的覺察,可透過一些細心安排的有辨識力問題,來問問兒

童自己的經驗,並使這些經驗關聯到兒童的畫或陶塑等。

例如,兒童或許已經對一朵花有了特別的認知概念(象徵

Page 2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97

圖式)。老師為擴大其經驗,可在春暖花開時節,攜帶數種

花朵或帶領兒童到溫室花坊,進行親身的體驗。當兒童畫

這張春天旅遊圖時,老師可以展示各種植物所具有的不同

色彩、味道和形狀,如此將可鼓舞兒童覺察花朵的各種特

徵,避免導致固著的刻板圖式。

7.圖式期晚期的繪畫表現

圖式期晚期約 9 歲年齡的兒童,開始畫他所見的物

體,而漸漸減少畫他心中所知的事物。因此,愈多直接觀

察和體驗的活動,愈能增進兒童發展「畫其所見」的能力。

在圖式期的晚期,畫面的天、地之間的空間表現,變成是

另一重點,兒童有意的努力在畫面上填滿各種彼此相互關

聯的事物。兒童對周遭環境的世界感到興趣,對自然事物

Page 2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98

和人類的製造物品感到好奇。這些特徵在下一個黨群期的

繪畫發展階段更為明顯。

8.藝術活動的主題和內容

兒童對於夢想和幻想世界的主題,或是此時此刻的直

接經驗主題,會感到十分喜歡。在圖式期階段,應鼓勵兒

童進一步的發展基本的剪、貼、粘和造型的能力。當兒童

使用三度空間的媒體時,如木材、粘土、厚紙版等,即能

協助兒童擴展空間的概念。兒童製作粘土時,可加上一些

造形的技術,但不用刻意強調要去完成燒陶的作品,許多

粘土的作品可能會在燒製過程中損壞。本階段兒童的美術

活動,仍然著重在創造活動的過程,而非結果的作品優劣。

進行美術活動時應該使用什麼性質的媒材才適合,也應予

Page 2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99

妥切規劃。例如,粘土的表現特質佳,水彩畫的流暢性特

質優於鉛筆、色鉛筆或粉彩筆,但鉛筆類的材料則較容易

控制和表現。本發展階段的美術活動,亦應注重發展兒童

的積極自我形象(positive self-image),鼓勵兒童發展自信

和擴散性思考力(Lowenfeld and Brittain, 1987)。

(四)黨群期(Gang Age,9~12 歲)

黨群期的兒童發現他們接觸的環境增大了,他們是這

個較大世界的一份子,有著許多同儕朋友。他們瞭解到合

作的技能,在生活世界中是一項必備的基本技能。本時期

兒童重視團體關係和團體活動。女孩喜歡與女孩結伴,男

生喜歡與男性的朋友結群,並各自發展出一些特別愛好的

事物,在兒童的美術作品中常反映這些現象。

Page 2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00

兒童所發展出來的興趣,常與外在所賦予的角色期待

相一致。例如,男生偏好團體運動、汽車、太空主題及朋

黨等活動,而女生偏好衣服、馬、音樂、女性組成的小團

體或聚會等活動。在兩性平等及女權理念受到重視後,性

別刻板的興趣偏好,漸漸轉變為較屬個人的興趣偏好。黨

群期兒童的繪畫已開始有了寫實主義的端倪(the dawning

realism),主要特性如下述(陸雅青,民 82, 85;

Anderson,1992;Lowenfeld &Brittain, 1987):

1.圖式的表現

兒童在平面繪畫的表現,自覺原先的圖式過於簡化或

受限,因而欲加以擴充,逐漸增加較多的細節,表現較前

一期精細,由原先的簡單化幾何形狀,改變為以較多的細

Page 2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01

節描繪身體各部位、房子、樹或其他物體,不過這些較細

緻化的圖形,仍非成人世界和成人認知中的繪畫表現。本

時期兒童繪畫的動態表現,例如動作或活動等較圖式期減

少。人物的表現僵硬,衣服的摺曲較少,衣服邊線常用直

線描繪,也不特別跨大形像或省略某些部份,不再有展開

式或X光透視畫的表現,只是偶而讓畫中的某部分放大或

變形。

2.顏色的使用

本時期的兒童對顏色的運用較為彈性和豐富,較能辨

識及表現色彩的差異變化,不再只是用固有色(stationary

color)來著色,兒童開始覺知某種樹葉的綠色與別種植物

的綠色是不盡相同的,會用不同的綠色來區分山、樹和草

Page 2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02

地。不過,此時期的兒童尚未發展出充足的色彩知覺,仍

未能明確分辨陽光和陰影間的色彩變化,或者色彩因距

離、環境氣氛而產生的色彩變化。除非透過美術教學的協

助,兒童尚不易覺知這些微妙的色彩變化。

3.空間的表現

圖式期晚期的兒童已開始注意到畫面上事物的彼此關

係,進入黨群期後的兒童,則會更用心的組織畫面上物體

彼此間的明確關聯性。這種表現方式反映兒童已成長到能

夠同時處理數種的觀點。物體不再只是單獨的排列在基底

線上,天與地之間的空間安排變得越來越重要,畫面空間

被用心的描繪。兒童並開始意識到畫面中物體的重疊關係

與表現,本時期的兒童已有閱覽地圖或描繪地圖的能力。

Page 2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03

到了約 11 歲大的兒童,已能夠畫出單一透視點的物體,跟

圖式期兒童的多視點畫面,已有明顯的區別。

4.美術的主題

兒童在圖式期後期對周圍環境已有更多的覺察,到了

黨群期的覺察力更加敏銳。對於人文和自然的環境事物漸

增的感到好奇,也不斷吸收所處環境中的事事物物,此對

繪畫(美術)活動而言,是一項有力的驅動力。本時期兒

童的人像畫會較強調它的裝飾性,注意到一些衣服的類型

等細節,而美術設計的原則已可透過研究自然現象來加以

學習。

約九歲大的兒童會發展出較強烈的對、錯感,此為道

德發展的一部份。兒童內心世界亦是本階的重要課題,繪

Page 2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04

畫作品裡可能表現較強的情感。兒童在此時期,對同儕和

團體關係有較多的瞭解,因而喜歡團體的美術活動(特別

是同一性別的團體),涉及到社區參與有關的合作主題,即

可成為本時期合作畫的集體創作主題。因此類似「協助飢

民」、「協助無家可歸的人」等有關的繪畫主題,只要能找

出兒童感到興趣的內容,即能啟發兒童的美術活動。

5.觸覺型和視覺型

羅文費 (Lowenfeld, 1939)發現有些兒童偏重使用視

覺感官探索環境,有些則偏重採用觸覺感官,其後來的研

究顯示有 47%的受試者呈現明確的視覺型(visual types)

傾向,23%的受試呈現觸覺型(haptic types)傾向,其餘者

介於二者之中。這種出現視覺型或觸覺型的傾向,約在 12

Page 3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05

歲左右期間發生(Lowenfeld, 1975, 1966)。不過這樣的區

分己被其他的研究推翻(Rouse, 1965),今日已少有美術教

育工作者持此一視覺型或觸覺型的觀點。1990 年代的研

究,覺察到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型態,有些人較依賴動覺和

活動的學習(kinesis and active learning),有些人倚重聽覺

的學習,另有些人則偏重視覺的學習。因此,美術教師和

治療師應該考量學生接受和處理訊息的方式,在教育及輔

導學生時應適切的運用各種學習管道,善用聽覺、視覺、

動覺和觸覺等各類學習型態。

(五)擬似寫實期(Pseudo-Naturalistic stage,12~14 歲)

兒童進入擬似寫實期開始轉變為以成人的觀點,從事

藝術的表達。學生不再以其內心所想的世界來描繪物體,

Page 3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06

而是以自然界觀察所得的現象來描繪,並也漸漸覺察到自

己的美術作品優劣,開始轉為重視完成的美術作品,以及

作品能否被同儕、成人和創造者本人所接受的情形。擬似

寫實期的兒童已進入推理階段,美術表現的特性主要如下

述(陸雅青,民 82, 85;Anderson,1992;Lowenfeld

&Brittain, 1987):

1.描述細節的人像畫

人像或物體的固定圖式表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較為

具體的細節描繪,例如在人像畫中描繪上關節。人像畫的

表現較有動作,較為生動,不再如同黨群期階段的僵硬呆

板,衣服出現摺疊的描繪,已覺知到顏色和形狀的光影效

果,並表現在人像的繪畫上。畫中人物的臉部特徵和髮型

Page 3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07

描寫比以往更加仔細,有些學生也描繪漫畫和卡通畫等,

特別是男生更為喜歡畫卡通。

2.美術的表現

空間的表現愈趨複雜化,畫面的基底線消失,學生可

能自己發現一些透視畫法的規則(或可被教導這些規則),

表現出單視點的透視畫面和具有遠近感的畫面,物體會隨

著距離而變小。美術作品也會強調裝飾的特質,喜歡幻想

的主題,嘗試不同的美術技巧,關心完成的美術作品優劣,

對自己的作品有高度批判性。

3.男/女生的興趣差異

女生較男生喜歡畫人物,而男生和女生所畫的人像,

會有跨大性別特徵的現象,反映這個階段的學生關心自己

Page 3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08

的身體變化,繪畫時若省略了性別特徵,可能表示害怕或

未能接納自己身體所發生的改變,這類人像畫常常隨手畫

在筆記本的空白邊緣或小紙片上,成為本發展階段的一種

表 達 方 式 , 稱 之 為 課 外 美 術 表 現 ( Wilson and

Wilson,1977)。

本階段的學生順服同儕的壓力仍然頗大,因此男生的

興趣偏好運動、電腦遊戲和媒體遊戲,並傾向於視美術為

非肌力(體力)的活動。進行美術活動時應引發男生強烈

的動機,依學生的需要安排活動主題,可從喜愛的運動、

休閒活動、學校生活等各方面選擇題材。另外也可考量使

用較複雜的藝術媒材,例如用壓克力畫和油畫等媒材,取

代蠟筆畫和彩色筆等。

Page 3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09

4.美術的角色

應考量培養本階段的學生成為藝術環境的消費者和提

倡者,特別是在中學後已無美術課的情況下,更應加以重

視。其次也應讓學生瞭解從事藝術相關職業和業餘工作的

可能性。

依照 Lowenfeld 和 Brittain(1987)的觀點,本發展階段

的美術活動角色,在於支持學生透過能被社會接納的藝術

創造性表達來渲洩情緒和緊張,並促使學生的美術表達方

式,順利轉換到成人階段的美術表達型態。美術的角色也

不必一定維持強調技能訓練取向的美術教育趨勢,也可考

量納入藝術治療師為 12~14 歲學生規劃的藝術治療活動

及輔導目標來實施活動(Chapman, 1978,1988;Duke,

Page 3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10

1983, 1988;Lowenfeld & Brittain,1987)。

(六)青春期的美術(adolescent art,14~17 歲)

青春期的美術作品特性,類似前一期的作品,並沒有

發展上的明顯變化。學生關心學得的藝術技巧,關心作品

的細節、光線和陰影,強調事物的主觀印象。空間的表現

方面,喜歡學習遠近法、透視法的描繪方式,會依心情表

達主觀的印象,或做主觀的變形表現。有些學生的人像畫

會嘗試寫實的表現,包括描繪人像比例和觀察到的細節與

動作。

Lowenfeld 和 Brittain(1987) 認為中學美術教學的目

標,應在培養學生充分的參與文化活動,並提供自我探索

和成長改變的途徑,讓學生有面對自我與尋找自我需求的

Page 3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11

機會。學生們關心他們要如何進入社會和適應社會,他們

會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美術活動可以成為表達情感的機

會。美術能力較佳的學生,將進一步深入研究美術的基本

技法、媒材、美術史和美學原理等藝術課程,並也應教導

和鼓勵學生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消費者,只有少數學生

會走上專業藝術之路。

參、兒童美術發展階段的相關研究論點

當兒童產生心像知覺之後,心像的發展隨之開始,皮

亞傑的認知發展論包括三個階段 (Piaget & Inhelder,

1956):一、感覺動作期:0~2 歲;二、具體操作期:2

~11 歲,具體操作期又細分為(一)前操作期(2~4 歲)、(二)

直覺思考期(4~7 歲)、(三)具體操作期(7~11 歲);三、

Page 3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12

形式操作期(11 歲以上)。羅文費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論,

深受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論影響,萳西(Lansing,1969)亦從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觀點,研究兒童的美術發展,並區

分為三個階段:一、塗鴉期(1.5~2 歲);二、象徵畫時

期(3~12 歲):本期再分為早期、中期和後期的三個階段;

三、藝術決定期(約開始於 12 歲)。萳西的階段理念與羅

文費陳述的觀點相似。麥克飛(Mcfee,1970)亦探究一些兒

童繪畫發展的研究,發覺羅文費的美術發展階段理念不夠

寬廣,認為應該只有三個主要的美術發展階段:一、塗鴉

期(scribbing);二、圖式期(schematic);三、文化寫實期

(cultural realism),而各時期的年齡層互有重疊的現象,塗

鴉期的兒童開始於 2 歲左右,若未予教導,則可能延續塗

Page 3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13

鴉到 5.5 歲的年齡。圖式期可能早在 3 歲就開始,也可能

持續延長到 16 歲或更大些。最後的文化寫實期(cultural

realism),可能早在 6 歲半即開始,一直延伸到成人階段,

而有些個體則從未發展到這個時期。沙勒門和莫俄

(Salome and Moore,1979)研究兒童的美術發展,則

歸納出五個時期:一、塗鴉期(2~4 歲);二、前圖式期(3

~7 歲);三、圖式期(6 ~10);四、轉換期(9~12);五、

寫實期(11 歲以後)。轉換期(9~12 歲)的特徵,相當於羅文

費的黨群期(gang age stage),寫實期則相似於羅文費的擬

似寫實期(Anderson, 1992)。

Feldman(1980,1987a, 1987b)引述後續的發展心理學

研究,質疑皮亞傑所主張的每個人都會經歷相同(統一)

Page 3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14

的成長階段理念。後來的發展心理學研究,發現兒童的統

一性發展(universals of development)可以有所變更的情

況,故而主張兒童發展兼具有統一性發展和非統一性發展

(nonuniversals)的事實。換言之,發展階段可因妥善的計

畫,必要的教導和環境資源的充分提供,而使發展階段產

生改變。如果兒童在一特別良好的文化環境下,能夠有計

畫地持續和熱忱學習,並學習特殊藝術技術,則可能改變

該兒童的統一性美術發展狀態。

Feldman(1987b)雖然質疑統一性發展的觀點,但也主

張可以採用統一性發展階段論,作為瞭解某年齡層或某階

段兒童的美術表現及美術教育工作的基礎。換言之,他不

放棄統一性的發展觀點,而是建議也要考量文化環境、教

Page 4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15

育訓練、特殊偏好、和個人獨特性等多種可能的影響變因,

因為這些因素可以使兒童或個人的美術發展產生影響與改

變(Anderson, 1992)。

肆、兒童美術發展的作品詮釋

羅文費的理論,可作為廣泛性的引導架構,以瞭解兒

童的成長表現與記錄。採用羅文費理論詮釋兒童繪畫表現

時,宜加以考量現在的兒童受到電視、電腦等媒體的影響,

在概念的發展似有加速的現象,而這種現象也會反映在兒

童的繪畫/藝術發展上,以致現在的兒童美術發展能力與

表現,較以往的兒童美術發展迅速一些,以下引述學者在

兒童美術與人格、智能、文化影響等相關論題的研究,供

作了解兒童美術作品的參考(Anderson,1992):

Page 4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16

一、兒童美術是人格的反映

Altschuler 和 Hattwick(1969)進行 150 位幼兒的繪畫

和行為特質之相關性研究,指出兒童選用的色彩和人格特

質具有關聯性。例如,使用暖色調的兒童,人格特質較為

開放和溫暖;使用冷色調的兒童,人格特質傾向於不參與

和抑制性;使用大量黑色的兒童,情緒較為空洞或平淡。

Altschule 和 Hattwick 歸納其研究結果,認為兒童在其繪

畫所反映的特質,與其在社會情境所表現的行為特質相類

似,兒童的美術表現會反映其情緒和人格狀態。

二、兒童美術是智能發展的參考指標

Lowenfeled and Brittain(1987) 的觀察研究指出,兒

童的繪畫依其年齡與心智,而呈現階段性的連續發展狀

Page 4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17

態。Goodenough(1924)和 Harris(1963)亦發現兒童在繪畫

中所描畫的細節數量和智力商數有正相關,而這種相關性

在 11 歲以後下降。但 Harris 也覺察到文化因素影響兒童

在畫中描繪的細節數量和型態。因此,Harris 提出繪畫的

記分常模應依各文化的標準來建立,兒童處在今日多元文

化的社會環境裡,應考量這些文化差異因素,故若以繪畫

的細節數量來詮釋兒童智力時,要特別考量兒童的特殊文

化背景因素。

三、兒童美術受文化的影響

Hess-Behrens(1973)執行一項綜合性的跨文化兒童

繪畫研究,發現皮亞傑的統一發展階段理論未被支持

(Anderson,1979)。Dennis(1966b)發現兒童所處的文化

Page 4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18

裡,若不鼓勵人像畫或對其有負面的評值,則兒童漸漸長

大後,其描繪人像畫的能力減弱。McFee 和 Degge(1980)

探討這些研究後,歸納指出沒有一個理論能夠說明影響兒

童發展的所有變數。McFee 和 Degge(1980)的研究發現,

某一位兒童的繪畫很難公平的被與另一位兒童的繪畫相比

較,除非所有的兒童均有相同的學習機會,並且是來自同

一文化或次文化。McFee 認為研究兒童畫時應考量文化形

式會影響個人的注意焦點、訊息處理或創造特質等。而視

覺環境的豐富或貧乏,過去的美術經驗是被支持鼓勵或挫

敗抑制,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其對美術活動的態度與文

化背景等因素,均會影響兒童的繪畫表現。因此,McFee &

Degge(1980)認為研究兒童畫的較佳方法,是讓兒童的自

Page 4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19

己作品與較前時期的作品做比較,而不用去與別人作品比

較為宜。

賈德納(Gardner,1990)也發現文化影響兒童的美術價

值及兒童在美術作品裡描繪事物的方式。賈德納引用最近

十年的研究,肯定 McFee 的先前研究發現,認為來自不

同文化的兒童有著十分不同的認知型態,這些差異性若把

學校教育因素再納入考量時,其差異性將變得更大,無接

受正規學校教育的兒童,其繪畫發展的落差頗大。這些結

論不同於皮亞傑所主張的跨文化中兒童的相似性(同一性)

高於其差異性(Anderson,1992)。賈德納的論點與 McFee

接近,發覺西方兒童的一般美術發展,是先有塗鴉期,然

後進入畫些簡單交叉線、點、各式線條和幾何圖形的轉換

Page 4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20

階段,再次發展到畫出人像、動物、樹和太陽等圖形的圖

式期(Anderson,1992)。依 Gardner(1990)的觀察,7

~8 歲的兒童目前均在學校就學,彼此間的環境差異性較

少,故作品較具有統一性和慣例性。本階段的兒童對作品

的審美價值開始有所主張,若發現自己的作品與該文化所

持的價值理念不符時,漸會有所評價,這個階段相似於

McFee 所稱的文化寫實期(cultural realism) (Anderson,

1992)。對於到了青春期仍繼續學習美術的學生,將會進

入另一個不同的藝術型態,稱為藝術技巧(artistic prowess)

的表現時期,這個時期結合了漸增的個人表現與藝術知能

和技能的表現。當青春期的學生能夠達到綜合這二種表現

能 力 時 , 將 會 繼 續 地 進 行 和 投 入 藝 術 的 學 習

Page 4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21

(Anderson,1992)。

除上述兒童美術與人格、智能、文化影響等相關論點

外,陸雅青(民 82)亦提出了解及觀察兒童畫的原則,如

下述:

1.兒童藝術顯現的特徵隨心理年齡而改變,其複雜程度

與作品的整體性,均隨心理年齡的成長而增加。

2.兒童傾向於誇張或省略藝術作品中最具意義的部分,

其作品反應出作者生活經驗與情感世界的內容。

3.兒童在學齡前後幾年的創作強調樣式性表現,以後便

逐漸擴展到寫實具象表現。

4.兒童的繪畫反應出其生理的發展。如畫中細節的分化

程度與其知覺上的成熟度有關;塗鴉期的線條表現亦

Page 4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22

與其骨骼肌肉的發育情形、手眼協調等發展息息相關。

5.不同素材與表現法有滿足兒童不同目的的趨勢,如描

繪(drawing)較利於傳達觀念,而彩繪(painting)

則利於情感的抒發。此點亦為藝術治療中的媒材使用

法的基本原則。

6.兒童所使用的形式、色彩和構圖與其人格及社交發展

有關。此點亦為藝術治療工作的基本假設之一。

7.雖然環境為影響學習的要素之一,但生活在不同文化

的孩子,尤其是學齡前的幼兒,其所創作出來的視覺

形式十分類似。

8.繪畫技能的自然發展約在青少年期趨於停止。

9.在邁向成熟的過程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個別差異

Page 4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23

性。此個別性的考量,亦為藝術治療工作的特質之一。

10.藝術為一自我表達的方式,它給予意念一個視覺的形

式。

11.藝術為人類的象徵系統之一,經由對藝術品的研究,

我們便能對兒童及其美術表達有更一層的認識。

Betensky(1987)另也提議詮釋兒童畫時,應先引導

兒童或當事者進行現象的直觀( phenomenological

intuiting),有意的專注與靜觀已完成的藝術表達作品,再

進行現象的描述(phenomenological description)與結構

探究。詮釋的過程包括:(1)當事人陳述藝術表達作品的

內容。(2)治療或輔導者用「你在畫中看到了什麼﹖」(What

do you see?)等語句,引導當事人探究藝術表達品的結

Page 4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24

構、各元素、各部份及整體之間的關係。(3)達成藝術表

達(藝術作品)與當事人內心經驗的聯結與統整。上述各

學者的觀點可作為詮釋或了解兒童美術作品的參考原則。

伍、特殊兒童的美術教育活動

安排特殊兒童的美術活動應考量兒童的美術發展狀

況,並參酌兒童的身心特質等個別狀況來設計。因限於篇

幅,本文僅就智能障礙與美術才能優異兒童的美術活動提

出討論:

一、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教育活動

智能障礙兒童係指兒童具有明顯的智力功能低下狀

態,而這種低下狀態且附帶有適應行為的嚴重困難。民國

八十七年公佈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

Page 5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25

準,所稱智能障礙兒童係指「個人的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

明顯的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

者」。這個定義與美國智能障礙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Mental Retardation) 1992 年的定義相仿,依美國智能障礙

協會的定義:「智能障礙係指目前的功能受到重大的限制,

呈現出智力功能顯著低於一般水準的特質,同時在下類的

應用性適應技能方面,具有二種以上受到限制的情形:溝

通能力、自理能力、居家生活能力、社會技能、社區利用

能力、自我指導能力、保健與安全維護能力、功能性學科

能力、休閒能力及工作能力」(郭為藩,民 82;Kirk,

Gallagher, & Anastasiow, 1996)。這些界說特別強調智力

功能的低下,且反映在個人日常社會生活適應行為上的明

Page 5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26

顯障礙,通常表現於(1)成熟、(2)學習、(3)社會適

應等多方面的遲滯與困難(何華國,民 82;Andreson,

1992)。進行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活動與治療活動時,應

考量智能障礙兒童注意力短暫、學習速度慢及抽象概念建

立和類化困難等特質,再設計安排適宜的美術活動。茲述

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活動安排

原則(Anderson, 1992):

(一)輕度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活動安排原則

1.增強兒童參與藝術活動的動機,鼓勵兒童維持較長的

時間參與活動。

2.減少智能障礙兒童參與藝術活動的挫折感,每一時段

的活動,儘量只安排單一技能或單一概念的活動才容

Page 5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27

易使之熟練,而每一單項的活動時間不用太長。

3.兒童從事藝術活動時,需要給予許多鼓勵性的正增強

回饋。

4.新的技巧和說明,應透過多次的藝術活動,重複表達

和練習。

5.藝術活動的過程,強調工作分析,把要進行的活動或

工作,分成許多細小的步驟,讓兒童一次只進行一個

步驟,逐次漸漸完成。

6.按照時間的分配,安排一系列由易到難的活動項目或

工作。

7.系列活動的安排,應重視不斷重覆的練習,才能為智

障兒童建立清楚的概念和類化效果。

Page 5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28

8.若是提供多種不同的藝術媒材和變化太多的活動,易

使兒童混淆不清,難以提昇智障兒童的藝術表達能力

和技能。但為了促進兒童參與活動的動機,也要適宜

的變化某些材料和情境(場所)。例如,花費許多時間

進行藝術活動,以發展身體的概念(body concepts),

在媒材和情境的改變上,可以由完成人像畫改變至描

繪與個體真人大小尺寸的自畫像。這些活動中,在瞭

解身體概念和認識身體部份的方面,各次活動的主題

和目標均可相同,但在媒材的使用方面,則可隨著兒

童的喜好和技巧的運用,而加以變化。

9.欲教導的技巧和概念,應仔細考量配合兒童的能力。

10.結合其他老師的專長,形成工作團隊,提供聯合的教

Page 5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29

育服務,效果會更好。

11.基本的學科概念(key acadenic concepts),可統整在

藝術的學習活動中,並實施彼此做法一致的教室管理。

(二)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活動安排原則

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活動,除參考輕度智能障礙

兒童的美術活動原則外,下列的原則亦應參考:

1.重視藝術活動的基本技巧訓練,例如正確的使用藝術

媒材和工具,一旦兒童能夠熟悉媒材的基本技法後,

才能運用這些技法進行情感或意念的表達。

2.美術教師或藝術治療師應瞭解兒童在繪畫(美術)發

展階段落後或遲緩的現象。以停滯在隨意塗鴉階段的

兒童而言,其心智年齡約在2歲,因此不宜要求這個

Page 5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30

兒童比照同齡之普通兒童進行同樣的美術活動,或使

用同等的材料和技法。

3.藝術活動的表現,宜類似學前兒童的藝術活動,先強

調操作和感官的技巧,以建立自信和愉悅的心情。

4.假如兒童的能力已超過塗鴉階段,則要給予兒童足夠

的時間,幫助他們運用藝術媒材發展他們自己的繪畫

表達技能和概念。

5.提供太多媒材的選擇或某些太過流暢或太過硬質的藝

術媒材,以致兒童無法控制時,將會給兒童帶來挫折

感。美術教師或藝術治療師對這些兒童的身心特質和

媒材特質,應能敏銳的覺察。雖然要強調提供兒童有

限制的媒材選擇和活動,但也要在活動中保留部份的

Page 5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31

彈性和選擇機會。

6.配合兒童因注意力短暫和記憶力受限的特質,宜設計

簡單或不複雜的藝術活動,鼓勵兒童重複表達欲建立

的基本觀念和主要概念,對中度智障兒童的學習較有

助益。

7.美術教師和藝術治療師,應密切的與中度智障兒童的

教育團隊合作,共同執行相互一致性的教育與管理計

畫方案。

8.藝術活動應統合教室的其他學習活動,以加強學習基

本的概念,並鼓勵兒童的學習動機。

9.年紀較大的中度智障兒童,在庇護工作的場所,亦可

教導兒童一些可用的藝術表達技巧。

Page 5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32

(三)重度和極重度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活動安排原則

重度和極重度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活動類似繪畫發展

階段在塗鴉期階段的兒童。實施美術活動時,除參考輕度、

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的美術活動原則外,亦應參考下列的原

則:

1.藝術活動能夠增進這類兒童多方面的感覺動作刺激和

感覺動作發展與統整。例如當使用繪畫工具或拿著畫

筆作畫時,即可考量安排促進兒童視覺和肌肉的反

應。又如進行身體結構為主題的藝術探索活動,即可

用以促進學前階段兒童的感官刺激,或增進學齡階段

兒童的感覺動作發展。

2.藝術活動能扮演發展兒童身體靈巧之角色,暨提供兒

Page 5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33

童休閒活動的動機與技巧。

3.藝術活動能增進重度和極重度智障兒童的語言發展。

在學前階段,可讓兒童辨識所使用的藝術媒材和工具

的名稱。在學齡階段,則可透過藝術活動,讓兒童覺

察,並學習正確用語和簡單指令。例如,告訴兒童畫

在紙張的左邊或用顏色畫滿紙的最上面部位,也可要

求兒童從木雕的頂端到底部,塗繪色彩。製做粘土時,

可讓兒童搓或壓平泥球等。事實上,每個藝術活動都

會強調遵從一些簡單指示,並在活動中自然的引導兒

童發展語言能力。

4.藝術活動能夠十分有力的促進社會互動和自我指導的

能力。諸多的團體藝術活動,如壁畫製作、團體雕塑、

Page 5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34

版印畫等,能夠促社會互動和工作中的自導能力。

5.在藝術媒材的使用上,亦強調選擇適合其生理年齡的

材料(age- appropriate materials),應考量兼顧學生

的心智和生理年齡。例如,對中學年齡的智障學生,

選用兒童使用的藝術材料或進行兒童美術活動的指畫

和蠟筆畫,並非是恰當的活動設計。換言之,若選用

水彩筆、毛筆之類材料代替指畫、蠟筆畫類的材料,

則是較適合其同年齡層使用的美術媒材。

6.活動設計以真實的情境為基礎,並與生活相結合。活

動過程中的指導應多給予特別提示。例如,當告訴兒

童拿起剪刀時,應同時用手指著剪刀,讓兒童更易明

瞭指令的意思。

Page 6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35

7.兒童每日活動的課程、場所和時間等安排,應儘量的

一致和結構化。所有接觸到兒童或會與兒童有所互動

的教職員,均應建立共同的教學和輔導原則,並且樂

於使用行為改變技術。美術老師和藝術治療師若不熟

悉行為改變技術,則應密切的與其他特教教師合作,

共同執行一致性的獎賞計畫,以增強每位兒童的良好

或正當的行為。

8.工作分析(task analysis)的方法,應有效的應用在這

類兒童的活動上。

9.輔導社會技能時可安排小團體的活動訓練,並安排與

普通兒童有定期性互動的活動機會,也要鼓勵兒童的

家人參與治療或教育活動。

Page 6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36

二、美術才能優異兒童的美術教育活動

我國特殊教育法第一條開宗明義的指出,資賦優異的

學生有接受適性教育之權利,以充分發展潛能,培養健全

人格,增進服務社會能力。資賦優異實施的對象,包括一

般智能、學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能力及其

他特殊才能等領域中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第四

條)。資賦優異教學,應結合社區資源、參與社區各類方案

為主,並得聘任特殊專才者為特約指導教師;學校對於身

心障礙及社經文化地位不利之資賦優異學生,應加強鑑定

與輔導(第二十九條)(教育部,民 88a,88b)。美國官方

對資優教育的定義,首推中央聯邦的資優學生教育法案(Us

Fderal Javits Gifted and Talented Students Education

Page 6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37

Act, 1993),其對資優學生的定義,大意如下:「資賦優異

學生是指當與同齡、同樣生活經驗的兒童或青少年相比

較,顯示具有傑出能力或具有卓越成就表現的潛能力者。

這些資賦優異的兒童和青少年,顯示能夠在智力能力、創

造力、藝術領域、領導能力或特殊學術性向等領域方面,

展現高度的能力表現。因此,學校需要提供給他們不同於

普通教育的資優教育服務和學習活動。兒童或青少年的卓

越才能,跨越各種文化族群、各種社經階層和各種人類致

力的文明或能力領域,均會出現資賦優異的學生。」。

George(1995)分析各項資優定義,提出概括的界定,認為

「資優學生(gifted student),係指具有表現多種領域的卓

越成就之潛能者,特殊才能學生(talented students)係指具

Page 6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38

有表現單一領域的卓越成就之潛能者。」(p3)。阮汝理

(Renzulli,1977)則認為資優行為是人類的三類特質相互作

用的結果,這些特質包括具有中等以上的一般智能、高度

的工作專注力和高度的創造力。資賦優異者係指擁有或能

發展這些特質的個人,而把它應用到任何具有潛在價值的

領域上。綜合上述資優教育的涵義,顯示資優教育的理念

與實施,朝向概念多元化、對象擴充化、機會公平化、鑑

定彈性化、評量多元化、安置多樣化、課程開放化,資源

交流化、教學充實化與科技化的方向發展(郭靜姿,民 86;

Piirto, 1994)。

依我國特殊教育法及資優教育的涵義,美術才能優異

屬於藝術才能資優的一環。美術才能優異學生在美術才賦

Page 6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39

方面具有卓越潛能或具有傑出表現,這些學生的美術發展

階段往往較為快速,對於形、色、線、空間/透視及結構的

敏捷力高,對美術媒材的使用及技法表現力亦較佳,具有

獨創力,而在審美與美術相關知識的學習,亦顯現較強的

熱忱度和領悟力,學校因此應提供給予美術才能方面的適

性教學機會。另依國內相關法規,美術才能資優教育的目

標,在於早期發掘具有美術才能之學生施以計畫與系統之

教育,以充分發揮其潛能,培育國家未來文化建設所需之

美術優秀人才。而美術才能資優學生的教育內容,可透過

彩畫、素描、國畫、版畫、設計、雕塑、陶藝、工藝、攝

影、電腦繪圖或電腦動畫等創作活動,培養學生美術創作

與表現的能力,並透過藝術批評/鑑賞、美術史、色彩學等

Page 6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40

等美術認知的學習及良好的情感教育,涵養學生美感情操

及健全人格,使學生能夠具有從事藝術創作表現或進入藝

術相關專業領域學習與工作的能力與熱忱,並樂於發揮專

長來貢獻社會。

著名的資優教育學者阮汝理(Renzulli,1977)所提出的

資優教育「三合充實模式」 (The Enrichment Triad

Model),則可作為美術才能資優教育的參考方案,此模式

包括下列三個步驟與類型(Type)的充實活動 (王文科,民

78;毛連塭,民 78;李琛玫,民 89;蔡典謨,民 87;Davis

&Rimm , 1994;Renzulli,1977):

第一類型的充實活動 (Type I)-一般試探性活動

(General Exploratory Activities):本類型的充實活動,在

Page 6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41

提供學生多元領域的探索內容,使學生從各類主題活動的

經驗中,探索興趣、擴充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以增進學

習的深度與層面,並使學生進一步的找到適合自己興趣的

研究主題。試探的充實活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歷程,在

這些試探及學習活動中不斷的給學生機會,引發其好奇

心,發現興趣及增廣充實的課程,其目的為:1.擴充學生

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2.試探並培養學生從事高層次研究

的興趣;3.做為教師安排認知與研究方法訓練的基礎。

就美術資優學生而言,第一類型的活動內容,可安排

學生接觸各類美術有關的畫冊、作品、書籍、雜誌及視聽

媒體等資源,參觀當地廟宇、建築、藝廊、博物館、美術

館及文化中心辦理的各項美術或設計展覽活動,實地訪問

Page 6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42

畫家或各類美術創作者,及進行戶外旅行寫生與攝影,使

學生探索美術興趣、擴充美術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增進

美術學習的深度與層面,以進一步的找到適合自己興趣及

性向的創作題材或探究主題。

第二類型的充實活動(Type II)-團體訓練活動(Group

Training Activities):本類型的充實活動,著重在發展資優

生的認知、情意、技能等思考歷程,包括高層次思考與創

造和批判思考的訓練,這些活動主要在培養學生心智運作

的能力。本類型活動強調高層次認知思考訓練,同時注重

情意培養與研究方法訓練,其目的為:1.發展創造思考、

解決問題、感覺、欣賞與評價的能力;2.學習如何學的技

能,如筆記、晤談、分類與分析資料、歸納結論等;3.發

Page 6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43

展使用工具書的技能,如索引、文摘、百科全書等;4.發

展寫作、語言溝通與表達及使用視聽媒體的能力,以便學

生能夠自信的發表作品。

就美術資優學生而言,第二類型活動的內容,可透過

各類美術創作、藝術鑑賞教學及美術知識學習等活動,教

導學生的情意態度、價值澄清、創造思考、批判性思考、

問題解決、理解、綜合、應用、分析與評鑑等能力,同時

也要訓練學生透過口語溝通、寫作、攝影、錄音、錄影等

技能,表達自己的作品或創作理念的能力,並進一步教導

學生學習研究美術知識或創作的方法,如觀察、紀錄、蒐

集資料、摘要、整理、分析、歸納結論和呈現資料的技巧。

第三類型活動(Type III)-個人或小組研究實際問題活

Page 6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44

動(Individual and Small Group Investigations of Real

Problems):本類型的充實活動,以個別和小組為對象,將

第一類型和第二類型所學到的知識、情意、技巧和經驗,

運用在第三類型的活動上,以解決實際的問題。教師在這

個活動中,扮演引導和認同學生興趣的任務,給予學生方

法上的指導,指導學生進行實際問題的研究,暨協助學生

尋求發表作品的機會,使學生學習如何成為知識或藝術的

生產者,而非只是知識的消費者。本類型活動的目的為:

1.使學生有機會將其興趣、知識、創見及毅力應用到自選

的問題或研究上;2.學習應用研究方法探求高深的知識;

3.發展能發揮影響的作品;4.發展獨立研究的技能;5.發展

毅力、自信、欣賞創作及溝通表達的能力。

Page 7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45

就美術資優學生而言,第三類型活動的內容,可安排

學生以個別或團體創作方式,從事校園藝術走廊或藝廊的

規劃、策劃校園美術展覽、製作美術週曆或月曆、設計卡

片、製作壁畫、設計校園公共藝術或景觀造景、美化校園

牆壁、創作工藝品、參與社區美化或藝文活動、印製畫冊、

設計及執行鄉土藝術活動,進行美術專題製作或研究、提

出研究報告或發表、參與校內外美術展覽等等。第三類充

實活動應安排及鼓勵學生發表作品及成果,而觀眾也是激

發和滿足學習動機的重要部份。因此,盡可能安排學生的

成果作品在兒童博物館、購物中心、醫院大廳或學校文化

走廊等觀眾較多的地點展出,也可鼓勵兒童把作品或研究

報告,投稿到兒童雜誌或相關的報章雜誌發表,若無適當

Page 7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46

的發表場所,則安排在學生的班級教室展示,供同學們觀

賞,鼓勵學生作導覽說明,亦是可行的發表方式。

陸、結論

美術教師應瞭解兒童美術發展並非是凌駕於文化,不

受文化影響而呈現統一性的連續發展階段。誠如藝術教育

學者Wilson和Wilson(1983)對美術發展階段論的評論觀

點,認為美術發展階段論未加以考量和說明文化教導和同

儕的影響因素,也未能說明今日兒童的繪畫發展和往昔已

有明顯的差異。羅文費的美術發展階段論係根據 50 年以前

的常模資料,也忽略了探究美術作品的情緒和美感層面,

亦未仔細評估轉換過度時期的兒童美術作品表現,仍有待

深入加以研究或補充的空間。因此,當我們引用統一性發

Page 7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47

展階段論的發展指標,作為比較兒童美術的作品時,應要

瞭解到兒童並非不要特別的教導、不用努力學習和不需熟

悉美術技巧,就能自然地從某一美術發展階段進入到另一

個美術發展階段。目前的研究已經強調文化、教育和社會

等因素,對兒童的藝術活動和藝術表現有著重要的影響

力。學者們也特別強調兒童的家庭、次級文化及教育訓練

等因素,影響著兒童從事美術活動的能力。因此,我們除

了要瞭解一般兒童的預期發展狀況,例如參考皮亞傑的認

知發展及羅文費的美術發展階段模式,以作為瞭解兒童美

術作品及發展的參照基礎,並也應該仔細考量個別兒童實

質上受到文化、次文化、心智、生理、情緒和社交等因素

的影響。是故,若要比較一位兒童與另一位兒童的美術作

Page 7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48

品時,須格外的謹慎小心,較佳的處理方式乃是讓兒童比

較自己的美術作品,在不同階段或不同情境的進步情形及

個別內的變化狀況,毋庸刻意評論或比較不同兒童的個別

間差異情況。

雖然統一性發展階段論受到一些質疑,但對於特殊兒

童的教育或治療上,特別是在提供智障兒童和美術資優兒

童的美術老師及藝術治療師作為選擇藝術媒材、啟發學習

動機、實施教學或輔導方案、採行教學方法及評估學習型

態或進行效果評量等方面,仍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綜觀

本文的探討,若要充份瞭解兒童的美術作品表現及進行有

效的教學,除應兼顧兒童統一性美術發展觀點外,亦應考

量文化殊異性、時間性與獨特性等多元影響因素,作整體

Page 7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49

性的理解、詮釋和應用較為妥當。

參考文獻:

王文科(民 78): 有效的資優課程規劃方案。台北:心理。

毛連溫(民 78): 綜合充實制資優教育。台北:心理。

李琛玫(民 89):充實三合模式在特殊才能資優生資源方案

的應用。特教園丁, 16 卷,2 期,34-37 頁。

何華國(民 84):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

版公司。

林幸台(民 84):資優學生需要特殊教育服務。資優教育季

刊,56 期,1-3 頁。

侯禎塘(民 89):藝術治療的理念取向探究。載於屏東師範

學院特教中心編:特殊教育叢書(32)(65-104 頁)屏東

Page 7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50

師範學院印行。

教育部(民 88a):特殊教育法規選集。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 88b):身心障礙學生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

定基準。民 88 年 3 月 5 日教育部台(88)特教字第

880214444 號函修定。

郭靜姿(民 86):談資優生縮短修業年限的鑑定與輔導方

式。資優教育季刊,76 期,1-11 頁。

郭為藩(民 82):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書局。

陸雅青(民 82):藝術治療。台北:心理出版社。

陸雅青(民 85):藝術治療在過動兒治療的應用。載於馮觀

富、王大延、陳東陞、葉貞屏、陸雅青、熊曣等編:

兒童偏差行為的輔導與治療(276-318 頁)。台北:心理

Page 7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51

出版社。

陸雅青譯(民 86):兒童藝術治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

司。

蔡典模(民 87):資優課程原理。載於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高雄市國民中學資優教育研習中心主編:高雄市國民

中學資優教育資源手冊(23 頁)。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印

行。

Altschuler, R., & Hattwick, L. (1969 reprinted). Painting

and personal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7.

Betensky, M. (1987). Phenomenology of therapeutic art expression and art therapy. In J. A. Rubin(ed.), Approaches to art therapy (pp.149-166).New York: Brunner/Mazel.

Page 7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52

Blythe, D. A., Hill, J. P., & Theil, K. S. (1982). Early

adolescents’ significant others. Grad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ived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ial

and nonfamilial adults and young peopl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1(6), 425-450.

Castrup, J. A. E., & Scott, B. (1972). Art skills of

preschool childre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13(3),

62-69.

Chapman, L. (1978). Approaches to art in educa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ratty, B. J. (1970). Perceptual and motor development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New York:Macmillan.

Page 7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53

Davis, G. A. & Rimm, S. B. (1994). Education of the

gifted and talented(3rd Ed). Need 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Dennis, W. (1966a) Goodenough scores, art education,

and modernizatio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51,

pp. 213-215.

Dennis, W. (1966b). The human figure drawings of

Bedowin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52, pp.

209-219.

Duke, L. L. (1983).The Getty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the

Arts and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41(2), 7-12.

Page 7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54

Duke, L. L. (1988). The Getty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the

Arts and du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41(2), 7-12.

Feldman, D. H. (1980). Beyond universals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rp.

Feldman, D. H. (1987a).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art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36(2), 19-21.

Feldman, D. H. (1987b).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art education; two fields at the crossroads.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1(2), 243-254.

Gardner, H. (1990). Art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Occasional Paper number 3). Los

Page 8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55

Angeles CA: The Getty Center for Education in the

Arts.

George, D. (1995). Gifted Education-Identification and

Provision. London: David Fulton.

Goodenough, F. (1924). The intellectual factor in

children’s drawings. Doctoral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Golomb, C. (1976). The child as image-maker: The

invention of representational models,the effects of

the medium.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17(2), 19-27.

Harms, J. (1972). Presenting materials effectively. In H.

P. Lewis (Ed.), Art for the preprimary child. Reston,

Page 8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56

VA: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Harris, D. B. (1963). Children’s drawings as measures of

intellectual maturity.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Hess-Behrens, N. N. (197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pace as observed in children’s drawings:

A cross-nation/cross-cultural study.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H.E.W.

R02-1611).

Kellogg, R. (1970). Analyzing children’s art. Palo Alto,

CA: National Press.

Kirk,S.A.,Gallagher,J.J.,&Anastasion,N.J.,(1997).Educati

Page 8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57

ng exceptional children.

Boston:Houghton,

Lindstrom, M. (1964). Children’s ar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owenfeld, V. (1939). The nature of creative activity.

London: Kegan, Paul, Trench, Trubner and Co.

Lowenfeld, V. (1945). Tests for visual and haptical

aptitude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58(1),

100-111. Reprinted: In Eisner, E., & Ecker, D. (Eds),

Readings in art education (pp. 97-104). Waltham,

MA: Blaisdell, 1966.

Lowenfeld, V., & Brittain, L. (1970). Creative and mental

Page 8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58

growth (4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ers.

Lowenfeld, V., & Brittain, L. (1975).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5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ers.

Lowenfeld, V., & Brittain, L. (198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8th ed).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ers.

Manning, T. (1987). Aggression depicted in abused

children’s drawings. The Arts in Psychotherapy, 14,

15-24.

Malchiodi, C. (1990). Breaking the silence: Art therapy

with children from violent homes. New York:

Brunner/Mazel.

McFee, J. (1970). Preparation for art. Belmont, CA:

Page 8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59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McFee, J. K., & Degge, R. (1980). Art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A catalyst for teaching. Dubuque, IA:

Kendall/Hunt Publishing.

Mifflin. Lansing, K. (1969). Art, artists and art educa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Mills, E. A., & Thompson, D. R. (1981). State of the arts

in the states. Art Education, 34(1), 40-44.

Munro, T., Lark-Horovitz, B., & Barnhart, E. N. (1942).

Children’s art abilities: Studies at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Ar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11, pp, 97-155.

Page 8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60

Oster, G. D., & Gould, P. (1987). Using drawings in

assessment and therapy. New York: Brunner/Mazel.

Piaget, J., & Inhelder, B. C. (1956). The child’s concept

of space. New York: Humanities Press, Inc.

Piirto, J.(1994)Talented Children and Adults. New York:

Merrill.

Renzulli,J.S.(1977)The enrichment triad model: A guide

for developing defensible programs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Gifted Child Quarterly, 28,163-171.

Rouse, M. (1965). A new look at an old theory.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18(4), 8-15.

Rubin, J. (1975). Art is for all Human beings, especially

Page 8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61

the handicapped. Art Education, 28(8), 5-10.

Salome, R. A., & Moore, B. (1979). Development of

figure concepts in the graphic art work by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hicago, IL: International

Film Bureau, Inc.

Salome, R. A., & Moore, B. (1979). Development of

spatial relations in the graphic art work by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hicago, IL: International

Film Bureau, Inc.

Saunders, R. J. (1968). The levels of development in

child ar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stitute for

Teachers of Trainable Children. Southern

Page 8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62

Connecticut State College.

Smith, R. A. (Ed). (1987). Special issue: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1(2).

Swerdlow, J. A. (1981). A question of impact. Wilson

Quarterly, 5(1), 86-99.

Uhlin, D., & DeChira, E. (1984). Art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 (3rd ed). Dubuque, IA: William C. Brown

Publisher.

Wilson, B., & Wilson, M. (1977). Teaching children to

draw. Worcester, MA: Davis Publishers.

Wilson, B., & Wilson, M. (1983). The use and

Page 88: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63

uselessness of developmental stages. Art Education,

36(2), 4-5.

Young, E. (1972). Art in children’s learning. In H. P.

Lewis (Ed.), Art for the preprimary child. Reston, VA: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Page 89: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64

附 錄

兒童美術發展階段的特徵與檢核表(修改自

Anderson,1992,pp99-139)

發 展 階 段

美術表現的能力與特徵

檢 核 有 有時 尚未

備註 (綜合 評論)

塗鴉期

(1.5~4)

隨意塗鴉 1. 畫出無次序的筆跡 2. 仿畫一條直線 3. 隨意拍打黏土

控制塗鴉 1. 重複畫線

a.橫線塗鴉 b.縱線塗鴉 c.圓形塗鴉

2. 用不同的方式握拿、畫線或彩繪 3. 仿畫一個圓 4. 用黏土捲圈和做成球狀

命名塗鴉 1. 給予塗鴉和黏土團命名 2. 分辨顏色的不同

□ □ □

Page 90: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65

3. 說出五種顏色 4. 說出二種幾何圖形 5. 用顏色組合形狀 6. 仿畫一個圓 7. 隨意挑選顏色彩繪 8. 專注的長度增加

其他 1. 會跟隨清理的步驟 2. 有時會分享作品

前圖式期 (4~7)

二度空間的作品(two-dimensional work) 1.人像畫開始出現-通常是自己或一些

家人的象徵畫 a. 畫出頭、足的形像 b. 人像畫包含有手、臉和其他身體部位的細節

c. 描繪身體部位的正確性,優於說出和理解這些部位的能力

d. 能說出臉部的各部份及其他身體的部份

2. 具有樹、人和房子等的圖式概念(Schemata)

a.建立起來的概念,經常被修改 3.顏色的挑選使用,出自於內在主觀喜好

,用色少與外在環境事物的真正色彩產

Page 91: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66

生關聯。 4.空間的表現(Spatial representation)

a. 事物分散飄浮在畫面的各處空間 b. 東西的呈現,隨意放置 c. 畫 面 呈 現 兒 童 自 我 中 心(egocentricity)的思考型態

三度空間(立體)的作品 1.能用粘土做出圓球形 2.能用粘土做出扁平的形狀 3.能把 2 塊粘土黏接起來 4.能做出可站立的造形 美術技能的表現(5 歲)

1. 正確的持握蠟筆 2. 正確的持握水彩筆(毛刷筆) 3. 正確的持握剪刀 4. 能撕直線的紙 5. 正確混合二種顏色 6. 能用膠水粘貼東西,但也許有下列的困難:

a.膠水的用量不適當 b.不能恰當的平塗膠水 c.把東西粘錯面 7.能辨認大多數的顏色,但尚未能正確辨認下列顏色: a.灰色

Page 92: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67

b.透明和暗晦(或模糊)的顏色 8.正確辨認平滑構造(smooth textures)、但對厚/薄和輕淡的線,有些困難。 其他 1.願意和其他的兒童緊鄰工作,分享美術

材料,但仍不能彼此真正的合作 2.能夠分清楚自己的工作 3.能依序遵循指示 4.能清理桌面或場所,不會有刺戳的行為 5.能用剪刀剪紙

圖式期

(7-9 歲)

人像畫的特徵(Human schema)(二度空間的作品)

1.人像已清楚可辨識。 2.包含身體、手臂、腳(或衣服)

a.畫出頭和臉的各部位。 b.畫出其他的細節。

3.由正面或側面畫人像,但人像與人像彼此之間,很少有直接互動。

4.可用立體和平面媒材,容易的表現人像。

空間的表現(二度空間的作品) 1.沿著基底線畫出物體。 2.有些畫面上,同時呈現二條基底線。 3.物體呈現平坦狀(缺乏立體感)。

Page 93: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68

4.出現天空線(skyline)。 5. 展開式(或摺疊)的畫面。 6. 多種事物呈現不同的透視點(畫面呈現二種以上的透視點)。

7. 同一畫面出現不同的時空狀態(不同的事件或不同的時間)。

8. 表現X光透視畫 (X-ray presenta- tions)。

顏色 1.已發展固有色的圖式概念 2.顏色與物體之間的關聯性較為正確(較能正確的表現物體的顏色)。

圖式的變化 1. 畫面的重要部位被放大(誇大)。 2.省略不重要的事物。 3.壓抑的事物或想法也會被刪掉。

美術的技巧 1.能正確使用下列美術媒材 a.彩畫(paint) b.線畫(drawing) c.剪貼 2.能用粘土雕塑,並附加其他技法。 3.較能與他人分享作品。 4.在團體活動,能與他人合作。

其他

Page 94: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69

黨群期 (9~12歲)

人像畫(平面作品) 1.出現較多的細節描繪。 2.幾何形狀減少,身體部份的自然形狀增加。

3.人像畫上有較多的細節描繪。 4.描繪許多衣服上的細節。 5.邊線用直線表現。 6.摺疊的表現省略(或遺漏)。 7.人形僵直、呆板,少有動作描繪。 8.以上人像畫的特徵,也在立體媒材的表現上呈現。

空間表現(平面作品)

1.天、地之間的空間,有規律化的畫滿。 2.基底線消失。 3.物體有前後重疊的表現。 4.對於重要的情緒狀態,仍然會有某些跨大的表現。

顏色 1. 較少固有色的表現。 2.會依物體的實際顏色,較有變化的表現色彩。

男、女孩的美術作品主題不同。 1.女孩的作品傾向於

Page 95: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70

a.較多微笑的人 b.較仔細描繪衣服細節 c.描繪較多周遭的事物 d.較少表現運動的主題 e.表現音樂、聚會的主題 f.表現動物的主題,例如 馬。

2.男孩的作品傾向於 a.汽車的主題 b.運動的主題 c.太空/火箭的主題等 美術技術

1.能夠混合顏色 2.能夠適當使用木材工具(如木刻等) 3.能夠用紙製作三度空間的作品(紙雕) 4.製作粘土作品,會繼續用附加的技法

其他 能夠與他(她)人合作(同性別的同儕團

體)進行團體創作

擬似寫實期 (12~14 歲)

人像畫(平面作品) 1.固定圖式消失 2.描繪關節部位和人像動作等 3.顯示色彩的變化 4.性別特徵有時被跨大表現 5.描繪衣服的摺疊和皺紋

Page 96: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兒童美術發展與特殊兒童美術教育

171

6.表現人像的年齡特徵 7. 卡通畫/漫畫 8. 以上特徵也反映在立體媒材的表現上。

空間的表現(平面作品) 1. 基底線消失 2. 表現水平面的畫面 3. 發現透視畫法

a.單視點的透視畫面 b.表現有遠近和空氣感的畫面(物體隨著距離而變小)

立體的作品 1. 對製作實用的粘土(陶藝)作品感到有興趣

2. 對用粘土、石膏和鐵線製作敘述性的人像感到興趣

其他 一般性的考量

1. 強調作品的裝飾特質 2. 喜歡幻想的主題 3. 關心不同的美術技巧 4. 關切完成的美術作品 5 對自己的作品有高度批判性

平面作品

Page 97: 特殊教育文集 四 第76 至128 頁140.127.82.166/retrieve/20225/4_3.pdf(Viktor Lowenfeld)的兒童美術發展階段論, 是最常用為詮釋一般兒童美術發展的架構。以下茲就羅文

特殊教育文集(四) 第 76至 128頁

172

青春期 (14~17歲)

1.繪畫類似於 12 歲的作品 2.關心學習美術技巧 3.關心作品的細節、光線和陰影 4.強調事物的主觀印象 5.注意到距離的表現 6.熟悉各種藝術媒材

空間的表現(平面作品) 1.喜歡學習有遠近法、透視法的描繪方式。

2.會依心情表達主觀的印象,或做主觀的變形表現。

人像畫(平面作品) 1. 有些學生會嚐試寫實的表現,包括描繪人像比例、觀察細節和動作

2. 有些學生為了特別的目的,將會跨大某些細節

3. 有些學生會就某一觀點,製作漫畫和卡通畫等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