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线缝制满绣记忆 - epaper.hehechengde.cnepaper.hehechengde.cn › upload › cdrb ›...

1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 成国博 2019 年压轴大展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9年的压轴大 展,12月25日,“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以240余件(套)珍贵文物、 古籍以及艺术品的规模亮相,这也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系统展示孔子 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 展览分为“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儒家学 说的国际传播” “孔子题材艺术作品”四个部分,汇集了自新石器时期至 当代的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240余件(套),总共700余件,其中还 有 41 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近 40 件孔子文化题材美术作品。 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东汉《熹平石经》残石,《熹平石经》是中国 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孔子博物馆藏的商周十供等孔庙礼 器,为乾隆皇帝御赐孔庙供器珍品;甘肃省博物馆藏的《仪礼》简,则是 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部完整包含 9 篇《仪礼》的手写本经书,在我国所 有出土的简犊中,保存最完整,大多数墨迹如初,虽稍有残损,但每一篇 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编题、尾题、页码和顺序,对研究汉代经学和 《仪礼》的版本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该展还配以多种相关辅助展品,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方式,让 文物能够“活”起来、使孔子及其思想得以让观众得到更直观的表现、更 明确的解读。包括不同题材的《圣迹图》多媒体展示、孔子文化主题沉 浸式体验、孔子文化知识问答、“仁”字演变互动、四子侍坐 VR 展示、各 国版本《论语》书流互动等。 “科技+”与传统结合 让敦煌文化“容颜永驻” 近日,敦煌—这座多元文明荟萃交融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走出石窟,来到北京中华世纪坛,观众有幸领略千里 之外的大美敦煌。 展览立体搭建了敦煌莫高窟精品洞窟,莫高窟285窟、榆林25窟全 窟整体仿真呈现。此外,还有美轮美奂的壁画、彩塑复刻品,利用数字 技术呈现的全息舞蹈、VR观敦煌以及敦煌复刻乐器展、敦煌服饰展等 多种创意展览与活动形式,突破时空的局限,将学术、技术与艺术融为 一体,带给观众一场可感、可视、可听、可触的观展盛宴。 在这里,中外不同风格的艺术交汇在一起,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也汇 聚到一起。观众们或拿出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对照文字介绍了解 壁画的故事,或与壁画合影,留下精彩的瞬间。 通过科技手段使得敦煌文化“容颜永驻”,正在成为可能。走过千 年的历史,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向世界展示“科技+”与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强大感召力。敦煌文化的粉丝、文化使者共同传承 文明,传播文化,共同守护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颐和园日历圈粉 “文艺范”日历成新宠 近日,颐和园推出的《颐和园二十四节气日历·2020》在网上刷屏 了。 颐和园日历按照观赏线路分区,介绍了包括宫廷区、排云殿佛香阁 建筑群、昆湖湖区等 12 条经典路线,并对颐和园内殿、堂、亭、台、楼、 阁、桥、寺等园林古建筑分别进行详尽介绍。 同时,日历还结合颐和园中一年四季时间的变迁,全面展现颐和园 在二十四个节气的景观变化,并用大量摄影作品展现颐和园的园林美 景。 “此次推出的日历是以颐和园的风景文化为基础。”北京市颐和园 管理处研究室主任表示,“它不仅是本日历,更是介绍颐和园文化知识 的百科全书形式的图册,从古建、园林、文物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传播颐 和园文化知识。” 800 年《清明上河图》 邂逅 600 年昆曲 由北方昆曲剧院出品的大型原创昆曲《清明上河图》将于2020年1 月2日、3日在天桥剧场登台。该剧选取画卷中的人物为角色,以宋徽 宗时代为历史背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为核心人物,通过描述张择端跌 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展现北宋都城的社会繁华与市井百态。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 世界绘画史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画作虽举世闻名,但有关 张择端的史料却零星可数。从最初的文本构思到最终的剧本呈现,原 创昆曲《清明上河图》的剧本创作历时十年之久。为了扎实剧本内容、 融合昆曲特色,将寓意与创意完美呈现,编剧王焱研究了北宋相关时期 的各个历史侧面,多次重塑主题,将剧本结构推翻再建,并对剧中念白 精雕细琢,数易其稿后才最终定稿。 几年前北昆就曾打破昆曲题材的局限,让600年昆曲结合200年 《红楼梦》,创排昆曲《红楼梦》。此次的《清明上河图》依旧以人物命运 勾连北宋汴京民俗众生相。如果说《红楼梦》是昆曲申遗10周年北昆 的转型之作,《清明上河图》则是北昆中生代演员走向成熟的作品,70 余人的演出阵容也全面超越了《红楼梦》。 2019 年 10 期《中国作家》刊登的报 告文学《雾灵丰碑》,我认为是一篇真正 意义上的报告文学,读后没有让人昏昏 欲睡的甜蜜之感,却有催人如梦初醒的 苦辣刺激,它是没有精美包装的钙质食 品,它是一目了然的指路明灯。作者孙 建军的创作意图是明确的,创作态度是 严谨的,创作热情是旺盛的,创作途径 是艰辛的,创作风格是纯朴的,创作成 果是丰硕的。正如李春雷在“推荐人 语”中所言“雾灵山的命运和一个时代 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守望在峰顶上的两 代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用青春和生 命谱写出了‘高山为家,广电为业,艰苦 为荣,无私奉献’的精神”。文中的五个 篇章像五根手指,伸出去抓到了问题的 关键;攥回来,形成了主题拳头。揭示 开社会的档案,透视出时代的真谛,展 现着平民的灵性,使人肃然起敬!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充实 进响当当的范例和最新版本鲜活的教 材。 文章一开始,选用已故诗人徐国 志的经典作品为题记,“2118 不是数 字/是海拔/不是海拔/是高度/不只是 高度/是情怀。”独具慧眼的借题发挥, 使其产生出“助推器”和“卷扬机”的双 重作用。画龙点睛般地将调门抬起 来,给接下来的文字赋予了“引领”和 “统筹”的功能,让这个群体有了苦与 乐的燃点,有了知与行的统一。正如 孙建军在第二章里提到的“05转播台 第一代人的荣誉观、不属于某个人,属 于一个时代、属于那个时代人的精神 风貌,物质和精神不能等同。物质的 匮乏绝不等于精神的匮乏,物质的丰 富也不等于精神的丰富。”这群人的 “特质”和“潜能”,是在特殊环境中提 炼的,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既普通又 精明,既平凡又神圣,他们的足迹像闪 光的铆钉,镶嵌在雾灵山这座丰碑上, 光天化日,世代永恒。我这篇小稿的题 目为什么叫“诚心”更比“匠心”贵呢? 因为我感觉《雾灵丰碑》这部作品,如果 说“报告”的是“真实内容”,“文学”是 “表现手法”的话,那么此文的价值就在 于令人信服的事实和真真切切的故事, 一个瓷娃娃、布娃娃或者是电子娃娃, 一按也会发出各种声调和音响,但它毕 竟不是“人”。优秀的表现手法不是在 “匠”上下功夫,花拳绣脚,掩人耳目,刻 意去添油加醋的虚构,而是在“真”字上 动脑筋,用炉火纯青的热度去温暖和 感动每位读者。这种雕刻的偶像,没 有偷工减料,没有藏金埋银,更产生磁 性,更引人入胜、提炼的警句更高屋建 瓴,更不断增值。真正发挥出教育、引 领、鼓舞和鞭策的效应。 雾灵山有着鸟语花香的美境,有着 泉水叮咚的旋律,有着树木葱茏的秀 丽,有着动物出没的奇观,有着十八潭、 仙人塔的旅游景点,有着莲花池的古老 传说和现存的鲜活故事,但作者没有在 这些方面去装腔作秀,施展自己的才 华,故弄玄虚的哗众取宠,而是紧紧抓 住所要表现的主题,从谋篇布局到间架 结构,从修辞语法到遣词造句,没有利 用夸张的手法去炫耀,利用浪漫手法去 拔高,利用才艺的智能去塑造,利用娴 熟的匠功去着色,而是在相互链接的20 个段落中,把几十位真名实姓的两代创 业者艰苦卓绝的贡献历程,坚定意志和 聪明才智,在不可能中创造出可能,在 难以想象的煎熬中承受考验,为世人留 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 雾灵山两代创业者的真实写照。赵海 的打油诗“离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 三步一喘气,四季穿棉袄”是对雾灵山 顶的绝妙概括。就是在这样典型的环 境里成长出一批典型的英雄。90岁的 窦培田老人,参过军、立过功。从灯红 酒绿的大上海,来到沙石乱滚的穷山 沟;从气候四季宜人的中原,来到夏热 冬寒的塞北,他的行动坐卧、言谈话 语,表现出一位共产党人的纯洁党性 和所具备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构成了 他们强健人生历久弥坚的精神支柱。 正像窦培田殷殷叮嘱晚辈所言“05精 神不能丢啊!我整整活了90年,深深 懂得一个道理,不管个人、国家还是民 族,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奋斗精神,光 会享受不行啊!”这些跨世纪老人把接 力棒传下来了,我们怎样接?这确实 是一种考验。作者孙建军不但要采访 这些典型、书写这些典型、树立这些典 型、总结这些典型,而且学习这些典 型、效仿这些典型,他的学风和文风之 所以这样求真务实,之所以这样实事 求是,是与这些典型的示范分不开 的。要想感动读者,首先感动自己! 文中任永利的死里重生,龙庆生的特 殊婿礼,胡秀英的不让须眉,陈克军的 科研成果以及 12 个人组成一支抢救生 命的队伍,抬着 80 公斤重的朱德华,在 深雪中跋涉,与死神赛跑,这一宗宗催 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场面不是凭借灵 敏的构思杜撰的、而是像家用摄像镜 头拍下来的一样逼真,让人如临其境, 心悦诚服,这群人为什么这样以苦为 乐,以苦为荣,作者已经明确给出了答 案,就是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体教育的内容,就是把为民族谋复兴, 为人民谋幸福视为己任,才敢于担当、 才舍生忘死、才日夜拼搏,才彪炳史 册,作者通过对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 采访,通过对著名诗人刘章成才之路 的追踪。通过对广播电视频道信号播 撒和覆盖在宇宙空间,再普降成春雨、 惠及百姓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通过对 雾灵山周边“两个文化”建设的促进实 例,找到了“动机”和效果的统一,链接 了“初衷”与“归宿”的整体。给出了 “奋斗”和“享受”的答案,阐述了“精 神”与物质的转化,所以我断言,这篇 报告文学必将在社会上不断发酵,至 于所产生出的积极的影响会达到什么 程度,是我难以评估和预料的。 “诚心”更比“匠心”贵 —浅谈读《雾灵丰碑》的感想 步九江 寒冷的冬日,小雪刚过,雪在阳光 的照耀下闪着金光。绣娘王亚东气定 神闲的在绣架上绣着牡丹,满屋的春色 和窗外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 见她拿着绣针的巧手上下翻飞,红色和 粉色的牡丹为主绣花,绿色、棕色和咖 色为辅绣制叶子和枝条,金色绣线为叶 子的茎,灵动的绣品仿佛真的能招来蝴 蝶。 王亚东出生在一个满绣世家,自 小受家里人的熏陶,耳濡目染的接触 满绣,初中毕业后跟着家里人正式学 习满绣,后来又到北京专门拜了师傅, 从此便与满绣结下了不解之缘。 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是清朝 时期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所 以又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 几百年前,女真族人根据生活的需 要,在缝制衣服和钉线的基础上形 成一种手工艺术,经过众多女真族 人和满族女子的传承,逐渐发展成 以针代笔,用线在织物上缝制图案, 最终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 工技艺。 随着清帝国的建立,满绣走进紫禁 城,摇身一变,成为宫绣。在不断发展 的过程中,满绣既保留了自身的艺术特 色,又借鉴了苏、湘、蜀、粤四大名绣的 独家技艺,登上了艺术的顶峰。满绣见 证了满族发展兴盛的光辉历史,2008 年,满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 “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看着她们 手里能变出各种蝴蝶、牡丹和金色的 龙,慢慢跟着姐姐和姑姑绣一些小图 案。刚开始绣的时候总是扎手,绣针比 普通家里用的针更小,也更难拿捏。习 惯了以后尝试着做老绣片,经过半年多 的学习终于有了自己满意的一件作品 —牡丹百蝶袍。自那以后开始接一 些订件,学有小成后也遇到了瓶颈。有 一次接的绣件是盘金绣,而我之前学的 都是以绒线绣为主,也就是平绣,从来 没接触过的我有些犯难,同时也认识到 了技术上的不足,接着又开始从头学习 盘金绣,攻克了这个难关后,从那开始 什么图案都可以得心应手了。后来能 够独立做旗袍和为明星的舞台装做刺 绣。”王亚东介绍,满绣手法灵活多样, 常用的有平绣、手推绣、打籽绣、盘金 绣、补绣、纳绣、珠绣等多种刺绣工艺。 与湘绣、苏绣相比,满绣的特点主要体 现在针法上,如三角针绣法就是其他绣 派没有的。满绣使用的绣线为丝线和 十字线,丝线光泽度好,而十字线线体 柔滑。 “层层剥皮,疏密相间,疏能跑马, 密不透风”是传统满绣的构图法则,精 巧的绣品往往能够将点、线、面有机结 合,各种几何图形巧妙穿插,且冷暖色 调对比鲜明,呈现出凝重艳丽的色彩效 果。 满绣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山 水、花鸟、草虫、走兽皆可入画,有时也 以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为素材。绣品中“凡图必有意,有意必 吉祥”,纹样大多表达福禄寿喜、富贵吉 祥等美好祝愿。“富贵牡丹”“福寿双全” “鸳鸯戏水”“比翼双飞”“骑虎娃娃”“莲 生贵子” “榴开百子”…… 同时,满族绣品的实用性很强,在 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中均有满绣的身 影,如虎头帽、头巾、云肩、绣裙、肚兜、 绣鞋、鞋垫等服饰上的绣品;荷包、香 囊、幔帐、门帘、被面、枕头顶等日用品 中的绣品;盖头、新娘嫁衣、寿帐、幡帐 等喜庆节令绣品,个个图案精美,巧夺 天工。 王亚东现在是“皇家满绣”的一名 绣娘。这个品牌的创始人邹定东老家 在围场,他的叔叔是第一批建设塞罕 坝的建林人。他说:“中国有很多非物 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渐渐的失传了。 承德的剪纸和布糊画也都面临着断层 的问题。 谈到满绣发展时,邹定东感到非常 遗憾,他认为满绣的发展没跟上社会的 发展脚步。随着现代工艺越来越机械 化,老手艺人逐渐减少,手工刺绣成本 高,市场售价低,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 加之机械刺绣仿真程度高,几乎没有人 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手工变成了低质、 低效、不稳定的代名词。满绣技艺传承 岌岌可危。而他的理想是让满绣回归 生活,重新回到百姓的身边,让这项艺 术瑰宝得到传承。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机器 化,很少有手绣了,只有手绣才能代 表文化的传承,这个一定要有人去坚 持,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 都不去做,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晚 要失传。如果我们这代人没人去坚 持,下一代更没人会了。一座山庄半 部清史,我希望依靠避暑山庄所代表 的300年的满清历史文化,把满绣发 扬光大,带着承德的文化走出去,让 全世界人们都认识满绣,喜欢满绣。 这种心愿就像黑夜里远处的一个灯 塔,只要看到灯塔发出的一丝微弱的 光芒,照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朝着 这个目标努力,我们就能到达彼岸。 我希望“皇家满绣”能成为承德的文 化名片,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 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不是有希 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才能看到希 望。” 人以绣载,绣以人传。邹定东说: “承德地区国家级贫困县有好几个,有 的家庭年收入连3000都到不了,我希 望能更多的帮助到他们。经妇联和各 乡政府联系,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 县、滦平县、隆化县办免费满绣培训 班。一个周期的培训时间是25-30 天, 就可以绣一些简单的图案了。一个周 期结束后,还有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培 训。与培训合格的学员签订委托协 议,分配刺绣任务,按件计酬,村民不 出家门就能增加一份收入,能满足农 村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实现就业的 实际需要,坐在炕头上就能成为巧手 绣娘,实现增收。” 目前,“皇家满绣”已为贵州茅台酒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爱国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 企业和著名歌星李玲玉、知名人士敬善 媛等人提供专属定制。2017年7月15 日,“皇家满绣”代表中国刺绣品牌登顶 国际舞台,为“2017 年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节”的外国大使夫人提供手工刺绣 丝巾、披肩专属定制。由中国旅游协会 举办的“2018 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 上,承德本土品牌“皇家满绣”再次获得 国家级荣誉,参赛作品“大玉儿系列手 工刺绣羊绒围巾”,从全国两万余件参 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铜奖。 弘扬满绣文化,用针线讲述满绣 故事,使满绣成为戴在头上、披在肩 上、提在手上、穿在身上、着在脚上、 摆在案上、挂在墙上,可看在眼里、听 在耳中、刻在心上的随处可及的鲜活 艺术。 用针线缝制满绣记忆 用针线缝制满绣记忆 本报记者 白雪霏 文/图 动态 动态 2019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一 5 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电话:2153380 文化视野 责任编辑:李永胜 白雪霏 张 蕊 艺苑 艺苑 围场 县邵家店村 满族刺绣培 训班开班仪 式。 绣娘 们聚精会神 地学习满绣 技艺。 上下翻飞的针线,来自于绣娘王 亚东心里的从容与自信。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Jul-2020

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用针线缝制满绣记忆 - epaper.hehechengde.cnepaper.hehechengde.cn › upload › cdrb › 2019-12-30 › RB... ·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成国博2019年压轴大展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9年的压轴大展,12月25日,“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以240余件(套)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的规模亮相,这也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系统展示孔子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

展览分为“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孔子题材艺术作品”四个部分,汇集了自新石器时期至当代的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240余件(套),总共700余件,其中还有41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近40件孔子文化题材美术作品。

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东汉《熹平石经》残石,《熹平石经》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孔子博物馆藏的商周十供等孔庙礼器,为乾隆皇帝御赐孔庙供器珍品;甘肃省博物馆藏的《仪礼》简,则是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部完整包含9篇《仪礼》的手写本经书,在我国所有出土的简犊中,保存最完整,大多数墨迹如初,虽稍有残损,但每一篇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编题、尾题、页码和顺序,对研究汉代经学和

《仪礼》的版本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该展还配以多种相关辅助展品,并运用多媒体展示方式,让

文物能够“活”起来、使孔子及其思想得以让观众得到更直观的表现、更明确的解读。包括不同题材的《圣迹图》多媒体展示、孔子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孔子文化知识问答、“仁”字演变互动、四子侍坐VR展示、各国版本《论语》书流互动等。

“科技+”与传统结合让敦煌文化“容颜永驻”

近日,敦煌——这座多元文明荟萃交融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走出石窟,来到北京中华世纪坛,观众有幸领略千里之外的大美敦煌。

展览立体搭建了敦煌莫高窟精品洞窟,莫高窟285窟、榆林25窟全窟整体仿真呈现。此外,还有美轮美奂的壁画、彩塑复刻品,利用数字技术呈现的全息舞蹈、VR观敦煌以及敦煌复刻乐器展、敦煌服饰展等多种创意展览与活动形式,突破时空的局限,将学术、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带给观众一场可感、可视、可听、可触的观展盛宴。

在这里,中外不同风格的艺术交汇在一起,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也汇聚到一起。观众们或拿出手机扫描墙上的二维码,对照文字介绍了解壁画的故事,或与壁画合影,留下精彩的瞬间。

通过科技手段使得敦煌文化“容颜永驻”,正在成为可能。走过千年的历史,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向世界展示“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强大感召力。敦煌文化的粉丝、文化使者共同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共同守护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颐和园日历圈粉“文艺范”日历成新宠

近日,颐和园推出的《颐和园二十四节气日历·2020》在网上刷屏了。

颐和园日历按照观赏线路分区,介绍了包括宫廷区、排云殿佛香阁建筑群、昆湖湖区等12条经典路线,并对颐和园内殿、堂、亭、台、楼、阁、桥、寺等园林古建筑分别进行详尽介绍。

同时,日历还结合颐和园中一年四季时间的变迁,全面展现颐和园在二十四个节气的景观变化,并用大量摄影作品展现颐和园的园林美景。

“此次推出的日历是以颐和园的风景文化为基础。”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主任表示,“它不仅是本日历,更是介绍颐和园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形式的图册,从古建、园林、文物等多个方面向读者传播颐和园文化知识。”

800年《清明上河图》邂逅600年昆曲

由北方昆曲剧院出品的大型原创昆曲《清明上河图》将于2020年1月2日、3日在天桥剧场登台。该剧选取画卷中的人物为角色,以宋徽宗时代为历史背景,以北宋画家张择端为核心人物,通过描述张择端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展现北宋都城的社会繁华与市井百态。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画作虽举世闻名,但有关张择端的史料却零星可数。从最初的文本构思到最终的剧本呈现,原创昆曲《清明上河图》的剧本创作历时十年之久。为了扎实剧本内容、融合昆曲特色,将寓意与创意完美呈现,编剧王焱研究了北宋相关时期的各个历史侧面,多次重塑主题,将剧本结构推翻再建,并对剧中念白精雕细琢,数易其稿后才最终定稿。

几年前北昆就曾打破昆曲题材的局限,让600年昆曲结合200年《红楼梦》,创排昆曲《红楼梦》。此次的《清明上河图》依旧以人物命运勾连北宋汴京民俗众生相。如果说《红楼梦》是昆曲申遗10周年北昆的转型之作,《清明上河图》则是北昆中生代演员走向成熟的作品,70余人的演出阵容也全面超越了《红楼梦》。

2019年10期《中国作家》刊登的报告文学《雾灵丰碑》,我认为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读后没有让人昏昏欲睡的甜蜜之感,却有催人如梦初醒的苦辣刺激,它是没有精美包装的钙质食品,它是一目了然的指路明灯。作者孙建军的创作意图是明确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创作热情是旺盛的,创作途径是艰辛的,创作风格是纯朴的,创作成果是丰硕的。正如李春雷在“推荐人语”中所言“雾灵山的命运和一个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守望在峰顶上的两代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了‘高山为家,广电为业,艰苦为荣,无私奉献’的精神”。文中的五个篇章像五根手指,伸出去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攥回来,形成了主题拳头。揭示开社会的档案,透视出时代的真谛,展现着平民的灵性,使人肃然起敬!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充实进响当当的范例和最新版本鲜活的教材。

文章一开始,选用已故诗人徐国志的经典作品为题记,“2118 不是数字/是海拔/不是海拔/是高度/不只是高度/是情怀。”独具慧眼的借题发挥,使其产生出“助推器”和“卷扬机”的双重作用。画龙点睛般地将调门抬起来,给接下来的文字赋予了“引领”和

“统筹”的功能,让这个群体有了苦与乐的燃点,有了知与行的统一。正如孙建军在第二章里提到的“05 转播台

第一代人的荣誉观、不属于某个人,属于一个时代、属于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风貌,物质和精神不能等同。物质的匮乏绝不等于精神的匮乏,物质的丰富也不等于精神的丰富。”这群人的

“特质”和“潜能”,是在特殊环境中提炼的,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既普通又精明,既平凡又神圣,他们的足迹像闪光的铆钉,镶嵌在雾灵山这座丰碑上,光天化日,世代永恒。我这篇小稿的题目为什么叫“诚心”更比“匠心”贵呢?因为我感觉《雾灵丰碑》这部作品,如果说“报告”的是“真实内容”,“文学”是

“表现手法”的话,那么此文的价值就在于令人信服的事实和真真切切的故事,一个瓷娃娃、布娃娃或者是电子娃娃,一按也会发出各种声调和音响,但它毕竟不是“人”。优秀的表现手法不是在

“匠”上下功夫,花拳绣脚,掩人耳目,刻意去添油加醋的虚构,而是在“真”字上动脑筋,用炉火纯青的热度去温暖和感动每位读者。这种雕刻的偶像,没有偷工减料,没有藏金埋银,更产生磁性,更引人入胜、提炼的警句更高屋建瓴,更不断增值。真正发挥出教育、引领、鼓舞和鞭策的效应。

雾灵山有着鸟语花香的美境,有着泉水叮咚的旋律,有着树木葱茏的秀丽,有着动物出没的奇观,有着十八潭、仙人塔的旅游景点,有着莲花池的古老传说和现存的鲜活故事,但作者没有在这些方面去装腔作秀,施展自己的才

华,故弄玄虚的哗众取宠,而是紧紧抓住所要表现的主题,从谋篇布局到间架结构,从修辞语法到遣词造句,没有利用夸张的手法去炫耀,利用浪漫手法去拔高,利用才艺的智能去塑造,利用娴熟的匠功去着色,而是在相互链接的20个段落中,把几十位真名实姓的两代创业者艰苦卓绝的贡献历程,坚定意志和聪明才智,在不可能中创造出可能,在难以想象的煎熬中承受考验,为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雾灵山两代创业者的真实写照。赵海的打油诗“离山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三步一喘气,四季穿棉袄”是对雾灵山顶的绝妙概括。就是在这样典型的环境里成长出一批典型的英雄。90岁的窦培田老人,参过军、立过功。从灯红酒绿的大上海,来到沙石乱滚的穷山沟;从气候四季宜人的中原,来到夏热冬寒的塞北,他的行动坐卧、言谈话语,表现出一位共产党人的纯洁党性和所具备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构成了他们强健人生历久弥坚的精神支柱。正像窦培田殷殷叮嘱晚辈所言“05 精神不能丢啊!我整整活了 90 年,深深懂得一个道理,不管个人、国家还是民族,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奋斗精神,光会享受不行啊!”这些跨世纪老人把接力棒传下来了,我们怎样接?这确实是一种考验。作者孙建军不但要采访这些典型、书写这些典型、树立这些典

型、总结这些典型,而且学习这些典型、效仿这些典型,他的学风和文风之所以这样求真务实,之所以这样实事求是,是与这些典型的示范分不开的。要想感动读者,首先感动自己!文中任永利的死里重生,龙庆生的特殊婿礼,胡秀英的不让须眉,陈克军的科研成果以及12个人组成一支抢救生命的队伍,抬着80公斤重的朱德华,在深雪中跋涉,与死神赛跑,这一宗宗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场面不是凭借灵敏的构思杜撰的、而是像家用摄像镜头拍下来的一样逼真,让人如临其境,心悦诚服,这群人为什么这样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作者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就是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的内容,就是把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视为己任,才敢于担当、才舍生忘死、才日夜拼搏,才彪炳史册,作者通过对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采访,通过对著名诗人刘章成才之路的追踪。通过对广播电视频道信号播撒和覆盖在宇宙空间,再普降成春雨、惠及百姓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通过对雾灵山周边“两个文化”建设的促进实例,找到了“动机”和效果的统一,链接了“初衷”与“归宿”的整体。给出了

“奋斗”和“享受”的答案,阐述了“精神”与物质的转化,所以我断言,这篇报告文学必将在社会上不断发酵,至于所产生出的积极的影响会达到什么程度,是我难以评估和预料的。

“诚心”更比“匠心”贵——浅谈读《雾灵丰碑》的感想

□ 步九江

寒冷的冬日,小雪刚过,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光。绣娘王亚东气定神闲的在绣架上绣着牡丹,满屋的春色和窗外的寒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见她拿着绣针的巧手上下翻飞,红色和粉色的牡丹为主绣花,绿色、棕色和咖色为辅绣制叶子和枝条,金色绣线为叶子的茎,灵动的绣品仿佛真的能招来蝴蝶。

王亚东出生在一个满绣世家,自小受家里人的熏陶,耳濡目染的接触满绣,初中毕业后跟着家里人正式学习满绣,后来又到北京专门拜了师傅,从此便与满绣结下了不解之缘。

满绣是满族刺绣的简称,是清朝时期皇家文化、地位等级的标志,所以又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几百年前,女真族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在缝制衣服和钉线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手工艺术,经过众多女真族人和满族女子的传承,逐渐发展成以针代笔,用线在织物上缝制图案,最终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手工技艺。

随着清帝国的建立,满绣走进紫禁城,摇身一变,成为宫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满绣既保留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又借鉴了苏、湘、蜀、粤四大名绣的独家技艺,登上了艺术的顶峰。满绣见证了满族发展兴盛的光辉历史,2008年,满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看着她们手里能变出各种蝴蝶、牡丹和金色的龙,慢慢跟着姐姐和姑姑绣一些小图案。刚开始绣的时候总是扎手,绣针比普通家里用的针更小,也更难拿捏。习惯了以后尝试着做老绣片,经过半年多的学习终于有了自己满意的一件作品——牡丹百蝶袍。自那以后开始接一些订件,学有小成后也遇到了瓶颈。有一次接的绣件是盘金绣,而我之前学的都是以绒线绣为主,也就是平绣,从来没接触过的我有些犯难,同时也认识到了技术上的不足,接着又开始从头学习盘金绣,攻克了这个难关后,从那开始什么图案都可以得心应手了。后来能够独立做旗袍和为明星的舞台装做刺绣。”王亚东介绍,满绣手法灵活多样,常用的有平绣、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补绣、纳绣、珠绣等多种刺绣工艺。与湘绣、苏绣相比,满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针法上,如三角针绣法就是其他绣派没有的。满绣使用的绣线为丝线和十字线,丝线光泽度好,而十字线线体柔滑。

“层层剥皮,疏密相间,疏能跑马,密不透风”是传统满绣的构图法则,精巧的绣品往往能够将点、线、面有机结

合,各种几何图形巧妙穿插,且冷暖色调对比鲜明,呈现出凝重艳丽的色彩效果。

满绣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皆可入画,有时也以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为素材。绣品中“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纹样大多表达福禄寿喜、富贵吉祥等美好祝愿。“富贵牡丹”“福寿双全”

“鸳鸯戏水”“比翼双飞”“骑虎娃娃”“莲生贵子”“榴开百子”……

同时,满族绣品的实用性很强,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中均有满绣的身影,如虎头帽、头巾、云肩、绣裙、肚兜、绣鞋、鞋垫等服饰上的绣品;荷包、香囊、幔帐、门帘、被面、枕头顶等日用品中的绣品;盖头、新娘嫁衣、寿帐、幡帐等喜庆节令绣品,个个图案精美,巧夺天工。

王亚东现在是“皇家满绣”的一名绣娘。这个品牌的创始人邹定东老家在围场,他的叔叔是第一批建设塞罕坝的建林人。他说:“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都渐渐的失传了。承德的剪纸和布糊画也都面临着断层

的问题。谈到满绣发展时,邹定东感到非常

遗憾,他认为满绣的发展没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随着现代工艺越来越机械化,老手艺人逐渐减少,手工刺绣成本高,市场售价低,收入与付出不成比例,加之机械刺绣仿真程度高,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手工变成了低质、低效、不稳定的代名词。满绣技艺传承岌岌可危。而他的理想是让满绣回归生活,重新回到百姓的身边,让这项艺术瑰宝得到传承。

“ 现 在 市 场 上 大 部 分 都 是 机 器化,很少有手绣了,只有手绣才能代表文化的传承,这个一定要有人去坚持,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都不去做,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晚要失传。如果我们这代人没人去坚持,下一代更没人会了。一座山庄半部清史,我希望依靠避暑山庄所代表的 300 年的满清历史文化,把满绣发扬光大,带着承德的文化走出去,让全世界人们都认识满绣,喜欢满绣。这种心愿就像黑夜里远处的一个灯塔,只要看到灯塔发出的一丝微弱的

光芒,照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们就能到达彼岸。我希望“皇家满绣”能成为承德的文化名片,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也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不是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人以绣载,绣以人传。邹定东说:“承德地区国家级贫困县有好几个,有的家庭年收入连 3000 都到不了,我希望能更多的帮助到他们。经妇联和各乡政府联系,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滦平县、隆化县办免费满绣培训班。一个周期的培训时间是25-30天,就可以绣一些简单的图案了。一个周期结束后,还有第二轮和第三轮的培训。与培训合格的学员签订委托协议,分配刺绣任务,按件计酬,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增加一份收入,能满足农村女性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实现就业的实际需要,坐在炕头上就能成为巧手绣娘,实现增收。”

目前,“皇家满绣”已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爱国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和著名歌星李玲玉、知名人士敬善媛等人提供专属定制。2017 年 7 月 15日,“皇家满绣”代表中国刺绣品牌登顶国际舞台,为“2017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外国大使夫人提供手工刺绣丝巾、披肩专属定制。由中国旅游协会举办的“2018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承德本土品牌“皇家满绣”再次获得国家级荣誉,参赛作品“大玉儿系列手工刺绣羊绒围巾”,从全国两万余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铜奖。

弘扬满绣文化,用针线讲述满绣故事,使满绣成为戴在头上、披在肩上、提在手上、穿在身上、着在脚上、摆在案上、挂在墙上,可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刻在心上的随处可及的鲜活艺术。

用针线缝制满绣记忆用针线缝制满绣记忆□ 本报记者 白雪霏 文/图

动 态动 态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5本版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电话:2153380 文化视野责任编辑:李永胜 白雪霏 张 蕊

关关 注注

艺 苑艺 苑

▲围场县邵家店村满族刺绣培训班开班仪式。

◀绣娘们聚精会神地学习满绣技艺。

上下翻飞的针线,来自于绣娘王亚东心里的从容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