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 singer inn - good tv · 少帥禪園 張學良幽禁故居變身溫泉餐廳...

3
撰文◎ 王婉霏 台北北投 34 好消息 2014 / 2 No.230 Solo Singer Inn 老旅社復興 重溫老北投生活 創辦人小馬是一位喜愛旅行的女生,她看到國外有很多老旅社經營成功的例 子,回國之後找到北投這間老旅館,原本就經營長達六十年的歷史,老闆娘是 五十幾歲的太太,她無心經營又捨不得關掉,兩人就這樣一拍即合。 於是小馬召集了二十位藝術家朋友來一同改建,這個創意團隊就以「復興老 旅社」的原則來重建,保留了三分之一的原貌,用以舊補舊的方式來整修,每 間房間都是藝術家們所發想的,設計出他們自己理想的房間樣貌。除了住宿, 復興後的旅館平時還會舉辦一些關於生活空間、廚藝教室等講座活動,團隊不 斷發想旅館還可以有什麼功能,希望未來可以成為國際交會點呢! 北投,不只是平埔族的女巫之鄉、日本人的溫泉之鄉, 更保存了許多居住過這裡的人們遺留下來的記憶,今天 讓我們一同走進時光隧道,認識老北投…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Solo Singer Inn - GOOD TV · 少帥禪園 張學良幽禁故居變身溫泉餐廳 少帥禪園起建於1920年,原本是日本人蓋的「新高旅社」,二次大戰被日 軍徵收,當作神風特攻隊的慰安所。1960年,北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子,

撰文◎ 王婉霏

台北北投

尋幽訪古展新味

34 好消息 2014 / 2 No.230

Solo Singer Inn 老旅社復興 重溫老北投生活

創辦人小馬是一位喜愛旅行的女生,她看到國外有很多老旅社經營成功的例

子,回國之後找到北投這間老旅館,原本就經營長達六十年的歷史,老闆娘是

五十幾歲的太太,她無心經營又捨不得關掉,兩人就這樣一拍即合。

於是小馬召集了二十位藝術家朋友來一同改建,這個創意團隊就以「復興老

旅社」的原則來重建,保留了三分之一的原貌,用以舊補舊的方式來整修,每

間房間都是藝術家們所發想的,設計出他們自己理想的房間樣貌。除了住宿,

復興後的旅館平時還會舉辦一些關於生活空間、廚藝教室等講座活動,團隊不

斷發想旅館還可以有什麼功能,希望未來可以成為國際交會點呢!

北投,不只是平埔族的女巫之鄉、日本人的溫泉之鄉,

更保存了許多居住過這裡的人們遺留下來的記憶,今天

讓我們一同走進時光隧道,認識老北投…

Page 2: Solo Singer Inn - GOOD TV · 少帥禪園 張學良幽禁故居變身溫泉餐廳 少帥禪園起建於1920年,原本是日本人蓋的「新高旅社」,二次大戰被日 軍徵收,當作神風特攻隊的慰安所。1960年,北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子,

阿嬌的店 愛與時間熬煮的手工創意料理

這間店原本是林老闆的住家,其實一開始他不會做菜,直到民國 85 年轉

業後,他在北投擺攤賣魷魚羹和滷肉飯。路邊攤營業三年,因為好吃到太

賺錢了,攤位居然被侵佔,他才決定改在自家開餐廳。

因為地點不容易被發現,加上過分要求食材品質,而降不下來的成本,

剛開店的一年半生意並不理想;直到有一天朋友帶人來吃飯,其中一位是

知名週刊記者,吃了林老闆的料理之後驚為天人,報導後知名度就此打開,

生意蒸蒸日上。

為了保證食材新鮮,

林老闆採用無菜單預約

制。他主打無油煙健康料

理,一道菜的準備時間,

幾乎都是從一天起跳!

幸福筆記本

35

奇岩社區 環境教育生態池 城市中的綠寶石

在北投的奇岩有一個綠色祕境,稱為「頂埤」。在土地還沒開發以前,丹鳳山下有塊肥沃的田地,頂埤就

是灌溉用的埤塘;隨著居民移居到這裡,漸漸成了荒廢的田地。

為了恢復奇岩的朝氣與綠意盎然,以社區營造為目的的「奇岩社區發展協會」,在 2006 年決定把公園裡

的池塘改造成生態池,它可是全台灣第一個由民間團體在公部門經營的生態池。原本是一個荒廢的埤塘,在

理事長的申請下開始召集志工們整頓,動員約兩百名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隨著生態池的建立、植物的栽種,

多種生物也隨之進駐,為學生提供了生態行為的觀察、解說與學習的環境。老師說:「一些生物會進來,青蛙、

蜻蜓、蛇,還有許多你想不到的!」因為生態池的建立,提供了教育當地下一代居民生態知識的作用呢!

Page 3: Solo Singer Inn - GOOD TV · 少帥禪園 張學良幽禁故居變身溫泉餐廳 少帥禪園起建於1920年,原本是日本人蓋的「新高旅社」,二次大戰被日 軍徵收,當作神風特攻隊的慰安所。1960年,北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子,

《我們 EYE 旅行》播出時間:( 首播 ) 週六晚間 8:00 ( 重播 ) 週日下午 5:00

基督教北投行道會 全年無休的社區關懷

北投行道會創立至今已六十多年,是北投第一間國語教會,當年美國宣教士來台灣首先

成立北投和台北行道會,行道會的命名發想於「你們不要單單聽道,而是要行出來!」現

址過去是宣教士的宿舍。

主任牧師黃牧師於 2003 年到這裡牧會,他本身是一位印尼華僑,因此成立了印尼關懷

中心,關懷對象是印傭和印尼新娘,除了教育關懷、生活輔導等,還會教他們說中文。

黃牧師希望教會可以成為在地居民的好鄰居,全年

無休的社區關懷,規劃了很多福音事工,包括了帶憂

鬱症病友查經、唱詩歌;甚至和 1919 中華救助協會

合作,讓有需要的人每兩個月來領一次糧食和特定救

助金;另外,教會四樓則租借給伊甸基金會,設立老

人服務中心,不少會友在中心開課,教阿公阿嬤各式

各樣的才藝,同時傳福音給他們。

少帥禪園 張學良幽禁故居變身溫泉餐廳

少帥禪園起建於 1920 年,原本是日本人蓋的「新高旅社」,二次大戰被日

軍徵收,當作神風特攻隊的慰安所。1960 年,北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之子,

少帥張學良和其夫人趙一荻被安排在這裡幽居,夫婦當時在此居住了三年。

張學良故居隱身在北投山間,園區內有二棟近百年灰瓦木牆主建築,可遠

眺觀音山和俯視關渡平原。現在的經營團隊進駐後,花費數個月將整片屋瓦

整頓,保留住原有的風貌,還複製張學良當時的起居室,以仿古家具營造出,

當年少帥與趙四小姐幽居在此的惆悵之情!

少帥禪園還增設景觀湯屋、溫泉泡腳區、西式下午茶以及養生料理。張學

良享年 101 歲,據說他非常看重飲食健康,所以推出了「少帥私房套餐」,

讓你學習張學良的美食哲學。

36 好消息 2014 / 2 No.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