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藝術的行為化模式創作 -...

28
書寫藝術的行為化模式創作 柯良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創作理論博士班水墨組 研究生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May-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書寫藝術的行為化模式創作

    柯良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創作理論博士班水墨組 研究生

  • 摘 要

    本文於當代藝術基礎下,引西方行為藝術與東方書寫藝術間的互文性

    為橋樑,借後現代的思維創作文脈,訴諸當代書寫藝術的行為模式創作。

    西方行為藝術基礎於六、七〇年代,從達達到新達達、普普、觀念,從抽

    象表現主義、極限主義、行動繪畫等,緊接著融入福魯克薩斯的跨領域創

    作,建立了一套強而有力、多變而詭譎的當代藝術。同時期的東方受到西

    方前衛革新影響,從白南準的跨領域創作到日本的前衛書法,發展出了東

    方式的行為書寫。

    東方書寫藝術的現場行為開始甚早,從晉朝的王羲之到唐朝的顛張狂

    素乃至後代,但卻無行為的創作或理論。隨著當代藝術的開展,單純探究

    媒材、形式已經不再是書寫藝術追求的唯一目的,在西方理論介入後,加

    上中國改革開放,創作者更該深化自我文脈,借由書寫行為達到當代創作

    目的。文中列舉多位代表性藝術家,回顧其創作,以鑑未來的書寫行為創

    作者。

    關鍵字:書寫藝術、行為藝術、互文性、後現代、當代藝術

  • 前言

    無論藝術的走向如何,藝術創作都會面臨「時代」的考驗,藝術家在

    創作時,需要時間內化,尤其當今所謂「藝術重生」時代:「……由動力、

    實證主義、經驗論、理性思潮、物質主義、世俗化和科學主義所形成現代

    性傳統的超越……」1。在評價與激辯甚至顛覆中的創作時代,無疑帶給當

    代創作者更寬廣的視野、注入更多創作泉源。每個國家民族,在文化發展

    脈絡上都有其特定的溝通與書寫藝術,中華文化的書寫藝術——書法,無

    庸置疑是一種文化精神,歷經數千年的傳衍,無論實用價值或者書藝真諦,

    面臨到步調比起以往快上數千萬倍的二十一世紀,我們不敢說能有怎樣的

    轉變,但從二十世紀末至今二十多年來,或許可以提出它已如何跟「時代

    接軌」這樣一個問題,書寫藝術的創作方式與創作思維的標新立異似乎也

    逐漸不再被當異類。

    在當代藝術思潮的衝擊下,各種表現方式也紛紛出籠,林進忠在「2006

    當代書畫藝術發展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發表中曾提到「文化場域的延

    展」:

    「書法」的基本條件不在工具材質,而在於「書寫」、「文字」,有其

    過程與結果,作品就是書寫留存的結果。……在當代藝術思潮衝擊

    下,一種觀念、行為、表演的表現也是藝術創作。……所著力的並

    非書法本身的發展,卻是與書法文化相關而有創意價值的藝術行

    為,應尊重其藝術創作的存在價值,……。2

    的確,書寫本身在某個層面上即帶有觀念、行為、與表演特性,黃緯中在

    「2006 當代書藝新展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當代書法的表演意識〉中提

    到:

    1蘇西.蓋伯利克(SuziGablik),《藝術的魅力重生(The Reenchantment of Art)》,王雅各

    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頁 12。 2林進忠,<與古為新的書藝傳承探索>,收錄於林進忠主編,《當代書畫藝術發展回顧與

    展望論文集》,台北:台灣藝大,2006,頁 290。

  • 書法美的要素中一定有和舞蹈相通的部分,否則唐代的張旭不會從

    公孫大娘的劍器舞裡領悟到筆法之精神,而現代林懷民也不會從書

    法裡得到編舞的靈感。對於這個相通的部分,靠著傳統式的案頭書

    法顯然難以企及,但是從書法表演裡卻能夠輕易體會。3

    西風東漸的當代藝術

    當代藝術,這個既複雜又調皮的前衛運動,跟隨著現代藝術的腳步而

    撞擊出思潮。大陸藝術史家黃河清簡單地用媒材詮釋了當代藝術的基本形

    式:

    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是超越繪畫和雕塑之後的物品、裝

    置、行為、概念。近來特別熱的攝影和影像(Video),則是「當代

    藝術」近期當紅形式。如果從泛義上講,所有非「美術」的,都可

    以是「當代藝術」。藝術史上,正是 1960 年前後,西方現代藝術全

    面超越繪畫和雕塑,走向陳列「實物」的「普普藝術」、「裝置藝術」、

    「行為藝術」(Performances)、「偶發藝術」(Happening)、「極簡藝

    術」(Minimalism)、「大地藝術」(Land Art)等,最後終極於「觀

    念藝術」(Conceptual Art:用文字語言概念做為藝術。裝置、行為、

    極簡、大地甚至攝影和影像等,都不同程度上突出「觀念」,也可部

    分地歸類於「觀念藝術」)4

    全書讀來極盡民族主義的憤慨,但從東方直覺思維角度來說,也不失客觀。

    在一個文化、社會、政治都充滿變革的時代,哲學家、社會學家、藝術家

    面對的衝擊是:現代藝術探討的形式早不足以滿足創作思辯。可以這麼說:

    現代主義是工業革命後的產物,電子革命後的問題則造就了當代藝術。赫

    索.契普(Herschel B. Chipp, 1913-1992)在論述當代藝術的目標和本質中

    提到:

    3黃緯中,<論當代書法的表演意識>,收錄於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編印,《「當代書藝

    新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蕙風堂,2006,頁 148。 4河清,《藝術的陰謀–透視一種「當代藝術國際」》,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頁 20。

  • 藝術直覺是其精神自信的基礎。藝術是在藝術媒介的特性中找尋表

    達方式的精神反射,即是一種自省的結果。藝術家擁有清楚的感覺、

    記憶和平衡的感應力時,就能透視他的主題,並將其經驗濃縮進自

    給自足的精神真實中來加強其觀念。因而在媒介上創造了一種新的

    真實。只有在藝術家運用直覺,並同時掌握了它的本質和支配它的

    原則時,媒介才會變成藝術品。5

    這種非直觀式的互文性思考,在歐美地區分別以不同型態與運動展現後,

    影響了當時無數前衛藝術家,當然更震撼了東西方不同文化。二戰後,達

    達主義席捲,禪宗美學也間接地或因戰爭或因社會文化互動而進入西方(如

    留學生),時代思想賦予藝術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因藝術表現離不開社會

    現象,而思想是時代的精神,所以藝術必受時代精神的影響,也才能反映

    時代。英國文藝批評家溫采斯德(C. T. Winchester)說:「一個時代的共同

    精神,不但大大地決定了文學的意見和氣質,而且也決定了它的形式。」6

    後現代的啟發

    文脈(Context)是在後結構主義批判結構主義後逐漸興起,到了後現

    代主義7更是風起雲湧的大談闊論,二十世紀當大眾傳播媒體橫行時,其運

    用文脈更為徹底,因為不論平面設計或廣告影片,設計者在組織設計構想

    時,對於「人文、歷史環境脈絡下」所具備高度的敏感度,對於作品本身

    前後文脈絡的清楚掌握與高度的明晰性,便常會去蕪存菁地用一句廣告標

    語來主導整個企劃案。因此文脈風格常要深具深厚的文學素養與對周遭一

    切事物的敏感度,當中特別是作者本身所處的文化、社會等,其實也反應

    了在後現代文化中所持有的多元性與風土性的價值觀念。但後現代的複雜

    度卻紮紮實實地啟發了藝術家們,在康納(Steven Connor)的《後現代文

    化導論》一書導讀中,國內學者劉紀雯簡要地說明到底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其中「在日常對話中,『後現代』常常代表新潮、搞怪、難懂、無厘頭;

    5赫索.契普(Herschel B. Chipp),《現代藝術理論 II》,余珊珊譯,台北:遠流,2004,

    頁 761。 6凌嵩郎,《藝術概論》,台北:全冠彩色印刷有限公司,1996,頁 118。 7傅偉勳主編,阿皮格納內西(Richard Appignanesi),《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黃訓慶譯,台北:立緒,2001。

  • 在學術論文中,虛擬、拼貼、戲仿、跨越疆界是熱門字眼。」8因為一言難

    盡,涵蓋的東西太多,要陳述的東西更多,這也正是「後現代」現象。

    當法國哲學家德希達(Jacques Derrida)提出「藝術即解構」(解構主

    義,Deconstruction)9後,似乎一切純種的概念都被推翻。其本質在於「拒

    絕接受文章內容所賦予的表面原始意義與否定其原初的客觀性」10。當類似

    這樣的哲學觀點不斷進駐,藝術創作的層面便不斷擴張,何謂「純種」?

    似乎套用在「書法藝術」也沒有更多辯證的意義,因此本文便以「書寫藝

    術」來傳達。當然,我們不能把藝術的產生用「套用」的方式,因為可能

    會帶來邏輯上的種種問題,但當我們用當代的思維來權衡創作,其人文背

    景與所存在的創作環境便不容忽視,無論它是道統的反覆抑或前衛的構思。

    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利用電子通訊的傳播媒體,發展不同語言的交

    換流通,對社會人類負起自然的道德義務,關心科技發展的後果,

    反應政治的現況及批判,將人類過去的歷史,當作現成(Ready-made)

    來應用,絕對不是一項「復古」的行為或運動,而是當今的人類學

    家,文學,哲學,藝術家生活中體認生活,而對現代主義提出的種

    種反動。同時,後現代主義的藝術家,也對過去的許多既定符號法

    則(code)的意義,進行分解(Deconstruct)和重組(Reconstruct)。

    11

    當西方思維與生活習慣不斷滲透,東方藝術的表現其實也早已「洋

    化」,這點似乎不需懷疑。

    8史蒂芬康納(Steven Conner),《後現代文化導論》,唐維敏譯,台北:五南,2002,頁

    2-3。 9湯瑪斯華騰伯格(Thomas E. Wartenberg),《論藝術的本質》,劉藍玉、張淑君譯,台北:

    五觀藝術管理,2004 年 12 月初版,章二十四。 10姜得勝,<解析解構主義>,

    http://ysconcept.com/2008/11/11/%E8%A7%A3%E6%9E%90%E3%80%8C%E8%A7%A3%E6%A7%8B%E4%B8%BB%E7%BE%A9%E3%80%8D/(3 Feb. 2016)。

    11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1990,頁 22。

    http://ysconcept.com/2008/11/11/%E8%A7%A3%E6%9E%90%E3%80%8C%E8%A7%A3%E6%A7%8B%E4%B8%BB%E7%BE%A9%E3%80%8D/http://ysconcept.com/2008/11/11/%E8%A7%A3%E6%9E%90%E3%80%8C%E8%A7%A3%E6%A7%8B%E4%B8%BB%E7%BE%A9%E3%80%8D/

  • 行為藝術探索

    表演藝術(Performance)一詞,意指實行、行為、操作、達成、成

    就、行為能力、戲劇上演、音樂演奏、雜耍等等;原本在拉丁話

    perfomare 之意為「賦予形式」,如同賦予戲劇化舞蹈各種不同的表

    演形式。12

    表演藝術之一的行為藝術(Action Art)是其分支,也譯為行動藝術,為達

    達主義之後的藝術家運用偶發事件創作,衍生出的某種創作型態,藝術家

    以表演製造偶發,達成刺激觀眾反應的目的。偶發藝術以後,觀念、表演

    藝術成為藝術家拉近觀者間距離的最佳手法,甚至觀眾不再是觀眾,成為

    參與者或作品的一部分,亦有「觀念表演藝術」之稱。它的廣度包含了藝

    術家做的一切現場與實時的藝術狀態,在意義上,這種與戲劇相通,卻又

    有異於戲劇的表達方式,自古即有,但未有成為獨立的藝術創作媒介。直

    到二十世紀,許多前衛藝術流派做過即場的偶發藝術嘗試,如普普、新達

    達、福魯克薩斯(Fluxus)、身體藝術(Body Art)等13,然而,行為藝術卻

    是到了七〇年代才真正成為一種被獨立看待與研究的藝術媒介。

    二十世紀後半經過激盪,藝術主要的要求,從幻想似的美好假象退回

    自身,亦即,創作必須是接近或與生活一致。行為藝術家打破藝術和生活

    的界限,也打破藝術家和觀眾間僵化的關係,把他們拉進創作的過程裡。

    在它各種不同的遊戲方式裡,提供藝術家和觀眾接近的可能性,觀眾成為

    行為藝術訴求的對象。行為藝術是當代藝術尋找新內容、新形式和美學所

    經過的階段,它嘗試傳達新東西,並破除偏見和禁忌,在過程中擴張藝術

    的更大可能性。對創作者而言,六、七〇年代行為藝術家努力奠定了藝術

    介入社群、改造社群的可能,也因為藝術走出殿堂,步入生活,藝術家不

    再以自我為中心。

    12王墨林,《都市劇場與身體》,台北縣:稻香出版社,1990,頁 59。 13Jürgen Schilling,《行動藝術》,吳瑪悧譯,台北:遠流,1993,頁 79-184。

  • 從帕洛克到白南準

    二戰後,由帕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發展出的無形式與

    行動繪畫,促使了普普與偶發的發展,在吳瑪悧譯《行動藝術》書中提到:

    ……我們從他那風暴似的筆觸裡,可讀到表現性的東西,沮喪幻想

    下的產物,和書法結合成緊密的結構,使畫布看起來好像「運動

    場」。……他那姿勢自動技法,具活力、即興的特質,行動繪畫鉤織

    的網路,成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高潮和終極。他是感性姿勢動作

    過程的集結,是片刻留在永恆的符號。14

    姑且不論帕洛克生平酗酒或其它惡名,他的創作技法、過程錄像和照片等,

    透過大眾媒體廣傳至海內外,行動繪畫的「行動」面相,成為後來偶發等

    觀念、行為的創新出發點。自述中提到:

    我在畫「裏」時,並不知道我在做什麼。只有經過某種「熟悉」的

    時期後,我才看得出我做了些什麼。我不怕改變,破壞形象等,因

    為畫有其本身的生命。我試著讓它出來。只有我接觸不到畫時,才

    會變得一團糟。不然就是全然的和諧。15

    這樣的思路引起了一種對作品本身的未知挑戰。當媒體大

    肆傳遞與東西大都會(紐約–東京)密切交流下,同時期

    的日本受了「抽象表現主義」、「行動繪畫」等創作影響,

    一批前衛書法家以「解放書法」為目標,有了影響至今的

    「墨象」。1951 年《墨美》雜誌發行,專刊討論「書法」、

    「抽象表現主義」、「行動繪畫」等當時極為熱門的創作風

    格、觀念與之間的關係,其中第一期的《墨美》雜誌封面

    則是克萊因(Franz Kline,1910-1962)的抽象作品(見圖

    116)。克萊因的作品如同帕洛克,有著同樣主張:「繪畫……

    14同註 13,頁 54-55。 15同註 5,頁 773。 16圖片引自:海上雅臣,《井上有一–書法是萬人的藝術》,楊晶、李建華譯,香港:三聯

    【圖 1】《墨美》創刊號,1951

  • 是一個行動……個人的,私密的舉動。」17在尺幅壯闊的白色畫布上揮灑,

    除了黑色粗獷線條外,沒有更具象的符號。畫面以強而有力的黑色筆觸搭

    配留白塊面構成,筆觸中的飛白更有韻味。觀者看他的作品,同樣也能瞭

    解「行動繪畫」所帶來的意義。此時在巴黎也同樣有位克萊因(Yves Cline,

    1928-1962)正以觀念行為創作,著名作品《人體測量學》(見圖 218)亦同樣

    轟動世界,更撼動了東方的書寫行為觀。

    在西方人眼中,書法確實可以感受到「抽象表現

    主義」的特質與特性,但日本這批前衛書家更將東方

    精神發揮在書法創作上,巧合的是與克萊因無論在作

    品結構、觀念或精神價值上不謀而合。由《墨美》雜

    誌竄紅的前衛書法家井上有一,便是以此行為化模式

    創作其書寫藝術,書寫當下更如賣命般,唱作俱佳。當我們拿帕洛克與井

    上有一創作時的照片比對(見圖 3-119、3-220),很多地方便能一目了然。「行為」

    創作,重要的是保留了過程影像與錄像,前面提到帕洛克、法蘭斯.克萊

    因、伊弗.克萊因、井上有一,在網路上都能找到其創作的紀錄影像,這

    或許又如當代藝術所說「後現代要處理的是電子革命後的問題」的預言吧!

    書店,2013,頁 131。

    17同註 13,頁 52。 18圖片引自:莫小新,《審視赤裸–人體藝術與人性思考》,北京:人民美術,2004,頁

    212。 19圖片引自:同註 5,頁 772。 20圖片引自:同註 16,頁 5。

    【圖 2】克萊因《人體測量學》發表,巴黎,1960

    【圖 3-1】Jackson Pollock 創作過程,1951,紐約。

    【圖 3-2】井上有一創作過程,1984,東京。

  • 行為藝術的直接與即時性,促使它成為批判社會、體制、傳統與威權

    的利器,正當這些以書法之法創作的抽象表現畫家與行為畫家,或受西方

    當代思維影響的前衛書法家們實踐創作的同時,已開啟一種追求「媒體間

    互質性」的新局面,即藝術表現的媒體元素與類別領域間的相互交通及彼

    此融合,以福魯克薩斯(Fluxus)為代表,橫跨了照片、錄像、電視、影帶、

    錄音、音樂、即興、偶發、行為、舞蹈、劇場等等,以團體或運動來刺激

    或發酵,其中以韓籍藝術家白南準(1932-2006)為代表。白南準運用多樣

    的媒體來傳達創作理念,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件結合行為觀念的身體書寫

    作品《Zen for Head》(1962)(見圖 421),作品時間約七分鐘,在地上鋪一

    長條白紙,以領帶、頭沾墨汁,趴在紙上來回畫出一長條黑線,以身體部

    位傳達某種東方禪意與思維,並連結當時在亞洲風行的前衛書法行動。

    書寫藝術行為化詮釋

    現場揮毫的即席創作活動,常能吸引民眾目光外,於書寫者心中亦會

    莫名地燃起一種「表演欲」,無論書寫後作品的成敗與否,在書寫的當下,

    一種「秀」的味道便呈獻在觀眾的眼前,這其中雖然還包涵著諸多書法創

    作的面向與方式,如「一次性」、「可讀性」……等等,「秀」、「表演」、「行

    為」,在有觀者的環境下,會與書寫產生微妙的關係,因此許多當代「書寫

    藝術」的呈現方式也都會藉由這樣一個「秀」的「儀式」呈現。書寫時,

    21圖片引自:白南準藝術中心官方網站,http://njp.ggcf.kr(Jan. 2016)。

    【圖 4】白南準,《Zen for Head》,1962,Video。

    http://njp.ggcf.kr/

  • 身邊有觀者聚集駐足,對大部分的書藝創作者而言其實會愈趨起勁,或許

    亦藉由此方式滿足創作者內在的表演慾。由此所延伸出的創作場域與形

    式,其理念更是多元,在西方發展了六十多年的行為觀念狀況下,不禁要

    質疑,是否當代的書寫行為藝術非得製造出議題或玩弄令人瞠目結舌的行

    為模式才會有人注意?

    書寫行為的脈絡

    在書法體系的脈絡下,呈現表演形式的書寫行為自古即有,從晉王羲

    之會於蘭亭,在流觴曲水處吟詩作書,即成為一種秀文彩與較勁的表演樂

    趣。唐朝更是表演慾爆發的書寫年代,如懷素《自敘帖》中提到時人對自

    己作品的認識:「馳毫驟墨列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忽然絕叫三五聲,

    滿壁縱橫千萬字。」、「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我想在大叫三

    五聲的氣氛醞釀下,除了他用筆時的驟雨旋風,現

    場觀賞者必也掌聲滿堂啊!更誇張的如張旭,李頎

    《贈張旭》詩中道:「長叫三五聲,性來輝素壁,

    揮筆如流星。」《新唐書.藝文傳》中載:「(旭)

    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見

    圖 522)而書,既醒自是以為神,不可復得也。」或

    許兩人都嗜酒而借酒裝瘋,更或許是被神化了,如

    果不是真的大醉或是場表演,哪來的勇氣「以頭濡

    墨」?還有野史載唐順宗時,前來中國求道的弘法

    大師空海,其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故事便是以五筆

    同時題字於牆上,後人稱其為「五筆和尚」(見圖

    623),其後尚有諸多類似故事。

    大陸改革開放後,八〇年代漸漸出現許多前衛

    的創作與理論,開拓出一條「當代脈絡」的表現性

    22圖片引自:中國歷代名人圖像細覽網站,

    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mingren/cypicxl.jsp?searchword=%C3%FB%C8%CB%B1%E0%BA%C5%3D4556&channelid=91693&record=3(Jan. 2016)

    23圖片引自:空海日文官方網站,http://www.mikkyo21f.gr.jp(Jan. 2016)

    【圖 6】日人繪五筆和尚題壁想像圖。

    【圖 5】(清)吳友如,《張旭狂草圖》,

    繪張旭以頭濡墨想像圖。

    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mingren/cypicxl.jsp?searchword=%C3%FB%C8%CB%B1%E0%BA%C5%3D4556&channelid=91693&record=3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mingren/cypicxl.jsp?searchword=%C3%FB%C8%CB%B1%E0%BA%C5%3D4556&channelid=91693&record=3http://www.mikkyo21f.gr.jp/

  • 書寫創作,二三十年來的發展、革命、研討,試圖探究東方特有的「書法」

    框架與疆界,搜尋以書法為本體並橫跨古今、靠攏東西、專屬當代的「書

    寫藝術」。李思賢用符號學方法演繹出「書寫意識」的論調:

    「書寫意識」的理論提出,不但為跨出古典書法框架作品找到了理

    論支點,同時得以從跨領域的距離遠近和趨近西方前衛觀念的方

    式,定下理解台灣當代書寫藝術向何處擺盪的尺標,找出屬於這類

    站立於諸多藝術門類的交集領地間的統合觀點,藉此歸結出回復「書

    寫」意涵的古典興味,以及和西方「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

    氣息相通但卻各擅其場的價值。24

    對岸將當代的書寫藝術界定為「現代書法」,大致以 1985 年定為起點,在

    劉燦銘的《中國現代書法史》中,以 1985 年起,從展覽、發表、研討會等

    中國前衛書法家所創作分類,整裡為八類:圖畫、書寫、消解、裝置、觀

    念、行為、影像、計算機。其中針對本文相關的「漢字觀念化模式」與「漢

    字行為化模式」中,提出了明確的定義與依據。

    觀念化模式中,以 1992-1993 年間,由洛齊提出的「書法主義」為論調:

    書法主義已經遠遠超越了書寫藝術形而上本身,它不再是古典詩經的裝

    飾,更不是「現代書法」的文字錯愛,書法主義已將他們的行為置身到了

    整個動盪中的當代文化之潮,以體現現代之後或之後現代的文化現象25。這

    過程幾乎以後現代的定調置入傳統書法創作思維,以某種破壞性的思考顛

    覆後延伸觀念,讓理論宣言重於實踐的創作模式。行為化模式則定義:用

    漢字資源來表現一種指向現場的行為藝術的創作模式,……指向為行為本

    身,其過程即為作品,過程結束也就是作品結束26。常在書法展覽會場舉辦

    行為創作的魯大東,對自己行為化模式創作闡述:

    經典藝術往往因為邊界而存在,書法因為邊界限變得有趣。我私下

    24李思賢,《當代書藝理論體系–台灣現代書法跨領域評析》,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0,

    頁 33。 25洛齊編著,《書法主義文本》,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1,頁 211-212。 26劉燦銘,《中國現代書法史》,南京:南京大學,2010,頁 127。

  • 劃定的大邊界,就是「書寫」這個行為本身:只要有書寫這個行為

    就可以叫做書法。27

    或許真如他所言,然而,當代藝術絕對是個開放的戰場,正如邱振中所說:

    「現代書法」它們被置於一個獨立的類別中,看來被提升到一個醒

    目的位置,實際上卻妨礙了它們進入當代藝術,從而獲得被闡釋並

    發揮自己的影響的機會,同時也妨礙了人們對這些與書法有關的藝

    術的各個方面進行清晰而深入的認識。中國現代書法藝術,表面上

    是利用形式和技法幫助書法藝術與當代藝術進行對談和溝通。事實

    上,過度強調形式化和技巧、表現手法反而容易讓書法藝術走向狹

    窄的形式主義。28

    這絕非易事,因為既要跨越形式主義,又要關照當代,東西方相互衝突、

    又相為融合的狀況特別會反映在書寫行為化模式的表現上,很容易在不自

    覺的情況下喪失自主的觀點,而失去了選擇書寫或書法的核心價值。未來

    的書寫行為創作又會呈現怎樣的面貌,值得期待。

    江湖的一場騙局

    近年來,展覽風氣的多樣與展覽內容的多元變化,許多活動、展覽等

    也漸漸在靜態之餘穿插出動態的表演意識,有時候力求活動有意思,或力

    求展覽活動醒目,甚至配合音樂或舞蹈的表演,增加現場的熱鬧氣氛,常

    看到書法家親自登場「表演書寫」,讓觀眾目睹書寫過程,這樣的狀況,無

    論在台灣、中國、日本或韓國皆有。黃緯中曾提到:

    在當代書法裡,表演意識已經越來越強。過去那種文人的、淡雅的、

    所謂「曖曖內含光」的調性似乎有些不太得到認同,更多的人強調

    藝術品要有表現性,喜歡把字寫得很奇特,作品的尺幅常常很大有

    27王冬齡主編,《中國書法的疆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5,頁 422。 28邱振中,《神居何所—從書法史到書法研究方法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2005,頁 105。

  • 的還加色彩、加繪畫……,種種做法,不一而足,目的無非都是在

    秀出自己的本事,以吸引觀眾的眼光。所以書法家把他的創作過程

    變成表演,公開在觀眾前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29

    現在再回頭看內容,似乎早已見怪不怪,因為幾乎目前坊間所辦的大小展

    覽,只要跟書寫藝術有關,在開幕時總會來一段「現場揮毫」橋段,只是

    規模大小不同罷了(見圖組 7)。當然也有現場的行為書寫而且是有規劃、有

    意識、有文脈、有深度的呈現,當如此呈現時,完成的作品便顯得格外完

    整(見圖組 8)。在這樣普遍的時空情境下,若現今的西方藝術家本著東方書

    寫精神的行為狀態,引此元素、方法或觀念進行創作,雖不足為奇,卻也

    不免覺得心頭糾結,(見圖組 9)。在日本,書寫行為的表演秀遠比台灣或中

    國都要來得完整,像是產業般的存在,緊扣著「無論書寫的結果如何,書

    寫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呈現」這個精神,演繹了非常多的作品,例如 2008

    年「紙之節」的「書道表演甲子園」活動,經由電視台全國實況轉播,接

    著 2010 年上映的電影【書法女孩:舞動甲子園】,便是一部改編自日本四

    國地區激勵人心、幽默溫暖的真實故事,描述高校女孩們參加別具特色的

    「書道表演」,如何在團隊書寫下搭配音樂、伴舞或動作,增添表演氣氛,

    電影發行時,引起了不少迴響(見圖組 10)。

    29同註 3,頁 144。

    【圖組 7】書寫藝術展覽開幕揮毫表演現況。

  • 【圖組 10】電影【書法女孩:舞動甲子園】劇照。

    【圖組 9】西方藝術家書寫行為藝術現地創作狀況。

    【圖組 8】書寫行為藝術現地創作狀況。

  • 這樣的景象在現今當然不少,而更多的是靠此模式,加以訓練某項技

    能,或如「五筆和尚」般,左右開弓書寫、倒立書寫、正反字一起寫、手

    拿兩支筆寫、用嘴書寫、用鼻孔書寫、用腳書寫、用刀書寫……,甚至為

    了噱頭、引起爭論,將留長髮的女性頸部以下全部以布綑綁,兩男性將其

    倒掛舉起,頭髮沾墨並在鋪滿紙張的小廣場書寫;也有舞者自行以頭濡墨,

    舞一段行為書寫,仿張旭之癲?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表演,女性書法家以

    自己的下體夾毛筆書寫,開放現場表演時,現場觀賞的群眾不知是否醉翁

    之意不在酒?以現今資訊傳遞、影像存取便利的時代而言,Google 大神總

    能帶來諸多驚喜,但當噱頭走投無路時,呈現的行為書寫還能有什麼型態?

    抑或回歸道統的文人般書寫?筆者認為,創作者應更需要追尋創作文脈,

    無論技巧或思維,在這個時代搭上炫風列車,都是創作者創作時握於手中

    待演繹的籌碼,否則可能只是江湖術士的一場騙局(見圖組 1130)。

    30圖片引自:【圖組 7】~【圖組 11】皆為網路隨選資訊,僅供參考。

  • 【圖組 11】網路隨選之各式書寫行為創作。

  • 代表人物及作品

    邱志傑(1969-)

    在中國的行為書寫中,屬最早也最具代表的就是邱志傑,於 1990至 1995

    歷經四年書寫的行為作品《重複書寫蘭亭序一千遍》(圖組 1231),於一張宣

    紙上用墨水抄寫一千次〈蘭亭序〉,如同修行般,抄寫在宣紙上的字跡重重

    疊疊,最後宣紙變成了深黑色。作品用錄影記錄並呈現,至今(2015 )的

    畫廊博覽會依舊出現,且依舊是討論度極高的優秀作品。《書法主義》中提

    到:

    邱志傑通過對〈蘭亭序〉的重複書寫還有一個可以告人的企圖—讓

    書寫成為書寫自身。他說:「只有在形象消隱之後,書法自身的形象

    才得到清晰。」的確,反覆書寫後的一張黑紙上,字形、字義、筆

    法、墨法以及附著在〈蘭亭序〉之上的各種情感都以消彌。32

    作品寫了四年,有沒有寫一千遍,他本人也記不清了,是否有一千遍並不

    具有任何意義,因為透過不斷重複書寫書法史上最經典的代表作,讓〈蘭

    亭序〉與藝術家的主體性都解消了,只剩下日常的書寫,引領我們思考:

    這是一種詼諧地模仿或是文化批評。

    31圖片引自:霍少霞,《中國行為藝術—身體與場域》,台北:藝術家,2010,頁 104-105。 32張渝、沈珉,《中國當代藝術傾向叢書—書法主義》,長沙:湖南美術,2003,頁 103。

    【圖組 12】邱志傑,《重複書寫蘭亭序一千遍》,1990-1995,行為、Video。

  • 宋冬(1966-)

    如同邱志傑,宋冬的多件作品也是以重複動作並持續數年來闡述創作

    觀。但宋冬喜愛探討的是關於水與氣的消長,巧妙操縱水的三態轉化。如

    用嘴哈氣、用鼻息溶冰等來傳達虛無縹緲概念。1996 年的《印水》(見圖 1333),

    他刻了一個巨大的印章在河裡反覆蓋章,傳達了行為藝術很重要的概念,

    這件作品也堪稱他的代表作。另一件作品《水寫日記》(見圖組 1434)則是書

    寫行為藝術裡常提到的作品之一,從 1995 年起用毛筆沾水在同一塊石頭上

    寫日記,水在石頭上不斷被蒸發,卻也依舊不斷地書寫,直至 2000 年。五

    年的行為創作,似乎是種自我抒發,藝術家的身體是行動和研究主題思想

    的媒介,他可以很漠然的書寫,可以很專注的書寫,但最終指向空無。引

    用《書法主義》所言:「借助這種悖論來展示文字書寫的一種根本意義上的

    虛無——以字為證是不足以據的。史學家所謂的『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也從史學的角度證實文字書寫的根本意義上的虛無。」35

    33圖片引自:同註 31,頁 101。 34許江、王冬齡主編,《書.非書-開放的書法時空》,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5,頁

    183。 35同註 32,頁 122。

    【圖 13】宋冬,《印水》,1996,行為、Video。

    【圖組 14】宋冬,《水寫日記》,1995-2000,行為、Video。

  • 石晉華(1964-)

    石晉華在台灣為非常著名的行為觀念藝術家,做過許多富有禪意與深

    度的行為作品,常以自己的身體做為觀察對象,探討身體做為獨立性與自

    主性的主體。《台灣行為藝術檔案》記載:

    如何藉由身體試煉超脫二元對立,並從肉體痛楚與試煉中尋求心靈

    的真正解脫,才是生命本質的顯現。人生中本來就存在著太多無常

    與荒謬,因此,如何看透並超脫所有外在束縛與局限,就成為其行

    為創作的主軸。36

    1996 年開始執行《走鉛筆的人》(見圖 15),手拿鉛筆,在手臂上黏著錄音機

    與削鉛筆機,在白色板牆前來回走動以鉛筆磨畫出線條,鉛筆鈍了則用手

    臂上的削鉛筆機削完繼續走,牆上便逐漸出現多層次的灰色面。在走筆同

    時,石晉華誦著佛經,每回走筆約兩個多小時。2015 年底在高雄市立美術

    館走了第六十回,為台灣經典代表的行為創作。在走筆系列裡,石晉華也

    以走筆型態創作其它系列作品(見圖組 1637),或有文字、或有圖像,也都傳

    達了其走筆行為過程中一種如同修行般的精神鍛鍊。

    一枝枝的筆,代表一生生的輪迴。那面本來清靜潔白,如今黝黑污

    濁的紙與牆,則象徵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惡業。〈走筆〉沈默地全

    覽一生的作業,使人喟嘆:「不論再怎麼樣,也不過如此」,而〈走

    鉛筆的人〉則試圖在累生造作的惡業前冥想:「如果一枝筆,可以

    是一個人的一生。那麼在漫長的生死輪迴中,我重複走出的是什麼

    樣的人生線條?不就是不斷的生、老、病、死嗎?這些辛苦有意義

    嗎?還要這樣繼續下去嗎?」面對這樣的人生,其實你並未看透。

    你既渴念也厭棄,你有些痛恨自己。於是,你沈默⋯,而你的沈默,

    就是筆。38

    36姚瑞中,《台灣行為藝術檔案》,台北:遠流,2005,頁 98。 37圖片 15、16 引自:石晉華,《石晉華作品集》,台北:經典藝術,2012,頁 124-125。 38圖註 37,頁 129。

  • 關於文字、影像、錄像、物體、對他而言都一樣,是傳達觀念,以藝

    術語言溝通的方法與材料,因此石晉華的走筆,並非文字上的東方書寫行

    為,而是內在精神的探索修練。

    朱青生(1957-)

    現代藝術可以反實驗,我專門臨摹古代大師的書法作品,一種描紅

    似的臨摹,絕不加上一點創作和實驗,把中間的一筆拿出來,打上

    格子,放大一千倍,把細微處全部描畫出來。我就是用這種方法來

    反創造,這樣一來就使書法臨帖描紅在我們的面前產生了新的意

    義。39

    從自述中可以窺見,朱青生的作品跟論點基本上都出現在前衛與實驗群組

    中,但骨子裡保留著對中華傳統文化情結的依戀。1997 年他與知名簫聲家

    合作,展開一場忘卻古今的行為創作,《簫聲.流水.書寫》(見圖組 17)。他

    將百米的素綾浸在溪水載浮載沉,聽著簫聲,在素綾上寫著書法,想當然

    39傅京生,《中國現代書象》,巴黎:巴黎太平洋,2005,頁 30。

    【圖 16-1】石晉華,《走筆#109》,2011,鉛筆、紙、玻璃瓶、文件。

    【圖 16-2】石晉華,《走筆#106》,2011,鉛筆、紙、文件。

    【圖組 15】石晉華,《走鉛筆的人》,1996-,行為、裝置。

  • 爾,當落筆後不到兩秒,墨水就被溪水帶去,留下淡淡的痕跡,消解了一

    切書寫。然而,整個書寫過程被自然洗刷,其專注乃在「沒有人是藝術家,

    也沒有人不是藝術家」。

    張強(1962-)

    《張強蹤跡學報告》系列作品(見圖組 18),是非常有趣的系列,該作品

    由創作者分別與不同種族、身分、職業、國籍的女性合作,或穿特製衣服

    或裸體,由對方控制紙面和創作過程,張強手持毛筆「被動地」書寫,每

    次雙方互動留下的殘破筆跡及現場圖文資料形成最後的文件作品。如果這

    個想像中的書寫平面不存在,或者他在這個想像的平面上所書寫的並不是

    某種文字,那就是在模仿書法的運筆動作,是一種舞蹈,而不是一種書法。

    我覺得藝術是一種非常理想化和智慧化的文化方式。一位藝術家在

    創作的時候是獨立的、理想化的。儘管我不止一次地批判那種虛飾

    【圖組 17】朱青生,《簫聲.流水.書寫》,1997,行為、裝置。

  • 的理想,所謂的「虛飾的理想」實際上是把理想概念化了。但是,

    對於生命理想化狀態的追求是人類深層關懷裡面不可缺少的。所

    以,我並不認為 80 年代到 90 年代的轉化是什麼進步。藝術上的指

    標絕對不這樣簡單……40

    張洹(1965-)

    九〇年代崛起的張洹,移居紐約後,成為國際間一個響叮噹的名號,

    從他艱苦的成長生活經歷背景,造就了一個老愛光著身子,挑戰意志與對

    抗權力的中國當代行為藝術家。

    張洹作品對中國行為藝術現象發出兩個信號:第一個是用身體在平

    民場域創作,尤其是無家可歸者區域,表現由農村進城的臨時工人、

    從外省移居來的藝術家和農民工的生活狀況,在這些普通場域做行

    為已變成行為藝術的趨勢之一;第二個是這種私底下做行為的方式

    限制了獲邀觀眾的數量和拍攝的角度……這兩個場域與身體在兩個

    情景中都很有威力地揭露了當代中國的社會狀況。41

    這說明了張洹的行為創作如何貼近生活,一再再地震撼了藝術圈。其

    作品《家譜》(見圖組 1942),2000 年的作品,一路延燒至今。作品內容為張

    洹本人在自己臉上,以類似穴位圖的位置用毛筆書寫,針對家族的面相再

    重複書寫,到最後整張臉都是黑墨,行為完成,作品直接點出鄉下農村家

    40高氏兄弟,《中國前衛藝術狀況》,南京:江蘇人民,2002,頁 255。 41同註 31,頁 53。 42圖片引自:張洹中文官方網站,http://cn.zhanghuan.com(Jan. 2016)

    【圖組 18】張強,《張強蹤跡學報告》,2000,行為、人體、裝置。

    http://cn.zhanghuan.com/

  • 庭對自身家族的期待,更擴及到中國社會文化對未來的幸福渴求度。

    2015 年九月底,在上海龍美術館由紐約 MoMA 館長策劃的 15Rooms(十

    五個房間),張洹的《2015 家譜》上海系列(見圖 2043)再度行為上演,又造

    成一股張洹炫風。作品不只如此,2015年 11月 20日起,在瑞士蘇黎世Rieberg

    博物館舉辦《漢字的魔力—3000 年中國書法》展,作品分六大主題,橫跨

    古今並側重當代,包含徐冰、古文達、路青等諸多當代前衛作品,張洹的

    《家譜》也在其中。特別以張洹 2000 年的《家譜》其中一照片為海報封面

    (見圖 2144),對於此作的重視可見一斑。

    43圖片引自:國際藝術網站,http://news.artintern.net/html.php?id=58714(Jan. 2016) 44圖片引自:Museum Rietberg 官方網站,http://rietberg.ch/en-gb/home.aspx(Jan. 2016)

    【圖組 19】張洹,《家譜》,2000,行為、人體、影像。

    【圖 20】張洹,《2015 家譜》,2015,行為、人體、影像。

    http://news.artintern.net/html.php?id=58714http://rietberg.ch/en-gb/home.aspx

  • 結語

    書寫藝術本質上即有多面向思維與探索,現今,任何一個訊息都可能

    成為創作者的創作語彙,許多創作者將「複合」進而轉為「合作」,合作者

    可能是各行各業、各年齡層,各個階層的人,因此在當代藝術中所呈現的

    一些特質便慢慢浮現。筆者樂見近年來台灣尚有諸多個人或團體本著東方

    精神,努力嘗試以行為化模式創作的作品,也有以東方精神跨出二維媒材

    的身體書寫。這樣的創作思維模式,創作者當下所需要的跨領域媒材也已

    經無遠弗屆,以「書法」上的定義或許會沈重了些,但在「書寫」的格局

    下,絕對值得讓當代的創作者再思考與實驗。

    如本文未提到的身體書寫,從雲門舞集 2001 年推出「行草三部曲」系

    列後,因林懷民在舞作上編排的「書法肢體書寫」,受到全球藝文界矚目。

    除了舞台上有大條幅墨流、書法字形投影,搭配現代舞台編排手法、音樂

    等,讓舞者在肢體書寫上呈現濃濃的古典與現代的視覺,當然,這是舞蹈,

    但成功地讓「書寫行為」有另一個層次的展現。2015 年 2 月,創作者董陽

    孜也發表其跨域的創作《騷+》(見圖 2245),董陽孜女士對書寫跨域實驗有

    45圖片引自:中時電子報,

    【圖 21】《漢字的魔力—3000 年中國書法展》。

  • 著極高興趣與熱忱,多年來做了不少發表,使古典的書寫注入多樣的新活

    力。這兩年還有活力熱血的「滅劇場」主辦第一、二屆的「愛自由——當

    代書藝聯展」(見圖 2346),開幕時有不少書寫行為創作(見圖組 2447),亦展出

    不少有趣作品,引起許多年輕人興趣,也讓新一代重新思考「書寫藝術」。

    書寫藝術行為創作的最終走向會是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

    的是,從近年藝壇活動或者台灣、亞洲等地區的藝術博覽會可窺見,當代

    藝術的脈絡體系下,當代水墨強勢崛起,走向多元廣闊;反觀,書寫藝術

    卻還是極弱勢。時代不停轉換,書寫模式會因社會文化、生活習慣而有不

    同定位,筆者深信,以「書寫藝術的行為化模式創作」延伸出的作品格局,

    必在當代藝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亦值得創作者投入更多心力鑽研探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3000941-260115(Jan. 2016)

    46圖片引自:愛自由當代書藝 Love for Freedom Calligraphy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ffcalligraphy/?fref=pb&hc_location=profile_browser(Jan.

    2016) 47圖片引自:同註 45。

    【圖 22】董陽孜 2015 跨領域作品《騷+》。

    【圖 23】第一屆「愛自由—當代書藝聯展」海報。

    【圖組 24】第一屆「愛自由—當代書藝聯展」開幕書寫行為創作。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3000941-260115https://www.facebook.com/lffcalligraphy/?fref=pb&hc_location=profile_browser

  • 參考書目

    專書

    王冬齡主編,《中國書法的疆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5。

    王墨林,《都市劇場與身體》,台北縣:稻香出版社,1990。

    石晉華,《石晉華作品集》,台北:經典藝術,2012。

    李思賢,《當代書藝理論體系–台灣現代書法跨領域評析》,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0。

    河清,《藝術的陰謀–透視一種「當代藝術國際」》,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邱振中,《神居何所—從書法史到書法研究方法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2005。

    姚瑞中,《台灣行為藝術檔案》,台北:遠流,2005。

    洛齊編著,《書法主義文本》,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1。

    凌嵩郎,《藝術概論》,台北:全冠彩色印刷有限公司,1996。

    高氏兄弟,《中國前衛藝術狀況》,南京:江蘇人民,2002。

    張渝、沈珉,《中國當代藝術傾向叢書—書法主義》,長沙:湖南美術,2003。

    莫小新,《審視赤裸–人體藝術與人性思考》,北京:人民美術,2004。

    許江、王冬齡主編,《書.非書-開放的書法時空》,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5。

    陸蓉之,《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1990。

    傅京生,《中國現代書象》,巴黎:巴黎太平洋,2005。

    劉燦銘,《中國現代書法史》,南京:南京大學,2010。

    霍少霞,《中國行為藝術—身體與場域》,台北:藝術家,2010。

    論文集論文

    黃緯中,<論當代書法的表演意識>,收錄於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編印,《「當代書藝新

    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蕙風堂,2006。

    翻譯書

    Jürgen Schilling,《行動藝術》,吳瑪悧譯,台北:遠流,1993。

    史蒂芬康納(Steven Conner),《後現代文化導論》,唐維敏譯,台北:五南,2002。

    海上雅臣,《井上有一–書法是萬人的藝術》,楊晶、李建華譯,香港:三聯書店,2013。

    傅偉勳主編,阿皮格納內西(Richard Appignanesi),《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黃訓

    慶譯,台北:立緒,2001。

  • 湯瑪斯 華騰伯格(Thomas E. Wartenberg),《論藝術的本質》,劉藍玉、張淑君譯,台北:

    五觀藝術管理,2004 年 12 月初版,章二十四。

    赫索.契普(Herschel B. Chipp),《現代藝術理論 II》,余珊珊譯,台北:遠流,2004。

    蘇西.蓋伯利克(SuziGablik),《藝術的魅力重生(The Reenchantment of Art)》,王雅各

    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

    網路資料

    Museum Rietberg 官方網站,http://rietberg.ch/en-gb/home.aspx(7 Jan. 2016)

    中時電子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3000941-260115(7 Jan.

    2016)

    中國歷代名人圖像細覽網站,

    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mingren/cypicxl.jsp?searchword=%C3%FB%C8%CB%

    B1%E0%BA%C5%3D4556&channelid=91693&record=3(28 Jan. 2016)

    白南準藝術中心官方網站,http://njp.ggcf.kr(20 Jan. 2016)。

    空海日文官方網站,http://www.mikkyo21f.gr.jp(20 Jan. 2016)

    姜得勝,<解析解構主義>,

    http://ysconcept.com/2008/11/11/%E8%A7%A3%E6%9E%90%E3%80%8C%E8%A7

    %A3%E6%A7%8B%E4%B8%BB%E7%BE%A9%E3%80%8D/(3 Feb. 2016)。

    國際藝術網站,http://news.artintern.net/html.php?id=58714(Jan. 2016)

    張洹中文官方網站,http://cn.zhanghuan.com(Jan. 2016)

    愛自由當代書藝 Love for Freedom Calligraphy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ffcalligraphy/?fref=pb&hc_location=profile_browser(Jan.

    2016)

    http://rietberg.ch/en-gb/home.aspx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213000941-260115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mingren/cypicxl.jsp?searchword=%C3%FB%C8%CB%B1%E0%BA%C5%3D4556&channelid=91693&record=3http://diglweb.zjlib.cn:8081/zjtsg/mingren/cypicxl.jsp?searchword=%C3%FB%C8%CB%B1%E0%BA%C5%3D4556&channelid=91693&record=3http://njp.ggcf.kr/http://www.mikkyo21f.gr.jp/http://ysconcept.com/2008/11/11/%E8%A7%A3%E6%9E%90%E3%80%8C%E8%A7%A3%E6%A7%8B%E4%B8%BB%E7%BE%A9%E3%80%8D/http://ysconcept.com/2008/11/11/%E8%A7%A3%E6%9E%90%E3%80%8C%E8%A7%A3%E6%A7%8B%E4%B8%BB%E7%BE%A9%E3%80%8D/http://news.artintern.net/html.php?id=58714http://cn.zhanghuan.com/https://www.facebook.com/lffcalligraphy/?fref=pb&hc_location=profile_brow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