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 社交網煽動示威 乏力 - wen wei...

1
A23 國際專題 責任編輯:孔惠萍 版面設計:崔竣明 2014 年 12 月 8 日(星期一) 尤研究中心前年一項調查顯示,66%社交網 站常客(即約社交網站總用家的 39%)屬於積 極參與政治一群,他們會經常在社交網站分享和 發表有關社會議題的內容,愈常使用社交網站 者,參與示威的機會愈高。 阿拉伯之春烏克蘭 三總統下台 在中東阿拉伯之春反政府示威潮,社交網站的 作用顯露無遺。這場運動始於突尼斯一名小販不 堪執法不公自焚,觸發全國示威,示威者利用微 博 twitter 指揮,甚至提供反狙擊手攻略,最終推 翻掌權 23 年的總統本.阿里。類似的社交媒體號 召示威後來蔓延至北非及中東多國,埃及強人穆 巴拉克黯然下台更震撼世界。 烏克蘭危機實際上亦始於社交媒體。去年 11 月,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簽歐盟貿易協定,觸 發示威。示威者同樣利用 fb 及 twitter 組織集會, 並佔領基輔獨立廣場。當局鐵腕鎮壓,激起更大 反抗,亞努科維奇最終流亡海外。 通過社交網站煽動大眾上街,與傳統工會或組 織發起的示威迥異,好處是迅速動員,影響力廣 泛。在委內瑞拉、伊朗和埃及等嚴密控制傳媒、 限制集會的國家,社交媒體協助非主流資訊傳 播。即使當局想控制個別社交媒體流傳的示威資 訊,示威者也會很快轉用其他媒體,變相減少政 府控制媒體傳播的能力。 示威活動亦與 以往有別,示威者會在公眾地方躺下 或裝睡佔據地方、在網絡發放影片及 惡搞改圖等,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特 性,宣傳自己一方的主張。 今年 9 月,43 名墨西哥大學生示威 後失蹤,該國司法部長卡拉姆上月召開 記者會公布調查進度,結束時說了一句「Ya me canse」(西班牙語「我對此感厭倦」之意),網民 於是利用這一句作為事件的代名詞,紛紛在社交 媒體上引用「#yamecanse」標籤發表意見,單在 11 月已超過 360 萬次,證明社交網站有助聚集本 不相識但想法相同的民眾或示威者。 訴求不一難達成 曠日難捱 然而這種發動示威的方式缺點也很明顯,示威 者訴求往往並不一致、而且欠缺組織力,訴求往 往無法達成。即使示威未遭鎮壓,曠日持久下示 威者筋竭力疲,放棄抗議。以 2011 年「佔領華爾 街」為例,示威者以社交網絡互通消息,共同表 達對「全球1%人操控大多數財富」現象的不 滿。這運動初期聲勢浩大,全球近 2,600 個城市 響應,但最終悄悄落幕,主要原因正是示威沒明 確領袖或「大會」。 費城網站/ CalvinAyre網站/ 《大西洋》月刊 社交網煽動示威 社交網煽動示威 號召串連容易 號召串連容易 組織計劃欠奉 組織計劃欠奉 強而 強而 「伊克拉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等 極端組織常以微博 twitter 及 facebook(fb) 等社交網站發放消息及上載血腥短片, 以宣傳及招募新成員。由於社交網站只 屬平台,因此不願意嚴格審查或主動刪 除發布內容,有利極端組織宣揚訊息。 有見及此,美、英、法等國家均計劃加 強監管社交網站內容。 以twitter為例,它只會刪除明顯違法 或煽動暴力的發文,例如人質斬首片段 等,且沒主動監察,只在其他用戶舉報 後才跟進或刪除。因政策太寬鬆,成為 ISIL 最常用的宣傳渠道。 外界憂政府侵犯言論自由 英國內政大臣文翠珊早前建議,由當 局監控極端分子的網上言論,包括執法 部門先審核留言才可貼出。當局 10 月曾 與 fb、Google 及 twitter 代表會面,敦促 加強監控極端言論。 外界憂慮新措施擴大政府審查言論的權 力,亦質疑各國政府是否能持續監控社交 網站,例如人質斬首短片被刪後,短期內 便會以另一名稱再出現,並通過「標籤」 或在不相關帖子瘋狂留言「騎劫」的做法 繼續宣傳,而且網上有大量虛假及訛傳的 資訊,執法部門根本難以處理。 分析認為,當局可加強「輿論戰」反 擊極端組織的論述。另外,「標籤」功 用其實可被干擾,方法是在不相關帖子 加上極端組織標籤,如twitter去年便在 媒體發展資訊的帖子,配以「基地」組 織「標籤」,破壞對方行之有效的消息 傳遞管道。 《每日電訊報》/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外交政策》/ 今日俄羅斯/ThinkProgress網站 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 伊斯蘭國」(ISIL)積極從西方 國家招攬恐怖分子,令西方國 家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英國內政大臣文翠珊上月宣 布,將立例要求指定的學校、 監獄及議會跟從當局指引,協 助阻止極端主義滲透社區。 有關舉措包含在新的《反恐 與國安法案》,包括大學校園 禁止極端主義言論、保險公司 禁止將恐怖分子綁架人質要求 贖金列入受保範圍,以及先前 已實施的禁止可疑人物返回英 國等。若機構多次無按指引, 當局將發出具法律效力的指 示,亦將加強「恐襲預防及調 查措施」,增加權力以便轉移 國內恐怖分子疑犯。 《每日電訊報》 近年全球多地爆發大型示威,從 2011 年阿拉伯 之春、「佔領華爾街」,再到今年烏克蘭政變、美國人抗議警員殺害 黑人,都可見示威者利用 facebook(fb)、twitter、WhatsApp 等社交媒 體極速串連和號召,成為反政府活動的武器。分析指,社交網絡雖容易煽 動情感及動員,但拙於組織,年輕示威者既缺乏計劃,也沒清晰訴求來與 政府對話,使龐大人數難以轉換成政治成果。 社交網宣揚極端思想 西方擬增監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孫志 賢)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獅 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接受本報訪問時 表示,他留意到社會現時出現了兩種情 況:一是青少年喜歡 facebook(fb)多過 textbook(教科書);二是科技發展太快, 令教育步伐滯後。他擔心 fb 資訊及言論太 多,有時難辨真偽,且部分是 個人觀點,未能提供一個立體 的「全景」供人作深度思索。 林校長認為,網上資訊多姿多 采,任何人也可暢所欲言,網民可 隱藏身份在fb留言,又可對留言 「讚好」,互 動程度甚高。 相對而言,學校教 育較單向,教師把知識 傳給學生,通過考試確保學 生正確接收到知識,所以學生 會認為 fb 更吸引。 不過林校長表示,知識需要累積,較年 長的網民擁有較多知識基礎,在分析網上 資訊真偽時,懂得找出疑點,並會花更多 時間去觀察思考,處理手法相對成熟;年 輕網民則可能比較輕信網上資訊,有時甚 至轉貼一些錯誤或虛假言論,這對於教育 而言是一大挑戰,也存在巨大危險。 相似想法「埋堆」愈煲愈大 fb 有「讚好」功能,林校長觀察到,年 輕人的言論若得到「讚好」,會得到滿足 感及認同感,若有人提出其他角度或見 解,年輕人便可能抗拒;加上用戶可在 fb 自建群組,想法相似的年輕人會走在一 起,不自覺間強化他們相信的觀點,形成 「愈煲愈大」的情況。 社交網站如此受歡迎,教師應否順應潮 流,藉此加強與學生溝通並教導辨別資訊 真偽?林校長對此有所保留。他認為教育 工作者在使用社交網站時要如何拿捏分 寸,還有待摸索,這亦涉及學校管理問 題。他表示,教師即使強調 fb 帳戶是私人 空間,並非代表學校,但任何人若有既定 身份,便難以區分當中責任。就如警員在 個人社交網站分享穿制服的相片,便自然 地令人聯想到警隊。然而,此等 問題亦涉及言論自由,並不 容易處理。 津中議會主席: fb 言論泛濫難辨真偽 fb 疑主導用戶政治思想 美國 皮尤研究中 心近日研究意識形 態對社交網站 facebook (fb)用戶使用習慣的影響,發現 在 fb 閱讀政治新聞的用戶,較可能 接收觀點不同的新聞,較保守的用 戶則只閱讀觀點相同的新聞,當中 有44%極保守用戶,更會以「隱 藏」、「移除交友」和「不追蹤」 等功能,杜絕不同政見的資訊。 近來 fb 有意利用程式,控制用戶 可瀏覽的新聞內容。研究顯示,fb 已成為網絡新聞最大接收及發送平 台。在不同類別新聞中,相比同類 社交網站 twitter 和 LinkedIn,fb 會顯示較多政治新聞,例如槍殺美 國黑人青年布朗的白人警察威爾遜 不被起訴案,便佔據美國 fb用戶大部分版面。 紐約大學一名博士生亦 進行類似研究,結果顯示有社交網 站刻意展示與用戶不同政見的資 訊,以淡化過分極端的思想。政治 活躍的用戶會較留意 fb 不同組織政 治的專頁,他們會追蹤或讚好 政治評論、政黨或政治人物。 ■《美國新聞》 北非及中東 北非及中東 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 2010 2010 2011 2011 突尼斯小販不堪執法不公自焚 突尼斯小販不堪執法不公自焚 觸發全國以至鄰近的極權國家示威 觸發全國以至鄰近的極權國家示威 結果 結果 兩國總統本 兩國總統本 阿里及穆巴拉克下台 阿里及穆巴拉克下台 美國 美國 佔領華爾街 佔領華爾街2011 2011 示威者表達對 示威者表達對 全球 全球 1 1% %人操控 人操控 大多數財富 大多數財富現象的不滿 現象的不滿 結果 結果 示威沒明確領袖或 示威沒明確領袖或 」, 」, 悄悄落幕 悄悄落幕 烏克蘭 烏克蘭 2013 2013 2014 2014 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簽歐盟貿易協定 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簽歐盟貿易協定觸發示威 觸發示威 結果 結果亞努科維奇鐵腕鎮壓 亞努科維奇鐵腕鎮壓最終流亡海外 最終流亡海外 「伊斯蘭國」 常以社交網站發 放消息及上載斬 首等血腥短片。

Upload: others

Post on 26-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國際專題 社交網煽動示威 乏力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4/12/08/a23-1208.pdf2014/12/08  · 媒體上引用「#yamecanse」標籤發表意見,單在 11月已超過360萬次,證明社交網站有助聚集本

A23 國際專題 ■責任編輯:孔惠萍 ■版面設計:崔竣明 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皮尤研究中心前年一項調查顯示,66%社交網站常客(即約社交網站總用家的39%)屬於積

極參與政治一群,他們會經常在社交網站分享和發表有關社會議題的內容,愈常使用社交網站者,參與示威的機會愈高。

阿拉伯之春烏克蘭 三總統下台在中東阿拉伯之春反政府示威潮,社交網站的作用顯露無遺。這場運動始於突尼斯一名小販不堪執法不公自焚,觸發全國示威,示威者利用微博twitter指揮,甚至提供反狙擊手攻略,最終推翻掌權23年的總統本.阿里。類似的社交媒體號召示威後來蔓延至北非及中東多國,埃及強人穆巴拉克黯然下台更震撼世界。烏克蘭危機實際上亦始於社交媒體。去年11月,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簽歐盟貿易協定,觸發示威。示威者同樣利用fb及twitter組織集會,並佔領基輔獨立廣場。當局鐵腕鎮壓,激起更大反抗,亞努科維奇最終流亡海外。通過社交網站煽動大眾上街,與傳統工會或組織發起的示威迥異,好處是迅速動員,影響力廣泛。在委內瑞拉、伊朗和埃及等嚴密控制傳媒、限制集會的國家,社交媒體協助非主流資訊傳播。即使當局想控制個別社交媒體流傳的示威資訊,示威者也會很快轉用其他媒體,變相減少政

府控制媒體傳播的能力。示威活動亦與

以往有別,示威者會在公眾地方躺下或裝睡佔據地方、在網絡發放影片及惡搞改圖等,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特性,宣傳自己一方的主張。今年9月,43名墨西哥大學生示威後失蹤,該國司法部長卡拉姆上月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進度,結束時說了一句「Ya mecanse」(西班牙語「我對此感厭倦」之意),網民於是利用這一句作為事件的代名詞,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引用「#yamecanse」標籤發表意見,單在11月已超過360萬次,證明社交網站有助聚集本不相識但想法相同的民眾或示威者。

訴求不一難達成 曠日難捱然而這種發動示威的方式缺點也很明顯,示威

者訴求往往並不一致、而且欠缺組織力,訴求往往無法達成。即使示威未遭鎮壓,曠日持久下示威者筋竭力疲,放棄抗議。以2011年「佔領華爾街」為例,示威者以社交網絡互通消息,共同表達對「全球1%人操控大多數財富」現象的不滿。這運動初期聲勢浩大,全球近2,600個城市響應,但最終悄悄落幕,主要原因正是示威沒明確領袖或「大會」。

■費城網站/CalvinAyre網站/

《大西洋》月刊

社交網煽動示威社交網煽動示威號召串連容易號召串連容易 組織計劃欠奉組織計劃欠奉

強而強而 力力乏乏

「伊克拉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等極端組織常以微博twitter及 facebook(fb)等社交網站發放消息及上載血腥短片,以宣傳及招募新成員。由於社交網站只屬平台,因此不願意嚴格審查或主動刪除發布內容,有利極端組織宣揚訊息。有見及此,美、英、法等國家均計劃加強監管社交網站內容。以twitter為例,它只會刪除明顯違法

或煽動暴力的發文,例如人質斬首片段等,且沒主動監察,只在其他用戶舉報後才跟進或刪除。因政策太寬鬆,成為ISIL最常用的宣傳渠道。

外界憂政府侵犯言論自由英國內政大臣文翠珊早前建議,由當

局監控極端分子的網上言論,包括執法部門先審核留言才可貼出。當局10月曾

與fb、Google及 twitter代表會面,敦促加強監控極端言論。外界憂慮新措施擴大政府審查言論的權

力,亦質疑各國政府是否能持續監控社交網站,例如人質斬首短片被刪後,短期內便會以另一名稱再出現,並通過「標籤」或在不相關帖子瘋狂留言「騎劫」的做法繼續宣傳,而且網上有大量虛假及訛傳的資訊,執法部門根本難以處理。

分析認為,當局可加強「輿論戰」反擊極端組織的論述。另外,「標籤」功用其實可被干擾,方法是在不相關帖子加上極端組織標籤,如twitter去年便在媒體發展資訊的帖子,配以「基地」組織「標籤」,破壞對方行之有效的消息傳遞管道。 ■《每日電訊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外交政策》/

今日俄羅斯/ThinkProgress網站

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積極從西方國家招攬恐怖分子,令西方國家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英國內政大臣文翠珊上月宣布,將立例要求指定的學校、監獄及議會跟從當局指引,協助阻止極端主義滲透社區。有關舉措包含在新的《反恐

與國安法案》,包括大學校園禁止極端主義言論、保險公司禁止將恐怖分子綁架人質要求贖金列入受保範圍,以及先前已實施的禁止可疑人物返回英國等。若機構多次無按指引,當局將發出具法律效力的指示,亦將加強「恐襲預防及調查措施」,增加權力以便轉移國內恐怖分子疑犯。

■《每日電訊報》

近年全球多地爆發大型示威,從2011年阿拉伯

之春、「佔領華爾街」,再到今年烏克蘭政變、美國人抗議警員殺害

黑人,都可見示威者利用facebook(fb)、twitter、WhatsApp等社交媒

體極速串連和號召,成為反政府活動的武器。分析指,社交網絡雖容易煽

動情感及動員,但拙於組織,年輕示威者既缺乏計劃,也沒清晰訴求來與

政府對話,使龐大人數難以轉換成政治成果。

社交網宣揚極端思想西方擬增監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孫志賢)香港津貼中學議會主席、獅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他留意到社會現時出現了兩種情況:一是青少年喜歡facebook(fb)多過textbook(教科書);二是科技發展太快,令教育步伐滯後。他擔心fb資訊及言論太

多,有時難辨真偽,且部分是個人觀點,未能提供一個立體的「全景」供人作深度思索。

林校長認為,網上資訊多姿多采,任何人也可暢所欲言,網民可隱藏身份在fb留言,又可對留言

「讚好」,互動程度甚高。

相對而言,學校教育較單向,教師把知識

傳給學生,通過考試確保學生正確接收到知識,所以學生會認為fb更吸引。

不過林校長表示,知識需要累積,較年長的網民擁有較多知識基礎,在分析網上資訊真偽時,懂得找出疑點,並會花更多時間去觀察思考,處理手法相對成熟;年輕網民則可能比較輕信網上資訊,有時甚至轉貼一些錯誤或虛假言論,這對於教育而言是一大挑戰,也存在巨大危險。

相似想法「埋堆」愈煲愈大

fb有「讚好」功能,林校長觀察到,年輕人的言論若得到「讚好」,會得到滿足感及認同感,若有人提出其他角度或見

解,年輕人便可能抗拒;加上用戶可在fb自建群組,想法相似的年輕人會走在一起,不自覺間強化他們相信的觀點,形成「愈煲愈大」的情況。社交網站如此受歡迎,教師應否順應潮

流,藉此加強與學生溝通並教導辨別資訊真偽?林校長對此有所保留。他認為教育工作者在使用社交網站時要如何拿捏分寸,還有待摸索,這亦涉及學校管理問題。他表示,教師即使強調fb帳戶是私人空間,並非代表學校,但任何人若有既定身份,便難以區分當中責任。就如警員在個人社交網站分享穿制服的相片,便自然地令人聯想到警隊。然而,此等問題亦涉及言論自由,並不容易處理。

津中議會主席:fb言論泛濫難辨真偽

fb疑主導用戶政治思想

美 國皮尤研究中

心近日研究意識形態對社交網站facebook

(fb)用戶使用習慣的影響,發現在fb閱讀政治新聞的用戶,較可能接收觀點不同的新聞,較保守的用戶則只閱讀觀點相同的新聞,當中有44%極保守用戶,更會以「隱

藏」、「移除交友」和「不追蹤」等功能,杜絕不同政見的資訊。近來fb有意利用程式,控制用戶

可瀏覽的新聞內容。研究顯示,fb已成為網絡新聞最大接收及發送平台。在不同類別新聞中,相比同類社交網站twitter和LinkedIn,fb會顯示較多政治新聞,例如槍殺美國黑人青年布朗的白人警察威爾遜不被起訴案,便佔據美國fb用戶大部分版面。紐約大學一名博士生亦

進行類似研究,結果顯示有社交網站刻意展示與用戶不同政見的資訊,以淡化過分極端的思想。政治活躍的用戶會較留意fb不同組織政治的專頁,他們會追蹤或讚好政治評論、政黨或政治人物。

■《美國新聞》

英強制學校監獄議會

阻極端主義滲社區

北非及中東北非及中東((阿拉伯之春阿拉伯之春))20102010至至20112011年年突尼斯小販不堪執法不公自焚突尼斯小販不堪執法不公自焚,,觸發全國以至鄰近的極權國家示威觸發全國以至鄰近的極權國家示威結果結果::兩國總統本兩國總統本..阿里及穆巴拉克下台阿里及穆巴拉克下台

美國美國「「佔領華爾街佔領華爾街」」20112011年年示威者表達對示威者表達對「「全球全球11%%人操控人操控大多數財富大多數財富」」現象的不滿現象的不滿結果結果::示威沒明確領袖或示威沒明確領袖或「「大大會會」,」,悄悄落幕悄悄落幕

烏克蘭烏克蘭 20132013至至20142014年年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簽歐盟貿易協定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簽歐盟貿易協定,,觸發示威觸發示威結果結果::亞努科維奇鐵腕鎮壓亞努科維奇鐵腕鎮壓,,最終流亡海外最終流亡海外

■「伊斯蘭國」常以社交網站發放消息及上載斬首等血腥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