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新建工程

建设单位

蓝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人代表

李兴国

联系人

王哲

通讯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蓝关镇县城北街26号

联系电话

18220007217

传真

邮编

710500

建设地点

陕西省蓝田县城南区,南起蓝水路与滋水路交叉口、北至国道G312

立项审批

部门

蓝田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蓝发改审发[2020]53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E4813

市政道路工程建筑

占地面积

(m2)

22780

绿化面积

(m2)

2186

总投资

(万元)

14592.16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214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47%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22年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概述

1、项目由来

根据西安市政府批文中指出的“补充县城远景向灞河以南发展的用地规划”的精神,蓝田县提出了县城发展的“南充、北扩、西开发”的总体思路。近年来蓝田县不断加强对城南片区的改造,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县城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城南片区道路路网体系逐渐形成,区域路网布局渐趋完善,现状主要路网包括蓝水路、滋水路、大寨路、晓山路等。但城南片区与蓝田城区、西安市等外界的联络仍需绕行至G312连接线、福银高速等公路,城市道路目前仅有鹿鸣路通往灞河北岸,不仅降低了交通运输的速度,也对鹿鸣路的交通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拟建项目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新建工程南起蓝水路与滋水路交叉口,北至国道G312,路线全长为1168.6米。道路起点与蓝水路十字交叉,往北与玉山路十字交叉,终点与国道G312T型交叉,是连接灞河南北两岸新区的重要通道。

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分流区域车辆,缓解鹿鸣路的通行压力,确保干道畅通,提高通行效率,更完善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及县城路网建设,将灞河两岸城南片区与县城主城区、G312国道等连接一体,对区域路网布局的完善,交通运输的发展,地区全路网运行质量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将有效缓解项目西侧南河大桥的交通压力,对城镇总体布局,功能定位,促进灞河两岸地区的开发及建设,提高城镇防洪能力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蓝田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新建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修订版),本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属于“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中的:172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中的“新建快速路、干道”,173城市桥梁、隧道(不含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蓝田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派工程技术人员赴现场踏勘,收集与研究了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等的相关资料以及有关该项目的技术资料,通过全面深入调查、监测、类比及综合分析,编制完成《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产业政策符合性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4、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相关环保政策符合性

①与《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污染为施工期扬尘污染。根据《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四)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30.严格施工扬尘监管。采取“精细化管理+红黄绿挂牌结果管理”模式,严格控制建设、出土、拆迁工地及“两类企业”扬尘污染排放,严格落实“六个100%”和“七个到位”管理要求。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各类建设工地必须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市区(县)两级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

本项目执行“六个百分之百”和“场内无积尘、出口无轮痕”的防尘措施及项目实施高围挡封闭化作业方式,因此本项目符合《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

②与《陕西省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方案》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根据《方案》中(六)打好扬尘污染治理硬仗中相关要求:建筑工地严格执行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要求;5000平方米及以上土石方建筑工地全部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施工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符合国三标准。严格渣土车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渣土运输车要密闭并符合现行在用车排放标准,实行错时运输,划定避让区域。本项目要求施工期设置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执行“六个百分之百”和渣土运输车封闭运输,因此本项目符合《陕西省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方案》。

(3)规划符合性

随着蓝田县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西安市政府批文中指出的“补充县城远景向灞河以南发展的用地规划”的精神,蓝田县提出了县城发展的“南充、北扩、西开发”的总体思路。

根据《蓝田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城市用地发展状况以“一岭、一塬、两河”的生态基底为依托,采用片区式布局结构,片区之间绿色间隔,使每个片区具有良好的近山和亲水性,促进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城区功能的优化调整,外迁各类工业产业,形成“两轴、双核、四片区”的城市格局。两轴:沿长坪路向西北、沿灞河向东发展的城市发展主轴,及贯穿于功能区内的城市发展次轴;双核:长坪路-县门街十字的老城中央核心,及蓝水路沿河区域居住新区核心;四片区:工业园新区(以工业园为依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老城综合区(依托现状老城区辐射周边地块),生态景观居住新区(以灞河、辋川河及南山为生态背景,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居住区),城市远期发展储备区(延续居住新区,与绿色原体相接,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的储备区。根据《蓝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近年来蓝田县不断加强对城南片区的改造,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县城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

《蓝田县“十三五”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中提出:提升县城城市品质。优化城市交通。建设科学合理的市政路网体系,规划县城外环线,分流大型车辆,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提高市政道路等级,对接国道、省道,形成出入迅捷、快速通达的道路接驳系统。

本项目道路起点与蓝水路十字交叉、往北与玉山路十字交叉、终点与国道G312T型交叉,是连接灞河南北两岸新区的重要通道。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建设将有效缓解南河桥的交通压力,对城镇总体布局、功能定位、促进灞河两岸地区的开发及建设、提高城镇防洪能力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蓝田县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综上,项目建设符合《蓝田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蓝田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及《蓝田县“十三五”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4)工程总体选线合理性分析

拟建项目“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新建工程”南起蓝水路与滋水路交叉口、北至玉山路,道路平面总体走向根据规划路网进行布设;同时考虑到远期与国道G312连接终点位置选择、征地拆迁量、对现状道路的影响等因素,对三个路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选。

图1-1 比选路线走向图

各路线方案比选情况见下表。

表1-1 路线方案比选一览表

比选线路

方案内容

优点

缺点

方案一

起点接滋水路与蓝水路交叉口,向北以桥梁形式跨越灞河,与玉山路平交后,向北对现有通村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将原有下穿G312通道桥进行拆除回填,路线与G312平面交叉,同时对G312北侧原有村道进行恢复,路线全长1.362Km。

①路线顺直。

②将原来G312下穿形式改为平交,道路纵坡变缓(经实地测量,原有下穿道路纵坡最大为9%)。

①需拆除G312原有通道桥,工程量较大,施工需阻断国道G312交通。

②由于通道桥被拆除,原有下穿G312通村道路被阻断,需进行恢复重建,路线较长,工程量较大。

③因路线拟合原有通村路走向,路线与玉山路平交口附近需拆除部分建筑物,拆迁量较大。

方案二

起点接滋水路与蓝水路交叉口,向北以桥梁形式跨越灞河后,与玉山路平交,为避免对玉山路北侧的建筑物产生影响,路线向北设圆曲线后路线转向东北方向与国道G312平面交叉,避免大面积拆迁,路线全长1.169Km。

①路线终点与G312平交,路线较短,纵坡较缓。

②路线与玉山路平交口后向东北方向拐弯,避开现有建筑物,拆迁量较小。

③路线终点避开G312原有下穿通道桥,保障原有村道的通行不受干扰。

④工程造价较低。

①路线需设置曲线(半径350m)。

方案三

起点接滋水路与蓝水路交叉口,向北以桥梁形式跨越灞河后,与玉山路平交,向西北方向延伸后与G312平面交叉,路线全长1.303Km。

考虑到原有柳新路与G312平交口处为曲线超高处,行车视线不良,且此处刚好有一处幼儿园,拆迁难度较大,故本项目路线终点向东偏移,设置在G312直线段,行车视线较好,且拆迁相对较少。

①路线终点与G312平交,纵坡较缓。

②路线终点避开G312原有下穿通道,保障原有村道的通行不受干扰。

①路线需设置两处曲线,行车不够顺直。

②路线终点处拆迁量较大。

③路线最长,造价较高。

通过技术经济比选,路线方案二具有路线最短,拆迁量最少,路线平纵指标较优、造价最低等优点,故本次设计将路线方案二作为推荐方案。

根据《蓝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项目规划初步意见的函》,项目永久占地34.17亩,符合蓝关街办、三里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调整完善,属于允许建设区。

经现场踏勘,路线两侧现状为耕地、农村宅基地及其他等,所占耕地多为水浇地,无基本农田,道路沿线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

本项目沿线及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无珍惜古树名木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敏感目标。

本项目道路所经过村庄由政府部门完成拆迁工作,均为工程搬迁,不属于本项目建设内容。

综上,从占地、路网功能定位及沿线周边环境特征等角度分析,本项目选线合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组成

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新建工程南起蓝水路与滋水路交叉口,起点坐标E109°20′11.19″、N34°8′23.69″,北至国道G312,终点坐标E109°20′10.44″、N34°8′49.49″,路线全长为1168.6米。其中,跨越灞河处桥梁长484.1米,桥梁全宽21米;两侧道路共长684.5米,道路红线宽:K0+000~K0+400段为52米、K0+400~K0+810段为21米、K0+810~K1+168.6段为35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

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见下表。

表1-2 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表

工程类别

建设内容

主体工程

路基工程

项目路基长684.5m,道路红线宽:K0+000~K0+400段为52米、K0+400~K0+810段为21米、K0+810~K1+168.6段为35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40Km/h。

路面工程

设计机动车道25660m2,非机动车道25660m2,人行道9556m2,道路两侧路缘石长度7776m。①K0+000~K0+125:机动车道宽度30.5m,非机动车道宽度5.5m,人行道宽度10m,绿化带宽度6m;②K0+125~K0+400:机动车道宽度29.5m,非机动车道宽度5.5m,人行道宽度16m;③K0+400~K0+810:车行道宽度15m,人行道宽度6m;④K0+810~K1+169:机动车道宽度15m,非机动车道宽度10m,人行道宽度6m,绿化带宽度4m。

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为69厘米,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为50.4厘米,人行道面砖原则上采用透水砖,同时结合两侧用地性质,局部路段采用石材、压模混凝土砖布置。

桥梁工程

道路跨越灞河时新建大桥一座,桥梁起点桩号K0+243、终点桩号K0+727,桥梁全长约484.1m,桥梁宽度21m。桥梁面积约10164m2。在大桥起点两侧设置人行天桥将桥上人行道和地面人行道相连。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桥。跨径30m,梁高采用1.6m;21m桥宽共布置5片中梁,2片边梁;单片预制小箱梁中梁宽2.4m,边梁宽2.85m,梁间通过宽0.55m现浇湿接缝横向连接。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结构0号桥台采用轻型台,16号桥台采用桩接盖梁桥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

配套工程

给水工程

给水管道不过河,灞河南岸给水管道敷设于两侧人行道下对称布置;灞河北岸给水管道位于道路西侧单侧布置。

雨水工程

灞河南岸雨水管道采用双侧对称布置,自南向北排至灞河;灞河北岸雨水管道位于道路中心线下,自北向南排至灞河。

污水工程

灞河南岸污水管道采用双侧对称布置,设计污水管道于两侧人行道下对称布置;灞河北岸污水管道位于道路东侧人行道下;排水方向主要是由南向北,最终排入蓝田县滋川水质净化有限责任公司污水处理厂,本项目污水管道不跨越灞河,分两段分别汇入现状污水管网中。

电力、电信工程

灞河南岸电力、电信管道采用双侧对称布置,灞河北岸电力、电信管道采用单侧布置。

照明工程

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工程(K0+000-K0+810)为城市主干路,不同段落路基宽分别为35m、21m、52m,依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本次照明设计机动车道照度值应≥30Lx,人行及非机动车道照度值≥7.5Lx。

临时工程

施工营地

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全部租住在附近村庄内

施工便道

利用现有道路,不增设施工便道

施工场地

项目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全部外购成品,采购的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由密封车辆运输至项目现场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及沥青搅拌设施。项目不设桥梁预制场,所需预制件全部外购。

临时堆场

在道路工程建设区域分段设置临时弃渣场进行堆放,施工结束后拆除并恢复原貌

取土场

项目不设置专用取土场,施工所需填方由建设单位从设置在蓝田县蓝关街道余家坡的市政弃土堆放场购买。

环保工程

施工期

废水

临时沉淀池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

废气

施工扬尘运输车辆苫盖、易产尘物料密网覆盖,施工区设置洒水降尘设施,施工场界围挡

噪声

施工机械作业时间管理、设备运行维护

固废

施工区域设置集中存放点

水土保持

临时堆土场遮盖,排水导流渠

生态环境

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植被恢复

环境管理

环境监测

运营期

限速、禁鸣、路面养护等管理措施。

对项目跨越灞河滋水大桥设置防撞护栏、桥面径流系统、事故收集沉淀池及警示标志等设施。

为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项目拟在道路桥梁途径杨岩子村段设置声屏障。

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表1-3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标准值

采用值

1

道路等级

/

城市主干路

城市主干路

2

设计速度

km/h

40~60

40

3

红线宽度

m

/

52m(K0+000~K0+400)

21m(K0+400~K0+810)

35m(K0+810~K1+168.6)

4

设计标准荷载

/

BZZ-100

BZZ-100

5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

/

0.20g

6

最大纵坡

6

3.9

7

最小坡长

m

110

150

8

最小缓和曲线长

m

35

45

9

不设缓和曲线园曲线最小半径

m

500

-

10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m

600

5000

11

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

m

700

4000

12

道路横坡

1.0%~2.0%

1.5%

13

行车净高

m

4.5

4.5

14

高程系统

/

/

1985国家高程基准

15

坐标系统

/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08°50´)

16

路面结构形式

/

/

沥青混凝土路面

17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15

15

3、主要工程量

表1-4 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土石方工程

挖方

m3

35098

填方

m3

50200

市政道路工程

m

684.5

桥梁工程

主桥工程

m

484.1

人行天桥

m

27

市政管网

给水工程

m

1245

PE100聚乙烯管,DN300

雨水工程

m

2250

II级钢筋混凝土管,DN300~DN1000

污水工程

m

1526

II级钢筋混凝土管,DN300~DN400

电力工程

m

1525

电信工程

m

1513

照明工程

PE管穿线管Φ90

m

3120

YJHLV-1kV型电缆

m

3120

双臂路灯

132

箱式变电站

2

交通工程

标线

m2

2288.1

标志

44

信号灯

21

隔离栏杆

m

880

声屏障

m

220

指路牌

2

4、工程设计方案

4.1道路工程

(1)路线平纵线形设计

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新建工程南起蓝水路与滋水路交叉口、北至国道G312,路线全长为1168.6米,起点接滋水路与蓝水路交叉口,向北以桥梁形式跨越灞河后,与玉山路平交,为了避免玉山路北侧的建筑物受到影响,路线向北设圆曲线后路线转向东北方向与国道G312平面交叉,避免大面积拆迁,路线全长1.169km。

(2)纵断面设计

本次设计道路竖向以现有道路路网竖向高程为主要控制条件进行纵断面设计,全线设置3个变坡点,最大坡度为3.9%,最小坡度为0.5%,竖曲线半径为4000~6000m,各项纵向设计指标均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要求。

(3)横断面设计

蓝田县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新建工程为城市主干路,灞河南侧道路红线宽度为52m,标准段采用三幅路形式设计;桥梁段至玉山路平交口道路红线宽度为21m,标准段采用单福路设计;玉山路平交口至道路终点与G312平交处道路红线宽度为35m,标准段采用双幅路设计。道路路拱偏向于侧绿化带或隔离带一侧,机动车道横坡为1.5%;非机动车道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为2%。

①K0+000~K0+125:5m(人行道)+2.75m(非机动车道)+7.75m(车行道)+3m(侧绿带)+15m(机动车道)+3m(侧绿带)+7.75m(车行道)+2.75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 52m(辅道机非共面)。本段可利用交通标线进行渠化。

②K0+125~K0+400:5m(人行道)+2.75m(非机动车道)+7.25m(车行道)+0.5m(安全带)+3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3m(人行道)+0.5m(安全带)+7.25m(车行道)+2.75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 52m(辅道机非共面)。

从本段开始主路与辅道纵向分离,主路在K0+243处起桥,辅道在K0+400处与灞河河堤路平交相接。

③K0+400~K0+810:3m(人行道)+15m(车行道)+3m(人行道)= 21m。

④K0+810~K1+169:3m(人行道)+5m(非机动车道)+2m(侧绿带)+15m(机动车道)+2m(侧绿带)+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 35m(辅道人非共面)。

图1-2 K0+000~K0+125段标准横断面

图1-3 K0+125~K0+243段标准横断面

图1-4 K0+243~K0+400段标准横断面

图1-5 K0+400~K0+810段标准横断面

图1-6 K0+810~K1+169段标准横断面

(4)路面结构设计

①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 上面层为5厘米厚细粒式SBS(I-B)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

· 下面层为7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

· 1厘米厚沥青单层表面处置封层(S12);

· 基层为36厘米厚二灰碎石(重量比,8:17:75);

· 底基层为20厘米石灰土(含灰量10%,重量比)。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为69厘米。其中,在上面层下面层之间撒布热沥青黏层油,用量为0.3kg/m2,在基层与沥青单层表处封层之间撒布与封层相同类型的透层沥青,洒布量为1.0kg/m2。

②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隔离时)

· 表面层为0.4厘米环氧薄层抗滑层;

· 上面层为4厘米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撒布沥青黏层油,用量为0.3kg/m2;

· 下面层为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撒布透层沥青,撒布量1kg/m2;

· 基层为20厘米二灰碎石(重量比8:17:75);

· 底基层为20厘米石灰土。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总厚为50.4厘米。K0+000~K0+400 段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故该段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相同。

③人行道结构:

· 面层为6厘米C30水泥混凝土透水工程砖,2厘米M10水泥砂浆;

· 基层为5厘米C20细粒式水泥混凝土;

· 底基层为15厘米石灰土。

人行道面砖原则上采用透水砖,同时结合两侧用地性质,局部路段采用石材、压模混凝土砖布置;铺装方式也可结合周边环境适当变化花型。

(5)路基工程

考虑到拟建工程路基段范围内地基土以黄土为主,属于粘性土,石灰稳定土处理效果要优于水泥稳定土,因此本工程路床部分处理采用5%石灰土。处理方案为车行道范围内路床0~50cm范围内采用5%的石灰土处理,人行道上路床0~30cm范围内采用5%的石灰土处理,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在灞河南岸主要以填方路段为主,但两侧地坪按规划要求一般将予以填高,与道路标高比较接近,故设计方案对道路边侧一般以放坡处理,道路两侧地坪填筑时不会产生废弃工程量,填筑后道路人行道与两侧地坪齐平或以台阶、矮墙衔接。

对于桥头路段,由于填土高度较高,考虑采用扶壁式挡土墙,以满足用地及景观上的需求。

在灞河北岸以零填或低填浅挖的形式为主,路基防护主要采用植草绿化边坡防护或阶梯墙过渡的方式。路基防护的总体原则是与周边环境有机协调,既稳固了边坡又使得道路沿线建筑、景观不因道路的建设而破坏,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4.2桥梁工程

道路跨越灞河时新建大桥一座,桥梁起点桩号K0+243、终点桩号K0+727,桥梁全长约484.1m,桥梁宽度21m。桥梁面积约10164m2。在大桥起点两侧设置人行天桥将桥上人行道和地面人行道相连。

(1)设计原则

①结构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和节能环保”的建设方针。

②桥梁跨径布置应满足桥位处规划河道要求及桥梁设计洪水频率。

③桥梁结构设计应满足限界设计要求,并结合沿线周围环境、管线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避免提出脱离桥梁使用功能、标新立异的桥梁结构,明确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都取决于结构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桥梁方案设计中应拒绝铺张浪费,应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方便施工,避免刻意追求”第一”,应当选择因地制宜的桥梁方案。

④结构设计力求加快施工速度做到技术合理、经济,有利于模数化、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施工,便于后期维修、养护,降低工程造价。

⑤桥梁结构设计应注重景观效应,力求体现桥梁美学和项目区总体规划理念,使其与项目区的总体布局和谐统一。

⑥结构设计必须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2)桥梁结构选型

①基本跨径及结构体系

基本跨径:本工程地面跨河桥梁需根据河道蓝线、河床断面及通航要求等综合确定,选择20m、30m等标准跨径,尽可能模数化施工。

结构体系:针对本工程拟建桥梁规模、结合道路等级、考虑结构耐久性和整体性,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结构体系。

②主梁结构选型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桥。

(3)桥梁工程设计

①上部结构设计

上部结构采用先简支后连续小箱梁桥。跨径30m,梁高采用1.6m。21m桥宽共布置5片中梁,2片边梁。单片预制小箱梁中梁宽2.4m,边梁宽2.85m,梁间通过宽0.55m现浇湿接缝横向连接。

②下部结构设计

为减少桩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桩基考虑采用钻孔灌注桩。下部结构0号桥台采用轻型台,16号桥台采用桩接盖梁桥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

③细部结构设计

桥面附属结构包括支座、人行栏杆(防撞护栏)、桥面铺装、防水层、伸缩缝、台后搭板及桥面排水。

1)支座

全桥均采用板式橡胶支座。

2)人行栏杆

按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进行设计。根据规范要求,本桥需在车行道边缘设置防撞护栏,并在人行道边缘设置人行护栏。设计采用将防撞护栏和人行道护栏结合的方式,即防撞护栏和人行护栏共用,既满足桥梁防撞等级要求,又满足人行护栏的规范要求。同时栏杆应兼具景观性能,与本项目周边人文自然环境相协调。

3)桥面铺装

机动车道:总厚20cm,上层12cm厚沥青混凝土,下层8cm厚C50混凝土现浇层。

4)防水层

在8cm厚C50混凝土现浇层与12cm厚沥青混凝土之间设2mm防水层。

5)伸缩缝

桥台处设D-80型伸缩缝,桥墩处设D-160型伸缩缝。

6)台后搭板

桥梁台后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搭板长6m,厚30cm;宽度与行车路面相同。

7)桥面排水

桥面雨水纵、横向排水,并将雨水汇聚后集中排放。

4.3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设施是公路最基础、最必需的安全防护系统,它对于保障行车准确、安全、快速、舒适,对于整个交通工程系统的合理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良好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等多种功能。

本项目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设置有主要以下内容:

(1)道路交通标线;

(2)道路交通标志;

(3)交通信号灯;

(4)人行道护栏;

(5)声屏障。

4.4市政管网工程

(1)采用雨污分流制,合理布设管网位置。

(2)市政道路管线布设主要沿道路路线走向敷设。

(3)充分利用现状管网,做到经济合理。

本次管网工程设计包括:给水工程、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照明工程六类管线,燃气工程和热力工程仅为后期管位预留。各类管线根据道路横断面变化分段合理设计。

4.5绿化工程

本项目绿化建设主要以隔离带为主,栽种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本工程绿化面积为2186m2,规划设计栽植乔木343株。

5、临时工程

(1)施工场地

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不设拌合场地,灰土即用即购,无拌合站;原料临时堆场等堆放在项目用地范围内。项目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全部外购成品,采购的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由密封车辆运输至项目现场可以直接使用,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及沥青搅拌设施。项目不设桥梁预制场,所需预制件全部外购。

(2)施工便道

本工程筑路材料运输部分区域均可利用附近现有道路,不能利用的区域施工车辆及机械活动限于项目红线范围内,项目不修建施工便道。

(3)施工营地

本项目不设集中施工营地,主要采取租用当地农民房屋的方式。采取以上方式可以减少临时占地的影响,并且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依托当地居民已有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减少环境影响,同时还可以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

(4)取土场

项目不设置专用取土场,施工所需填方由建设单位从设置在蓝田县蓝关街道余家坡的市政弃土堆放场购买。

(5)表土临时堆场

土方开挖量优先用于填方、底基层拌和土和绿化带表层覆土项目施工时开挖的土方,临时堆存在路基两侧红线范围内。

(6)施工供电

路线经过地区均有动力线,根据工程的分段及施工队伍情况,确定施工工场等位置,于就近村、镇所在地接线。

(7)施工用水

工程用水可就近取用,饮用水依托当地已有设施。

6、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案

(1)施工组织

建设单位应实行严格的质量管理,选择技术力量强、机械化水平高并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承担建设;全线实行严格的工程监理制度,要强化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进行全方位管理,确保把本项目建成优良工程。项目计划2020年开工,2022年竣工,总工期2年。实际开工时间按相关规定,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再开工。

(2)施工方案

项目施工顺序:施工准备工作-路基土石方-边坡防护-路面工程-标志标线。

道路工程施工主要包括路基、路基防护工程等,其中兼具水土保持防治功能的工程施工工艺如下:

①路堑开挖

开挖前坡顶做好截水沟及吊沟,将雨水及时引出路基之外,深挖路基施工经过雨季时,对已开挖的边坡有塑料膜进行覆盖,以防止边坡冲刷。

土石路堑开挖采用机械自上而下分层纵向开挖,本着分级开挖分级加固的原则进行施工。人工配合机械边开挖边刷坡,开挖出来的土石方用自卸汽车运至路基填筑点,路堑分段成型后,整平坡面,及时施工坡面防护工程。

②路基填筑

土石方路基填筑:以机械施工为主,本着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相结合的原则在路基两侧红线范围内沿线开挖临时排水设施,以保持施工期间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路基填料取自路堑挖方土石料,机械开挖并由自卸汽车运输。土方路基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震动压路机碾压成型,路基填到设计高后,人工刷坡,按照设计坡度将边坡和平台刷整齐。

石方路基填筑:石料在路堑段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自卸汽车运至填筑点,采用渐进式摊铺法施工,填石路基的压实采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压实,采用大型冲击夯实进行复压。

路面工程:路面所需的砂石料采用集中拌和专用车运输,摊铺采用摊铺机并碾压,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必须从专业制备厂购买,铺筑前检查确认下层的质量,沥青混凝土采用机械摊铺。

路基防护工程:路基防护工程的工期与排水工程的工期安排相结合,对半填半挖有挡土墙及防护路段,优先路基开工;对填方路段的挡土墙,先砌筑一定高度,再把路基填筑到一定高度;对于路基堑段,土石方开挖优先挖出边线,在适当安排边坡防护在路面开工前完成。

管道施工方法:项目区管线统一规划,主要结合路网规划进行,项目区工程管线主要分为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五个专业的管线,尽量同步建设,避免重复开挖、敷设,减少地表扰动,加快施工进度。

开槽施工方法:首先进行坑槽开挖,坑槽内施工过程中的水由水泵抽至沉淀池中。排干坑槽内积水后,进行基础铺筑,先在基底铺一层砂,然后在其上铺筑碎石砂垫层,并用平板振动器按交叉、错开、重叠的原则,振3~4遍直至密实。通过水平杆或沙袋将要连接的管道放置在离地面200~300mm处(地基上挖有操作凹槽的可将管道直接放置在地基上),并水平对齐。管道安装完毕经检验合格后,应进行管道的密闭性检验,管道密闭性检验应在管底三角区回填密实后、沟槽回填前进行。管沟开挖采用1m3挖掘机开挖,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为0.7m,各种工程管线之间的水平、垂直净距离应符合《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98-98)中的规定。管线开挖的土石方先堆于管沟两侧,管道敷设结束后,多余土石方运往项目区较低处做为场平填方使用,管沟开挖一般采用分段施工,上一段建设结束后开展下一段的施工,减少挖方量。

顶管施工方法:顶管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场地平整→工作坑开挖设置→设备安装→管道顶进→闭水实验。

③桥梁工程

A、首先平整场地及外购钢箱梁分块,桥墩桩基放样、钻孔、混凝土浇注、检测,施工承台、墩柱、盖梁及桥台,安装墩顶支座;

B、搭设满堂支架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C、搭设钢梁组装平台及顶推支墩,组装、顶推施工钢梁;

D、施工搭板、桥面铺装、防撞护栏、钢梁桁架等;

E、拆除临时墩及支架,安装伸缩缝;全桥安全性能检测合格后竣工通车。

7、工程主要原辅材料

本项目主要以桥梁、管线工程为主,筑路材料主要为砂、石、水泥、粉煤灰、矿渣、钢材等,因本项目位于城镇区域,沿线交通方便,施工运输便利,筑路材料也颇丰 富,主要材料供应方便。

8、土石方

工程纵断面设计在满足规范各项技术指标要求的前提下,除纵断线形具有标准要求的平顺性并与沿线地形地势相协调外,尽量减少道路填挖方量。根据项目可研,本工程总挖方量35098m3,总填方量50200m3,取土量约为15102m3。

项目土石方平衡见下表。

表1-5 土石方平衡一览表

总挖方(m3)

总填方(m3)

总借方(m3)

35098

50200

15102

9、工程占地及拆迁

本工程新增占地约42.75亩,占地性质为永久占地。其中,建筑物2.94亩、耕地29.85亩、荒地2.94亩、河滩地6.3亩,所占耕地多为水浇地。

本项目道路所经过村庄在项目实施前,由政府部门组织拆迁完成,本次评价范围不包括拆迁内容。

10、交通量预测

表1-6 项目交通量预测表

年份

2022

2028

2036

交通量(pcu/d)

2052

6078

10950

表1-7 车型比

大型车(%)

中型车(%)

小型车(%)

30

10

60

注:昼间(6:00~22:00)车流量占全天车流量的80%,车型换算按照小型车1.0,中型车1.5,大型车2.5计算。

表1-8 预测年平均小时车流量

特征年

昼间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

夜间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2022年

62

11

31

31

5

15

2028年

183

31

92

92

15

46

2036年

329

55

164

164

27

82

11、工程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14592.16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与建设单位自筹相结合。

12、施工计划安排

项目计划2020年开工,2022年竣工,总工期2年。具体开工时间根据相关手续办理完成时间确定。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所用土地多部分为耕地,农村宅基地及其他,项目穿越的村庄拆迁工作由政府组织实施,与本工程无关。本次评价范围不涉及拆迁内容。

60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北纬33°50′~34°19′、东经109°07′~109°49′,东南以秦岭为界与渭南、华县、洛南、商州、柞水等县市相望,北部以横岭与临潼区为邻,西部与长安区、灞桥区接壤。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西安市蓝田县城南区。道路起点坐标E109°20′11.19″、N34°8′23.69″,终点坐标E109°20′10.44″、N34°8′49.49″。

2、地形、地貌

蓝田县的总体地势形似簸箕,东、南、北依山靠岭,中部为平地向西扩展,灞河水系,浐河水系镶嵌其中。秦岭山地在县境内自西而东再折北,总长100多公里,皆为群山叠嶂,沟谷纵横,海拔在800~2449m之间。蓝田地形地貌类型可分为河谷冲积阶地、黄土台原、黄土丘陵、秦岭山地4种。

3、地质

地质单元属于灞河二级阶地,该单元上层为沙质黏土、中层为粗粒径沙土并夹有砂卵石。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20~30m,对建筑物基础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项目所在区场地地质条件简单,无不良地质构造。

4、气候、气象

蓝田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带同季、四季分明的特点。冬季主要受蒙古高压影响,气候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常有冬旱发生;春季蒙古高压逐渐衰退,多有西风带移动性槽脊活动,热带暖气团逐渐北进,大地回暖快,降水很快增多,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动荡不宁,易出现寒潮、霜冻、大风等天气,而且多浮沉,常有春旱发生;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气候炎热,多雷阵雨,并伴有大风,西安市是关中高温区之一,常有不同程度的夏旱或伏旱出现;秋季蒙古高压逐渐增加,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此时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下,由于受秦岭山系阻挡,锋区南下迟缓,停滞不前,渭河地区往往秋雨连绵。

项目所在地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少雨,夏热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高气温41.1℃;极端最低气温-17.4℃;年平均日照时数2194.9h;年总辐射量115.6kcal/cm2年;年平均无霜期224天;年平均冰冻期9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720.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96.1mm;最大积雪深度9cm;最大冻土深度60mm。

5、水文

①地表水

蓝田境内的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灞河、浐河和零河,其中灞河、浐河不但横贯县境东西,而且流域面积大,支流覆盖着山、原、岭、川各类地区,与本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本项目桥梁跨越处地表水体为灞河。

灞河为渭河一级支流。古名滋水,全长104.1km,流域面积2581km2,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流经蓝田、灞桥,最终在灞桥区汇入渭河。主要支流有辋峪河、浐河等。

本项目跨越灞河工程处河流断面呈“U”型,较接近于宽浅式断面,河道整体趋于顺直,河床为砂卵石及漂石所覆盖。根据实测地形图,桥位处河道上开口宽度约175m,左岸现状高程505.06m,右岸现状高程505.56m,主河槽底宽约50m,深泓点高程为499.90m,河道深度约5m。工程区河道地下水位深度为0.80~15.50m,相应的高程为499.42~500.47m,属潜水类型。主要由灞河河水补给,水位变化主要受灞河河水位影响,据区域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2.00m。

经初步勘测,项目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黄土状土、粉细砂、卵石,中更新统风积(Q2eol)黄土,下更新统冰积(Q1gl)中砂、漂石,第三系(N1)泥岩及砂砾岩构成。各层土的野外特征及埋藏条件分述如下:

①层粉细砂(Q4al+pl):灰黄色,长石-石英质,颗粒较均匀,级配不良,稍湿~湿,松散状态。局部夹黄土状土薄层。层厚1.00~2.00m,层底深度1.00~2.00m,层底高程为499.42~504.27m。主要分布在灞河高漫滩地段。

①-1层黄土状土(Q4al+pl):黄褐色,具孔隙,含氧化铁条纹及结核,体质较均匀,呈透镜体或薄层状赋存于①层粉细砂中。层厚0.70~1.30m。仅在勘探点№5、№7中遇见。

②层卵石(Q4al+pl):杂色,主要由砂岩及花岗岩碎块组成,亚圆形,一般粒径为2~8cm,最大粒径约为20cm,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局部含漂石,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80~5.50m,层底深度为1.80~6.50m,层底高程为497.21~499.08m。主要分布在灞河高漫滩地段。

③层黄土(Q2eol):黄褐色,含少量白色钙质条纹,零星结核,土质较均匀,可塑状态。层厚4.20~6.30m,层底深度为4.20~6.30m,层底高程为508.78~510.58m。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前缘斜坡勘探点№8、№9地段。

④层漂石(Q1gl):杂色,主要由砂岩及花岗岩碎块组成,棱角形,一般粒径为20~30cm,最大粒径约为40cm,充填物以中粗砂及圆砾为主,中密~密实状态。层厚7.20~8.30m,层底深度为12.50~13.50m,层底高程为501.58~502.28m。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前缘斜坡勘探点№8、№9地段。

④-1层中砂(Q1gl):灰黄色,长石-石英质,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湿,中密状态。呈透镜体或薄层状赋存于④层漂石中。层厚2.20m。仅在勘探点№9中遇见。

⑤层泥岩(N1):黄褐~红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致密,含少量中砂及圆砾,泥质胶结,岩芯呈短柱状。层间局部夹砂砾岩透镜体或薄层。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层厚为28.20m。场地内均有分布。

⑤-1层砂砾岩(N1):杂色,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轻微泥质胶结,岩芯呈砂砾状或碎块状,稍密~中密状态。呈透镜体状赋存于⑤层泥岩中,层厚0.80~8.40m。

经调查和现场实地查勘,桥位河段目前没有进行河道治理,没有堤防工程,河道为天然状况;桥位下游约0.7km,白马河从右岸汇入灞河,从白马河入灞口至下游辋峪河与灞河交汇口,该段河道约1.2km已进行了河道治理,左、右岸均修建了堤防工程,堤距160m;辋峪河入灞口以下河段为蓝田县城段,均修建了堤防工程,堤距220m。

②地下水

评价区域及周边地下水属黄土台塬水文地质区。该区属中等富水区,面积144.14km2,含水岩层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下更新统上部和中更新统上部黄土层,下层为下更新统下部冰水堆积砂卵石层。含水层厚度为49~149m,富水性由中部低洼处向塬边减弱。水质良好。

6、土壤

蓝田县境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是我国华北褐土带向西北的延伸。土壤剖面上层为覆盖层,下层为古耕腐殖质层,周边农田由于长期的农业活动,土壤熟化层深厚,土壤肥沃。

7、植被

植被以人工栽培植被为主,主要是农田植被和绿化植被。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蔬菜品种有白菜、萝卜、西红柿、莲花白、黄瓜、茄子等。植被类型主是企业内部、村落人工绿化植被和道路两侧的景观林,主要为杨树、国槐、泡桐、柳树等。本项目所在地生态系统已被城市生态系统所取代,主要为栽培植被和家养动物等,生态系统已由多样转为简单。

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

本项目评价基准年为2019年,根据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2019年12月及1~12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公报,2019年蓝田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98,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17天。2019年全县颗粒物PM10、PM2.5年平均浓度值超标,是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

表3-1 2019年蓝田县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µg/m3)

标准值/(µg/m3)

占标率/%

达标情况

S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8

60

13

达标

NO2

年平均质量浓度

38

40

95

达标

PM10

年平均质量浓度

73

70

104

不达标

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

46

35

131

不达标

CO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浓度

2400

4000

60

达标

O3

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浓度

152

160

84

达标

环境空气6个监测项目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的浓度及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的浓度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浓度值均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因此本项目处于不达标区。

2、地表水

本次评价委托陕西阔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25日对灞河进行了取样监测(监测报告编号:KC2020HB03251)。

表3-2 地表水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

监测断面

监测因子

监测值

Ⅲ类标准限值

超标率

最大超标倍数

拟建项目跨越灞河处

pH(无量纲)

7.53

6~9

0

0

悬浮物(mg/L)

9

/

0

0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3.9

4

0

0

化学需氧量(mg/L)

11

20

0

0

氨氮(mg/L)

ND0.025

1.0

0

0

石油类(mg/L)

ND0.01

0.05

0

0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跨越地表水灞河水质能够满足《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要求。

3、声环境

本次评价委托陕西阔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于2020年3月25日~3月26日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报告编号:KC2020HB03251)。

表3-3 噪声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测量值(单位:dB(A))

标准限值

2020年3月25日

2020年3月26日

Leq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蓝水路与滋水路交叉口敏感点蓝田县人民医院

53

41

53

42

60

50

2#西南方向的居民楼位置

51

40

55

42

3#东侧世贸南山养老小镇项目拟建场区

52

42

53

41

4#玉山路南侧敏感点杨岩子村

54

44

53

45

5#玉山路北侧敏感点杨岩子村

53

42

52

43

6#敏感点李家斜

52

42

54

40

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位环境噪声昼、夜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限值要求。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环境空气、声环境

表3-4 主要环境目标保护

名称

距中心线/红线距离(m)

高差

(m)

朝向

声功能区

空气功能区

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空气

声环境

蓝田县人民医院

95/85

0

侧向

2类

2类

2类

2类

杨岩子村

22.5/紧邻

0

侧向

4a类20户68人;2类136户458人

2类,156户/526人

2类

2类/4a类

李家斜

35/17.5

0

侧向

4a类10户37人;2类115户398人

2类,125户/435人

2类

2类/4a类

(2)地表水环境

表3-5 主要环境目标保护(地表水环境)

名称

保护目标

相对位置

距离

标准要求

地表水环境

灞河

跨越

/

《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Ⅲ类水质标准

(3)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为项目跨越的灞河两岸湿地、农业生态、沿线植被、野生动物等。

四、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

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表4-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区域名

执行标准

级别

污染物

指标

单位

标准限值

1小时

24小时

项目所在区域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

标准

SO2

μg/m3

500

150

NO2

μg/m3

200

80

PM10

μg/m3

/

150

PM2.5

μg/m3

/

150

CO

mg/m3

10

4

O3

μg/m3

200

160(日最大8小时平均)

(2)声环境质量

声环境质量评价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及4a类标准。道路两侧红线35m以外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道路两侧红线35m以内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4a类标准,评价范围道路两侧红线35m以内学校、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区噪声执行2类区标准。

表4-2 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类别

昼间(dB(A))

夜间(dB(A))

2类

60

50

4a

70

55

(3)地表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

表4-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执行标准

级别

pH

(无量纲)

COD(mg/L)

BOD5(mg/L)

NH3-N(mg/L)

石油类(mg/L)

《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

III类

6~9

20

4

1.0

0.05

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扬尘

施工场界扬尘执行《施工场界扬尘排放限值》(DB61/1078-2017)表1中标准限值。

表4-4 施工扬尘排放标准

污染物

监控点

施工阶段

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mg/m3)

TSP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拆除、土方及地基处理工程

≤0.8

基础、主体结构及装饰工程

≤0.7

(2)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表4-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监测点

标准名称

单位

标准限值

昼间

夜间

场界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dB(A)

70

55

营运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城区段道路边界线35m区域内执行4类标准,35m外执行2类标准。

表4-6 运营期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标准名称

类别

标准限值dB(A)

备注

昼间

夜间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

60

50

城区段道路红线35m外

4类

70

55

城区段道路红线35m内

(3)项目施工期废水综合利用,不外排;运营期无废水产生。

(4)一般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中的有关规定;危险废弃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中的有关规定。

本项目属于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

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为市政道路项目,项目全线不设服务区、养护站,其主要环境影响为施工期环境影响。

施工道路的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勘探设计期和工程施工期两部分。细节部分分别为:项目规划设计、现场踏勘、方案优化、施工计划、施工准备(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工程建设(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其他辅助设施。

项目分为道路施工和桥梁施工两个阶段。

图5-1 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图5-2 桥梁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二、施工工艺流程说明

1、道路施工

(1)路基施工

项目路基施工前需对特殊路基等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然后再进行路基的开挖与填筑。路基工程宜采取机械施工为主。路段施工采用挖掘机挖除路面,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铲土、运输,土方采用平地机整平,光轮或振动压路机碾压,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砌。

(2)路面施工

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和站、混凝土拌和站和预制场,所需材料均外购。路面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案。现场施工时通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路面全宽一次摊铺完成,根据工程量和施工进度配置,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汽车,当运距较远时,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铺筑混凝土时采用摊铺机以缓慢的速度均匀进行。

(3)管网工程

管网工程主要为给水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电力管网、电信管网等敷设,主要为项目完成后周边提供服务。

(4)防护工程

为了保证路基稳定、防止冲刷和水毁,结合地形、以及桥梁、涵洞位置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排水措施,将汇水引出路基范围,排入天然河沟。对边沟、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采用浆砌块石加固,并根据路基填土的情况,安排护坡、护面等施工。

(5)交通工程

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线、交通标志、道路无障碍设计、交通信号和监控设施、交叉口处理等措施。

2、桥梁施工

(1)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以机械施工为主,回填是优先利用近距离挖方,再远距离调运填筑,采用逐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施工。

(2)桥梁架设

桥墩河道施工先堆筑好桥墩导流围堰,钻孔前挖好泥浆池,沉淀后的清水循环使用,定期清理的沉淀物用于加固围堰。施工结束拆除围堰,围堰填料用于前期围堰取料坑平整,禁止弃于河道。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涉河桥梁上部为装配式结构型式,采用预制架设方案施工。墩台及基础等采用现场预制或现场灌注法施工。

(3)桥面工程

桥面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方案。现场施工时通过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路面全宽一次摊铺完成,根据工程量和施工进度配置,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采用自卸汽车,当运距较远时,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铺筑混凝土时采用摊铺机以缓慢的速度均匀进行。

(4)排水及防护工程

根据桥梁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可行的排水措施。

(5)附属工程

包括照明工程、交通设施工程等,采用分段施工方式。

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

本项目主要污染时段为施工期,主要污染因素为施工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和生态环境影响。

1、施工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是施工扬尘、施工废气及道路铺设产生的沥青烟气。(1)施工扬尘

施工期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扬尘污染,污染因子为TSP。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道路施工扬尘

基础施工阶段的路基开挖和填筑作业阶段,道路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范围内地表植被破坏殆尽,在施工机械的挖填作业下,表层植被破坏,表土疏松裸露,即是水土流失高峰也是扬尘污染的高峰。项目路基开挖将造成现有植被路段彻底损失,如果遇到大风天气,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路基开挖和填筑过程产生的扬尘对沿线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内道路施工和环境影响评价经验,洒水可有效地抑制扬尘量。表18是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对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施工期间洒水降尘的试验结果。

表5-1 施工洒水降尘试验结果

距路边距离

0m

20m

50m

100m

TSP

不洒水

11.03

2.89

1.15

0.86

洒水

2.11

1.40

0.68

0.60

降尘率(%)

81

52

41

30

洒水可以有效的减轻扬尘污染,可使扬尘量减少70%,因此建议在路基施工期间尽量收集施工废水,在进行简单的沉淀后进行洒水抑尘作业,可有效减轻路基施工扬尘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②筑路材料运输扬尘

道路扬尘主要是预制梁、水泥稳定垫层、土石方等施工材料道路上运输、装卸引起,产生扬尘污染;

运输物料和土石方的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产生道路扬尘,造成二次扬尘污染,据经验数据,在风速为1.2m/s或2.4m/s下土方和灰土的装卸、运输、施工或现场施工以及石料运输时距离50~150m处下风方向粉尘浓度为11.7~5.0mg/m3。因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年平均风速约为2.7m/s,施工期对外环境的影响限制在150m范围内,且施工完成后影响即行消失,对区域无长期影响。

③拌和、预制场粉尘

本项目不设沥青拌和站、混凝土拌和站、预制件等材料均外购,因此本项目无拌和站、预制场粉尘。

(2)施工机械废气

在施工现场所用的大中型设备和车辆中,主要以柴油、汽油为动力,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中排放的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有NOX、CO、THC等。

污染源多为无组织排放,点源分散,流动性较大,排放特征与面源相似,但总的排放量不大,且属于间接性无组织排放,加上施工场地较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对周围空气质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3)沥青烟气

本项目沥青为外购成品,路面铺设采用商品沥青,沥青在专业搅拌站制成成品后,由专用运输车运至现场铺设,铺设过程中产生沥青烟气,含有THC、PM10和苯并[a]芘等有毒物质,对现场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一定的损害。2、施工废水

(1)施工场地废水

本项目施工采用商品沥青砼,混凝土均采取外购商品混凝土,不设现场搅拌,故不产生搅拌废水。本项目在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设施依托现有的居民市政设施,故不产生生活废水。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油污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的含油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及石油类。沉淀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

施工期筑路材料若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可能使河道堵塞,水流迟缓、河流水质污染等事件,影响水体质量。因此,在施工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保护和管理措施,使其对水环境水质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

(2)桥梁施工废水

桥梁基础施工、桥墩施工过程中,扰动河床,会使原本沉积在河床中的污染物受外力作用二次进入水体。建设过程中的钻桩废水和含油废水,以及施工机械漏油、施工材料外泄、施工固废进入水体等均会对灞河水体产生污染影响。

3、施工噪声

施工期的工程噪声源主要为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物料装卸、基础建设等作业。项目施工期常用设备噪声值见下表。

表5-2 施工期常用设备噪声值

序号

机械类型

数量(台)

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

最大声级

1

装载机

2

5

90

2

压路机

2

5

86

3

推土机

2

5

86

4

平地机

2

5

90

5

挖掘机

2

5

81

6

摊铺机

2

5

81

7

打桩机

1

5

105

4、固体废物

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废弃建筑垃圾及危险废物等。

①生活垃圾

按照每人每天产生量0.5kg进行估算,施工期人数以20人/d计,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合计7.3t,由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②施工建筑垃圾

工程施工期建筑垃圾主要为原有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场地剩余的筑路材料,如石灰、水泥等。建筑垃圾采取分类收集,可以利用的部分如钢筋等建筑废物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部分应及时送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统一处置。

③桥梁施工废弃泥浆

桥梁现场浇筑及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设置防渗沉淀池,对施工产生的泥浆进行沉淀、干化处理,沉淀上清液用于道路洒水或绿化,干化后的泥浆运交环卫部门处理。

④危险废物

本项目危险废物主要为主要为废弃沥青、施工机械维修产生含油棉纱棉布、清洗保养机械设备产生的含油废渣和沉淀池中的含油砂,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5、生态影响

本工程新增占地34.17亩,其中陆域30.84亩,水域3.33亩(桥梁架空部分)。占地性质为永久占地,占地类型为道路沿线一般耕地和农村宅基地及其他。项目临时施工占地主要为耕地及荒地。

施工期路基填挖改变用地性质和结构,使沿线的土地被侵蚀,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且取土借方会使土源地植被及生态结构发生变化,裸露的地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局部水文条件和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尤其是临时施工占地的恢复,需要更长时间,因此水土流失还将在营运初期存在。同时,项目滋水大桥跨越灞河施工建设也会对灞河跨越处两岸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运营期

1、废水

本项目全线不设服务区、养护站,运营期不涉及污水排放。公路营运期对附近水域产生的污染途径只要表现为路面径流,在汽车保养状态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时,都可能泄露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径流进入附近水域,造成石油类、COD的污染影响。

本项目跨越灞河为Ⅲ类水体,项目营运期存在一定的水环境风险。

2、废气

本项目全线不设服务区、养护站,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行驶汽车排放的尾气、及道路扬尘。

运营期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污染物,汽车排出的CO、NOx的尾气将会对公路周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并结合《中国公路线源污染物排放强度的计算方法》,行驶车辆尾气污染物排放源强按连续线源计算,线源的中心即道路中心线,污染物排放源强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j — 行驶汽车在一定车速下排放的J种污染物源强,mg/(m·s);

Ai — i种车型的小时交通量,辆/h;

EIJ — 单车排放系数,即i种车型在一定车速下单车排放的J种污染物量,mg/(辆·m)。

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中附录D所列的单车排放因子,计算得出各类车型排放污染物量见下表。

表5-3 车辆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单位:mg/(辆·m))

平均车速(km/h)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小型车

CO

50.49

39.46

31.34

23.66

17.90

14.76

THC

11.97

9.89

8.14

6.70

6.06

5.30

NOx

0.99

1.32

1.77

2.37

2.96

3.71

中型车

CO

42.08

34.78

30.18

26.19

24.76

25.47

THC

22.73

18.63

15.21

12.42

11.02

10.10

NOx

3.94

4.63

5.40

6.30

7.20

8.30

大型车

CO

8.36

6.80

5.52

4.48

4.10

4.01

THC

2.82

2.42

2.08

1.79

1.58

1.45

NOx

10.3

10.40

10.44

10.48

11.10

14.71

本项目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根据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和本项目交通量,计算可得项目预测年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源强。

表5-4 拟建道路各特征年小时车流量

路段

年份

小型车(辆/小时)

中型车

大型车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滋水北路及滋水大桥

2022

62

31

11

5

31

15

2028

183

92

31

15

92

46

2036

329

164

55

27

164

82

表5-5 汽车尾气排放源强(单位:mg/(m·s))

年份

污染物

2022年

2028年

2036年

昼间

CO

0.85

2.47

4.45

THC

0.24

0.72

1.29

NOX

0.12

0.38

0.66

夜间

CO

0.42

1.24

2.21

THC

0.13

0.36

0.66

NOX

0.06

0.18

0.33

3、噪声

营运期噪声源主要是道路行驶汽车,车辆行驶时其发动机、冷却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等部件均会产生噪声。另外,行驶中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等也会产生噪声。

4、固体废物

道路上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沿途道路行人产生的垃圾,道路两侧设垃圾桶,并实现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优先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垃圾集中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

5、环境风险

本项目投入使用后,其本身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任何影响,影响主要体现在道路行驶的车辆发生事故后可能对灞河及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重点是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后,危险品泄漏污染灞河水体的环境风险。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施工期

施工扬尘

TSP

少量,无组织排放

少量,无组织排放

运输扬尘

TSP

少量、无组织排放

少量,无组织排放

机械废气

NOx、CO、THC

少量,无组织排放

少量,无组织排放

沥青烟气

沥青烟、苯并芘

少量、无组织排放

少量,无组织排放

运营期

机动车

尾气

NOx、CO、THC

少量,无组织排放

少量,无组织排放

施工期

施工废水

石油类、SS

沉淀后循环利用,实行废水零排放

运营期

雨水径流

SS

通过雨水井排入市政管网

固体

废物

施工期

建筑垃圾

砂石、石灰

可以利用的部分如钢筋等建筑废物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部分应及时送至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所,统一处置

桥梁施工废弃泥浆

碎渣

防渗沉淀池干化处理,上清液用于道路洒水或绿化,干化后泥浆运交环卫部门处理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7.3t

由环卫部门清运

施工机械

废矿物质油

交有资质单位处置

运营期

过往人员及车辆

人员生活垃圾、车辆洒落固废

少量

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

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源为施工机械、车辆运输,各设备5m处的声压级为84~90dB。

运营期

主要为道路交通噪声,在采取有效措施后能将噪声影响降到最小。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道路建设过程避免填挖路基工程在暴雨季节进行,项目占地改变用地性质和土壤结构,增加地面硬化面积,阻碍雨水正常下渗等生态影响,施工过程将会产生水土流失和其他生产影响,因此,需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此举将改变道路的绿化景观,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补偿。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管理进行防护后,项目施工区域局部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七、环境影响分析

一、施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

项目建设拟采用商品混凝土和成品沥青,不设灰土拌合站和沥青拌合站。工程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工程施工和交通运输产生的扬尘、沥青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等。其中扬尘污染影响较为突出。

(1)施工扬尘

①路基开挖产生的扬尘

施工过程中地面的开挖、回填土方会形成大面积裸露地面,使各种沉降在地表上的气溶胶粒子等成为扬尘的天然来源,在进行施工建设时极易形成扬尘颗粒物并进入大气环境中,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以及敏感目标造成影响。

②施工扬尘

施工场地建筑堆料及运输抛洒等建筑扬尘在施工高峰期不断增多,是造成扬尘污染主要原因之一。施工过程如果环境管理措施不够完善,进行粗放式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渣土不及时清理、覆盖、洒水灭尘,出入场地运输车辆不及时洗、篷布遮盖等,均易产生建筑扬尘。

施工扬尘粒径较大、沉降快,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对于无组织排放施工扬尘,本次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类比法。表7-1为某施工场地实测资料。

表7-1 施工期环境空气中TSP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上风向

下风向

1号点

2号点

3号点

4号点

5号点

距尘源距离

20m

10m

50m

100m

200m

浓度值(mg/m3)

0.244~0.269

2.176~3.435

0.856~0.513

0.416~0.513

0.250~0.258

标准值

0.8mg/m3

参照《施工扬尘浓度排放限值》(DB61/1078-2017)中无组织粉尘监控点TSP浓度标准限值(≤0.8mg/m3),从上表可以看出:施工场地及其下风向距离50m范围内,环境空气中TSP超标0~0.49倍;施工场地至下风向距离50m~100m内,环境空气中TSP含量是其上风向监测结果的0~2.1倍;100m至下风向距离200m处环境空气中TSP含量趋近于其上风向背景值。由此可见,施工扬尘环境空气影响主要在下风向距离200m范围内,超标影响范围在下风向距离100m以内。

③车辆运输扬尘

物料运输过程中车辆沿途洒落于道路上的沙、土、灰、渣以及沉积在道路上其它排放源排放的颗粒物,经来往车辆碾压后也会导致粒径较小的颗粒物进入空气,形成二次扬尘。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施工工地扬尘主要产生在运输车辆行驶过程,约占扬尘总量的60%。在完全干燥情况下,一辆10t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1km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下的扬尘量按经验公式计算后的路表粉尘量如下。

表7-2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km)

路表粉尘量

车速

0.1(kg/m2)

0.2(kg/m2)

0.3(kg/m2)

0.4(kg/m2)

0.5(kg/m2)

1.0(kg/m2)

5(km/h)

0.051

0.086

0.116

0.144

0.171

0.287

10(km/h)

0.102

0.172

0.233

0.289

0.341

0.574

15(km/h)

0.153

0.258

0.349

0.433

0.512

0.861

20(km/h)

0.255

0.429

0.582

0.722

0.854

1.436

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更大。因此对出入施工场地车辆进行冲洗、限速行驶及保持路面清洁是减少和防止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

据现场调查,距项目较近的敏感点为道路沿线的杨岩子村、李家斜,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对这些敏感点影响较大。

为避免建设期扬尘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评价要求项目建设采用商品混凝土,同时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方案》、《陕西省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修订版)》、《西安市“铁腕治霾·保卫蓝天”三年行动方案(2018-020年)(修订版)》、《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行动方案》、《西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措施16条》、《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等文件和规定中关于交通运输污染和扬尘污染防治的相关规定,并严格落实。

A、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制定施工现场扬尘预防治理专项方案,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无专项方案严禁开工。严格落实“洒水、覆盖、硬化、冲洗、绿化、围挡”六个100%措施和“场内无积尘、出口无轮痕”的防尘措施。

B、所有渣土运输车辆实现智能环保化,达到“五限四统一”(限高、限时速、限运输路线、限作业时间、限倾倒场所;统一标识、统一车身、统一编码、统一安装GPS定位系统),坚决杜绝超载、抛洒等现象。每季度至少接受一次全密闭性能检测,凡不合格的一律禁止营运。

C、工程项目部必须对进场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工地扬尘预防治理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严禁上岗。

D、施工工地工程概况标志牌必须公布扬尘投诉举报电话,举报电话应包括施工企业电话和主管部门电话。

F、工程开工前,施工现场出入口及场内主要道路必须硬化,其余场地必须绿化或固化。

G、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送建筑物料的车辆驶出工地应当进行冲洗,防止泥水溢流,周边一百米以内的道路应当保持清洁,不得存留建筑垃圾和泥土。

H、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必须覆盖,严禁裸露。

I、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禁沿路遗漏或抛撒。

J、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固定垃圾存放点,垃圾应分类集中堆放并覆盖,及时清运,严禁焚烧、下埋和随意丢弃。

K、施工现场的水泥及其它粉尘类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覆盖,严禁露天放置。

L、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或雾化降尘措施,并有专人负责。

O、工程项目部必须制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政府发布重污染预警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气象预报风速达到四级以上或者出现重污染天气状况时,严禁建筑工地土方作业。

P、严格执行“禁土令”。冬防期间禁止出土、拆迁、倒土等土石方作业。项目确需施工要向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并报市级政府批准后可以施工,并向社会进行公示。

Q、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

综上所述,施工期间虽然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但在落实环保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的前提下,可使施工期对周围环境以及敏感目标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且施工过程是短暂的,施工期影响将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

(2)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

施工期间排放的尾气在施工期间对施工作业点和交通道路附近的大气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CO、NOX等。运输车辆发的废气是沿程排放。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机械和车辆的维护保养。由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等排放的废气产生量较小,项目拟建地较开阔,空气流动性好,废气扩散快,对当地的空气环境影响较小。

(3)沥青烟气

本项目所用沥青均为外购成品,用保温槽车运送到施工现场。在路面沥青铺筑时产生的烟气,烟气中含有THC、PM10和苯并[a]芘等有毒物质。沥青铺浇路面时所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影响距离约为下风向100m左右。

由于沥青路面在铺设过程中沥青烟气释放不集中,不可能对全过程进行收集治理。因此,主要从原料及工艺技术改进等方面考虑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

①采用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在满足沥青混合料热拌及沥青混合料性能规范指标前提下,沥青混合料拌合及施工采用较低温度,可降低沥青粘度,有效减少沥青在高温下释放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②使用抑烟剂改性沥青混合料:在将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添加一些阻燃剂,通过高速剪切与沥青充分混合后即可起到一定的抑烟效果。

③选用技术先进的工艺设备:选用自带沥青烟气净化设施的沥青摊铺施工机械。

④项目在铺设过程中应采取及时摊铺作业并压实,减少沥青烟气散发时间,当道路铺筑靠近敏感点时,应避免风向针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时段,同时建议对施工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以免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综上,项目施工期采取围挡、篷布遮盖料场和运输车辆、及时喷洒和清扫道路等措施后可有效降低施工期废气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及其影响随之结束。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2、地表水环境

(1)筑路材料堆放

施工期各种筑路材料的堆放会产生扬尘,这些尘埃会随风飘落到灞河水体中,将会对水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一些施工材料如沥青、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保管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也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施工单位在选择建筑材料堆放场地时,应远离河道,堆放期间必须加盖篷布。同时应特别注意施工期对路基及时压实,避免冲蚀。在路面施工时,首先避免雨期或逆季节施工产生沥青废渣。其次应设置围栏,遮盖篷布,防止雨水冲刷将沥青废渣冲入河流。

(2)桥梁施工

项目桥梁施工期对地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作业的生产废水。施工作业引起的生产废水包括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钻孔泥浆和施工机械产生的污水。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泥浆应及时运出河道,收集至沉淀池进行处理。同时施工中若操作不善或管理不严,施工碎渣不能及时处理处置会影响河流水质和周边环境。本项目针对桥梁施工对地表水影响提出以下要求:

①桥涵桩基础工程优先选在枯水期(一般为11月到次年3月)施工,尽量减小施工过程对地表水的扰动,降低对地表水的污染。同时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式,缩短施工周期。

②从施工工艺上,本工程桩基采用钻孔桩机械作业法。钻孔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及时运至附近弃土场填埋,若钻孔产生泥浆则输送至河道外设置的沉淀池处理,及时清运可大大减少钻孔对河流水质的污染。桥梁施工作业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

③在桥梁上部结构现场浇注工艺过程中,要使用一定量模板和机械油料,若机械油料泄漏或将使用后的废油直接弃入水体或河道,会使水环境中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值增加,造成水体质量下降。因此,加强对桥梁下部钻孔机械作业和桥梁上部结构现浇的管理,严禁将施工废渣、废油、废水等弃入水体或河道。

(3)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设工棚,并加蓬布覆盖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环境污染。灞河两岸200m范围内严禁设立料场、废弃物堆放场等。

②施工废水经沉淀后尽量循环回用,如进行场地的洒水降尘,不得排入地表水体。

③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产生量。在不可避免的跑、冒、滴、漏过程中尽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吸油纸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污水,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利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外运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④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

⑤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住宿,生活污水排入旱厕,禁止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⑥桥梁现场浇筑及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设置防渗沉淀池,对施工产生的泥浆进行沉淀、干化处理,沉淀上清液用于道路洒水或绿化,干化后的泥浆运交环卫部门处理。

⑦施工生产废水沉淀池及泥浆沉淀池设置地点应远离灞河水体,不得设置在灞河两岸200m范围内。

(4)对蓝田县灞河水源地的影响

经调查和现场实地查勘,桥位上游约0.4km处有一座引水工程,在主河槽中修建有滚水坝及排沙引水建筑物,坝轴线长度60m,为蓝田县县城饮用水水源取水口。根据现场勘查情况,本项目跨越灞河滋水大桥位于县城饮用水取水口下游约400m,不在灞河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但由于距离较近,项目建设期应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对其产生影响。

①严格控制施工范围,项目施工场区尽量布设在远离蓝田县灞河水源地的下游一侧,施工场地上游边界距离蓝田县灞河水源保护区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00m。

②项目施工期施工材料如沥青、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远离灞河水体,并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防止雨水冲刷浸淋进入灞河,影响水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将施工废渣弃入灞河;项目施工作业完毕后,必须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灞河。

综上,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加强对施工机械与施工材料堆放的现场管理,施工弃渣及时清运、严禁直接排入河道等措施,可避免和减缓桥梁施工对沿线地表水的环境污染。

3、声环境

(1)施工期间的噪声源

①基础施工:这一工序是公路耗时最长、所用施工机械最多、噪声最强的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处理地基、路基平整、挖填土方、逐层压实路面等施工工艺,这一过程还伴随着大量运输物料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该阶段需用的施工机械包括装载机、振动式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挖掘机等,桥梁路段,还使用打桩机,打桩噪声是非连续的声源,其声级高,对声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