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web...

Click here to load reader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写明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石嘴山市盐湖沟综合整治项目

建设单位

石嘴山市惠农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法人代表

姚立新

联系人

李素萍

联系电话

13895129673

邮政编码

753600

通讯地址

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惠新街

建设地点

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湖沟

立项审批

部门

/

批准文号

/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河湖治理及防洪设施

工程建筑E4822

占地面积

(平方米)

5387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1915.33

环保投资

(万元)

41.59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2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

投产日期

/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背景

2013年8月由宁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造工程骨干排水沟治理规划》,盐湖沟及盐湖扩建治理工程列入该规划中,作为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造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盐湖沟控制排水面积较大,沟线较长,横跨平罗县、惠农区两个地区,沿线沟道分布很多,盐湖沟位置属于贺兰山冲洪积平原前锋,黄河冲积平原地带一、二级阶地上,横贯平罗县、惠农区,控制排水面积11.11万亩,受益范围覆盖惠农区、平罗县西部罐区。盐湖沟东起五四支沟、惠农渠,西至第三排水沟,南起高一支渠、北至盐溯,东西宽325~64km,东西南北长21.14km,沿线平行于第三排水沟与惠农渠之间,至惠农区盐湖转向西北排入第三排水沟。

根据《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排水工程盐湖沟和盐湖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盐湖总面积为820亩,水域面积660亩,设计湖底高程1086.0m,设计水位高程1087.68m,设计湖堤堤顶高程1090.50m,湖深4.5m。湖区在设计水位1087.68m,库容为91.9万m3,在最大水位1088.2m时,库容为120.3万m3。当盐湖水位未1088.2m时,沟道回水约3.4km,不影响沿线农田排渍要求,且水位与沟道砌护高度齐平,因此,确定盐湖满足周边排渍要求时的水位为1088.2m。盐湖沟排入第三排水沟处,第三排水沟水位为1089.26m,盐湖沟过高速公路沟底高程为1088.2m,盐湖沟排水站排水起始水位为1089.77m。根据三方面水位关系,盐湖设计水位采用沟道排水水位1087.68m,最大水位采用排渍工况1088.2m,当水位高于1088.2m时进行强排。

根据《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到2020年年底,实现宁夏第三(五)排水沟(石嘴山段)达到Ⅳ类水质,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河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体系全面建立。本项目盐湖沟属于典农河水系,为减缓典农河纳污负荷,保证典农河水质如期达标,包括盐湖沟在内的各支沟的综合治理至关重要。本次盐湖沟综合治理拟通过工程措施河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提升盐湖水环境质量,实现典农河水系本工程段“水清、畅流、岸绿、静美、宜居”的水系环境治理目标,使本工程段典农河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得到改善,夯实惠农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基于以上背景下,石嘴山市惠农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以下简称“建设单位”)拟投资2230.06万元建设石嘴山市盐湖沟综合整治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众旺达(宁夏)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评单位”)受“石嘴山市惠农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委托,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项目组在资料收集与调研、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湖沟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2、评价依据

2.1、评价导则

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②《环境影响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

③《环境影响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④《环境影响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2018);

⑤《环境影响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

2.2、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行);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实行);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年10月26日起施行;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2018年12月29日起施行;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16年11月7日;

⑦《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682号令)

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版)》(生态环境部部令第1号);

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36号令,2016年3月25日。

3、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石嘴山市盐湖沟综合整治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石嘴山市惠农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

建设地点: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湖沟,盐湖沟东起五四支沟、惠农渠,沿线平行于第三排水沟与惠农渠之间,至惠农渠盐湖转向西北强排入第三排水沟(东经106°40'19.49",北纬39°9'49.50")。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图见图1,周边环境示意图见图2,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湖沟治理工程平面图见图3。

4、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

本项目为石嘴山市盐湖沟综合整治项目,包括浅滩工程、净化区工程、板涵工程、沟道净化区工程、生物菌剂工程等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盐湖沟沿线主要接纳农田退水、农田排渍排涝,控制排水面积11.11万亩,沟道总长度22.09km,主要建设内容为:在盐湖与典农河连接沟道泵站出水口50m处设置两道宽2m,长30m,厚0.3m的宾格石笼;盐湖中设计浅滩4处,总面积30000m2,浅滩处低于常水位0.3m~0.5m,种植芦苇;设计两处净化区,厚0.5m,火山岩材料,总面积24050m2;设计4m×2m板涵;在湖体内投放生物菌剂。盐湖设计水位采用沟道排水水位1087.68m,最大水位采用排渍工况1088.2m,当水位高于1088.2m时进行强排。本项目浅滩设计顶高1087.2m,低于盐湖设计水位1087.68m(现泵站最低取水位)和排渍工况水位1088.2m,不占用10年一遇洪水总量情况下的调节库容,亦不影响现有排水系统正常运行。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见表1。

表1 项目组成一览表

序号

项目

项目名称

建设数量

1

主体工程

盐湖沟

盐湖沟桩号22+090m(距离盐湖1.0km),沟道设计排水量为Q=3.12m3/s(P=10%保证率),基流流量为Q=1.07 m3/s。设计流量情况下水深1.18m、基流情况水深为0.69m,设计情况下流速为0.44m/s、基流情况为0.33m/s,过流能力分别为设计情况为3.13 m3/s和基流情况为1.09m3/s。本次整治内容为①湖区浅滩工程:设计浅滩4处,总面积30000m2。浅滩低于常水位0.48m,浅滩种植芦苇。②湖区净化工程:中心岛的东西两侧布设净化区两处,分别为净化东区和净化西区。净化西区长206m×宽60m,面积为12360m2;净化东区长118m×宽100m,总面积11800m2,即净化区总面积为24160m2。③沟道净化工程:在盐湖与典农河连接沟道泵站出水口50m沟底处设置两道宽4m,长30m,总厚0.5m的宾格石笼,内装火山岩填料。④板涵工程:沿沟向东延伸至连接中心岛道路下,涵底高程1087.34m,板涵净空4m×2m,设计过流能力3.5m³/s。⑤生物菌剂工程:在盐湖沟入湖处投放生物菌剂,共需150kg。

2

公用工程

给水

项目区附近有居民区,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就近取用。

供电

施工用电可从附近附近居民家中接入

临时

施工区

本项目现场不设施工营地,工程施工人员居住租附近居民用房;如租用不能满足本项目需求,需要设置临时营地时,要求不得保护区内建设施工营地,同时施工过程严格限制施工范围,严禁车辆和人员进入保护区内,避免对保护区内植被造成影响。

施工临时道路

利用现有道路,无新增占地。

3

环保工程

废水防治

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漱废水,依托居民现有处理设施。

工程施工期间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经统一收集至沉淀池沉淀后全部回用。

废气防治

施工期采取定期洒水、运输车辆限速,施工营地设围挡等措施用以抑制施工扬尘。

建筑施工

扬尘治理

在施工区域定期洒水,在施工段设置围挡,以降低施工扬尘量;

固废防治

生活垃圾:施工生产生活区设置垃圾收集箱,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弃土:施工期开挖的余方全部用于修筑宾护脚、导洪堤。

噪声防治

施工噪声:居民休息时间严禁施工,加强机械检修保养,采购低噪环保设备等。

临时用地整治

临时施工营地内施工活动完全停止后,及时进行场地清理、平整及恢复。

水土流失防治

植被就地恢复或异地补充

生态恢复措施

盐湖沟两侧及周边区域绿化、场地清理平整等

5、选线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境内,根据《石嘴山市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建成‘蓄排联合,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水资源统筹调配和高效利用体系”、“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实施石嘴山市抗旱调蓄补灌水库工程,在各干渠支干渠梢段建设调蓄补灌水库,调蓄渠道退水、沟道排水,提高农业供水能力。”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提高盐湖沟流域的防洪安全及农业供水能力,具有社会、环境影响正效益,因此本工程选址合理。

6、工程设计方案

本项目采用“浅滩工程+净化区工程+板桥工程+沟道净化区工程+生物菌剂工程”处理工艺对盐湖沟进行整治,具体整治内容如下:

⑴湖区浅滩工程

设计浅滩4处,总面积30000㎡。浅滩低于常水位0.48m,浅滩种植芦苇;

⑵湖区净化工程

中心岛的东西两侧布设净化区两处,分别为净化东区和净化西区。净化西区长206m×宽60m,面积为12360m2;净化东区长118m×宽100m,总面积11800m2,即净化区总面积为24160m2;

⑶沟道净化工程

在盐湖与典农河连接沟道泵站出水口50m沟底处设置两道宽4m,长30m,总厚0.5m的宾格石笼,内装火山岩填料;

⑷板涵工程

沿沟向东延伸至连接中心岛道路下,涵底高程1087.34m,板涵净空4m×2m,设计过流能力3.5m³/s;

⑸生物菌剂工程

在盐湖沟入湖处投放生物菌剂,共需150kg。

项目主要工程量见表2。

表2 主要工程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湖区浅滩工程

m2

30000

1

填料

种植土

6667

500mm厚天然砾石(粒径20-50mm)

8333

1100-1500mm厚天然砾石(粒径20-50mm)

22900

2

芦苇种植(16-20株/平方米)

m2

30000

湖区净化区

m2

24160

1

300m厚天然砾石(粒径20-50mm)

7248

2

500m厚火山岩填料

12080

沟道净化区

m2

240

1

格宾网

m2

1440

2

火山岩填料(宾格石龙内,粒径50mm)

120

3

开挖土方

60

板涵

1

1

基础

开挖土方

163.3

砂夹石垫层

58.9

M15浆砌MU40片石盖板涵基础

18.8

砂砾石锥坡回填

21.2

M10浆砌MU30片石锥坡基础

18.5

2

盖板

C35砼盖板

10.9

盖板钢筋

kg

1286.1

3

支撑梁

C25支撑梁

1.9

支撑梁钢筋

kg

85.6

4

洞身

M10浆砌MU30片石盖板涵铺底

12

砂砾垫层

9

沥青麻麻絮沉降缝

13.3

M15浆砌MU40片石台身

41.5

5

洞口

M10浆砌MU30片石铺砌

29.7

M10浆砌MU30片石护坡

15.1

M10浆砌MU30片石锥坡截水墙

6.8

6

洞身接合部

C30砼一字墙基础

5.8

C30砼一字墙

19.7

7

台帽

C30砼帽石

1.4

C35砼涵台帽

7.2

台帽钢筋

kg

179.4

8

台背填土

天然砂砾回填

89.7

9

施工排水

砂管机井(2眼)

m

40

排水台时

台时

1344

生物菌剂

kg

150

修补围栏

m

1000

临时工程

1

施工围堰

m

720

2

水泵抽水(按平均2.5米水深计)

63350

3

临时抽水泵

4

6.1、浅滩工程

本项目共设计4处浅滩,总面积30000m2,其中1#浅滩位于西南侧岸弯道处,2#、3#、4#位于东南侧岸线弯道处,从北至南依次排列。浅滩低于常水位0.3m~0.5m,浅滩区域填料共分为2层,分别为砾石和砾石土,岛上种植芦苇。

⑴浅滩设计顶高1087.2m, 1#浅滩面积12000㎡,浅滩区域填料为:①下层600mm厚天然砾石(砾石粒径20-50mm),体积7200m³;②上层500mm厚天然砾石与种植土混合(配比2:3砾石粒径20-50mm),体积6000m³。

天然砾石换填厚度根据实际地形,换填到标高为1087.2m处为止。

图4 1#浅滩布置图

⑵2#浅滩面积11000㎡,浅滩区域填料为:①下层1000mm厚天然砾石(砾石粒径20-50mm),体积5500m³;②上层500mm厚天然砾石与种植土混合(配比2:3砾石粒径20-50mm),体积5500m³;

天然砾石换填厚度根据实际地形,换填到标高为1087.20处为止。

图5 2#浅滩布置图

⑶3#浅滩面积5000㎡,浅滩区域填料为:①下层700mm厚天然砾石(砾石粒径20-50mm),体积3500m³;②上层500mm厚天然砾石与种植土混合(配比2:3砾石粒径20-50mm),体积2500m³;

天然砾石换填厚度根据实际地形,换填到标高为1087.2m处为止。

图6 3#浅滩布置图

⑷4#浅滩面积2000㎡,浅滩区域填料为:①下层600mm厚天然砾石(砾石粒径20-50mm),体积1200m³;②上层500mm厚天然砾石与种植土混合(配比2:3砾石粒径20-50mm),体积1000m³;

天然砾石换填厚度根据实际地形,换填到标高为1087.20处为止。

图7 4#浅滩布置图

浅滩外沿坡度1﹕1,砾石层顶设计标高1087.20,砾石土混合基质层顶标高1087.70,设计最高水位线1088.20,浅滩结构图见图4。

图8 浅滩结构图

浅滩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3。

表3 浅滩工程主要工程量

工程名称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浅滩

1#~4#浅滩总面积

m2

30000

/

浅滩区域填料

500mm厚天然砾石与种植土混合

m3

15000

配比2﹕3砾石粒径20~50mm

1100~1500mm厚天然砾石

m3

37900

砾石粒径20~50mm

6.2、净化区工程

火山岩净化区共2个区域,分别设置在中心岛的东西两侧,分别命名为东区和西区。⑴净化西区长206m,宽50m,面积为10300m2,区域填料为:①下层为300mm厚天然砾石(配比2﹕3砾石粒径20~50mm),体积3090m3,②上层为500mm厚火山岩填料(砾石粒径20~50mm),体积为5150m3。净化西区平面布置图见图9。

图9 净化西区平面布置图

⑵净化东区长132m,宽100m,面积为13200m2,区域填料为:①下层为300mm厚天然砾石(配比2﹕3砾石粒径20~50mm),体积3540m3,②上层为500mm厚火山岩填料(砾石粒径20~50mm),体积为5900m3。净化西区平面布置图见图10。

图10 净化东区平面布置图

浅滩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4。

表4 净化区工程主要工程量

工程名称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净化区

净化区总面积

m2

22100

/

区域填料

500mm厚天然砾石

m3

6630

配比2﹕3砾石粒径20~50mm(质量比)

500mm厚火山岩填料

m3

11050

砾石粒径20~50mm

6.3、板涵工程

在中心岛连接道路上建设板桥一座,板涵中心线与盐湖中心线对齐,盐湖沟设计底高程及比降(1/5000),板涵底高程1087.34。因盐湖沟设计最大流量3.5m3/s,本工程板涵设计过流能力达到此流量,基础及大墙为浆砌片石结构、基础为M7.5,大墙为M10。涵板(面)为钢筋砼,标高C30。板涵净空4m×2m,盖板和台帽均采用C35砼,台身采用M15浆砌MU40片石,盖板涵铺底采用M10浆砌MU30片石,支撑梁采用C25砼,帽石采用C30砼,盖板涵铺底采用M15浆砌MU40片石,锥坡基础、护坡、铺砌、锥坡截水墙均采用M10浆砌MU30片石,一字墙身和一字墙基础均采用C30砼,基底换填采用砂夹石垫层,台背回填采用天然砂砾。浅滩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5。

表5 净化区工程主要工程量

部位

项目

数量

盖板

20

857.5

12

249.5

Φ8

179.1

台帽

Φ8

179.4

支撑梁

12

47.3

Φ8

38.3

洞身

C35砼盖板

10.9m3

C35砼涵台帽

7.2m3

M15浆砌MU40片石台身

41.5m3

M10浆砌MU30片石盖板涵铺底

12m3

沙砾垫层

9m3

沥青麻絮沉降缝

13.3m3

C25砼支撑梁

1.9m3

C30砼帽石

1.4m3

基础

M15浆砌MU40片石盖板涵基础

18.8 m3

挖土方

163.3 m3

沙砾石锥坡回填

21.2m3

M10浆砌MU30片石锥坡基础

18.5m3

洞口

M10浆砌MU30片石护坡

15.1m3

M10浆砌MU30片石铺砌

29.7 m3

M10浆砌MU30片石锥坡截水墙

6.8 m3

洞身接合部

C30砼一字墙身

19.7m3

C30砼一字墙基础

5.8m3

基底换填

砂夹石垫层

58.9m3

台背回填

天然砂砾

89.7m3

6.4、水生植物种植工程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价值,而且具备很强的生态功能。水生植物有利于维持良性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美化景观效果,而且具有水体净化功能,如:⑴水生植物的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藻类生长;⑵健康、良性的水生植物系统形成群体效应,具有自净化、自调节等功能。⑶生命活动可吸收、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TN和TP;⑷根系可以向水体中泌氧,增加系统的溶解氧,同时又可作为载体,成为微生物生长的载体等。挺水植物通过对水流的阻尼和减小风浪扰动使悬移质沉降,并通过与其共生的生物群落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本项目选择容易成活的芦苇作为本次植物种植类型。水生植物种植区位于浅滩湿地区域,共4个处,分别位于岸线弯道处,水生植物种植区总种植面积为30000㎡,种植密度为16-20株/平方米。芦苇种植主要工程量见表6。

表6 芦苇种植工程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建设内容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芦苇种植

30000

16-20株/ m2

7、工程土石方量

本项目共需完成土石方开挖2305.86m3,土石方回填1075.41m3,土方外运1230.45m3。浆砌石609.33m3,格宾566.94m3。本项目工程土方平衡表见表7。

表7 项目土方平衡表 单位:m³

序号

挖方量

回填量

弃方

1

2305.86

1075.41

1230.45

本项目施工期开挖的余方全部用于修筑浅滩、宾格。

8、项目建设所需建筑材料

施工区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湖沟,有110国道经过,交通方便;施工用电、用水可依托区域内小型企业;本段内导洪堤的填筑土料可就地取材,使用时应将大于50mm的碎石过筛后清除。经取土在实验室进行击试验,其最大干密度为2.10g/cm³,最优含水量5%,在设计相对密度0.6下渗透系数为3.8×10-2cm/s,达到对土料质量的技术要求,但土料中的粉细砂及粘粒含量偏小,土料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块石于内蒙古棋盘井料石场拉运,料场距离工程区30km,岩性为变质石英砂岩,岩石坚硬,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为当地建筑、水利、交通建设工程的常用料场。其块石料的抗压强度在28~36MPa-1之间,由于工程所需块石量较大,该料场储量无法满足工程全部需要,仅能供给所需块石的30%,因此需从其它料场采购剩余70%块石料。银川西夏区套门沟料石场拉运,料场距离工程区125km,储量大于15万m³,岩质坚硬,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为当地建筑水利交通建设工程的常用料场,工程70%块石料从该料场拉运。

9、环保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为1915.3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共41.59万元,占总投资的2.2%,主要用于施工期降尘措施、施工垃圾的清运、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恢复等。项目具体环保投资见表8。

表8 环保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投资金额(万元)

所占比例(%)

1

建筑施工扬尘治理

2

4.8

2

建筑施工垃圾的收集、清运

2

4.8

3

施工废水沉淀池

1

2.4

4

噪声治理

1

2.4

5

水土流失防治、弃方拉运

30

72

6

生态恢复

5.59

13.4

7

合计

41.59

100

10、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及劳动天数

10.1工程占地及拆迁

占地面积:本工程在现有盐湖沟沟道范围内进行施工,工程不新增永久占地。

本工程现场不设施工营地,工程施工人员居住租用就近居民用房,清掏物及生活污水全部依托居民现有处理设施。项目通行方便,无需另修筑施工便道。施工过程产生的弃方,堆放于施工场地内部,全部用于修筑宾护脚、导洪堤,项目不设弃土场。

10.2 施工营地临时占地

本工程现场不设施工营地,工程施工人员居住租用就近居民用房。本项目治理区均在现状沟道内,工程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有关规定:防洪堤及沟道自外边坡坡脚线或边线50m,属沟道用地范围、为沟道永久性占地,由水利部门管理。水利部门应依法进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确定沟道土地权属。根据本项目特性,工程临时占地主要包括临时工棚、临时堆料场使用用地。工程建设基本是在原有的沟道内治理,现有沟道用地范围内可作为临时工棚、临时堆料场使用。因此,工程施工不占用其他土地。由于工程建设占压的全部用地均为荒地,因此不进行补偿。本项目与生态红线关系图见图5。

10.3施工人员

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约为50人。

10.4施工方式

本项目采取机械作业的施工方式。

根据本项目的工程规模、工程量及特性,初步确定本项目工期为1年,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施工工作日按270天计算。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污染物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⑴盐湖沟水质

盐湖沟主要功能为排渍排涝,目前盐湖沟沟道已完成部分沟段生态治理,对淤积严重、边坡滑塌、排水不畅等问题进行了清淤、护岸、疏通措施,使水体不流动、浑浊、沿线盐渍化等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因盐湖沟控制排域面积大,沟道较长,横贯平罗县、惠农区,控制排水面积11.11万亩,沟道总度22.09km。沟道流经沿线主要接纳农田退水、和农田排渍排涝,主要污染为农田面源污染。沟道沿线和各分沟水质生态净化措施不够,生态沟渠和水生植物等生态化改造滞后。因此,沿线不断接纳农田退水,氮、磷污染负荷较高,最终使排入盐湖的水质为劣Ⅴ类,COD、总氮、总磷超标较严重。

根据2019年8月宁夏中环国安咨询有限公司对盐湖水质监测评价显示,盐湖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浓度值较高,化学需氧量为劣V类水体,总磷V类水体,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值较低。符合盐湖沟主要受农田面源污染特征,具体监测值见表9。

表9 2019年4月盐湖水质情况

监测点

CODCrmg/L

BOD5mg/L

NH3-Nmg/L

TPmg/L

蛟龙发电站入三排口

49

1.1

0.025

0.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

30

6

1.5

0.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

40

10

2.0

0.4

⑵湖区自净能力差

盐湖现状氮、磷浓度较高,湖水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环湖和中心岛坡面较陡,适宜芦苇、香蒲、水葱等水生植物生长的条件较差,水生植物生长带窄、面积小,长势较差。

湖中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浅滩、滨岸、潜岛等较少,湖中无水生植物生长条件,水生植物净化效果差;水面面积较大、水较深,如果强排不及时,水体滞留时间过长,流动性差,水体易出现厌氧环境,导致水质恶化。

湖底高程高低不一,加之中心岛和连接道路将湖水分隔为东西两区,荡湖作用小,死水区较多,内部微循环弱,湖体自净能力较差。

⑶湖水氮、磷污染较为严重

盐湖沟控制排水面积11.11万亩,主要功能为沿线排渍排涝,主要接纳农田退水和农田排渍排涝,氮、磷面源污染较为严重。

根据2019年8月宁夏中环国安咨询有限公司对盐湖水质监测结果显示,盐湖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浓度值均较高(劣V类水质),符合盐湖沟主要受农田面源氮、磷污染情况,湖水为轻度富营养。

⑷湖滨带生态环境较差

湖滨带又称湖泊岸边带、湖泊沿岸带、湖泊滨岸带,通常指湖滨水陆交错带,指湖泊最低水位线到最高水位线之间水位变幅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是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缓冲带是湖滨带以外(水体最高水位线以上)的陆向辐射带,是湖滨带的重要保护圈。目前,环湖滨岸带和岸上驳岸带、环中心岛滨岸带植被覆盖和水生植物长势较差,滨水带污染物阻滞、吸附、降解等水质净化功能较差。湖泊滨岸带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水生植物水质净化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图11 本项目盐湖中心岛及盐湖现状图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湖沟控制排域面积大,沟道较长,横贯平罗县、惠农区,控制排水面积11.11万亩,沟道总长度22.09km;盐湖总面积为820亩,水域面积660亩,盐湖沟东起五四支沟(东经106°40'54.03",北纬39°8'48.51")、惠农渠(东经106°35'10.72",北纬38°57'22.05"),沿线平行于第三排水沟与惠农渠之间,至惠农渠盐湖转向西北强排入第三排水沟(东经106°40'19.49",北纬39°9'49.50")。

2、地形、地貌

石嘴山市惠农区地势呈西高东低,较为平坦,坡降5.8-12之间,平均海拔1110m。区域地貌以贺兰山丘陵地、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击平原为主。海拔最低1090米,最高约1300米,相对落差约200米。贺兰山脉雄峙西北,为区境天然屏障,黄河冲积平原为银川平原北部极端。本项目处于惠农区北部,地貌类型属贺兰山洪积扇,厂址内部地势相对平坦,海拔在1137-1142m之间。

3、气候与气象

石嘴山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常年大部分时间受西北气流控制,属典型的大陆气候。常年气候干燥,雨雪稀少,日照充足,风大沙多,其中春季干旱多风,蒸发量大;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多晴朗天气;冬季气候寒冷,降雪少,多寒流。本项目隶属于石嘴山市,距离本项目最近的气象站是惠农气象站,因此,本项目气象数据采用惠农气象站气象数据。

惠农气象站(地理坐标为北纬39°13′、东经106°46′)年近30年的气象资料见表10。

表10 惠农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表

序号

项目

参数

序号

项目

参数

1

平均气压

892.9hPa

12

年平均风速

3.0m/s

2

年平均气温

8.8℃

13

最大风速

30.0m/s

3

极端最高气温

38.0℃

14

日照时数

3042.3h

4

极端最低气温

-28.4℃

15

大风日数

47.6d

5

平均相对湿度

50%

16

沙尘暴日数

4.5d

6

年降水量

167.8mm

17

最大冻土深度

91cm

7

最大日降水量

81.0mm

18

雷暴日数

19.4d

8

年蒸发量

2192.1mm

19

年积雪日数

5.9d

9

主导风向

S

20

年霜日数

53.5d

10

静风频率

19%

21

最大积雪深度

7cm

11

主导风向频率

8%

4、水文条件

黄河为区域内唯一的地表河流,位于本项目西侧1.6km处。黄河自南而北从陶乐镇明东长城附近入境,经平罗县、惠农区出境,在境内长140km。河道平缓,河面比降2.5/1000;流速较小0.3-3.5m/s;水面一般宽0.3-0.5km,最大可达4-5km,水深1-10m;黄河水矿化度0.4-0.6mg/L,pH值7.4-8.7,总硬度13-18.87mg/L,水质良好。

5、土壤及植被

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壤类型主要有淡灰钙土、粗骨淡灰钙土和潮灌淤土,局部钙质粗骨土、钙质石质土。淡灰钙土有机质含量为0.5%~0.8%,钙化强烈,土壤中碳酸钙以斑块状沉积形成钙积层。

本项目所在地区天然植被为荒漠草原植被,属温带荒漠类型中的旱生植物,植被稀疏。主要植被有沙蒿、甘草、猫头刺、牛心朴子、白草、芨芨草等。

6、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项目所在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7、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合木保护区)与项目区最近距离为570m,该保护区位于阿拉善高原和银川平原之间,地处北纬38°27′~39°30′,东经105°20′~106°41′之间。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本次评价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惠农南大街站点(SE,8.1km)2017年连续一年的逐日监测数据,统计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污染物六项基本污染物监测值,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见表11。

表11 2017年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污染物

年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现状浓度

达标情况

PM2.5

年均值

35μg/m3

42

不达标

24小时平均第

95百分位数

75μg/m3

201

不达标

PM10

年均值

70μg/m3

114

不达标

24小时平均第95

百分位数

150μg/m3

895

不达标

SO2

年均值

60μg/m3

56

达标

24小时平均第98

百分位数

150μg/m3

239

不达标

NO2

年均值

40μg/m3

30

达标

24小时平均第98

百分位数

80μg/m3

149

达标

CO

24小时平均第95

百分位数

4mg/m3

2.0

不达标

O3

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

160μg/m3

171

不达标

由监测数据统计和评价结果可知,区域内二氧化氮年评价指标达标,其他基本污染物超标。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对项目所在区达标判断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区为不达标区。引起PM10、PM2.5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被毛乌素、腾格里和乌兰布和沙漠三面环绕,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加之春季沙尘天气频发,其次原因是冬季采暖燃煤过程中煤烟尘及车辆尾气的排放。

2、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项目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第三排水沟,本项目位于(项目西北侧1.6km处),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质量报告书》(2017年)中第三、五排水沟汇入黄河口断面的例行监测数据。引用第三排水沟汇入黄河口断面监测结果中的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氨氮、汞、挥发酚、总磷、石油类、铅、铜、锌、硒、砷、镉、六价铬、氟化物、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共21项。监测结果见表12。

表12 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 单位:mg/L,pH值无量纲

监测断面

项目

最大值

最小值

年均值

超标率(%)

最大超标

倍 数

石嘴山

市第三排水沟

pH

865

7.75

7.75-8.65

0

-

DO

1320

3.79

7.10

0

-

高锰酸盐指数

10.9

6.3

8.0

9.1

0.09

COD

127

30

56

90.9

3.23

NH3-N

17.2

2.17

9.09

100

10.47

BOD5

6.8

3.1

5.1

18.2

0.13

0.00012

0.00002

0.00004

0

-

0.001

0.00005

0.0002

0

-

挥发酚

0.0074

0.0015

0.0029

0

-

石油类

0.10

0.02

0.05

0

-

总磷

0.84

0.28

0.48

9.09

1.80

0.01

0.001

0.003

0

-

0.014

0.000

0.004

0

-

氟化物

1.15

0.82

0.95

0

-

0.0002

0.0002

0.0002

0

-

0.0092

0.0029

0.0062

0

-

0.0005

0.00003

0.0001

0

-

六价铬

0.002

0.002

0.002

0

-

氰化物

0.032

0.002

0.009

0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00

0.025

0.101

0

-

硫化物

0.003

0.003

0.003

0

-

由监测结果可知,2017年石嘴山第三、五排水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的地表水监测值除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磷外,其他监测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其中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率为16.7%,最大超标倍数为0.2;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91.7%,最大超标倍数为1.8倍;氨氮的超标率为91.7%,最大超标倍数为10.1倍;总磷超标率为66.7%,最大超标倍数为2.1倍。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超标,主要原因是第三排水沟接纳大量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田退水所致。

3、声环境质量状况

本次声环境质量依据2019年8月20日-8月21日宁夏中科精科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实地监测的结果,项目4个浅滩外1m处各设置1个监测点,项目沟道两侧各1米处设置1个监测点,共设5个噪声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布点见图2,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13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dB(A)

编号

监测点位置

昼 间

夜 间

8月20日

8月21日

8月20日

8月21日

1#

1#浅滩外1m处

42.1

42.6

40.1

40.5

2#

2#浅滩外1m处

43.0

42.8

43.2

43.8

3#

3#浅滩外1m处

43.5

42.7

40.3

40.6

4#

4#浅滩外1m处

43.9

43.8

43.5

43.3

5#

沟道两侧外1m处

45.1

43.2

43.2

42.7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类标准

55

45

根据监测结果,评价区域厂界昼间现状噪声监测值为42.1~45.1dB(A)、夜间噪声监测值为40.1~43.8dB(A),昼夜间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质量较好。

4、生态环境状况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植被以人工绿化为主,无国家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物种。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区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黄河、下营子五队等。主要环境保护要求为评价区的环境空气、地表水以及声环境,具体要求为:①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8)中的一、二级标准;②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标准;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④《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4,分布情况见图12。

表1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

要素

名称

坐标

保护对象

及内容

环境

功能区

相对

厂址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m

地表水

黄河

106.818473

39.1747707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东北

11km

下营子五队

106.690242

39.1506747

约200人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8)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

0.58km

石家庄子

106.68642223

39.1565512545

约150人

东北

0.78km

五渠村

106.67200267

39.151962189

约120人

西北

0.8km

达家梁子村

106.657347042

39.154273954

约600人

西北

1.8km

陈家庄

106.670500630

39.140719368

约100人

西

0.7km

五渠一队

106.677023763

39.137027649

约50人

西南

0.67km

下营子三队

106.700615891

39.136804063

约800人

东南

1.1km

下营子四队

106.691357488

39.1363410003

约400人

0.7km

下营子村六队

106.702536900

39.146624294

约150人

0.8km

下营子村七队

106.700622512

39.140447494

约100人

东南

1.01km

油房庄子

106.710584436

39.151796081

约150人

2.0km

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中学

106.697837705

39.139173416

约400人

东南

0.98km

红宝家园

106.706540767

39.138438398

约1000人

东南

1.4km

注:方位距离以本项目用地边界为参照,距离为直线距离。

图12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8及2018年修改单)一级、二级标准。

序号

污染物

单位

平均时间

浓度限值

一级

二级

1

SO2

μg/m3

年平均

20

60

24小时平均

50

150

1小时平均

150

500

2

NO2

μg/m3

年平均

40

40

24小时平均

80

80

1小时平均

200

200

3

CO

mg/m3

24小时平均

4

4

1小时平均

10

10

4

O3

μg/m3

日最大8小时平均

100

200

1小时平均

160

300

5

PM10

μg/m3

年平均

40

70

24小时平均

50

150

6

PM2.5

μg/m3

年平均

15

35

24小时平均

35

75

⑵《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序号

类别

昼间dB(A)

夜间dB(A)

1

1类区

55

45

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标准值(mg/L)

1

pH

6-9

2

溶解氧

≥3

3

高锰酸盐指数

≤10

4

CODcr

≤30

5

BOD5

≤6

6

氨氮

≤1.5

7

总磷

≤0.3

8

总氮

≤1.5

9

石油类

≤0.5

10

≤0.05

11

挥发酚

≤0.005

12

≤0.0001

13

≤1.0

14

≤2.0

15

氟化物

≤1.5

16

≤0.02

17

≤0.1

18

≤0.005

19

六价铬

≤0.05

20

氰化物

≤0.2

2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3

22

硫化物

≤0.5

23

粪大肠菌群

20000

24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污染物排放标准

⑴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昼间

夜间

70

55

⑵《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

总量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施工期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为石嘴山市盐湖沟综合整治项目,包括浅滩工程、火山岩净化工程、板涵工程、沟道净化工程、生物菌剂等水体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分为前期准备、建筑施工和建成运行三个阶段。

盐湖沟治理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图8:

图8 盐湖沟治理工艺流程及污染环节图

施工工艺:根据各工程点的施工定位图,按照坐标进行放线,确定护岸轴线位置,再按设计断面确定工程轮廓线及开挖线。盐湖沟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防洪工程建设与乡镇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为主,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裁急弯、就大湾,小湾取直,充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减少洪水对农田、村庄、公路、集镇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扩大效益。

污染工序及产污环节分析

1、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产污环节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为盐湖沟护岸治理和土方回填及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各类燃油动力机械施工作业时,排出各类燃油废气,以及施工过程产生建筑垃圾、噪声和废水等。

⑴声环境影响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噪声主要为盐湖沟护岸治理及格宾治理过程各种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的运行噪声,其声源强度在80~90dB(A)之间,详见表15。

表15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

施工设备名称

机械噪声设备

距设备10m处平均A声级 dB(A)

挖掘机

85

82

推土机

89

80

起重机

100

62

卡车

90

65

⑵大气环境影响因素

施工过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运输扬尘和施工废气。扬尘主要污染物为TSP,主要产生在以下环节:

①盐湖沟产生的扬尘;

②建筑材料(白灰、水泥、砂子和石子等)的搬运及堆放扬尘;

③建筑垃圾和弃土的清理及堆放扬尘;

④物料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

施工期挖土、填方、沙石、土、建材等运输将产生扬尘。

施工废气:包括各类建材、弃土、土石方运输车辆,以及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主要特征污染物为CO、NOx。

⑶水环境影响因素

本工程现场不设施工营地,工程施工人员居住租用就近居民用房,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SS,其废水产生量较少。本项目施工人员废水产生量为540m3。清掏物及生活污水全部依托居民现有处理设施。

⑷固体废物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盐湖沟施工过程产生的弃土。

生活垃圾:按照0.5kg/日考虑,施工人员为50人,则产生量约6.75t。

土方:项目弃方量为1230.45m3施工期开挖的余方全部用于修筑宾护脚、导洪堤。

⑸生态环境影响

施工时由于盐湖沟填、挖方,导致表土裸露,局部蓄水固土功能丧失,如果不注意水土保持,经雨水冲刷易造成水土流失;临时堆放的挖方在一定时期内形成新的表层土壤,植被覆盖率为零,经雨水冲刷,也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本项目在清理地表过程中,植被受到破坏,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场地清理、平整及恢复,减少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2、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产污环节分析

本项目为盐湖沟开挖治理工程,工程施工结束后,营运期不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地表植被将逐步演替恢复,对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型) (类) (容)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

盐湖沟取直及护岸治理产生的施工扬尘

颗粒物

少量

少量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污水

产生量

540m3

0

COD

350mg/L,0.0091t

BOD5

200mg/L,0.0052t

SS

220mg/L,0.0057t

氨氮

20mg/L,0.00052t

施工期

弃土

1230.45m3

0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6.75t/a

0

施工期: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噪声值在80~90dB(A)之间。

主要

生态

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盐湖沟治理、施工材料的运输及堆放等建设活动会对用地范围内的部分地表及植被产生扰动,造成局部区域表土裸露,短期内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营运期随着盐湖沟两侧绿化工作的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盐湖沟综合整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①浅滩工程,主要新建浅滩4处,总面积30000㎡。浅滩低于常水位0.48m,浅滩种植芦苇;②火山岩净化工程,主要为中心岛的东西两侧布设净化区两处,分别为净化东区和净化西区,净化西区长206m×宽60m,面积为12360m2,净化东区长118m×宽100m,总面积11800m2,即净化区总面积为24160m2;③板涵工程,沿沟向东延伸至连接中心岛道路下,涵底高程1087.34m,板涵净空4m×2m,设计过流能力3.5m³/s;④沟道净化工程,在盐湖与典农河连接沟道泵站出水口50m沟底处设置两道宽4m,长 30m,总厚0.5m的宾格石笼,内装火山岩填料;⑤生物菌剂等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根据对本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污染因素分析,其污染物主要为以上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扬尘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噪声和废水等。

1、施工期废水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冲洗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水。

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项目施工期共有施工人员50人,其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和SS等。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按50L/人·d计算,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72m3/d,整个施工期约300天,则施工期共排放生活污水约为540m3。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居民现有处理设施。

⑵施工器械冲洗废水

工程施工期间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经统一收集至沉淀池沉淀后全部回用。

因此,项目施工期废水周边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⑴施工扬尘

施工过程混凝土拌和、施工材料运输、装卸等会使作业点周围100m范围内产生较大扬尘,易形成扬尘的工区主要是砂、石料场、施工沿线开挖面及沿线两侧临时堆土区。项目施工区域环境背景较好,在施工规划中,同一施工区域中不同工程内容施工时间不同,排放源密度不大,且施工区域地势平坦开阔,有较好的扩散条件,因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降尘措施后,施工产生的扬尘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大的影响。

本项目在施工期加强对施工扬尘的治理,具体可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①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砂石料等建筑材料应统一堆放。

②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小起尘量。

③谨防运输车辆超载,并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其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的泥土和灰尘,定时洒水压尘,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散装车辆文明装卸和驾驶,在装卸点须对散落在车顶、蓬布外部等处的物料进行清扫。

④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等应及时清运并在指定的地点。不能及时清运的,应当采取封闭、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

⑤风速大于5m/s的天气应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项目停止施工。

采取措施后施工扬尘对环境影响不大。

⑵施工机械废气

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土方等原材料的汽车,其主要成分为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HC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由于拟建项目所在地较为开阔,空气流通较好,汽车排放的废气能够较快地扩散,不会对当地的环境空气产生较大影响,但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应采取控制措施,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使环境空气质量受到的影响降至最低。

3、施工期固体废物对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残留废建筑材料、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土石方。

⑴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算,则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6.75t,依托居民现有处理设施。

⑵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等),工程完工后,会残留不少废建筑材料。直接影响周围的环境景观质量,施工单位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

①遗留在现场的建筑废弃物要及时清运或回填;

②运送建筑垃圾的车辆要加盖篷布,不得随意倾倒;

③建筑废物在施工现场的金属要及时回收;

④运送建筑废物的车辆在离开施工场地的时候,要及时清理干净车辆粘带的泥土。

⑤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要运送到指定的垃圾堆场堆放,不得随意倾倒。

⑶土石方

本项目建设期间的挖方量约为2305.86m3,土石方回填1075.41m3,土方外运1230.45m3,项目弃方施工期开挖的余方全部用于修筑宾护脚、导洪堤。

4、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对策

本项目施工噪声主要来自于挖掘机、推土机、起重机等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根据类比调查,部分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值见表16。

表16 施工机械噪声声级单位

序号

机械类型

r0 (m)

最大声级 Lmax(dB)

1

轮式装载机

5

90

2

推土机

5

86

3

挖掘机

5

84

由于施工机械作业噪声高,采用上述施工机械应有较大的施工场地,才能使场界处的噪声降低至满足标准要求。施工噪声源可以近似视为点源,根据点声源衰减模式,可计算出各施工设备的施工场地边界。点声源衰减模式如下:

Lp= Lp o-20Log(r/r0)-△L

式中:Lp—距声源r(m)处声压级,dB(A);

Lpo—距声源ro(m)处声压级,dB(A);△L—各种衰减量(除发散衰减外),dB(A)。室外噪声源△L取为零。

计算时,Lp 为《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的施工边界噪声限值,Lpo 为表15中所列的施工机械设备A声级范围。计算出各施工机械施工边界离作业中心距离见表17。

表17 机械设备的噪声值及达标距离

序号

机械类型

r0 (m)

最大声级Lmax(dB)

GB12523-2011噪声限值 dB(A)(昼间/夜间)

达标所需衰减缓冲距离 r(m)(昼间/夜间)

1

轮式装载机

5

90

70/55

50 /281

2

推土机

5

86

70/55

32 /177

3

挖掘机

5

84

70/55

25 /141

从表16看出,在没有采取防治措施时,项目施工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所需的衰减距离昼间最大为50m,夜间最大为281m,将会对周围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距离项目最近距离的居民为项目东北侧500m处的红旗社区居委会,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减轻本项目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①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拉运材料、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控制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昼间≤70dB(A),夜间≤55dB(A)标准限值;

②降低施工设备噪声: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采用安装排气筒消音器和隔离发动机振动部件的方法降低噪声;对动力机械、设备加强定期检修、养护;

③降低人为噪声: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模板、支架装卸过程中,尽量减少碰撞声音;

④控制汽车鸣笛;

⑤施工机械应尽量在远离环境保护目标的地方施工。

5、施工期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措施

⑴项目施工期临时占用土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施工区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及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但因施工中的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土体被扰动等原因,使沿线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水平都受到较大影响。

⑵对自然植被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盐湖沟施工段沿线所在范围内的植物地上部分与根系均被铲除,同时还会伤及近旁植物原根系。盐湖沟施工带其它部位的植被,由于挖掘出的土石的堆放、人员的践踏、施工车辆和机具的碾压,将造成植被的破坏。施工带附近的植被还会由于施工人员采摘、砍伐等活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应对施工人员作好爱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工作,尽可能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为减缓施工期对植被的影响,应加强管理,减少对施工作业区周围植被的破坏,严禁施工人员砍伐林木损坏施工占地以外的地表植被;施工结束后,因工程占地而破坏的植被要就地恢复或异地补充,破坏多少,补充恢复多少,保证盐湖沟沿线植被覆盖率至少恢复到原有水平。

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

施工机械噪声和人员活动噪声是对野生动物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各种施工机械,如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挖掘机等均可产生较强烈的噪声,虽然这些施工噪声属非连续排放,但由于噪声源相对集中,多为裸露声源,故其噪声幅射范围及影响相对较大。

项目区域无大型或珍稀保护动物,主要为鸟类,多为常见种,且由于施工场地相对于该区域建设基地面积较小,项目的建设只是在小范围内暂时改变了动物的栖息环境,不会引起物种消失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小。

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本项目对盐湖沟进行护岸、砌护脚、护坡砌筑等工程措施,采取上述措施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7、施工期对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必须加强施工机械的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在施工场地周围建立安全隔离带、密目网,树立文明施工标语。项目建设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加强施工运输车辆的管理,设置禁鸣限速标志。采取以上措施可最大程度的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加强对施工扬尘的管理,定期对施工作业地面洒水,并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避免产生扬尘对周边人群造成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随着施工建设期的结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逐渐消失,而且施工期产生的机械噪声也将消失。

8、景观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必然对原有地表形态、植被等产生破坏,盐湖沟施工段开挖形成裸露地表、堆场等一些人为的劣质景观,造成与周围景观的不协调。但随着盐湖沟治理完成,对盐湖沟施工段沿线土地的平整、植被恢复、水土流失的防治等,会形成新的景观,促进该地区景观生态系统向好的方向发展。

9、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临时占地尽量使用荒地,项目施工结束后采取清理地表、场地平整,待后期按相关规划要求对其进行绿化及恢复。

本项目不新增永久占地。盐湖沟治理时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在项目治理区及影响区作好土地治理、水土保持、沿线绿化等设计,尽量避免由于盐湖沟治理而产生水土流失,保证盐湖沟治理工程完成后能够发挥最佳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10、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有废水、废气、扬尘、噪声、固体废物、由于植被破坏可能引发水土流失,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从总体上分析具有以下特点:影响范围小、影响距离近;持续时间短,影响随施工期结束而结束,不会有累积效应。虽然如此,在整个施工期内应当注重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做到科学施工、精心安排,杜绝事故。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为盐湖沟治理工程,盐湖沟属于典农河水系,本次盐湖沟综合治理拟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本工程段典农河水环境和水生态问题得到改善,促进宁夏第三(五)排水沟(石嘴山段)达到Ⅳ类水质,消除现状劣Ⅴ类水体的目标。

1、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系统中的鸟类、动物等的惊扰,临时占用土地主要是山洪沟道,带来植物生物量损失等方面有限。而且上述影响是暂时性的,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可以得到有效避免或减缓。项目建成后通过对沟道的治理,改善该段沟道生态环境,表现为有利影响。

2、项目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盐湖沟治理工程结束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将结束,在盐湖沟两侧采取相应的绿化及水土保持措施后,对项目沿线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因不同月份盐湖沟沿线接纳农田退水量不同,入湖水质变化较大。本工程设计进水及出水水质的确定,是在参考现状沟道流量、现状监测水质的基础上,根据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净化效率计算得出。通过计算,设计进水水质CODcr为37.5mg/L、BOD5为7.5 mg/L、TN为1.88mg/L、TP为0.37mg/L。去除率的确定是根据火山岩净化工程、浅滩工程及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计算确定,火山岩及浅滩去除能力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同类工程数据。因入盐湖不同月份水质变化较大,本项目以污染物去除率为准。工程设计进水水质及污染物去除效率见表18。

表18 工程设计污染物去除效率

盐湖

CODCr

mg/L

BOD5

mg/L

TN

mg/L

TP

mg/L

设计进水水质

37.5

7.5

1.88

0.37

设计出水水质

30

6

1.5

0.3

去除率

20%

20%

20%

20%

去除量(吨)

145.6

29.1

7.8

1.9

地表水Ⅳ类标准

30

6

1.5

0.3

本工程设计各项指标的削减率分别为CODCr20%,BOD520%,TN20%,TP20%。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可削减CODCr145.6吨/年,削减BOD529.1吨/年,削减TN7.8吨/年,削减TP1.9吨/年。项目实施后可明显减缓盐湖沟入典农河污染负荷。

⑴工程的环境保护效益巨大。堤防工程的实施,可以提高防洪、行洪能力,减缓洪水对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为盐湖沟周边人民提供更为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并且随着治理工程的逐步完善,还将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效益巨大。

⑵工程对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小。工程不产生废水、废气、噪声,不影响人群健康,不改变地区生态环境,是一项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小的工程。

⑶施工期对环境影响有限,通过采取对应措施可以减缓或避免。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扬尘、噪声、生活垃圾及污水等会对当地环境、人群健康产生一些影响,通过加强管理、采取相应措施可以进一步减缓或避免。

综合来看,环境保护效益远大于不利影响,不利影响只是局部的、小范围的,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减轻。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的防洪安全提供了保证,减免沟道周边村庄、农田及各类设施的坍塌破坏,保证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其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环境保护效益是主要的。从环境影响方面分析,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是以有利影响为主导,工程的兴建是可行的,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因素。

本项目通过此竣工验收清单来确保本项目环保设施及污染防治措施的顺利进行。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见表19。

表19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览表

验收项目

验收内容

验收要求

废水

处理

生活污水

集中收集用作泼洒地面抑尘用水。

妥善处置,不外排

施工废水

经沉淀池收集后全部回用。

不外排

固体

废物

防治

生活垃圾

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

妥善处置

建筑垃圾

弃土

施工期开挖的余方全部用于修筑宾护脚、导洪堤。

妥善处置

生态

恢复

临时用地恢复

①工程临时占地及材料临时堆场,在施工完毕后,根据占地周围植被类型,经人工植草覆盖,覆盖率至少达到80%;

②在沟道两侧有需要的地方设置绿化带,栽植小灌木及乔木;在沟道外边坡有需要采取措施的地方撒播草籽。

工程建成后对临时占用的耕地、荒草地进行植被恢复,耕地可恢复耕种,使破坏的植被恢复其水土保持功能。

3、环境管理及监测

3.1、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

①接到施工图文件后,应依据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意见,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环保设计、环保措施和环保要求是否执行了批复意见的有关内容和原则,是否违反了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强制性技术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②与施工单位签署有明确环保管理要求和环保目标的责任书,开工前参与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方案,审查内容包括施工工序、减缓对环境影响的管理措施及恢复时限等。

③本项目环境影响主要在施工期,环境管理职责由建设单位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与施工单位订立施工管理责任制,在施工期间不得往周围绿地丢弃建筑材料。施工期生活污水严禁未经处理排入盐湖沟,按标准控制施工噪声,根据本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环保工程措施与对策建议,与施工单位签订环保措施责任状,尽可能减轻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制定本工程施工期水、气、声监测计划,并组织安排具体实施,负责施工场地的环境保护及卫生工作,做到垃圾及时清运,并尽量做到垃圾分类收集处置。

④监督检查环保工程、环保措施和要求的落实情况,保证各项工程施工按“三同时”的原则进行,当出现重大环境问题或纠纷时,积极组织力量协调,并协助各施工单位处理好与地方环保部门、公众及利益相关各方的关系。

⑵环境监理单位

确保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中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把工程建设引起的环境影响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①督促施工单位制定健全的环境保护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办法,检查环保措施及管理要求的执行情况和纪录。

②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对环境保护工程严把质量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者不予计量和支付签证。

③向建设单位提交环境监理月报、季报等监理报告。

⑶施工单位

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有关施工单位内部应视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本单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①工程指挥部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环保工作,工程项目部根据管段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计划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明确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环境管理措施等。

②根据标段的环境特征和工程特点,筛选出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编制施工组织方案,经建设单位工程指挥部和环境监理审核后实施,工程活动严格控制在批准的红线内进行。

③配合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环境监理,接受地方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

3.2、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计划主要针对施工期及竣工验收时

①废水

监测项目:悬浮物、石油类、PH,

监测断面:施工渠道下游布设1个监测断面

监测频率:枯水期监测一次

②大气

监测项目:TSP、PM10、SO2、NO2

监测点位:施工渠道下风向设1个监测点位

监测频率:监测1次

③噪声

监测项目:施工噪声

监测点位:施工渠道设1个监测点位

监测频率:监测1次。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污染物

盐湖沟取直及护岸治理产生的施工扬尘

颗粒物

文明施工、运土车辆盖上蓬布、即时清理、填埋挖出土方

扬尘可降低

水污染物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CODcr

BOD5

SS

氨氮

依托居民现有处理设施

对环境影响轻微

固体废物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交于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施工期

残留废

建筑材料

噪声

施工机

械设备

设备噪声

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夜间禁止施工:必要时设置隔挡降低设备噪声

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要求

主要

生态

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盐湖沟治理、施工材料的运输及堆放等建设活动会对用地范围内的部分地表及植被产生扰动,造成局部区域表土裸露,短期内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营运期随着盐湖沟两侧绿化工作的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湖沟,盐湖沟横贯平罗县、惠农区,控制排水面积11.11万亩,沟道总长度22.09km;至惠农渠盐湖转向西北强排入第三排水沟,主要建设内容为:在盐湖与典农河连接沟道泵站出水口设置两道宾格石笼;盐湖中设计浅滩4处,总面积30000m2,种植芦苇;设计两处净化区,厚0.5m,火山岩材料,总面积24050m2;设计4m×2m板涵;在湖体内投放生物菌剂,改善盐湖沟水质促使第三排水沟水质改善为IV类。本项目总投资为1915.3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共41.59万元,占总投资的2.2%,主要用于施工期降尘措施、施工垃圾的清运、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恢复等。

2、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有关条款的的决定》修正)中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属于该指导目录鼓励类第二项“水利类”第1条“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3、选线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石嘴山市惠农区境内,根据《石嘴山市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建成‘蓄排联合,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水资源统筹调配和高效利用体系。”、“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实施石嘴山市抗旱调蓄补灌水库工程,在各干渠支干渠梢段建设调蓄补灌水库,调蓄渠道退水、沟道排水,提高农业供水能力。”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可有效提高盐湖沟流域的防洪安全及农业供水能力,具有社会、环境影响正效益。因此本工程选址合理。

4、建设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水平

大气环境:依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惠农南大街站点(SE,8.1km)2017年连续一年的逐日监测数据,项目区域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污染物六项基本污染物监测值中二氧化氮年评价指标达标,其他基本污染物超标。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出现超标现象。

水环境:2017年石嘴山第三、五排水沟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的地表水监测值除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总磷外,其他监测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其中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率为16.7%,最大超标倍数为0.2;化学需氧量超标率为91.7%,最大超标倍数为1.8倍;氨氮的超标率为91.7%,最大超标倍数为10.1倍;总磷超标率为66.7%,最大超标倍数为2.1倍。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超标,主要原因是第三排水沟接纳大量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田退水所致。

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较好,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1类标准限值要求。

生态环境:评价区生态环境以人工栽培绿化树木为主,无珍稀濒危动植物及保护物种。

6、达标排放分析结果

本项目工程内容主要为石嘴山市惠农区盐湖沟下游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有:盐湖沟下游护岸建设及汽车行驶产生的扬尘,各类燃油动力机械施工作业时,排出各类燃油废气,以及施工过程产生建筑垃圾、噪声和废水等;而营运期不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因此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机械噪声和施工时排放的扬尘、废气、施工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以及生活垃圾。本项目在采取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中提出的相应措施后,可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施工期较短,随着项目施工结束,影响随即消失。

7、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

综上所述,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划,建设地区域内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项目实施对所在区域的环境影响轻微,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所以,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二、建议

1、建议盐湖沟护岸治理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管理。

2、倡导文明施工,保护好周边植被,施工完成后及时恢复植被。

3、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带宽度,控制破坏范围。

- 39 -

方案设计、工程设计

渠道整治

护岸(格宾护坡)

竣工验收

投入运行

噪声、扬尘、固废

噪声、扬尘、固废

方案设计、工程设计

渠道整治

护岸(格宾护坡)

竣工验收

投入运行

噪声、扬尘、固废

噪声、扬尘、固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