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数据 - dzzy.cbbr.com.cndzzy.cbbr.com.cn/resfile/2020-09-11/08/08.pdf ·...

1
8 本版编辑:陈麟 E-mail[email protected] 排版:艾林 2020 9 11 星期五 第 2656 培养创新人才,从基础教育做起 现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声很高,成为教育讨论的热点问题。怎样培养创新人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要有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并为创新人才的涌现营造合适的环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基础教育做 起。好奇心、创造性是孩子的天性,基础教育就在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并为他们的发 展打好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基础。人大附中就有这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并在学校管理、课程安排上为 培养创新人才营造了良好环境。他们汇集了全校力量,确立“用智慧陪伴学生,用爱心引领成长”的理念, 在深入了解孩子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置丰富多元的课程,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人大 附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历了4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关键是以学生为本,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长在《埋下种子绽放未来: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经验集萃》 一书中提及“崇拜自己的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反映了人大附中教师的 教育智慧。人大附中的教育改革实验使其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这本书就是人大附中在拔尖创新人 才早期培养方面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工作的总结。书中反映了人大附中全体教师的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 一系列经验,非常有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顾明远) 《埋下种子 绽放未来: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经验集萃》高江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6 月版/68.00 元 来自家长的差评:网课效果“差”几何?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今年上半年,全国有 2 亿多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宅家学习、阅读是常态。 根据中小学生家长的调研情况发现,家长们普遍表示 网课排得满,宅家学习也不轻松;对网课的看法,家长 们的态度还是取决于学习的效果。 网课与线下课程效果相比,差别在哪儿?在对待 “差评”的态度上,不同年级的家长“差评率”不一。小 学生家长的“差评”最高,达到 47.7%;初中生家长其 次,占比 45.3%;而 38%的高中生家长相对“淡定”,负 面评论比例低于前两者。 对大部分学生家长来说,孩子容易走神、老师不 能多样化授课、上网课期间看不到学生状态,是他们 给出“差评”的首选因素。高中生则不同,他们中大 多数人不受网课的负面因素影响,许多人认为网课 相比于线上课程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甚至比之 前学习更积极认真,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律性让父 母更省心;而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自觉性 远不如高中生,无法全程集中注意力,因此让家长 们“操碎了心”。 可支配时间增多 88%的孩子会进行课外阅读 在上网课之外,40%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的 可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增多,其中小学生占比最高。随 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可自由支配时间变化越不明显。 各线级城市略有差异,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学生 时间增多更为明显,一线城市变化不大。 在增多的自由时间里,自主学习、看书、阅读是学 生活动的主要事项。相较于疫情前后,女生阅读量明 显优于男生;小学生的阅读量也超过初中生和高中 生。兴趣和时间是影响阅读量增减的主因:59%的孩 子因为发现感兴趣的内容而增加阅读;63%的“神兽” 因为宅家时间增多,玩耍时间从而更多。 可自由支配时间变多,88%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 孩子有过课外阅读。根据对家长们的调研显示,上半 年中小学生平均每人阅读课外书6本。文学、动漫/ 幽默、小说是他们最喜欢读的课外书品类。 “神兽”宅家 七成父母压力大,六成爸妈盼开学 在未返校的日子里,除了“吐槽”网课,八成父母 表示宅家陪学精神“压力山大”,63%的父母希望“神 兽”早点“归笼”。疫情期间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力度增 加,亲子关系也难免产生冲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 白”逐渐演变成“相看两厌”的情绪。焦虑情绪迁移、 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心理边界和代际差异都是不愉 快的诱因。 纵然对孩子安全有所顾虑,但大多数家长仍然希 望孩子可以早日返校。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 年级段学生家长的访谈,父母们的心声也逐一吐露。 小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自觉性较差,有老师和家长严格 监督的线下学习更适合他们;初中生家长一方面普遍 担忧电子产品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更希望孩子保持好 的阅读习惯;高中生家长则认为网课替代不了师生交 流的学习氛围,但上网课间隙学生可以多样化地阅 读,也是很好的休闲方式。 幼小衔接、儿童读物是“增速之王” 疫情期间,实体店图书消费渠道受重创,线上消 费成为大多数读者的购书阵地。当当图书消费多项 数据“连连增”。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今年 2~3 月,当当APP月活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0%,同期当当 微信小程序流量数据显示2月同比增长150%,3月同 比增长 200%。 中小学生及家长的购书需求旺盛,也体现在“三 连增”用户数据方面:今年1~6月中小学图书用户数同 比增长53%,购买教辅图书和课外书的用户分别同比增 长50%和58%。教辅图书品类TOP5增速上,幼小衔接 领跑“增速之王”,其后依次为工具书、小学二年级教辅、 中小学阅读和小学一年级教辅。课外阅读中儿童读物 最受欢迎,增速前五品类分别为:绘本/图画书、历史普 及读物、中国儿童文学、动漫/卡通、外国儿童文学。 从当当全国畅销榜单来看,上半年教辅图书畅销 TOP10中以小学生的辅导书为主,销量更为集中;课 外阅读类型比较多元,小说、文学名著、科幻、社科类 等各类图书均有涉猎。在城市榜单中,《少年读史记》 是最受北京中小学生欢迎的课外书;上海中小学生对 古诗词图书偏好更为明显;广州中小学生的课外书类 型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创业史》这样的小说。 助推全民阅读:当当公益、直播两不误 疫情期间,当当也在积极践行公益理念,把书香 传递到西部边远地区,丰富当地孩子们的阅读生活。 今年世界阅读日期间,当当联合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 会,为同仁县根顿群培中学的数百位孩子们赠送千余 册图书;7 月,又联合客道杂志社、蓝狮子图书等 20 余 家企业发起“彩虹图书馆计划”公益活动,为宁夏、西 藏等地区的孩子们提供阅读支持。 疫情下直播风行,各大出版社开始直播卖书。上 半年当当直播超过1200场,出版社编辑、作家也纷纷 从幕后走到屏幕前,当当在不同主题的中小学直播上, 从如何为孩子选童书、亲子家教怎么做,到教辅图书推 荐等均有涉及。比如和淘宝当红主播薇娅合作直播, 《人生海海》开售 5 秒 3 万册售空,《一个人就一个人》 6.5 万册火速售罄。在最近一场和大冰合作的新书直 播中,更是实现《啊 2.0》全网销售 32 万册的直播成绩。 随着全国各地有序返校开学,“神兽”终于“归笼” 了。当当开学季已于8月24日正式上线,为全国中小 学生送上各类精选书单,也为父母选书提供指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我国的中小学校普遍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举措,学生们在家上网课、看书阅读成为常 态。疫情导致线下活动受阻,宅家时间延长,中小学生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否有所增加?他们的阅读生活有哪些变化?阅 读量情况如何?都读了哪些课外书?上网课的状态又是什么样?近日,当当联合易观分析发布了《疫情下,中小学生阅读 图鉴》专题报告,对上半年疫情期间中小学生阅读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具体包括中小学生的阅读概况剖析、中小 学生线上图书消费数据洞察、中小学生阅读消费市场展望等内容。 上半年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如何? 请看数据 ○樊国安 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唐乐群杂文集》,是一部厚 达500多页的“大书”,讲述了一位75岁的“老”学生多 方奔走,为自己的老师出版生前著述,弘扬老师崇高 精神的故事。这位“老”学生就是山东省民政厅退休 干部王守琨;这位老师就是曾经在沂水县第一中学 等学校执教多年的唐乐群先生。 “我是一个沂蒙山八路军烈士的遗孤,上中学 时,家境十分窘迫,是唐乐群恩师不仅在生活上像慈 父般关心、扶持我,而且在品行上如楷模般砥砺、历 练我,从而使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年 除了资助我上学外,唐乐群恩师还用自己微薄的工 资资助了20多位贫困学生,我不知道的更是不计其 数。而他自己的四个孩子,因为经 济拮据,三个孩子辍学务农,只有最 小的儿子读完了中专。我和唐乐群 恩师相知相从45年,我俩的关系可 以用‘亦师亦父亦恩人’7 个字来表 达。” 据王守琨回忆,唐乐群生前常 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 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读万卷书,养 十年气,善读书的人具有了书卷气, 就能言能脱俗,行不合污。他每天 读书不少于4小时,在日常生活中省 吃俭用,买书时往往出手大方,私人 藏书达6万余册。先后赠送给他的学生、民办教师相 兆华书籍300余册,在他的精心培育指导下,相兆华 勤学苦练,被评为省级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唐乐群先生生前获得过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 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他在工作之余,笔 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了650多篇杂文、随 笔。他的文章充满丰富的人生哲理,字里行间总是 劝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走正路。 2008年,唐乐群先生离世后,正好退休的王守琨 想要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恩师生前的著述和人们 的回忆文章,以传承弘扬恩师崇高品德。于是,王守 琨先生历时3年搜集恩师的事迹,约人撰写纪念文 章,筹集数万元资金,终于在 2010 年出版了《唐乐群 杂文集》。唐乐群先生的学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曹 明海满怀深情地写道:“经过数天的反复思考和再三 斟酌,在十几个用词选项中,最后确定用‘清澈人生’ 四个字来写唐乐群老师的一生,写他的平凡而又超 俗的品格,包括他的人品与文品。唐乐群老师是清 澈的一生,清澈地生活,清澈地做人与处世,清澈的 心灵与品格,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清澈人生’是他 一生最真实、最恰如其分的写照。而且这四个字还 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也就是唐乐群老师心灵品格 和清澈如镜的人生追求,能够照亮生活在世上的人 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唐乐群杂文集》中以读书为题的文章有30多 篇,在《读书之福》一文中,作者写道: “读书是高雅之 福。智者谙其三味,尽情享受;愚者不解其味,不屑 一顾。正如一幅古联所说:读书是 福人自知,书福不享非君子。” 其他 诸如《读书破一卷》《读书与做人》 《读书如吃饭》等文章,从标题到内 容都紧紧围绕读书话题,深入浅出 地向人们阐述读书对于指导人生成 长的重要性、紧迫性。 唐乐群和王守琨给该书责编王 其宝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唐乐群 的崇高品格令人高山仰止,他一心 向善,严格自律,其为人、为师、为官 都是完美可赞的。二是唐乐群公正 廉洁,他担任领导干部后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这是全书的主要内容,也是唐乐群最耀眼光 采的精神。三是王守琨作为一位古稀老者,十几年 来矢志不移,克服了资金、冷眼、非议等种种困难,坚 持不懈地宣传弘扬唐乐群老师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 献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王守琨的全身心 投入,固然有对恩师的深厚感情,但根本原因还在于 唐乐群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具有对党忠诚、 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这是他们的共同信仰,是 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正是这种精神追求,激 励王守琨先生倾尽全力编辑、出版、推广《唐乐群杂 文集》这部作品,坚持不懈地弘扬唐乐群老师的崇高 精神。 ○江 飞 胡竹峰的散文在当下文坛可谓自成一格,独树 一帜。或写饮食茶味,或写山川草木,或写瓜果蔬 菜,或写碑帖丹青,或写历代文人,皆属中国文章,总 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人情调和审美趣味。他的新作 《击缶歌》,在风格上作了变化,题材上另辟一路,聚 焦地方戏曲,写戏史、戏文、戏人、戏事。 诚如李敬泽所言,“胡竹峰是追风人,这一册书 是追风记。用文字铭刻声音,测度声音中的一派山 河、一方社火,宛有风致”。中国戏曲之美,美在声 腔,作者“用文字铭刻声音”,这声音既有历史浸润其 间,又由地方孕育而生,既是代代戏人口耳相传之 声,更是芸芸众生有口难言的心声,于是,这文字里 便充满了地方特色和人生况味,戏曲之美和人生之 美也都蕴藏在文字中。 声音里的历史是戏曲演变的历 史,也是历史剧的历史。各种戏曲 演变的历史各有不同,各种声腔融 合的路径各有不同,作者追根溯源, 对傩戏、打目连、青阳腔、岳西高腔、 徽剧、梆子、黄梅戏、花鼓戏、拉魂腔、 庐剧、二夹弦、坠子戏、四句推子、嗨 子戏、含弓戏、平安戏等,下了一番扎 实的案头工夫。相较于知识性述说, 我更喜欢对于历史剧的考察与思 量。作者写道: “历史不过是一座张 灯结彩的戏院。有时候,连张灯结彩的戏院也没有, 历史就在朴素的村落之间风云变幻。乡里乡亲平静 地看着生旦净丑扮演的传奇人物,演绎一些天地君亲 师的悲欢离合”。这话说得精妙,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的历史传奇,忠孝节义的民间伦理,总能抚慰和塑造 一方天地的世道人心,戏曲的力量正是借由这历史 之光而烛照现实,建构人性。 相比于戏事曲词,作者更在意的是戏人。戏人 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自身便是戏,戏人唱戏,唱的是 喜怒哀乐的戏,也是酸甜苦辣的芳华,声声入耳,最 是动人。如写皖北戏事,听一女子唱梆子《铡美案》, “女子白衣红裙短发如一株杨一棵柳,站在台前甫一 开口,竟是暴雨倾盆,引吭作金戈声”,“激情处惊雷 滚滚,那声音如利剑快刀,高亢激越、痛快淋漓,从头 颈径自削将下来,一腔硬气皆化作了雷电,刚劲、豪 爽、激愤,白茫茫在天地间碰撞出热烈的火炽”。北梆子戏的激情高亢,梆子女戏人的声情并茂,都在 这“一腔硬气”的声音里,也都在这激越迅疾的语言 中,读来如在耳边。作者对戏人的拿捏可谓恰到好 处,因为他是以自己的生命去体贴各类角色的生命 气息,戏曲的生气正是借由戏人名伶的声色唱腔而 成家立派,生生不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戏,一方人听 一方戏,一方戏养一方人。作者说“万世根本是人世 的烟火生活”,我想戏曲的根本同样在人世的烟火生 活,地方戏的根深深地扎在地方和地方人的世俗生 活与心田里,黄梅戏之于安庆,拉魂腔之于蚌埠,含 弓戏之于含山,莫不如是。安庆是黄梅故里,生于皖 西南的作者曾在此工作过,因此, “提到黄梅戏,总会 想起一些声音。严凤英的声音、马兰的声音、韩再芬 的声音,还有母亲的声音……这些声音像案头清供, 干干净净的玻璃瓶,透明晶亮,装上净水,里面插上 一枝桂花,似开未开,细碎如繁星一样的花蕾,香气 淡淡氤氲收敛而放肆”。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总能 在地方戏的方言中找到情感的记 忆,心灵的共鸣,也总能循着这些声 音品尝到芸芸众生的世间况味。 书中还有某些“借题发挥”的地 方。比如说到岳西高腔的衰落,借 题发挥道: “声色迷离的世界容不下 粗瓷大碗。在今天,很多民间艺术基 本没有生存的土壤。中国农耕文明 逐渐衰落,若农耕不复存在,农耕文 明将无所依附”。这显然不是题外话, 而是微言大义。正如工业文明必然 随工业的兴起而繁荣,一些生命力有 限的民间艺术注定要走进博物馆。即使是有些曾经非 常辉煌的剧种,也难免“渐行渐远,散落化、碎片化,掩埋 在历史尘埃之中”。艺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时间是公正的审判官,从上古歌谣到先秦诸子散 文,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几百种民 间戏曲到广为人知的中国五大剧种,正是在这样大 浪淘沙的嬗变中,戏曲等民间艺术不断新生,连续发 展。对后人而言,与其哀叹,不如欣赏,与其怀念,不 如保护、发掘、整理、吸纳,并对那些生命力依然旺盛 的民间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古 典与现代碰撞交融的声响,我们必须驻足倾听并深 刻反思。 为了写这本书,作者走遍了很多戏曲之乡,听遍 了写到的或未写的诸多戏曲剧种,尤其是那些难以 存活、即将消逝的戏曲艺术。作为戏曲辉煌的最后 一批聆听者和见证人,作者何其有幸,戏曲何其有 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击缶歌》既是“一本看戏、 思戏、评戏、想戏的灯下漫笔”,更是一种戏曲之声的 文字刻录,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书 评 “清澈人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 杂文 师生情 读书 / 2010 1 /39.60 如果用文字刻录戏曲之声 关键词 戏曲散文 安徽民俗 / 2020 7 /58.00 2020 上半年中小学生教辅类图书畅销榜 TOP10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书名 细菌世界历险记(又名:灰尘的旅行) 十万个为什么 乌丢丢的奇遇 傅雷家书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75+80 首 快乐读书吧二年级下册套装(4 册版) 小学生作文获奖作文 1000 篇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小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彩图版) 2020 上半年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图书畅销榜 TOP10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书名 少年读史记(全 5 册)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三体(全 3 册) 红岩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人生海海 夏洛的网(新) 红楼梦(原著版 全2 册) 笑背故事(漫画版 全 4 册) 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请看数据 - dzzy.cbbr.com.cndzzy.cbbr.com.cn/resfile/2020-09-11/08/08.pdf · 本版编辑:陈麟 8 E-mail:602036188@qq.com 2020 年9 月11 日 星期五 第2656 期 排版:艾林

8本版编辑:陈麟E-mail:[email protected]

排版:艾林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第2656期

培养创新人才,从基础教育做起现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呼声很高,成为教育讨论的热点问题。怎样培养创新人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要有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并为创新人才的涌现营造合适的环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基础教育做

起。好奇心、创造性是孩子的天性,基础教育就在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并为他们的发

展打好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基础。人大附中就有这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并在学校管理、课程安排上为

培养创新人才营造了良好环境。他们汇集了全校力量,确立“用智慧陪伴学生,用爱心引领成长”的理念,

在深入了解孩子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置丰富多元的课程,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人大

附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历了4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关键是以学生为本,把教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长在《埋下种子 绽放未来: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经验集萃》

一书中提及“崇拜自己的学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反映了人大附中教师的

教育智慧。人大附中的教育改革实验使其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这本书就是人大附中在拔尖创新人

才早期培养方面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工作的总结。书中反映了人大附中全体教师的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的

一系列经验,非常有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借鉴。 (顾明远)

《埋下种子 绽放未来:人大附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经验集萃》高江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年6月版/68.00元

专家荐书

来自家长的差评:网课效果“差”几何?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今年上半年,全国有2

亿多中小学生在家上网课,宅家学习、阅读是常态。

根据中小学生家长的调研情况发现,家长们普遍表示

网课排得满,宅家学习也不轻松;对网课的看法,家长

们的态度还是取决于学习的效果。

网课与线下课程效果相比,差别在哪儿?在对待

“差评”的态度上,不同年级的家长“差评率”不一。小

学生家长的“差评”最高,达到 47.7%;初中生家长其

次,占比45.3%;而38%的高中生家长相对“淡定”,负

面评论比例低于前两者。

对大部分学生家长来说,孩子容易走神、老师不

能多样化授课、上网课期间看不到学生状态,是他们

给出“差评”的首选因素。高中生则不同,他们中大

多数人不受网课的负面因素影响,许多人认为网课

相比于线上课程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甚至比之

前学习更积极认真,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律性让父

母更省心;而低年龄段的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自觉性

远不如高中生,无法全程集中注意力,因此让家长

们“操碎了心”。

可支配时间增多88%的孩子会进行课外阅读

在上网课之外,40%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孩子的

可自由支配时间明显增多,其中小学生占比最高。随

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可自由支配时间变化越不明显。

各线级城市略有差异,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学生

时间增多更为明显,一线城市变化不大。

在增多的自由时间里,自主学习、看书、阅读是学

生活动的主要事项。相较于疫情前后,女生阅读量明

显优于男生;小学生的阅读量也超过初中生和高中

生。兴趣和时间是影响阅读量增减的主因:59%的孩

子因为发现感兴趣的内容而增加阅读;63%的“神兽”

因为宅家时间增多,玩耍时间从而更多。

可自由支配时间变多,88%的中小学生家长表示

孩子有过课外阅读。根据对家长们的调研显示,上半

年中小学生平均每人阅读课外书6本。文学、动漫/

幽默、小说是他们最喜欢读的课外书品类。

“神兽”宅家七成父母压力大,六成爸妈盼开学

在未返校的日子里,除了“吐槽”网课,八成父母

表示宅家陪学精神“压力山大”,63%的父母希望“神

兽”早点“归笼”。疫情期间家长对孩子的监督力度增

加,亲子关系也难免产生冲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

白”逐渐演变成“相看两厌”的情绪。焦虑情绪迁移、

父母过度干涉孩子的心理边界和代际差异都是不愉

快的诱因。

纵然对孩子安全有所顾虑,但大多数家长仍然希

望孩子可以早日返校。通过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

年级段学生家长的访谈,父母们的心声也逐一吐露。

小学生家长认为孩子自觉性较差,有老师和家长严格

监督的线下学习更适合他们;初中生家长一方面普遍

担忧电子产品的副作用,另一方面更希望孩子保持好

的阅读习惯;高中生家长则认为网课替代不了师生交

流的学习氛围,但上网课间隙学生可以多样化地阅

读,也是很好的休闲方式。

幼小衔接、儿童读物是“增速之王”

疫情期间,实体店图书消费渠道受重创,线上消

费成为大多数读者的购书阵地。当当图书消费多项

数据“连连增”。根据易观千帆监测数据,今年 2~3

月,当当APP月活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0%,同期当当

微信小程序流量数据显示2月同比增长150%,3月同

比增长200%。

中小学生及家长的购书需求旺盛,也体现在“三

连增”用户数据方面:今年1~6月中小学图书用户数同

比增长53%,购买教辅图书和课外书的用户分别同比增

长50%和58%。教辅图书品类TOP5增速上,幼小衔接

领跑“增速之王”,其后依次为工具书、小学二年级教辅、

中小学阅读和小学一年级教辅。课外阅读中儿童读物

最受欢迎,增速前五品类分别为:绘本/图画书、历史普

及读物、中国儿童文学、动漫/卡通、外国儿童文学。

从当当全国畅销榜单来看,上半年教辅图书畅销

TOP10中以小学生的辅导书为主,销量更为集中;课

外阅读类型比较多元,小说、文学名著、科幻、社科类

等各类图书均有涉猎。在城市榜单中,《少年读史记》

是最受北京中小学生欢迎的课外书;上海中小学生对

古诗词图书偏好更为明显;广州中小学生的课外书类

型十分丰富,其中不乏《创业史》这样的小说。

助推全民阅读:当当公益、直播两不误

疫情期间,当当也在积极践行公益理念,把书香

传递到西部边远地区,丰富当地孩子们的阅读生活。

今年世界阅读日期间,当当联合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

会,为同仁县根顿群培中学的数百位孩子们赠送千余

册图书;7月,又联合客道杂志社、蓝狮子图书等20余

家企业发起“彩虹图书馆计划”公益活动,为宁夏、西

藏等地区的孩子们提供阅读支持。

疫情下直播风行,各大出版社开始直播卖书。上

半年当当直播超过1200场,出版社编辑、作家也纷纷

从幕后走到屏幕前,当当在不同主题的中小学直播上,

从如何为孩子选童书、亲子家教怎么做,到教辅图书推

荐等均有涉及。比如和淘宝当红主播薇娅合作直播,

《人生海海》开售5秒3万册售空,《一个人就一个人》

6.5万册火速售罄。在最近一场和大冰合作的新书直

播中,更是实现《啊2.0》全网销售32万册的直播成绩。

随着全国各地有序返校开学,“神兽”终于“归笼”

了。当当开学季已于8月24日正式上线,为全国中小

学生送上各类精选书单,也为父母选书提供指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后,我国的中小学校普遍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举措,学生们在家上网课、看书阅读成为常

态。疫情导致线下活动受阻,宅家时间延长,中小学生的可自由支配时间是否有所增加?他们的阅读生活有哪些变化?阅

读量情况如何?都读了哪些课外书?上网课的状态又是什么样?近日,当当联合易观分析发布了《疫情下,中小学生阅读

图鉴》专题报告,对上半年疫情期间中小学生阅读生活状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具体包括中小学生的阅读概况剖析、中小

学生线上图书消费数据洞察、中小学生阅读消费市场展望等内容。

上半年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如何?

请看数据

○樊国安

由齐鲁书社出版的《唐乐群杂文集》,是一部厚

达500多页的“大书”,讲述了一位75岁的“老”学生多

方奔走,为自己的老师出版生前著述,弘扬老师崇高

精神的故事。这位“老”学生就是山东省民政厅退休

干部王守琨;这位老师就是曾经在沂水县第一中学

等学校执教多年的唐乐群先生。

“我是一个沂蒙山八路军烈士的遗孤,上中学

时,家境十分窘迫,是唐乐群恩师不仅在生活上像慈

父般关心、扶持我,而且在品行上如楷模般砥砺、历

练我,从而使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年

除了资助我上学外,唐乐群恩师还用自己微薄的工

资资助了20多位贫困学生,我不知道的更是不计其

数。而他自己的四个孩子,因为经

济拮据,三个孩子辍学务农,只有最

小的儿子读完了中专。我和唐乐群

恩师相知相从45年,我俩的关系可

以用‘亦师亦父亦恩人’7个字来表

达。”据王守琨回忆,唐乐群生前常

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

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读万卷书,养

十年气,善读书的人具有了书卷气,

就能言能脱俗,行不合污。他每天

读书不少于4小时,在日常生活中省

吃俭用,买书时往往出手大方,私人

藏书达6万余册。先后赠送给他的学生、民办教师相

兆华书籍300余册,在他的精心培育指导下,相兆华

勤学苦练,被评为省级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唐乐群先生生前获得过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

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他在工作之余,笔

耕不辍,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了 650 多篇杂文、随

笔。他的文章充满丰富的人生哲理,字里行间总是

劝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走正路。

2008年,唐乐群先生离世后,正好退休的王守琨

想要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恩师生前的著述和人们

的回忆文章,以传承弘扬恩师崇高品德。于是,王守

琨先生历时 3 年搜集恩师的事迹,约人撰写纪念文

章,筹集数万元资金,终于在2010年出版了《唐乐群

杂文集》。唐乐群先生的学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曹

明海满怀深情地写道:“经过数天的反复思考和再三

斟酌,在十几个用词选项中,最后确定用‘清澈人生’

四个字来写唐乐群老师的一生,写他的平凡而又超

俗的品格,包括他的人品与文品。唐乐群老师是清

澈的一生,清澈地生活,清澈地做人与处世,清澈的

心灵与品格,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清澈人生’是他

一生最真实、最恰如其分的写照。而且这四个字还

有一层更深刻的含义,也就是唐乐群老师心灵品格

和清澈如镜的人生追求,能够照亮生活在世上的人

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唐乐群杂文集》中以读书为题的文章有 30 多

篇,在《读书之福》一文中,作者写道:“读书是高雅之

福。智者谙其三味,尽情享受;愚者不解其味,不屑

一顾。正如一幅古联所说:读书是

福人自知,书福不享非君子。”其他

诸如《读书破一卷》《读书与做人》

《读书如吃饭》等文章,从标题到内

容都紧紧围绕读书话题,深入浅出

地向人们阐述读书对于指导人生成

长的重要性、紧迫性。

唐乐群和王守琨给该书责编王

其宝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唐乐群

的崇高品格令人高山仰止,他一心

向善,严格自律,其为人、为师、为官

都是完美可赞的。二是唐乐群公正

廉洁,他担任领导干部后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这是全书的主要内容,也是唐乐群最耀眼光

采的精神。 三是王守琨作为一位古稀老者,十几年

来矢志不移,克服了资金、冷眼、非议等种种困难,坚

持不懈地宣传弘扬唐乐群老师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

献精神,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王守琨的全身心

投入,固然有对恩师的深厚感情,但根本原因还在于

唐乐群是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具有对党忠诚、

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这是他们的共同信仰,是

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正是这种精神追求,激

励王守琨先生倾尽全力编辑、出版、推广《唐乐群杂

文集》这部作品,坚持不懈地弘扬唐乐群老师的崇高

精神。

○江 飞

胡竹峰的散文在当下文坛可谓自成一格,独树

一帜。或写饮食茶味,或写山川草木,或写瓜果蔬

菜,或写碑帖丹青,或写历代文人,皆属中国文章,总

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人情调和审美趣味。他的新作

《击缶歌》,在风格上作了变化,题材上另辟一路,聚

焦地方戏曲,写戏史、戏文、戏人、戏事。

诚如李敬泽所言,“胡竹峰是追风人,这一册书

是追风记。用文字铭刻声音,测度声音中的一派山

河、一方社火,宛有风致”。中国戏曲之美,美在声

腔,作者“用文字铭刻声音”,这声音既有历史浸润其

间,又由地方孕育而生,既是代代戏人口耳相传之

声,更是芸芸众生有口难言的心声,于是,这文字里

便充满了地方特色和人生况味,戏曲之美和人生之

美也都蕴藏在文字中。

声音里的历史是戏曲演变的历

史,也是历史剧的历史。各种戏曲

演变的历史各有不同,各种声腔融

合的路径各有不同,作者追根溯源,

对傩戏、打目连、青阳腔、岳西高腔、

徽剧、梆子、黄梅戏、花鼓戏、拉魂腔、

庐剧、二夹弦、坠子戏、四句推子、嗨

子戏、含弓戏、平安戏等,下了一番扎

实的案头工夫。相较于知识性述说,

我更喜欢对于历史剧的考察与思

量。作者写道:“历史不过是一座张

灯结彩的戏院。有时候,连张灯结彩的戏院也没有,

历史就在朴素的村落之间风云变幻。乡里乡亲平静

地看着生旦净丑扮演的传奇人物,演绎一些天地君亲

师的悲欢离合”。这话说得精妙,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的历史传奇,忠孝节义的民间伦理,总能抚慰和塑造

一方天地的世道人心,戏曲的力量正是借由这历史

之光而烛照现实,建构人性。

相比于戏事曲词,作者更在意的是戏人。戏人

是一个个鲜活的人,自身便是戏,戏人唱戏,唱的是

喜怒哀乐的戏,也是酸甜苦辣的芳华,声声入耳,最

是动人。如写皖北戏事,听一女子唱梆子《铡美案》,

“女子白衣红裙短发如一株杨一棵柳,站在台前甫一

开口,竟是暴雨倾盆,引吭作金戈声”,“激情处惊雷

滚滚,那声音如利剑快刀,高亢激越、痛快淋漓,从头

颈径自削将下来,一腔硬气皆化作了雷电,刚劲、豪

爽、激愤,白茫茫在天地间碰撞出热烈的火炽”。皖

北梆子戏的激情高亢,梆子女戏人的声情并茂,都在

这“一腔硬气”的声音里,也都在这激越迅疾的语言

中,读来如在耳边。作者对戏人的拿捏可谓恰到好

处,因为他是以自己的生命去体贴各类角色的生命

气息,戏曲的生气正是借由戏人名伶的声色唱腔而

成家立派,生生不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唱一方戏,一方人听

一方戏,一方戏养一方人。作者说“万世根本是人世

的烟火生活”,我想戏曲的根本同样在人世的烟火生

活,地方戏的根深深地扎在地方和地方人的世俗生

活与心田里,黄梅戏之于安庆,拉魂腔之于蚌埠,含

弓戏之于含山,莫不如是。安庆是黄梅故里,生于皖

西南的作者曾在此工作过,因此,“提到黄梅戏,总会

想起一些声音。严凤英的声音、马兰的声音、韩再芬

的声音,还有母亲的声音……这些声音像案头清供,

干干净净的玻璃瓶,透明晶亮,装上净水,里面插上

一枝桂花,似开未开,细碎如繁星一样的花蕾,香气

淡淡氤氲收敛而放肆”。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总能

在地方戏的方言中找到情感的记

忆,心灵的共鸣,也总能循着这些声

音品尝到芸芸众生的世间况味。

书中还有某些“借题发挥”的地

方。比如说到岳西高腔的衰落,借

题发挥道:“声色迷离的世界容不下

粗瓷大碗。在今天,很多民间艺术基

本没有生存的土壤。中国农耕文明

逐渐衰落,若农耕不复存在,农耕文

明将无所依附”。这显然不是题外话,

而是微言大义。正如工业文明必然

随工业的兴起而繁荣,一些生命力有

限的民间艺术注定要走进博物馆。即使是有些曾经非

常辉煌的剧种,也难免“渐行渐远,散落化、碎片化,掩埋

在历史尘埃之中”。艺术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时间是公正的审判官,从上古歌谣到先秦诸子散

文,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几百种民

间戏曲到广为人知的中国五大剧种,正是在这样大

浪淘沙的嬗变中,戏曲等民间艺术不断新生,连续发

展。对后人而言,与其哀叹,不如欣赏,与其怀念,不

如保护、发掘、整理、吸纳,并对那些生命力依然旺盛

的民间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古

典与现代碰撞交融的声响,我们必须驻足倾听并深

刻反思。

为了写这本书,作者走遍了很多戏曲之乡,听遍

了写到的或未写的诸多戏曲剧种,尤其是那些难以

存活、即将消逝的戏曲艺术。作为戏曲辉煌的最后

一批聆听者和见证人,作者何其有幸,戏曲何其有

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击缶歌》既是“一本看戏、

思戏、评戏、想戏的灯下漫笔”,更是一种戏曲之声的

文字刻录,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书 评 “清澈人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关键词 杂文 师生情 读书

《唐乐群杂文集》王守

琨编/

齐鲁书社2

010

年1

版/ 39. 60

如果用文字刻录戏曲之声关键词 戏曲散文 安徽民俗

《击缶歌》胡竹峰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2

020

年7

月版/ 5

8. 00

2020上半年中小学生教辅类图书畅销榜TOP10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书名

细菌世界历险记(又名:灰尘的旅行)

十万个为什么

乌丢丢的奇遇

傅雷家书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

快乐读书吧二年级下册套装(4册版)

小学生作文获奖作文1000篇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小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彩图版)

2020上半年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图书畅销榜TOP10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书名

少年读史记(全5册)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三体(全3册)

红岩

万般滋味,都是生活

人生海海

夏洛的网(新)

红楼梦(原著版 全2册)

笑背故事(漫画版 全4册)

我的第一本地理启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