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耀山城 巴渝儿女谱新篇 -...

1
长征精神耀山城 巴渝儿女谱新篇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再走长征路 再走长征路穿行巴山渝水间 穿行巴山渝水间当年 当年 的战火纷飞早已消失在历史中 的战火纷飞早已消失在历史中但一个个 但一个个 鲜活的故事却让我们在回望中 鲜活的故事却让我们在回望中清晰地看 清晰地看 到了党和红军将士惜民爱民为民的情怀 到了党和红军将士惜民爱民为民的情怀 与担当 与担当由于红军将士在所到之处 由于红军将士在所到之处真心 真心 诚意为群众办事 诚意为群众办事充分相信群众 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 紧紧依 靠群众 靠群众真情关心群众 真情关心群众因而赢得了沿途 因而赢得了沿途 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 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他们把红 他们把红 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 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积极协助红军筹 积极协助红军筹 筹款并踊跃参军 筹款并踊跃参军留下了红军与沿途 留下了红军与沿途 群众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 群众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伟大的长征是军民团结的壮丽画 伟大的长征是军民团结的壮丽画 在酉阳 在酉阳黔江等少数民族地区 黔江等少数民族地区红三 红三 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 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秋毫无犯尊重少 尊重少 数民族风俗习惯 数民族风俗习惯当地群众主动为红军 当地群众主动为红军 队伍带路 队伍带路冒着炮火给红军送饭 冒着炮火给红军送饭在綦江 在綦江 石壕 石壕红军宁肯在街上宿营 红军宁肯在街上宿营也不打扰百 也不打扰百 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 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石壕哪年不 石壕哪年不 过兵 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 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 唯独当年红军 一来一去很清静 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 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 走时地下扫干净为人民谋幸福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为民族谋复兴是中 是中 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 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历史雄辩地说 历史雄辩地说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 密切联系群 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 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弘扬长征精神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要 就要 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 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 坚持人 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永葆共产党人的政 永葆共产党人的政 治本色 治本色薪火相传无穷尽 薪火相传无穷尽 长征精神励后 长征精神励后 今天的巴渝大地 今天的巴渝大地处处闪耀着长征 处处闪耀着长征 精神的光芒 精神的光芒重庆不断挖掘 重庆不断挖掘弘扬长征 弘扬长征 精神 精神鼓舞感召一代又一代巴渝儿女 鼓舞感召一代又一代巴渝儿女昂扬的斗志 昂扬的斗志无畏的勇气 无畏的勇气踏实的行动 踏实的行动朝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勇往直 朝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勇往直 不懈奋斗 不懈奋斗在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中 华村,有一座四合院格外引人 瞩目。这就是王良将军故居。 “上井冈驰骋闽赣红四军 骁将英勇善战,战黄洋克敌龙 冈好干部王良屡建功绩”,这是 王良故居门口的一副对联,也 是对王良将军短暂而辉煌的一 生的高度概括。 王良,1905年生于綦江永 城镇。青年时代,王良受五四 运动和其叔父王奇岳革命思想 的影响,立志救国救民。1926 年,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 第 5 期。1927 年 8 月份,王良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份, 参加三湾改编和毛泽东同志领 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跟随 毛泽东进军井冈山,为建立巩 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过突出 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二、三次反“围剿”中,王良英勇 善战,功勋卓著。 綦江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陈平介绍说,王良是中国工农 红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军事指挥 员。 走进故居,一块怀表背后 的故事,让再走长征路的记者 感受到了王良将军心系革命的 拳拳之心。 1930 年 12 月份,蒋介石 调集1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 据地实行第一次大“围剿”。当 时,作为红十师师长的王良,坚 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 入”作战方针,率红十师东渡赣江,退守革命根据地,待机 歼敌。12月30日,王良率领红十师迂回敌之侧后,配合 兄弟部队发起猛攻,一举全歼国民党军18师师部和两个 旅,俘敌 9000 余人,缴获各种枪支 9000 多件,活捉了敌 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 大胜利。 为此,毛泽东同志欣然题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 剿”》以作纪念,留下了“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 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的壮 丽诗篇。 为表扬王良的卓越战功,毛泽东、朱德决定,把缴获 的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王良激动地表示: “我要一直带着它们直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此后,王 良一直把这块怀表珍藏在自己身上,并带着它参加第二 次、第三次反“围剿”。 1932年3月份,王良被提任为红四军军长,他和政委 罗瑞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短短10多天就歼灭敌军4个 团,缴获了两架敌机和大量军用物资,取得红军东征福建 的巨大胜利,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作了充分的物资准 备。他所率领的红四军被老百姓誉为“铁四军”。 1932 年 6 月份,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 剿”。6月13日,王良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 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到敌人猛烈攻击。王良亲 自到前沿阵地侦察敌情,被敌人的流弹击中头部,壮烈牺 牲,年仅27岁。临终前,王良艰难地从怀里掏出毛泽东、 朱德同志奖励给他的怀表、钢笔转交给政委罗瑞卿,并嘱 咐“这表和钢笔留给你,你替我把它带到胜利……” 1932 年 6 月 15 日,在王良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 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赞扬“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1959 年 10 月 1 日,在新中国成立 10 周年庆典这一 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手将王良遗 物交给党中央,完成了王良带着怀表直到中国革命胜利 的遗愿。如今,记录着王良显赫战功的怀表,一直存放在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王良将军为党和人民事 业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 “我的伯父虽然在27岁就牺牲了,但他身上不怕牺 牲、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一直影响着我们,我们会把王良 将军的革命精神作为家风代代传承下去。”王良将军的侄 儿王显波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大主 力红军在长征中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相 互支持,共同配合,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 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其中,红三军进入重庆的巫溪、巫 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创建了 黔东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在酉阳南 腰界会师后东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 征;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口,改编川东游击 军为红三十三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城 口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扩大和 巩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部 进入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一 军团进入綦江,形成红军主力直逼重庆 的军事态势,减轻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 军主力的压力。 在经停重庆的这段时间里,红军长 征的光辉斗争历程不仅留下了许多遗址 遗迹,也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新 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 贵资源,激励着巴渝儿女不忘初心、牢记 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不忘红色历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渝东 南山区、渝东北“城口苏区”分别属于 贺龙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徐 向前、李先念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 地。川陕革命根据地为当时全国第二 大苏区,重庆城口县是其重要组成部 分。1933 年 10 月份,红四方面军挥师 城口,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维舟 等 老 一 辈 革 命 家 曾 率 部 转 战城 口,留 下了不朽的战斗业绩和光辉的革命 足迹。 城口县原党史办主任张合轩告诉记 者,城口是重庆市第一个打出地方红军 旗帜的县,第一个被红军解放县城的县, 第一个迎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 县,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 埃政权的革命老区。 “当年红军进入城口后,只有5.7万 人的城口就有近 5000 人投身革命。”张 合轩说,红军在城口的战斗,策应了主力 红军粉碎敌人“六路围攻”,确保了生死 攸关的“万源保卫战”大获全胜。 重庆綦江区毗邻贵州遵义市,是中 央红军长征中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红 军长征过綦江牺牲了5名红军战士,留 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綦江区党史 研究室副主任陈平告诉记者,中央红军 长征到綦江,虽然只停留了短短7天时 间,但却形成红军主力直逼重庆的军事 态势,成功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减轻了 对中央红军主力的压力,保证了遵义会 议的顺利召开。同时,也确保了中央军 委经赤水北上战略计划的完成,为四渡 赤水制造了宝贵战机。 在重庆綦江区石壕镇,大娄山北麓, 耸入云端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 这里,合葬着长征经过綦江时壮烈牺牲 的 5 名红军战士的忠骨。石壕镇梨园村 村民李克春告诉记者: “他们是为了归还 借用的老百姓的物品而被捕牺牲的。他 们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也永远属于人 民。” 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城口县城 的“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每天 都有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团队。记 者采访时看到,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 的公园内建有“苏维埃政权纪念碑”“川 陕苏区城口纪念馆”“追思广场”“红军文 化叙事墙”等。“在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 内,陈列着当年的红军标语、战斗武器、 办公用品、生活用具等革命文物,栩栩如 生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行走其间, 仿佛穿越回到了革命老区的烽火岁月之 中。”来自陕西的参观者张先生说。 城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远志说, 近年来,城口县委、县政府对所有革命遗 址都进行了维护和修缮,仅苏维埃政权 纪念公园,就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 改扩建,目的就是留住“红色记忆”,传承 长征精神。 在綦江,红军旗帜永不褪色。多年 来,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綦江区委、区 政府积极保护红军文物,传唱红军歌谣, 建立红军纪念碑,通过“红军井”“红军 洞”“红军桥”等各种纪念设施缅怀红军 的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 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以来,綦 江区依托烈士陵园、石壕红军墓等红色 资源,相继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争 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先后组织 了“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清明祭扫、 “传红色基因、重走长征路”、参观王良 故居、原雷锋班副班长周述明事迹陈列 室等 56 场次主题教育活动。当地还组 建了 10 支文艺宣传队伍,举行了近 40 场次的弘扬红色革命传统基层文艺巡 演;组建了一支由29名老同志组成的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教育 宣讲队伍,深入到全区中小学校,向青 少年进行宣讲达 101 场次,受教育青少 年达 6 万人。 走好新长征路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80 多年的风雨洗礼,“长征精神”的红色基 因早已融入巴渝儿女的血脉,成为他们 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的不竭精神 力量。 “当前,带领贫困山区的老百姓走上 脱贫致富路就是我们新的长征。”城口县 委副书记袁开勇说,长征精神激励着城 口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胜脱贫攻 坚。他介绍,近年来,城口县委、县政府 坚定地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把发 展红色旅游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增 强脱贫“造血”功能的一剂“良药”,让越 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摘 掉了“贫困帽”。 距离城口县城约 50 公里的双河乡, 是城口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 1929年,城万红军总指挥李家俊就带领 城万红军进驻双河,建立了“城万红军指 挥所”。如今,这里的乡民靠着当地的红 色旅游资源实现了脱贫致富。“截至 2018年,我们村已脱贫52户226人。除 了红色旅游,我们还发展起特色效益农 业,村民致富有了新路子。”双河乡余坪 村党支部书记胡跃明说。 红色土地上,发展是不变的主旋 律。在酉阳县,“红色+绿色生态”“红 色+民俗文化”的发展模式,让当地旅 游业呈现出“红色游”“生态游”“民俗 游”有机结合的发展态势,2018 年全县 旅游业综合收入超过60亿元;在黔江 区,海拔1200米的水市乡发展起了红 色避暑休闲游,红军树前建起了广场和 纪念亭,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村 民们纷纷办起乡村农家乐,吃上了“旅 游饭”…… 据介绍,2018 年 6 月份,秀山县还 与重庆黔江、酉阳、城口等多个区县结成 “重庆市红色旅游联盟”,在红色旅游项 目建设、宣传营销、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 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重庆红色旅游“升级 版”。2018 年,秀山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47.4亿元,增长47.6%。 怀位于重庆酉阳的南腰界会师纪念墙。 重庆是一座光荣的红色 之城、革命之城、英雄之城。 当年,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中 相继进入重庆,播下了革命的 火种,唤起了人民的觉醒。红 军离开重庆后,他们矢志不渝 的理想信念、勇于牺牲的英雄 气概、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 情怀却留在巴渝大地,历久而 弥新。 一幅军民鱼水情的壮丽画卷 一幅军民鱼水情的壮丽画卷 吴陆牧 吴陆牧 红一军团长征到綦江示意图。 位于重庆城口县的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 位于重庆城口县的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7 7 15 15 , , 再走长征路的记者团成员在綦江石壕烈 再走长征路的记者团成员在綦江石壕烈 士墓前缅怀先烈 士墓前缅怀先烈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吴陆牧 吴陆牧

Upload: others

Post on 22-Sep-2020

1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长征精神耀山城 巴渝儿女谱新篇 - paper.ce.cnpaper.ce.cn/jjrb/page/1/2019-07/20/05/2019072005_pdf.pdf · 第5期。 1927年8月份,王良 ... 入”作战方针,率红十师东渡赣江,退守革命根据地,待机

长征精神耀山城 巴渝儿女谱新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再走长征路再走长征路,,穿行巴山渝水间穿行巴山渝水间,,当年当年的战火纷飞早已消失在历史中的战火纷飞早已消失在历史中,,但一个个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却让我们在回望中鲜活的故事却让我们在回望中,,清晰地看清晰地看到了党和红军将士惜民爱民为民的情怀到了党和红军将士惜民爱民为民的情怀与担当与担当。。由于红军将士在所到之处由于红军将士在所到之处,,真心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诚意为群众办事,,充分相信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紧紧依靠群众靠群众,,真情关心群众真情关心群众,,因而赢得了沿途因而赢得了沿途

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他们把红他们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积极协助红军筹积极协助红军筹粮粮、、筹款并踊跃参军筹款并踊跃参军,,留下了红军与沿途留下了红军与沿途群众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群众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

伟大的长征是军民团结的壮丽画伟大的长征是军民团结的壮丽画卷卷。。在酉阳在酉阳、、黔江等少数民族地区黔江等少数民族地区,,红三红三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秋毫无犯,,尊重少尊重少

数民族风俗习惯数民族风俗习惯,,当地群众主动为红军当地群众主动为红军队伍带路队伍带路,,冒着炮火给红军送饭冒着炮火给红军送饭;;在綦江在綦江石壕石壕,,红军宁肯在街上宿营红军宁肯在街上宿营,,也不打扰百也不打扰百姓姓,,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石壕哪年不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唯独当年红军过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走时地下扫干净。。””

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民族谋复兴,,是中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国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历史雄辩地说历史雄辩地说明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密切联系群众众,,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弘扬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就要就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识,,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治本色。。

薪火相传无穷尽薪火相传无穷尽,,长征精神励后长征精神励后人人。。今天的巴渝大地今天的巴渝大地,,处处闪耀着长征处处闪耀着长征精神的光芒精神的光芒。。重庆不断挖掘重庆不断挖掘、、弘扬长征弘扬长征精神精神,,鼓舞感召一代又一代巴渝儿女鼓舞感召一代又一代巴渝儿女,,以以昂扬的斗志昂扬的斗志、、无畏的勇气无畏的勇气、、踏实的行动踏实的行动,,朝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勇往直朝着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勇往直前前、、不懈奋斗不懈奋斗。。

在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有一座四合院格外引人瞩目。这就是王良将军故居。

“上井冈驰骋闽赣红四军骁将英勇善战,战黄洋克敌龙冈好干部王良屡建功绩”,这是王良故居门口的一副对联,也是对王良将军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的高度概括。

王良,1905年生于綦江永城镇。青年时代,王良受五四运动和其叔父王奇岳革命思想的影响,立志救国救民。1926年,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 5 期。1927 年 8 月份,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份,参加三湾改编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跟随毛泽东进军井冈山,为建立巩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过突出贡献。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王良英勇善战,功勋卓著。

綦江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平介绍说,王良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

走进故居,一块怀表背后的故事,让再走长征路的记者感受到了王良将军心系革命的拳拳之心。

1930 年 12 月份,蒋介石调集 10 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第一次大“围剿”。当时,作为红十师师长的王良,坚决执行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作战方针,率红十师东渡赣江,退守革命根据地,待机歼敌。12月30日,王良率领红十师迂回敌之侧后,配合兄弟部队发起猛攻,一举全歼国民党军18师师部和两个旅,俘敌9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9000多件,活捉了敌军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为此,毛泽东同志欣然题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以作纪念,留下了“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的壮丽诗篇。

为表扬王良的卓越战功,毛泽东、朱德决定,把缴获的张辉瓒的怀表、钢笔嘉奖给王良。王良激动地表示:

“我要一直带着它们直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此后,王良一直把这块怀表珍藏在自己身上,并带着它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

1932年3月份,王良被提任为红四军军长,他和政委罗瑞卿率部参加漳州战役,短短10多天就歼灭敌军4个团,缴获了两架敌机和大量军用物资,取得红军东征福建的巨大胜利,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作了充分的物资准备。他所率领的红四军被老百姓誉为“铁四军”。

1932 年 6 月份,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6 月 13 日,王良率红四军奉命回师赣南根据地途中,经福建武平县大禾圩时遭到敌人猛烈攻击。王良亲自到前沿阵地侦察敌情,被敌人的流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临终前,王良艰难地从怀里掏出毛泽东、朱德同志奖励给他的怀表、钢笔转交给政委罗瑞卿,并嘱咐“这表和钢笔留给你,你替我把它带到胜利……”

1932年6月15日,在王良的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了王良的一生,赞扬“王良是一个好干部”。

195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亲手将王良遗物交给党中央,完成了王良带着怀表直到中国革命胜利的遗愿。如今,记录着王良显赫战功的怀表,一直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王良将军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献身的历史见证。

“我的伯父虽然在27岁就牺牲了,但他身上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一直影响着我们,我们会把王良将军的革命精神作为家风代代传承下去。”王良将军的侄儿王显波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中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其中,红三军进入重庆的巫溪、巫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在酉阳南腰界会师后东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口,改编川东游击军为红三十三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城口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扩大和巩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部进入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一军团进入綦江,形成红军主力直逼重庆的军事态势,减轻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主力的压力。

在经停重庆的这段时间里,红军长征的光辉斗争历程不仅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也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资源,激励着巴渝儿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不忘红色历史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渝东南山区、渝东北“城口苏区”分别属于贺龙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徐向 前 、李 先 念 创 建 的 川 陕 革 命 根 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为当时全国第二大苏区,重庆城口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1933 年 10 月份,红四方面军挥师城口,李先念、徐向前、许世友、王维舟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率部转战城口,留下了不朽的战斗业绩和光辉的革命足迹。

城口县原党史办主任张合轩告诉记者,城口是重庆市第一个打出地方红军旗帜的县,第一个被红军解放县城的县,第一个迎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的县,唯一成建制建立了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的革命老区。

“当年红军进入城口后,只有5.7万人的城口就有近5000人投身革命。”张合轩说,红军在城口的战斗,策应了主力红军粉碎敌人“六路围攻”,确保了生死攸关的“万源保卫战”大获全胜。

重庆綦江区毗邻贵州遵义市,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红

军长征过綦江牺牲了5名红军战士,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綦江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平告诉记者,中央红军长征到綦江,虽然只停留了短短 7 天时间,但却形成红军主力直逼重庆的军事态势,成功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减轻了对中央红军主力的压力,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同时,也确保了中央军委经赤水北上战略计划的完成,为四渡赤水制造了宝贵战机。

在重庆綦江区石壕镇,大娄山北麓,耸入云端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巍然屹立。这里,合葬着长征经过綦江时壮烈牺牲的5名红军战士的忠骨。石壕镇梨园村村民李克春告诉记者:“他们是为了归还借用的老百姓的物品而被捕牺牲的。他们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也永远属于人民。”

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城口县城的“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每天都有前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团队。记者采访时看到,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的公园内建有“苏维埃政权纪念碑”“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追思广场”“红军文化叙事墙”等。“在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

内,陈列着当年的红军标语、战斗武器、办公用品、生活用具等革命文物,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行走其间,仿佛穿越回到了革命老区的烽火岁月之中。”来自陕西的参观者张先生说。

城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远志说,近年来,城口县委、县政府对所有革命遗址都进行了维护和修缮,仅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就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扩建,目的就是留住“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

在綦江,红军旗帜永不褪色。多年来,在红军精神的鼓舞下,綦江区委、区政府积极保护红军文物,传唱红军歌谣,建立红军纪念碑,通过“红军井”“红军洞”“红军桥”等各种纪念设施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以来,綦江区依托烈士陵园、石壕红军墓等红色资源,相继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先后组织了“牢记历史、缅怀先烈”清明祭扫、

“传红色基因、重走长征路”、参观王良故居、原雷锋班副班长周述明事迹陈列室等 56 场次主题教育活动。当地还组建了10支文艺宣传队伍,举行了近40场次的弘扬红色革命传统基层文艺巡演;组建了一支由29名老同志组成的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教育宣讲队伍,深入到全区中小学校,向青少年进行宣讲达101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6万人。

走好新长征路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 80多年的风雨洗礼,“长征精神”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巴渝儿女的血脉,成为他们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的不竭精神力量。

“当前,带领贫困山区的老百姓走上脱贫致富路就是我们新的长征。”城口县委副书记袁开勇说,长征精神激励着城口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决胜脱贫攻坚。他介绍,近年来,城口县委、县政府坚定地把脱贫攻坚当作头等大事,把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增强脱贫“造血”功能的一剂“良药”,让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摘掉了“贫困帽”。

距离城口县城约50公里的双河乡,是城口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29年,城万红军总指挥李家俊就带领城万红军进驻双河,建立了“城万红军指挥所”。如今,这里的乡民靠着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实现了脱贫致富。“截至2018年,我们村已脱贫52户226人。除了红色旅游,我们还发展起特色效益农业,村民致富有了新路子。”双河乡余坪村党支部书记胡跃明说。

红色土地上,发展是不变的主旋律。在酉阳县,“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民俗文化”的发展模式,让当地旅游业呈现出“红色游”“生态游”“民俗游”有机结合的发展态势,2018 年全县旅游业综合收入超过 60 亿元;在黔江区,海拔 1200 米的水市乡发展起了红色避暑休闲游,红军树前建起了广场和纪念亭,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们纷纷办起乡村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据介绍,2018 年 6 月份,秀山县还与重庆黔江、酉阳、城口等多个区县结成

“重庆市红色旅游联盟”,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宣传营销、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重庆红色旅游“升级版”。2018 年,秀山旅游综合收入达到47.4亿元,增长47.6%。

一块怀表见证英烈精神

本报记者

位于重庆酉阳的南腰界会师纪念墙。

重庆是一座光荣的红色

之城、革命之城、英雄之城。

当年,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中

相继进入重庆,播下了革命的

火种,唤起了人民的觉醒。红

军离开重庆后,他们矢志不渝

的理想信念、勇于牺牲的英雄

气概、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同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高尚

情怀却留在巴渝大地,历久而

弥新。

一幅军民鱼水情的壮丽画卷一幅军民鱼水情的壮丽画卷□□ 吴陆牧吴陆牧

红一军团长征到綦江示意图。

位于重庆城口县的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位于重庆城口县的城万红军指挥所旧址。。

77月月1515日日,,再走长征路的记者团成员在綦江石壕烈再走长征路的记者团成员在綦江石壕烈士墓前缅怀先烈士墓前缅怀先烈。。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吴陆牧吴陆牧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