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保護文化遺產 促進人類發展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9/10/15/a21-1015.pdf2019/10/15  · 保護文化遺產 促進人類發展 在今年8月中旬,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

通識中國A21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

20192019年年1010月月1515日日((星期二星期二))

2019年10月15日(星期二)■責任編輯:文澄 ■版面設計:邱少聰

星期一 .通識博客(一周時事聚焦、通識把脈)

.百搭通識.通識博客 /通識中國星期二 星期三 .中文星級學堂

.STEM百科啟智 星期四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星期五 .文江學海

保護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促進人類發展促進人類發展

在今年在今年88月中旬月中旬,,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通過決議,,將中國世界文化遺將中國世界文化遺

產提名項目產提名項目「「良渚古城遺址良渚古城遺址」」列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名錄》,》,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達

到到5555處處,,在數量上與意大利同列世界第一在數量上與意大利同列世界第一,,同時也證明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軟實同時也證明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軟實

力力,,由古代慢慢延伸至現代由古代慢慢延伸至現代。。保護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不但是傳承文化文明不但是傳承文化文明,,更是維護世更是維護世

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促進人類共同發展。。 ■■尹妮尹妮 特約通識作者特約通識作者

中國自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至今已有55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包括14項世界自然遺產,37項文化遺產,4項雙重遺產,最為人熟悉的是北京故宮,其餘如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四川峨眉山的樂山大佛等都是著名的世界遺產。至於最新列入遺產的良渚古城,遺

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長江流域天目山東麓河網縱橫的平原地帶,是太湖流域一個早期區域性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世界遺產申報範圍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遺產區和99.8平方公里的緩衝區,遺產構成要素包括公元前 3,300 年至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複雜的外圍水利工程和同時期的墓地和祭壇等。在大會審議階段,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世界遺產委員會21個委員國中,多國代表先後發言,對「良渚古城遺址」的突出普遍價值、真實性和完整性給予高度評價,對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表示積極支持。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良渚古城遺

址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同時也展示小規模新石器時代社會向具有等級制度、禮儀制度和玉器製作工藝的大型綜合政治單元的過渡,代表了中國在5,000多年前偉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傑出的早期城市文明代表。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表示,中國

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世界遺產從無到有,類型不斷豐富,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現悠久歷史和多元文化的生動窗口,在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將繼續做好世界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的深度合作,在世界文化遺產領域承擔更多的責任,與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守護好人類共同的文化家園。

2019年「呂志和獎 — 世界文明獎」的「正能量獎」獲獎者是素有「敦煌女兒」之稱的樊錦詩。此獎表揚她對敦煌莫高窟的研究及保育工作,也點出了她推動的「數碼敦煌」計劃,以數碼方式呈現莫高窟的壁畫,為文化保育工作訂下新的標準。與此同時,北京故宮在今年7月推出「數碼文物庫」等7款數碼產品,以先進科技展示故宮及歷史不同面貌,遊客利用手機可以進入VR模式,一嚐當皇帝「坐龍椅」的滋味。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的「數碼文

物庫」,當中有3款內容是主打宮殿建築,如「全景故宮」涵蓋故宮所有開放區域,旅客可以透過電腦或手機,以VR模式遊走故宮,來一個時空旅行。另外一個「故宮名畫記」,大眾

可以看到345幅名畫,不用在展館內避開人頭,也可以欣賞到名畫的細節,還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藏畫館」,空餘時再三品味。其實數碼文物對港人來說,一點

也不陌生。在2010年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展出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呈現北宋畫家張擇端此著名作品;今年7月26日至8月25日,香港也在同一地點展出《清明上河圖3.0》,基於這件館藏之作,利用展館的約四千平方米空間,將原作細節和相關歷史背景進行數碼化轉譯、視覺化傳達與立體化呈現,令文物「活起來」,讓觀眾產生「人在畫中遊」的觀感體驗。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對文物保護的概念應該由細做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及重慶市南岸區巴渝公益發展中心合作,在重慶各中小學開展「文物保護進課堂」項目,由2018年8月19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項目至今已走進30間重慶中小學校,受益人數大概10,000名中小學生。課堂圍繞重慶古城、移民文化、掌

故、地名故事等主題,通過互動、講解、任務、解密等形式,激發中小學生對歷史文物的興趣,同時鼓勵他們在書本上研究及發現歷史文化遺蹟路線,與父母一起在城市尋找歷史印記,親身感受中華傳統文化、歷史、智慧的博大精深。

中央政府對文物保育工作不遺餘力,早在1982年已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並曾進行多次修訂,以法律形式對文物作出保護。在 2005年,國務院發出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確定保護文化遺產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並明確要求建構完備的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在2013年,國家財政部及國家文物

局聯合發佈《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工作,並規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單在2011年至 2015年間,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文物支出累計1,404億元,年均增長16.51%,反映中央政府一直關注並投入更大的保育資源。除了完善保育法規及投入更多更大的

保育資源,中央政府也在宣傳方面加大力度,包括在2006年起,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促使社會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教育的工作。中央文明辦和國家旅遊局於2006年頒佈《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當中提醒國民「保護文物古蹟、不在文物古蹟上塗刻、不攀爬觸摸文物、拍照攝像遵守規定」等。免費對外開放博物館也是很好的教育

方式,單在2008年至2011年期間,全國博物館每年舉辦展覽超過 10,000個,接待觀眾共17億人次。免費開放加快了博物館融入社會的步伐,博物館的文化輻射力和社會關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增強。此外,中國也與14個國家簽署了關

於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化財產協定或諒解備忘錄,同時開展柬埔寨吳哥窟、蒙古國博格達汗宮保護維修和肯尼亞合作考古、研究等項目,更積極參與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增強了國家在國際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話語權。

1/ 經濟活動.改革開放後,內地發展迅速,城鎮化令大量具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受到破壞。例如體現老北京生活文化的胡同、四合院等,近年都逃不過被拆毀的命運。

.部分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內地古蹟及建築,被開發成旅遊景點,過度的商業化破壞了古蹟及建築的原來面貌,例如,山西平遙古城、雲南麗江古城等淪為旅遊商業區,失去應有的歷史與文化風貌。

2/ 環境污染.環境污染令不少文化古蹟受到破壞。例如四川樂山大佛、河南龍門石窟受酸雨所侵蝕。

3/ 保育意識不足.部分位處偏遠、缺乏旅遊潛力的文物古蹟,因未能創造龐大的經濟效益而遭到部門及地方政府忽視。例如不少偏遠位置的古長城遺址,就因資源不足而缺乏維護。

文物保育工作挑戰

文物保護教育資料C

數碼文物資料D

資料A

文化遺產保護制度資料E

11.. 根據資料根據資料,,試指出中國在申請世界遺產方面的情況試指出中國在申請世界遺產方面的情況,,以及此舉的意義以及此舉的意義。。

22.. 中國實行什麼措施來保護文物中國實行什麼措施來保護文物??試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回答試根據資料及就你所知回答。。

33.. 有評論認為中國在文物保育工作方面仍然面對很大挑戰有評論認為中國在文物保育工作方面仍然面對很大挑戰,,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此說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此說法??試從經濟發展及環境污染兩方面解釋試從經濟發展及環境污染兩方面解釋。。

44.. 有意見認為香港應該免費開放博物館以增加社會對博物館的關注有意見認為香港應該免費開放博物館以增加社會對博物館的關注,,亦有意見認為免費開放博物館難以平衡收益亦有意見認為免費開放博物館難以平衡收益,,會令博物館難會令博物館難以運作以運作,,你較認同何者你較認同何者??

資料B

中國世界遺產

■良渚古城展現了一個存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並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 資料圖片

■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在2013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資料圖片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曾來香港展覽。 資料圖片

■北京故宮現已成為博物館。資料圖片

想一想

■不少偏遠位置的古長城遺址,因資源不足而缺乏維護。 網上圖片

認識祖國系列認識祖國系列

本疊內容:文匯教育 文匯副刊 娛樂新聞 體育新聞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