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责编: 妫川散记 - yqb.bjyq.gov.cnyqb.bjyq.gov.cn/resfile/2015-12-23/04/1 4.pdf · 小院的壮观与兴盛。我想走进 院中,倾听一段与小院有关的 故事,寻觅一段陈年的往事。

文艺副刊4 责编:时洪林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69176222

2015年12月23日

(上接1648期)8.发挥工会三级服务体系优势。各

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将适合由工会开展的服务职工项目,通过项目转移、购买服务等方式,交由工会承担,将更多惠及职工的技能培训、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困难帮扶等政策通过工会服务平台落实;支持工会开展在职职工的医疗互助、精神文化、心理健康、家庭生活等服务保障计划。加强各级职工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工会服务站、企事业单位职工之家和商务楼宇工会工作站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实行街道(乡镇)总工会和工会服务站的“会站合一”、企事业单位工会和职工之家的“会家合一”,推进基层工会、工会服务站、职工之家的“会家站合一”建设。加快工会三级服务体系与首都城市管理网格、社会服务网格、社会治

安网格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整合、机制互联、功能互补、信息共享、服务协同。

9.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工会组织要发挥引领、聚合作用,培育、联系一批职工互助类、职工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参与到服务职工群众中来,为职工群众提供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服务。加大工会与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力度,建立健全委托服务机制和综合评审机制,通过规范方式将一些服务职工项目委托给合适的社会组织承接,并及时将委托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向职工公布。

(未完待续)

县总工会供稿

“青乐嘉”杯 锦绣京畿摄影大赛作品选登 霞光异彩 李海玉拍摄于河北崇礼

北京市关于做好工会工作的意见

延庆县总工会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境界。”瑞士思想家阿米说。循着一幕幕诗意纵横的风景,一路拾起心绪蝶翼轻颤的点滴,让情绪于感动中走过,惬意成风云跌宕的回想……

妫川寻雅妫川,一个大气的名字。我与常人不同的是,喜欢在

这份大气中寻找一份小巧玲珑的别致,之后,由小及大地想开去,由着自己的兴致,从中捕捉出那些微妙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并尽情于它的抚慰。

几百年的历史沧桑巨变,大浪淘沙般地改变着这个世界,家乡的小城在一天天失去它昔日的痕迹。如今能让人寻到的,只有几条古老的小巷,在无声地传递着一份古老的辉煌与精彩,暗示着历史的古今,并勾起访古游客的驻足与回想。

小巷很窄,两侧是青砖黛瓦的民居小院,虽多数看上去有些破旧,但细细品味,那些叹为观止的木雕砖刻,无不印证着小巷昔日的风采。印象最深的是一处不知谁家的老屋。一

样的青砖黛瓦,一样的苍老,但透过虚开的院门,一座古老的影壁却镂刻着精美的砖雕图案;虽然岁月已把图案剥蚀得陈旧而不完整,但透过斑驳错综的细微,定格在心里的,依然是一幅壮丽而别致的画面。透过画面,让人不由联想到当年小院的壮观与兴盛。我想走进院中,倾听一段与小院有关的故事,寻觅一段陈年的往事。不巧,主人不在,只有一棵高大繁茂的泡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枝叶,让我寻到了繁闹城市里的另外一种赏心悦目。

崖畔寻古对古崖居最初的记忆,来源

于多年前欣赏到的一幅照片。至今记得,那暗黄的颜色中,写意出的是一崖沧桑古朴的石洞。更准确地说,是一幅散发着历史与人文气息的壁画,仿佛绝尘之外,李白“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境。

直到若干年后,走进了那幅记忆中的壁画,切身地感受了画面表现的真实与生动,眼前这个一如画境的“古村落”,才让我从

最初印象中的单色感觉出了它奇特的色彩。原生的石色、淡淡的凿痕、古朴的气息……在青山的怀抱中,构成了一段千古之谜的陈年往事,让你在尘封的历史岁月里绞尽脑汁地探寻关于它形成的每一点线索。仿佛突然间,有一条古朴典雅的青石小径牵引着你的思绪,在一步步向它靠近。

那条小径旁,有鲜花的簇拥、古树的纵横、人流的穿越,还似乎有孩子的戏耍……婉约的景致中,充满了安逸的雅致,欢乐的气氛。沿着小路往下走,似有涧水的流淌,叠瀑的奔泻,游弋的小鱼,浣衣的女子,劳作的男人……这一切,都让宁静而和谐的古村落充满了生活的元素与生机。更让人感动的是,在万古千秋后的今天,那阅尽沧桑无数的“老屋”依然堂堂正正地挺直着身板和脊梁,延续着它的风采,并带给人们对历史的诸多回想……

古人已不在,但古崖居作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符号,将永远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在神秘

的雅致中,探寻千古文化的流淌和人类生命的历程。

龙潭寻幽未及黑龙潭之前,朋友就大

致地介绍了一些。善于联想的我,在心里对它做了无数遍的延伸描画:青山脚下,桃红岸畔,一潭碧水之上,龙腾鱼跃,湍瀑击石,翠滴成烟……

果不其然,来到潭边,当驻足岸头青石上仔细审视时,神奇之势便扑面而来,迷情迷意。觅其踪,揽其胜,不由让人心旷神怡,如入诗画仙境,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水长卷直摄心魄。这才知道,想象中的黑龙潭与现实竟吻合得如此天衣无缝。此时此刻,竟让我不知是惊奇自己的想象力,还是感叹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了。

潭面不大,被两岸的青山崖壁挤夹着,仿佛是刻意为了追求一份玲珑的精致,乖巧地依偎在山的怀抱,以一潭清澈回报这大山的抚爱。那份清透干净的韵质,让人不敢有任何的挑剔和抱怨,更像是为了这山的梳妆备出的一面镜子,被安然地嵌在了崖

壁之下,倒映着大山的丽质与壮观。如此的入情入境,入诗入画,皆因这山水之间的默契和桃红柳绿的映衬。

潭边草木深深,野花竞放,清新的气息将这里的每一寸空气填满、每一株植物氤氲,丝丝缕缕地钻入我们的嗅觉。深深地吸一口,仿佛所有世俗的烦恼和不快尽被过滤掉,让心如同洗过般纯净,全无凡尘的杂念。

美中不足的是,直到此刻,仍未体会出这龙潭的“龙”是如何体现的,我这么地想着,便请教同来的朋友。朋友莞尔一笑,却不回答,仿佛在故意和我卖着关子,只是伸出手指——顺着手指,透过氤氲的雾气,我看见一条蜿蜒的长城从山梁顺势而下,直逼潭口。惊奇中,豁然开朗,原来,蛟龙出雾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成了这龙潭之名的最好诠释。凝望着这呼之欲来的龙影化身,心里一阵兴奋。原来这龙潭的名字放在这里,竟是如此相宜。

美哉!壮哉!我的妫川,我们共同的家园。

妫川散记妫川散记 杨东旭

散文

白河堡村坐落于缙山之麓,白河之滨。始建于明代,古谓

“靖胡堡”,又改“靖安堡”,今称白河堡。此地拥青山绿水之大观,更享“鱼米之乡”之美誉。

公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建白河水库。举全县之力,艰苦奋斗,开山凿洞,历经十载,于一九八二年,白河水库竣工蓄水。白河堡村民不计个人利益,以国家集体大局为重,移民迁至缙山脚下,三角之地,村名沿用。是年六月,筹建新村,八排平房,原拆原盖,仍使旧料,房屋简陋。居住三十余年,地基下沉,墙体有裂,遂成隐患。

欣逢盛世,百废俱兴。二零一三年二月,北京市水务局、移民办、延庆县人民政府关注民生,造福百姓,立项落实国家水库移民后扶、山区搬迁、新农村

建设等惠民政策,实施避险解困危房翻建工程。政策统筹 ,超前谋划,科学设计,精心施工。白河堡新村于二零一四年六月奠基,二零一五年十月竣工,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在缙山脚下,一个新型农村移民社区赫然呈现。

放眼远望,楼房林立,整齐栉比,色彩协调,蔚为壮观。欧式建筑风格、新能源利用、海绵城市凸显特色。登临俯瞰,整体布局,葫芦形状,寓意“福禄”。中心广场,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徜徉阆苑,碧草茵茵,铺就条条锦带;观赏画廊,繁花艳艳,溢出缕缕清香。亭台休憩,对弈弹琴。秧歌戏曲,娱乐神情。村民安居雅室,温暖如春,全家老少,其乐融融。抚今忆昔,饮水思源。此乃党之恩泽,民之福祉也。是以记之。

白河堡村记 丁志才

散文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