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电话:2222226 邮箱:369856236@qq.com 从被遗忘的角落站立 … · 了不少没工作的年轻人在“啃老”外, 不少有工作的“屌丝”有时候也在被迫

本报地址:四川省雅安市八一路83号 邮编:625000 广告经营许可证:5131014990046号 广告部:2243318 发行部(订阅):2352721 零售价:1.00元 本报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郭凤林律师 伟毅印务印刷

2014年11月2日首席编辑/王金贵 校对/小白 组版/幸晓荫

星期日调查04 电话:2222226 邮箱:[email protected]

“屌丝”是网络流行语,指点与“高富帅”相对的“矮、穷、挫”,他们虽然收入微薄、生活单调,但却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奋斗着,给周围的人传递着正能量。笔者认为,“屌丝”不只是代表一群人,更是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屌丝”们低调地生活,像小强般默默地奋斗,用汗水和辛勤浇灌着自己的未来。

“今天的我,你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这句话常常被不少屌丝作为座右铭自勉。他们认为,穷只是一个临时状态,中国第一首富马云,也穷过。他也曾背过麻袋,卖过鲜花和礼品,甚至在他最穷的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但是他却告诉世人,通过不懈的努力是可以赢得精彩的人生,屌丝也是有“春天”的。

笔者认为,只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真正的朋友,通过不懈努力,屌丝也有“逆袭”时,且行且奋斗,幸福指数也会随之升高。

本报讯 传递感恩情怀,书写无疆大爱。10 月 30 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雅安市感恩奋进主题文艺巡演在名山区蒙顶山镇茶马古城精彩上演,演员们用浑厚的歌声、热情的舞蹈表达了感恩的情怀。

大渡河艺术团的演员们彩裙旋舞,歌声飞扬;市文联艺术家的表演情感充沛、催人奋进。演出以《爱上

雅安》、《兄弟一场》、《我的母亲叫中国》、《勒思泽》、《雅安依然美丽》等表现灾后重建美丽新雅安的歌曲、舞蹈为切入点,通过精彩的原生态演唱,情景表演,民族舞蹈等形式,给观众呈现了一部感人肺腑的心灵对话。

风雨兼程,建美好家园;千言万语,汇感恩奋进。

“感恩党、感恩社会、感恩人

民,一年多来,雅安人民把感恩情怀化为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这次巡演,以‘感恩奋进”为结构主线,表达雅安人对建设美好雅安的建设者的感恩之情;对全国人民,特别是援建省(市)无疆大爱、无私奉献的感谢之意;展现雅安人化感恩为力量,自强不息建设美好新家园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对此,市文新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文化抚慰心灵,以文化激励人心——雅安市感恩奋进主题文艺巡演为我市感恩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歌颂援建省市成为整台演出的主旋律,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演出很精彩、震撼,让我们更懂得珍爱生活。”不少观众感慨,自力更生、坚强奋进就是最大的感恩。 记者 石雨川

《屌丝生存状况报告》出炉

不少市民吐槽

“躺枪”了年轻、受教育程度偏低、离家外出打拼、没找着另一半、用安卓手机、月平均

收入2917.7元,三餐花费多在39元以内……10月29日,北大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赶集网联合发布的全国首部《屌丝生存现状报告》出炉,在网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应,网友们纷纷表示,如今生活压力大,只能被迫成为“屌丝”,实在无奈。

“屌丝”最初作为网络用语,是当今中国社会中基层人员一个群体性标签,也是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现象。但是,这个词汇如今已从网络走入现实,为越来越多的人“认领”,从一个群体演变为了一种心态。在雅安,不少市民也纷纷吐槽:

“躺着也中枪”,收入与开支不成正比,还有甚者表示,“连媳妇儿都娶不到。”

歌声表达感恩 舞蹈传递奋进

《报告》称,由于“屌丝”的职场身份大多是基层员工,他们的平均税前月收入为 2000——3000 元,而收入在千元以下的大有人在,仅有4.7%的屌丝收入超过5000元。

“我每月工资就2200块钱,除去房租、水电气费,就剩不下多少了,更别说存钱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李煜告诉记者,自己在单位上班已有7个年头,可这七年里,什么都在飞速上涨,唯独工资涨得最慢,从最初的每月1800元,到现在的2200元,七年时间才涨了400元。

李煜说,自己与同事在市区华兴

街附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每月房租和水电气费就要花掉600元,加上一日三餐和其他生活费用,到月底就成了“月光族”,根本存不了钱。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正明说,自己工作一年多,每月工资2500元,年底没有年终奖,只多发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单位对员工辛苦一年的犒劳,所以工作一年多以来,自己几乎没有任何存款。

“跟朋友聚会、自己日常生活开支,偶尔买一两件衣服,一月下来工资所剩无几。”王正明有些无奈地说,虽然自己住在家里,比起租房的同事好了很多,但仍然过的是“屌丝”生活。

“就这点工资,找个媳妇比登天还难。”今年 29 岁的杨耀辉说,身边的朋友基本都结婚了,有的朋友连孩子都两三岁了,只有自己还是“光棍”。父母也经常催他,还时不时的给他介绍相亲对象,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我就是一‘纯屌丝’,谁看得上啊。”杨耀辉说,自己年薪就四五万,这点工资连养活自己都困难,别说养家了,对于自己这种买不起房,出门甩“火腿”,交通工具是公交车的“屌丝”来说,要娶媳妇是件比登天还难

的事。如今,大龄剩男剩女处处可见,

有的是因为眼光高,有的则是因为工作忙,但对于“屌丝”们来说,则是因为自身条件有限,因而找对象也成了难题。

另一位80后陈昊天告诉记者,自己每月差不多要相亲两次,但每次相亲时,对方总喜欢问他的工资,是否有房有车等等,对他这种每月拿3000块钱的“中等屌丝”来说,买房买车都非常困难,因而许多相亲对象在跟他见过一次面之后便再无联系。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一种投资,到达一定阶段后就可以收到回报。但时至今日,这一观念正被前所未有地颠覆着。除了不少没工作的年轻人在“啃老”外,不少有工作的“屌丝”有时候也在被迫

“啃老”,他们被称为“隐形啃老族”。“我们也不想啃老的,但现在的社

会压力和工薪,不得不需要父母的支持。”说起自己“啃老”,80后黄翼冬有些无奈。他说,自己每月工资 3200元,除去每月开销,最多能存 1000元,一年下来也就只有一万多块钱的存款。可现在买一套房子,至少也得三四十万,即便按揭也要十多万,自己根本无法支付。

黄翼冬说,他已经和女朋友交往三年了,明年准备结婚,可单靠自己

一人的努力根本买不起房,无奈只能向父母“借”了十多万元的房子首付款,剩下的自己按揭。黄翼冬表示,像自己这样的“屌丝”,“啃老”实属无奈,只能以后更加努力工作来报答父母了。

参加工作已经三年的赵勇家住在雨城区,可工作地点却在名山,虽说不远,但每天上下班都得赶公交车,长期跑下来还是比较麻烦。尤其遇上冬天,站在寒风中等公交车更是一件苦事情。为了上下班更方便,今年年初,赵勇向父母借了十万块钱买了一辆车。

“我们这些穷屌丝,想要买房买车还是得靠父母。”赵勇说,上班族工资基本都不高,每个月的工资顶多能维持自己的生活开支,买房买车还是得靠父母支持,“啃老”也是迫不得已的。

记者调查发现,屌丝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是在家上网,其次是睡觉和玩游戏。他们过于忙碌的工作挤压了业余时间,闲暇时间相对较少,难得休息时就上上网、睡睡觉、游戏游戏。即使是出门的娱乐方式,也就唱K、逛街、看电影或者跟朋友聚餐。对于出门旅游、到健身房健身已经算是屌丝们比较奢侈的娱乐方式了。

“我已经两年没休年假了,平常过节放假基本都在家睡觉,或者上上网。”80 后的张维均说,自从工作以后,基本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上班、加班上,而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

更是让自己无缘出门旅游。看着朋友们一个个每逢假期都出门旅游,心里总是羡慕不已,但无奈自己工资有限,只能过属于“屌丝”的假期。

“别人放假,我在家睡大觉。”说到自己的假期,在市区某通信公司上班的曾庆华说,大部分周末和节假日,自己都在加班中度过,加上平时工作太忙太累,偶尔遇到能休息的假期时,自己就“宅”在家里睡睡觉,上上网,也算是为自己减压。“咱们屌丝经济有限,等到成了高富帅,春天就来了。”曾庆华笑侃。

记者 蒋阳阳

屌丝无奈之一:每月开支入不敷出

屌丝无奈之二:找对象成难题

屌丝无奈之三:被迫成“隐形啃老族”

屌丝无奈之四:休闲减压多靠上网、睡觉

记者手记记者手记::

本报讯 近 日 ,雅 安 芳 芳 羊绒 、多 营 老 农 民 饭 庄 两 家 单 位被 授 予“ 四 川 省 残 疾 人 就 业 创业 示 范 户 ”,雅 安 盲 人 按 摩 院 、雅 安 凌 芸 机 具 租 赁 公 司 被 授 予

“ 四 川 省 残 疾 人 就 业 创 业 示 范基 地 ”,并 发 放 发 展 创 业扶持资金 3 万余元。

据悉,此次授予的 4 家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户及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是近年来我市扶持培养的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直接安排部分残疾人劳动力参加生产,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残疾人优秀示范户和示范基地。

“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会继续发扬自立自强的精神,发挥好示范户的作用,带动更多的残疾朋友一起创业致富。”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户付亮说道。

近年来,市残联切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

发 ,通 过 给 予 资 金 技 术 扶 持、免费培训职业技能、大力培育种养殖业大户、宣传表彰先进典型等系列举措,大力培育扶持了一大批 残 疾 人 自 主 创 业、自 力 更 生 ,助推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并初见成效。

记者 石雨川

记者感言:

人的生命是无法选择的,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这个命运就是面对生 活 和 事 业 的 态度。从付亮和李友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也看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近年来,整个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为其提供的方便也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鼓起勇气,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的生活。

希望社会给予他们在创业就业的道路上更多帮助,让其通过劳动,快乐生活。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残疾人,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从被遗忘的角落站立起来——发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铺平就业创业道路

随着社会“帮残护残助残”意识的深入人心,政府对残疾人的扶助与关爱,使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很多残疾人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身体的残缺并没有阻碍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一群心中有梦想的残疾人,正通过自己的努 力 ,向 梦 想 迈进;一群怀揣爱心的残疾人投身创业大军,勇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施惠于人……

“芳芳羊绒”的残疾人付亮凭借自己的手艺走出一片就业新天地。而他走上这条艰辛的创业路,背后的辛酸只有他自知。

付亮已经记不清手中织了多少毛衣,他只记得第一次织毛衣是在从生命的低谷里走出来的时候。

幼年时因病注射药物而导致聋哑。面对自己是个残疾人的事实,付亮勇敢地接受了,并为了和正常人一样,付出了很多努力。

16 岁那年的付亮走入了社会,开始打工养活自己,2008 年由于单位不景气,他遭遇了下岗的厄运。纵然心灰意冷,但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还要继续。

于是,付亮开始另谋出路——学织毛衣。看起来不算太难的事,在付亮看来却困难重重,

不说其他技巧,就是穿针引线也是一大麻烦,慢慢地,七尺男儿的他硬靠自己的毅力学会了。

2010年,在市残联的帮助下,付亮手工编织店开业了。

一开张,羊绒店便凭借挂在店里精美的毛衣样品赢得了不少的生意。在店里,顾客既可以直接购买陈列的样衣,也可以拿店里的衣服款式照样式织,付亮还会从选线、配色到编织样式、技法等给顾客建议,甚至手把手地教,直至成品诞生。“师傅,衣服织完了,帮我钩点花边吧。”“师傅,这衣服怎么起头?”在手语的比划下,付亮耐心教授。

现在,“芳芳羊绒”已经成为四川省首批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单位之一,不少残疾人都相继在付亮的教授下,掌握了编织手艺。

作为一名聋哑人,付亮的生活自然不比常人顺风如意,他却始终认为,残疾不能成为比别人差的理由,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在奋斗的路上,大家是平等的,都是追梦人。看着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付亮非常欣慰,他告诉记者,如今感觉自己每天都生活在希望的光芒里,通往梦想的路越走越广。

在 市 区 少 年 宫 路 一 家 按 摩 店 里 ,众 多 盲 人工正埋头干活。

盲人工的师傅李友江也是一位盲人。童年时代,生活虽清贫,但也有纯朴的快乐。然

而,一场突发的疾病让李友江的双眼视网膜脱落,从此无法摆脱黑暗。

随着年龄渐长,懂事的李友江认识到必须学会自己养活自己,才能不成为父母的牵绊。有了这个纯朴的动力,李友江开始学习按摩。

推、揉、按、擦,他一招一式地模仿、练习。在这条漫漫求学路上,李友江付出的自然更多。

那时候,李友江心里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和斗志,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成归来后,为了让自己所学的技能发挥作用,李友江一人举债,创办了盲人按摩店。

爱心,寄托了李友江的理想。一批批来自农村的盲人,跟着李友江在这里为人们服务,他们从被遗忘的角落站立起来,实现了自立,赢得了尊严与价值。

付亮、李友江的事例只是全市众多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典范。现在,全市众多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参与办工厂,当老板、建果园……涌现了一批身残志坚的自强模范。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市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工作扎实有效,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和援助覆盖面逐渐扩大,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政府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更好地为我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护航”,使我市残疾人的劳动致富路更加宽广。

许多爱心人士也呼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铺平就业创业道路,让他们勇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记者 石雨川

镜头一:通往梦想的路越走越宽

镜头二:勇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我市4家单位分别被授予“四川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户”和“四川省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

发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撑起了一片绿荫发动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撑起了一片绿荫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