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苏北快报苏北快报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2018 年 7 月 9 日(星期一)■ Monday, July, July 99,, 20182018

华社新闻Lt : Bri

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开班仪式在京举行

华社新闻

新华网北京 7 月 6 日电(记者 黄河)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 2018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开班仪式6 日在京举行。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在开班仪式上

致辞说,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当代汉学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作为汉学研究的新生力量,青年汉学家有为民心相通搭桥铺路的无限潜力。

在开班之际,朱琦对学员们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潜心学习,以研修推动学术提升;二是用心体验,以实践推动研

究创新;三是积极交流,用汉学缔结真挚友谊。希望学员们通过研修活动成为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在开班仪式上,分别来自 美 国 、哥 伦 比 亚 、塞 尔 维亚、博茨瓦纳、尼泊尔的 5 名青年汉学家代表,从不同角

度讲述了他们与汉语结缘,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问题的经历。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由文 化 和 旅 游 部 于 2014 年 创办,目前已成功举办 12 期,培养了来自 95 个国家的 360位青年汉学家。该项目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开

展中国研究的全球性平台。5 年来,研修计划帮助各国青年汉学家加深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了解和认识。

据介绍,此次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北京)将采取专家集中授课、对口研修、实地考察、论文交流与总结等研

修 模 式 。 来 自 34 个 国 家 共38 名参加本期研修的青年汉学家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术机构和高校进行研修,并前往贵州省考察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代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首届海外华裔“印象·泉州”主题摄影比赛举行

中国侨网泉州 7 月 5 日电 (孙虹 柯爱茹)福建泉州黎 明 职 业 大 学 5 日 透 露 ,2018 年美国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海丝非遗 文 化 体 验 营 于 6 月 23 日至 7 月 4 日 在 该 校 举 办 ,期

间 还 举 行 了 首 届 海 外 华 裔“ 印 象·泉 州 ”主 题 摄 影 比赛 ,营 员 们 用 镜 头 记 录“ 寻根之旅”,用作品分享“海丝文化”,用汉语讲述“泉州印象”。

据 了 解 ,此 次 摄 影 比 赛

由 泉 州 市 社 科 联 和 黎 明 职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科技处 、文 化 传 播 学 院 联 合 主办,以“面向海外华裔,讲好海 丝 故 事 ”为 主 题 ,并 贯 穿此次夏令营全程活动中。

期间,45 名美国华裔青

少 年 学 国 画 、捏 泥 人 、练 武术 、唱 闽 南 歌 、表 演 提 线 木偶,并用照相机镜头记录所看 到 的 、所 感 受 到 的 、所 接触 到 的 独 特 海 丝 文 化 。 营员们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 体 验 ,在 体 验 中 共 融 ,与

家乡直接对话,与文化交流碰撞。

体验结束后,主办方在黎 明 职 业 大 学 慈 山 报 告 厅举 行 主 题 摄 影 演 讲 比 赛 。营员们分成 6 个参赛小组,将 其 在 夏 令 营 期 间 学 习 海

丝非遗文化课程、技艺体验及 参 观 游 览 活 动 的 照 片 进行整理挑选、制作 PPT,并分别 以“ 一 场 香 蕉 人 的 旅 行 ”

“美丽的泉州”“中国寻根之旅:泉州”“泉州文化”等为题,用中文进行摄影演讲。

4545 名美国华裔青少年参与名美国华裔青少年参与 20182018 年年““中国寻根之旅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海丝非遗文夏令营海丝非遗文化体验营化体验营。。 柯爱茹 摄柯爱茹 摄 营员们在泉州体验海丝非遗文化。 柯爱茹 摄

海外华文教师:坚守三尺讲台 续华裔新生代中华文脉中新社长沙 7 月 7 日电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我教华文的时间不是最久,我们学校还有更久的。我之所以坚持,一方面是热爱华文教育,希望我们自己的语言能在海外延续;另一方面,把中国文化传承给下一代令人兴奋。”执教华文已 21 载的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华文教师廖山漫说。

7 月 ,廖 山 漫 与 来 自 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一线在职华 文 教 师 在 湖 南 集 中“ 充电”,学习湖湘文化、汉字文

化、汉语语音等课程,力争晋级高端华语传播人才。

这些海外华文教师用自己的一生甚至一个家族的精力,坚守在三尺讲台,矢志不渝 地 延 续 着 中 华 文 化 的 血脉,默默耕耘奋斗。

廖山漫教的是高年级中文 ,学 生 主 要 是 华 裔 ,她 用

“飞速”形容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2006 年,美国东部的新泽西洲只有 8 所学校有中文,现在 100 多所学校都开设了汉语,并持续扩展。”廖山漫说,海外学习华文的学生已不再局限于华裔,人数越

来越多,华文教材从单一变得百花齐放,海外许多华文教师也自己编写教材。

了解不同国家的华文教学方式,是她参加培训班的目的。“交流能取长补短。我目前在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华文教育体系,让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廖山漫认为,新时代,华文教育可借新机遇、谋新思路、赢新未来。

第四代华裔陈莹是华文教育在印度尼西亚薪火相传的一个缩影。其今年 71 岁的母亲仍在一线执教,陈莹也

毅然放弃工作成为一名华文教师,并创办了一所华文补习学校。陈颖母女此次携手进修。

“有 100 多个学生,一周两节课。除了教语法,还教中国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吃月饼。”陈莹说,为了让华裔新生代爱上中文课和中华文化,她经常用唱歌、绘画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上课,一些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奖励措施也不可少。

得益于中国侨务部门多形 式 、多 渠 道 、不 间 断 地 培

训,印尼华文师资队伍已注入新鲜血液,逐渐从过去的

“青黄不接”转为学历化、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我招了三位年轻的印尼本土华文教师,都在中国学习过,发音很标准。”陈莹认 为 ,培 育 华 文 教 师 需“ 输血”与“造血”双轨并行,才能保证师资力量的延续性。

海外华文教育被誉为中华 文 化 在 海 外 的“ 希 望 工程”。目前,世界各国拥有约2 万所华文学校,已基本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颇具规模的海外华文教育格局,在职

华文教师数十万人,在校学生数百万人。

“中国国力和经济的强大,更多人意识到了学习中文的重要性。”新加坡伊顿国际学校华文教师宁敏娜说,新加坡希望能引进大批从中国毕业的专业性中文教师。

当前,随着华裔新生代的日益增加,世界范围内“汉语热”持续升温,华文教育需求与日俱增。宁敏娜认为,师资培训及提升海外华文教师职业技能与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是新时期华文教育的“必修课”。

45名美国华裔青少年赴闽寻根 用镜头记录印象泉州【本报讯】 7 月 4 日,为

期 12 天 的 2018 年 美 国 华 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黎明职业大学海丝非遗文化体验营落下帷幕。45 名美国 华 裔 青 少 年 在 12 天 时 间里,参观了闽台缘博物馆、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开元寺、清净寺、府文庙、南少林寺,欣赏了木偶剧、白鹤拳、少林武术、锡雕制作,体验了制陶、绘 陶 ,参 加 了 剪 纸 课 、书 法

课、国画课、皮影戏体验课,还学习了动漫泥人制作、摄影技巧、闽南语歌曲,走过了一趟紧张而充实,丰富而独特的寻根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响应国侨办特色办营、深度办营的号召,在泉州市 2018 年社科活动项目资助下,黎明职业大学在夏令营中设置了

“首届海外华裔‘印象泉州’主题摄影比赛”,在让营员们

用镜头记录“寻根之旅”,用作品分享“泉州印象”,用汉语讲述“所感所悟”。

活动中,营员们分成 6 个参赛小组,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一个主题,以团队形式提交参赛作品。比赛现场,小组成员结合摄影作品用中文进行演讲。黎明职业大学将整个主题摄影比赛融入寻根之旅活动中,营员们带着相机参加每一个活动,用自己的镜头记录所

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所接触到的。同时,黎明职业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在活动中安排摄影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对营员进行全程摄影培训和图片编辑辅导。经过11天的准备,活动于7月 3日下午在黎明职业大学举行,6 个参赛小组分别以

“一场香蕉人的旅行”“美丽的泉州”“朋友”“我们热爱夏令营”“中国寻根之旅:泉州”等为主题,上演了一场惊喜连连的

主题摄影演讲比赛。夏令营总领队蒋知勤在

结营仪式中表示:“除了外出参观,营员们还学习了国画、唱了闽南歌、捏了泥人、学了剪 纸 、做 了 皮 影 ,最 重 要 的是,用照片记录泉州、记录自己在夏令营期间经历的点点滴滴,这个有意义的活动好比画龙点睛,这个夏天的泉州夏令营将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 (柯爱茹)

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在马来西亚首演新华社马来西亚马六甲

7 月 8 日电(记者 林昊 王大玮)由中国导演王潮歌执导、讲述马六甲人文风情的大型情景体验剧《又见马六甲》7日晚在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首演,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

该 剧 以“ 时 间 船 ”为 主

轴,通过不同的故事叙述了马 六 甲 600 多 年 的 沧 桑 变迁。巧妙的灯光设计、感人的故事情节、富有张力的舞台 表 演 以 及 先 进 的 剧 场 技术,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

伴随着雄壮的大鼓声,演出以600多年前明朝郑和船队

抵达马六甲的场景拉开序幕。随后,360 度旋转的舞台

将观众带入1880年的马六甲,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富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婚礼,故事瞬间转入温暖的氛围,强烈的视觉对比和节奏变化直击人心。

整部剧最感人的故事讲述了一名 70 多岁的老人与 6

位不同种族的“妈妈”跨越时空对话,体现马六甲不同种族之间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该剧还用水帘表演的方式表现马六甲经历的战乱与磨难,结尾则讲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让多元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散发出迷人魅力。

演出结束时,现场掌声

雷动。王潮歌说,她花了 6年时间打造这部情景剧,从剧场的建设、演员的选择,到剧本的构思和排练细节,都尽可能做到最好。

她说,2008 年,马六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0 年后,马六甲留给人们的不应该仅仅是古

老的建筑,更应该是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又见马六甲》旨在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马六甲感受到友谊与和平。

《又见马六甲》演出时长70 分钟,由马来西亚永大集团投资打造,演员阵容超过200 人。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