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名稱:glocal kids! 童心動世界 壹、方案規劃童心動世界...

20
1 壹、方案規劃 一、前言 資訊科技的進步,帶動全球化的變遷蔚為風潮,然而全球化同質性、單一性、標準化的 現象,亦可能忽略了地方的獨特性與個別性,於是 Robertson 1992 年提出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概念,指出其應為全球思想架構融合在地需求和特色的動態關係。 2011 年教育部頒定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中,亦強調中小學國際教育應從認識自我文化 為起點,培養在地認同意識,在體驗跨國文化時能激發文化比較與反思的能力,包容、尊重 不同族群及其文化,養成良好的國際素養,成為具有責任感的全球公民。因此,面對十二年 國教大趨勢,以及數位學習無國界之際,學校教育更需要在立足本土文化下,擴大學生國際 視野的廣度與深度,強化文化思辨與國際移動力,並促進其國際參與交流和全球在地行動。 臺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位於北投的舊社區,自黃三吉校長於民國 87 年到任校長後,苦思 經營,發展英語教學特色,推動語言環境營造和活化教學課程,以打造一所營具有國際競爭 力的優質小學為目標,開創公立小學英語教學的新視界。鄒彩完校長於民國 98 年接任本校校 長,發現學生在語言實力的奠基下,更應配合著國際文化的塑造,讓孩子以語言學習優勢, 拓展其國際視野,邁開全球移動的腳步。因此於民國 99 年起試辦校本課程「國際文化」,引 導小學生透過對世界的關注,開啟國際文化的學習興趣與思考層面,從關懷在地生活,到了 解世界議題,以涵養尊重多元文化,厚植國際競合實力的開闊視野,更於 103 學年度榮獲臺 北市國際學校獎(ISA)認證。 本校「Glocal kids! 童心動世界」方案,乃經過多年的國際教育課程深耕與國際交流經 驗的累積,以校本「國際文化」課程為主軸,統整語文、社會、藝文、自然、健體等各領域 議題,每個方案課程兼顧橫向年級基本能力發展與縱向議題統整活動,並將課程目標與架構 規劃為「三動」: 思考脈動在地轉動全球移動」,希望藉由國際文化課程與具體行 動方案,讓孩子於立足在地文化、發展國際視野的課程中,學習如何藉由思辨與行動,保有 在地核心價值思維,進行國際移動交流與團隊合作,並發展出解決國際議題與行動策略的國 際素養,從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公民。 二、背景分析 ()學校推動國際教育之 SWOT 分析 有助於達成國際教育目標 有礙於達成國際教育目標 優勢(Strength) 劣勢(Weakness) 1. 學校以辦理英語教學著稱,曾榮獲教育部語文教學卓 越獎,為臺北市推動英語教學之典範。 2. 每年辦理英語園遊會等學習體驗活動,並邀請日僑 、韓僑、政戰學校等鄰近學校參與。 3. 本校聘請來自美國、英國、澳洲等五位外籍教師進行 英語教學,學生經常有機會與外師交談學習。 4. 學校積極發展國際文化課程,自 99 年起,陸續規劃 一至六年級國際文化融入綜合、社會領域之課程,並 設置三位國際文化專任教師。 5. 成立推動國際文化課程團隊,並申請台北市 103 104 學年度國際學校獎(ISA)課程計畫,獲得認證。 6. 每年規劃「模擬聯合國」課程,將國際議題融入教學, 拓展學生關懷國際視野。 1.學校為額滿學校,學習空間與專科教室皆不足, 亟需融入社區環境與資源拓展教學場域。 2.學校每年辦理各國遊學活動,因名額所限,無法 拓展多數學生視野,亟需規劃相關課程,進行國 際交流活動之分享與推廣。 3.學校辦理議題融入領域課程活動相當多,難以增 加國際議題之大型活動,有待統整現有主題活動。 4.傳統主科學習為重迷思,影響家長願意花時間讓 學生參與國際課程相關活動之意願。 5.家長社經地位呈雙峰現象,弱勢學生對國際議題 學習較為吃力。 機會(Opportunity) 威脅(Threat) 1. 家長普遍認同學校推動國際教育方式及具體成果,有 助於社區推廣。 1. 北投地處臺北市郊區,國際議題學習資源較貧 乏,需仰賴學校努力爭取引薦。 方案名稱:Glocal kids! 童心動世界

Upload: others

Post on 06-Aug-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壹、方案規劃

    一、前言

    資訊科技的進步,帶動全球化的變遷蔚為風潮,然而全球化同質性、單一性、標準化的

    現象,亦可能忽略了地方的獨特性與個別性,於是 Robertson 在 1992 年提出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概念,指出其應為全球思想架構融合在地需求和特色的動態關係。

    2011 年教育部頒定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中,亦強調中小學國際教育應從認識自我文化

    為起點,培養在地認同意識,在體驗跨國文化時能激發文化比較與反思的能力,包容、尊重

    不同族群及其文化,養成良好的國際素養,成為具有責任感的全球公民。因此,面對十二年

    國教大趨勢,以及數位學習無國界之際,學校教育更需要在立足本土文化下,擴大學生國際

    視野的廣度與深度,強化文化思辨與國際移動力,並促進其國際參與交流和全球在地行動。

    臺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位於北投的舊社區,自黃三吉校長於民國 87 年到任校長後,苦思

    經營,發展英語教學特色,推動語言環境營造和活化教學課程,以打造一所營具有國際競爭

    力的優質小學為目標,開創公立小學英語教學的新視界。鄒彩完校長於民國 98 年接任本校校

    長,發現學生在語言實力的奠基下,更應配合著國際文化的塑造,讓孩子以語言學習優勢,

    拓展其國際視野,邁開全球移動的腳步。因此於民國 99 年起試辦校本課程「國際文化」,引

    導小學生透過對世界的關注,開啟國際文化的學習興趣與思考層面,從關懷在地生活,到了

    解世界議題,以涵養尊重多元文化,厚植國際競合實力的開闊視野,更於 103 學年度榮獲臺

    北市國際學校獎(ISA)認證。

    本校「Glocal kids! 童心動世界」方案,乃經過多年的國際教育課程深耕與國際交流經

    驗的累積,以校本「國際文化」課程為主軸,統整語文、社會、藝文、自然、健體等各領域

    議題,每個方案課程兼顧橫向年級基本能力發展與縱向議題統整活動,並將課程目標與架構

    規劃為「三動」: 「思考脈動」、「在地轉動」、「全球移動」,希望藉由國際文化課程與具體行

    動方案,讓孩子於立足在地文化、發展國際視野的課程中,學習如何藉由思辨與行動,保有

    在地核心價值思維,進行國際移動交流與團隊合作,並發展出解決國際議題與行動策略的國

    際素養,從而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公民。

    二、背景分析

    (一)學校推動國際教育之 SWOT 分析 有助於達成國際教育目標 有礙於達成國際教育目標

    優勢(Strength) 劣勢(Weakness)

    1. 學校以辦理英語教學著稱,曾榮獲教育部語文教學卓

    越獎,為臺北市推動英語教學之典範。

    2. 每年辦理英語園遊會等學習體驗活動,並邀請日僑

    、韓僑、政戰學校等鄰近學校參與。

    3. 本校聘請來自美國、英國、澳洲等五位外籍教師進行

    英語教學,學生經常有機會與外師交談學習。

    4. 學校積極發展國際文化課程,自 99 年起,陸續規劃

    一至六年級國際文化融入綜合、社會領域之課程,並

    設置三位國際文化專任教師。

    5. 成立推動國際文化課程團隊,並申請台北市 103、104

    學年度國際學校獎(ISA)課程計畫,獲得認證。

    6. 每年規劃「模擬聯合國」課程,將國際議題融入教學,

    拓展學生關懷國際視野。

    1.學校為額滿學校,學習空間與專科教室皆不足,

    亟需融入社區環境與資源拓展教學場域。

    2.學校每年辦理各國遊學活動,因名額所限,無法

    拓展多數學生視野,亟需規劃相關課程,進行國

    際交流活動之分享與推廣。

    3.學校辦理議題融入領域課程活動相當多,難以增

    加國際議題之大型活動,有待統整現有主題活動。

    4.傳統主科學習為重迷思,影響家長願意花時間讓

    學生參與國際課程相關活動之意願。

    5.家長社經地位呈雙峰現象,弱勢學生對國際議題

    學習較為吃力。

    機會(Opportunity) 威脅(Threat)

    1. 家長普遍認同學校推動國際教育方式及具體成果,有

    助於社區推廣。

    1. 北投地處臺北市郊區,國際議題學習資源較貧

    乏,需仰賴學校努力爭取引薦。

    方案名稱:Glocal kids! 童心動世界

  • 2

    基於上述分析,本校雖有推動國際育的外語教學基礎,以及接待國際交流參訪的機會,

    但如何將國際教育融入現有領域課程議題、統整相關教學資源,以發展適合本校學生先備經

    驗之國際教育校本課程,是未來團隊規劃方案的努力方向。

    (二)團隊運作

    1.工作執掌

    本校國際文化三動團隊,在鄒彩完校長領導下,行政組以教務處為聯絡窗口,課程發展

    組由三位國際文化老師協助規劃發展課程,並邀五位領域教師依年級課程內涵與指標,協助

    融入與統整課程規劃,國際交流組以英語部協助規劃外語課程與國際交流事務。

    2.團隊發展歷程

    三、方案目標

    經過多年的國際教育課程深耕與國際交流經驗的累積,本校將國際文化課程主軸與架

    構規劃為「三動」。(一)思考脈動:以「體驗與認識」為主,在課程中帶領孩子在認知基礎

    上思考本土與世界的關連、體驗不同文化的感受,並透過統整全球觀點發展全球公民意識。(二)

    在地轉動:以「比較與分析」為主,從多元觀點比較自己與世界文化的差異,分析國際議題

    與自身的關連,並促成學生將臺灣本土文化轉化成與世界趨勢連結的行動。(三)全球移動:

    以「省思與行動」為主,讓小學生藉由數位學習、遠距合作等模式,發展國際專業素養,進

    行跨國交流活動,促進學生對世界的想像與省思,並利用語言工具邁向海外交流學習,進而

    提出全球議題的實踐行動,與世界接軌。

    本方案參考「國際教育白皮書」、「九年一貫課程生活領域、社會領域能力指標」及「小

    學生國際交流化文化能力指標」(黃文定,2015),擬定方案主軸、課程內涵及課程目標如下,

    境 2. 與大學合作,引進大學生與學者專家協助規劃課程。

    3. 長期辦理澳洲、新加坡、日本等遊學課程,有豐富的

    國際交流協作單位與資源。

    4. 本校為外交部優先推薦之受訪學校,每年接受推薦接

    待來自英、日、韓、東南亞等國家之學校師生參訪。

    2. 教育政策多元、多項推動,相關評鑑繁多,學校

    行政人員任務過於繁重。

    建構期 /99-100 學年 發展期 /101-102 學年

    創新期 /103-104 學年 1.規劃 1-6 年級國際文化課程。

    2.培訓專業課程師資。

    3.發展學校軟硬體配套措施。

    4.辦理澳洲遊學課程。

    1.修正課程目標與行動策略。

    2.調整教育部國際教育指標,以適合

    國小年段。

    3.以領域融入或統整方式規劃國際文

    化議題課程。

    4.與澳洲學校、韓僑小學締結姊妹校。

    1.申請並榮獲臺北市國際學校獎認證。

    2.申請並推動 SIEP 國際交流、學校國際化等

    國際教育方案。

    3.辦理澳洲遊學、新加坡遊學、日本遊學等

    相關國際交流活動。

    4.推動「雪地之光」、「寫信馬拉松」等國際

    行動方案。

    課程領導 校長 鄒彩完

    課程規劃 教務主任 李建民 學務主任 黃士嘉

    教學設計 國際文化科任老師 楊上萱 陳知臨 潘怡琳

    領域統整 社會領域領召 陳書民

    美勞領域領召 王文姬

    自然領域領召 楊志文

    音樂領域老師 蘇立菁

    健體領域老師 王梃霳

    英語部主任 王雅慧

    英語科任老師 高婉妃 國際交流

    學年溝通 導師代表 謝侑佳

    國際文化

    酷 絡 客

    教學團隊

    文化酷絡客

  • 3

    其編號說明如下:下列「a-b-c」編號中,a 代表方案主軸;b 代表目標面向(1 為國家認同,2

    為國際素養,3 為全球競合力,4 為全球責任感);c 代表流水號。

    方案主軸 課程內涵 課程目標

    1.思考脈動

    體驗與認識

    1-1-1 自我生活文化的體驗與覺察。

    1-2-1 對特定文化的體驗與認識。

    1-2-2 對文化普遍性與差異性的理解。

    1-2-3 對國際文化具有發現與探索的好奇心。

    1-4-1 認識、了解並關懷生活環境。

    2.在地轉動

    比較與分析

    2-1-1 經由文化比較與分析,認同在地文化特色。

    2-2-1 對多元文化的思考與判斷。

    2-2-2 對國際訊息的解讀與分析。

    2-3-1 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2-4-1 展現對國際文化多樣性的尊重與包容。

    2-4-2 瞭解並體會國際弱勢者的現象與處境。

    3.全球移動

    省思與行動

    3-2-1 掌握異國文化溝通的基本語言能力與情境。

    3-2-2 在國際交流中覺察不同文化的內涵。

    3-3-1 在國際交流中,展現文化關係維繫力。

    3-4-1 發展解決全球議題方案與行動的能力。

    3-4-2 體會全球環境生態的相互依存性。

    四、課程架構

    本校國際文化三動課程規劃,將學生在國際教育學習區分成正式課程、領域統整課程及

    融入學校活動三部曲,以「三動」課程主軸貫穿,強化學生國際文化學習的深度

    正 式

    課 程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和世界說

    HELLO

    世界飄移之謎

    小獅子的衣櫃

    小獅子的建築

    國旗的秘密

    好朋友的Party time

    老肯的

    故事藥方

    好朋友的新家

    大熊的朋友

    大熊的宗教 建築

    神秘的世界

    遺產

    我們哪裡不

    一樣

    世界嘉年華 資源爭霸戰

    我們跳舞吧!

    小獅子的 烘焙坊

    世界之最 消失的圖騰

    大熊的服飾

    大熊音樂會

    大熊的宴會

    環遊世界

    筆記本

    世界好喝的

    飲料

    美麗與哀愁 世界名人堂

    Six City 媒體放大鏡

    小權大國

    大熊的禮物盒 文化旅行社

    環遊世界 小紙片

    High5!小報

    少年 Pi 的超級煩惱

    世界公民

    咖啡館

    真人圖書館

    我要成為 海賊王

    Glocal kids! 高峰會

    -

  • 4

    貳、執行成果 一、「國際文化三動」首部曲:正式課程(每週一節國際文化課/每年級)

    (一)一年級課程介紹:

    活動照片:

    了解地球與地圖的位置,繪製自己的世界地圖 學習各地打招呼的方式

    團隊合作操作服裝拼圖/體驗服裝 欣賞並體驗各國傳統舞蹈 蓋一棟創意房屋

    課程主題 世界大不同 教學節數 40 節

    設計理念

    從打招呼語開始,帶著一年級學生藉由體驗與觀察,在日常生活中尋

    找許多不同文化的特色,包含地理位置、衣服、舞蹈、建築、食物等,

    思考眾多國家之間,生活文化背景的不同之處。

    課程名稱 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 節數

    和世界說

    HELLO

    認識不同文化打招呼的

    方式

    藉由繪本引起學習興趣,認識各國

    招呼語並學習歡迎歌舞蹈,運用各

    式動作打招呼。

    5

    世界漂移之謎 1.了解陸地與海洋的成

    2.認識地圖與地球儀

    由地球板塊漂移影片中,了解地球

    陸地分布,並分辨地圖與地球的差

    異。

    8

    小獅子的衣櫃

    從體驗異國服飾中認識

    不同文化的特色

    藉由故事、影像及實際體驗各國服

    裝,讓學生認識亞洲國家的服裝特

    色。

    8

    小獅子的建築 了解世界著名建築的特

    色背景

    介紹世界著名建築物,認識不同建

    築樣式及特色

    7

    我們跳舞吧!

    從體驗不同文化的舞蹈

    動作過程,認識臺灣與其

    他國家的舞蹈文化差異

    藉由故事引導學生認識並體驗不同

    國家的傳統舞蹈,並比較台灣傳統

    舞蹈之間的差異。

    5

    小獅子的烘焙坊 由不同國家的飲食內容

    中,認識各地與臺灣的飲

    食特色

    認識世界飲食文化,由不同的食物

    故事了解各地生活,最後引導台灣

    食物的差異。

    7

    學習成果 藉由操作、體驗式、活動式的課程,讓學生了解各地的文化特色,有

    興趣主動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也讓學生印象深刻。

    省思回饋 學生對於多樣化的教學內容非常期待,老師著重在設計「每位學生」

    都能體驗的活動為主。

  • 5

    (二)二年級課程介紹:

    課程主題 好朋友的生活文化 教學節數 40 節

    設計理念

    藉由生活周遭環境的人、事、物,發現各國文化的差異性。瞭解各國文

    化的特殊意涵並尊重各個國家的文化特色,藉由創作及體驗課程讓學生

    身歷其境、設身處地去思考、去感受多元文化的不同之處。

    課程名稱 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 節數

    國旗的秘密 1.認識不同國旗的圖案 2.了解顏色及符號代表的意義

    提供不同國家的國旗,觀察國旗的圖案,了解顏色或符號的意義。製作並分享屬於自己的國旗。

    8

    我要住哪裡 1.認識不同的世界房屋樣貌

    2.了解建築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係

    介紹不同的建築樣貌,了解自然環

    境與房屋型態的關聯,設計及分享適合自己的房屋設計。

    7

    好 朋 友 的party time

    1.認識各國不同的特色食物 2.不同文化圈手食、刀叉及筷子的飲食習慣

    透過「公主的生日宴會」故事,引導學生認識手食、刀叉及筷子的三大飲食文化圈。

    6

    老 肯 的 故 事

    藥方

    認識建築物外表與背景故事

    的關聯

    「失落的老肯」故事中,讓學生討

    論並分享建築物樣貌與老肯敘述內容的關係,從而認識不同的建築物故事。

    7

    消失的圖騰 1.認識不同文化的圖騰所代

    表的意涵。 2.認識並比較各國與臺灣的紋面特色

    在故事敘述中引導學生認識不同

    圖騰所代表的意義,並比較台灣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紋面特色。

    7

    世界之最

    1.比較台灣與世界各國的特色 2.欣賞不同國家間的文化差異

    認識世界國家不同的自然環境、國家大小、建築物高低、人口多少等,引導學生思考臺灣與各國的差異,進而欣賞每個國家。

    5

    學習成果

    除了老師講解各國文化的特色之外,也增加不同的教學方法,像引導學

    生進行小組主題討論並分享心得,讓小組成員的彼此合作一起完成指派

    任務等。

    省思回饋 從課程中透過遊戲及操作,學生立即將課堂中所學的知識統整並分享,

    也可從發表的過程中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老師也藉此達成評量及回饋。

    活動照片:

    從國旗分類活動認識國旗,介紹自己的王國國旗。 利用現有材料做出的蒙古包,並且將房子寫說明。

    透過地圖找出食物的位置。設計個人特色創意料理 學生在臉上創作紋面。 從圖片中找尋建築物

  • 6

    (三)三年級課程介紹:

    課程主題 大熊的驚喜包 教學節數 40 節

    設計理念

    以大熊貫穿課程的角色,除了理解與認識各國的文化外,也慢慢比較台

    灣與不同文化圈的差異,最後,將台灣的特色製作成禮物盒,介紹給不

    同國家的學生認識。

    課程名稱 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 節數

    大熊的朋友

    1.認識七大洲代表國家

    2.了解國家與大洲關係

    藉由大熊的朋友分布與介紹,認識各國

    的特色,並從遊戲中了解國家與大洲的

    關係。

    6

    大熊的宗教

    建築

    1.認識世界宗教建築 認識不同宗教建築的特殊物件,及其特

    殊意義,了解信仰的不同模式。

    7

    大熊的服飾 1.體驗各國的服裝

    2.比較各國服裝的圖案

    介紹台灣與不同國家的服裝,比較特殊

    的圖案與文化背景,進而欣賞不同服裝

    特色。

    7

    大熊音樂會

    1.比較臺灣與不同國家

    特殊的人聲音樂

    從影片中比較台灣八部合音與各國不

    同的發聲方式,像蒙古呼麥、因紐特喉

    音等。

    6

    大熊的宴會

    1.了解世界糧食問題

    2.比較台灣飲食習慣帶

    來的問題

    介紹世界糧食浪費、分配不均等問題,

    比較台灣人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思考

    自己如何落實糧食不浪費的策略。

    8

    大熊的禮物

    1.能將台灣的特色製作

    成禮物盒

    2.能寫出台灣特色介紹

    全班共同討論台灣的特色,個人將特色

    小物件組合成禮物盒,並寫下介紹卡

    片,將禮物盒寄往不同國家進行交換。

    6

    學習成果

    藉由不同的主題課程讓學生了解各民族的生活差異,能尊重並欣賞各國

    文化。在由臺灣週遭生活出發,認同家鄉特色,進而欣賞各國文化,另

    外實際體驗更能夠深入學生的學習。

    省思回饋 結合領域讓課程更加完整,學生也能夠更深入體驗且讓印象深刻。運用

    各主題建立統整課程,從中了解各國位置及文化,擁抱世界,尊重他人。

    活動照片:

    認識國家位置/體驗緬甸香木粉臉部繪圖 製作文化寶盒,介紹臺灣各項特色

    比較各國的服飾,並找出特色點 人聲的體驗 討論並比較各地食物特色

  • 7

    (四)四年級課程介紹:

    課程主題 環遊世界去旅行 教學節數 40 節

    設計理念

    除了老師的講解之外,逐漸增加學生行動的部分,他們擔負起部分的

    課程內容,例如「世界遺產」,學生必須回家蒐集資料、與同學一起

    分析課程重點並且將內容轉化給不同類型的人聆聽。

    課程名稱 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 節數

    神秘的世界遺產

    1.能蒐集世界遺產的資料

    2.了解世界遺產的成因

    學生運用電腦蒐集世界遺產資

    料,小組討論世界遺產的特色,了

    解世界遺產的成立條件。

    8

    我們哪裡不一樣 1.了解世界人種的差異,

    2.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價值

    認識世界三大人種的差異,由「露

    西」的故事引導學生尊重生命價值

    6

    環遊世界筆記本 1.認識國家於地圖的位置

    2.比較台灣與各國的特色

    介紹國家特色與地理位置,學生比

    較不同的文化內容並討論台灣的

    特色。

    6

    尋找世界好喝

    飲料

    1.認識各國的茶飲料

    2.分析茶飲料與生活環境的

    關係

    學生蒐集各國茶飲料的介紹,小組

    分析茶飲料與生活環境的關聯,體

    驗台灣與各國茶的不同。

    8

    文化旅行社

    1.能蒐集資料介紹各國重要

    的世界遺產的特色

    學生將世界遺產的內容轉化,用表

    演、海報、口頭解說等方式介紹給

    他人認識。

    6

    環遊世界小紙片

    1.認識明信片的功能

    2.製作一張台灣的明信片

    認識明信片的功能,討論台灣的生

    活特色,創造一張台灣專有的明信

    片。

    6

    學習成果 配合社會領域、英語寫作、國語口說訓練、加上藝文領域的創作,學

    生更能掌握到台灣與世界不同的特色。

    省思回饋 學生需要充足的時間討論與練習,才能比較並分享各種不同的特色,

    但藉由文化旅行社,普遍學生都希望能提升自己的解說能力。

    活動照片:

    觀察地圖的標誌 講解世界遺產特色 文化旅行社向二年級介紹內容 小組討論茶文化的內容

  • 8

    (五)五年級課程介紹:

    課程主題 用心看世界 教學節數 40 節

    設計理念

    課程主題從「各文化的日常生活」進展到「世界時事的發展」,比較

    不同領導人的特質、省思國際新聞與宗教問題對現代生活造成的影

    響,在「世界公民咖啡館」中嘗試解決現代的問題。

    課程名稱 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 節數

    世界嘉年華

    1.認識不同國家的特殊

    節慶。

    2.了解節慶與該地文化

    的關聯

    認識不同國家的特殊節慶,了解節慶

    與當地文化的關聯性。

    4

    美麗與哀愁

    1.認識各地的美麗典範

    2.比較不同美麗的標準

    藉由故事引導學生認識不同國家的美

    女與帥哥,比較美麗的標準在不同文

    化圈之中的展現。

    6

    世界名人堂

    1.認識世界重要領導人

    2.比較不同領導人的特

    瞭解臺灣與各國領導人的特質,由桌

    遊之中,體驗領導人開會時會面臨的

    理念衝突

    8

    High Five 小報

    1.能解析國際新聞中的

    觀點

    2.省思新聞對生活的影

    學生分組蒐集國際新聞內容,針對新

    聞進行討論並省思新聞可能對台灣造

    成的影響。

    8

    少年 pi 的煩惱 1.認識世界三大宗教

    2.反思宗教問題的產生

    從少年 pi 收到的三封不同的信件,了

    解世界三大宗教的特色,反思宗教問

    題的產生。

    8

    世界公民咖啡館

    1.比較各個國家的危機

    議題

    2.反思危機的成因

    利用世界咖啡館的方式探討世界發生

    的問題。

    6

    學習成果 學生對於國際時事的興趣逐漸攀升,會主動關心時事、宗教與領導人

    的議題,對世界面臨的危機充滿好奇。

    省思回饋 「我了解世界各國的大事」、「我會想過之後再問問題」等,課程結

    束之後,他們也持續不斷地關注國際新聞。

    活動照片:

    High Five 小報議題報告中 分組討論宗教的不同 領導人遊戲找出做決策關鍵 模擬聯合國進行討論

  • 9

    (六)六年級課程介紹:

    課程主題 小國大世界 教學節數 38 節

    設計理念 課程除了認識「國際時事議題」,學生也由老師設計的活動中,體驗世

    界危機的成因,引導學生反思並共同討論危機的解決方法。

    課程名稱 教學目標 課程設計 節數

    資源爭霸戰

    1.認識地球的自然資源危機

    2.從桌遊體驗資源的買賣

    認識地球不同的自然資源危機,藉由

    教師設計的桌遊中體驗資源買賣,瞭

    解資源危機的成因。

    5

    Six City

    媒體放大鏡

    1.認識不同國家的主要媒體

    2.比較各國不同媒體對同一

    事件的看法

    從「馬航墜機」事件,引導學生比較

    不同國家對同一事件的看法。學生搜

    集並且比較國外媒體的新聞報導向

    同學介紹

    8

    小國大權 1.認識不同的國際組織

    2.比較國家大小與國際組織

    投票機制的關係

    介紹不同的國際組織,在虛擬的遊戲

    中進行遊說與投票,讓學生比較國家

    大小與權力的關係。

    6

    真人圖書館

    1.從不同國家的訪談中認識

    文化差異

    2.能運用英語與不同國家的

    人溝通

    訪談前、後各有不同的作業,學生必

    須思考提問的內容、溝通的禮貌以及

    語言的運用,當訪談進行時,能從對

    談中認識不同文化的差異

    4

    我要成為海賊王 1.比較移民與難民的不同

    2.省思自己能為難民的付出

    體驗教師設計的移民遊戲,反思難民

    處境與難題,探討自己是否能盡一份

    心力。

    8

    Glocal Kids!

    高峰會

    1.認識世界當前不同的危機

    2.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面對

    危機的方法

    認識當前不同的世界危機,讓學生擔

    任不同國家的代表,共同商討解決方

    法,提出一個世界協議。

    7

    學習成果 結合不同領域的課程,學生能對時事衝突有更多的認識,反思當前問題

    的產生並思考解決的可能

    省思回饋 以教師設計的桌遊和遊戲為主,學生的接受度非常高,不只投入在課程

    中,也能加深同理不同處境的人事物。

    活動照片:

    小國大權商討合作計畫中 真人圖書館宏都拉斯人分享 從桌遊認識世界資源分配 模擬聯合國進行討論

  • 10

    小組討論議題,需要更多思考與合作的時間,卻也讓有些小孩在家裡 也不斷地 自行上網 蒐集資料, 繼續課程 議題的討 論,激發其主動學習能力。

    二、「國際文化三動」二部曲:領域統整課程

    領域統整課程以國際文化三動主軸融入各科領域進行教學統整為概念,將國際文化的「思

    考脈動」、「在地轉動」、「全球移動」作為教學目標手段,進行跨領域的課程實施。

    (一)二部曲-統整領域課程分項說明

    統整領域課程 思考脈動 在地轉動 全球移動

    小小模聯

    在文化 小小模聯課程在每學年舉行一次,由五年級扮演台灣、六年級扮演不同國家,共同針對代表國進行資料蒐集、立場書寫並思考問題。

    -

    思考

    脈動 在地

    轉動

    全球

    移動

    語 文 社 會 藝 文 自 然

    綜 合 資 訊 生 活

    小小模聯在

    文化

    總節次:7 節

    Teddy Bear

    去旅行

    總節次:5 節

    文化寶盒

    總節次:8 節

    明信片遊世界

    總節次:5 節

    世界的每一天

    總節次:5 節

    彭博水資源

    計畫

    總節次:13 節

    結合國語課

    程,協助學生

    撰寫立場。

    認識世界國

    際組織與其

    運作。

    認識世界雨林

    與環境守護議

    題。

    拍攝模聯代表

    主張影片,剪

    輯。

    1 節 2 節 2 節 2 節

    1 節 1 節

    國語/英文課

    日記撰寫指

    導。

    小熊日記本

    圖畫設計。

    1 節

    小熊命名的意

    義/認識跨國

    小熊朋友。

    2 節

    1 節 2 節 4 節

    雙語課介紹

    詞撰寫指導。

    認識北投/台

    灣在地文化。

    1 節

    認識跨國文化

    寶盒。

    1 節 2 節

    國語課明信片

    撰寫指導。

    自製台灣特

    色明信片。

    1 節

    認識跨國明信

    片文化內涵。

    1 節

    認識台灣傳統

    建築。

    1 節

    英文自我介

    紹指導。

    2 節

    製作我的一天

    簡報。

    2 節

    認識世界的每

    一天。

    8 節

    英文文稿撰

    寫與對話練

    習。

    4 節

    交流網路平台

    與跨國學伴交

    流意見。

    1 節

    認識世界水

    汙染問題。

    製作文化寶盒。

    由學生主 持的模擬 會議,各 國代表上 場表達自 己意見, 接受提問在過程中考驗學生的臨場判斷、協商各國觀點、評估各國利益關係的能力。

    社會領域老師負責國際組織介紹、 自然領域老師進行全球環保議題認識提升學生對議題的專業力。

    邀請陽明大學模擬聯合國社團入班協助指導學生理解各國立場。

    學生在會議後,自主留下會場繼續討論,是學習中美好的畫面。

    學生在會議後,自主留下會場繼續討論,是學習中美好的畫面。

    學生在會議後,自主留下會場繼續討論,是學習中美好的畫面。

    教師在會議

    教師在會議後重新帶領學生省思這場思辨的學習旅程。

  • 11

    領域統整課程 思考脈動 在地轉動 全球移動

    Teddy

    Bear

    去旅行

    透過小熊記錄在地生

    活,運用簡單的日記圖

    文,日常生活短文分享。

    並由小熊交換進行加拿

    大與台灣的風土民情的

    分享。

    透過小熊交換將國外的

    學生的生活經驗帶回台

    灣,進行討論與分享。

    文化寶盒

    透過文化寶盒的製作與

    分享,讓日本、馬來西亞

    與美國

    學生也

    能了解

    台灣之

    美。

    交換我們

    的喜悅-

    明信片遊

    世界

    明信片交換中,學生除了

    要練習發現台灣特色

    外,更要將這些特色運用

    英文傳達給在泰國、印尼

    學伴。

    讓孩子有機會發揮其外

    語力,透過明信片交換彼

    此的祝福,也認識了祕魯

    的好朋友。

    世界的每

    一天

    課程活動設計讓學生有

    真實的場域練習語言溝

    通,透過資訊科技與韓國

    學伴溝通,認識台灣的生

    活。

    韓國小學生看到台灣學

    生介紹原住民舞蹈,在其

    才藝發表會中表演台灣

    小朋友示範的舞蹈。

    透過韓國小學的一天發

    現世界不同地方的生活

    行程的差異,並探討有差

    別的地方。

    彭博水資

    源計畫

    運用網路資源與課程蒐

    集世界水資源運用的狀

    況,並分析世界水資源問

    題,提出解決的方案。

    讓學生了解世界的問

    題,並與美國學生共同討

    論議題,進行問題解決的

    交換。

    文化國小學生代表台北

    市進行與美國彭博基金

    會的連線分享,將國際議

    題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國家寶盒的製作分享給外

    國學伴,推廣台灣特色。

    美國學生

    收到文化

    寶盒,也

    回寄該國

    的寶盒給

    台灣的學

    生並分享

    美國文

    化。

    台灣學生透過明信片介紹

    春節給美國學生,希望外

    國人更認識台灣特色。

    學生拍攝影片宣導世界水汙染問題,呼籲保護水域乾淨。

  • 12

    三、「國際文化三動」三部曲:融入學校活動

    融入學校活動以國際文化三動主軸轉化學校例行活動,將國際文化的「思考脈動」、「在

    地轉動」、「全球移動」作為活動主軸目標,進行國際文化議題活動的實施。

    (一)三部曲-融入學校活動分項說明

    融入學校活動

    國際交流 思考脈動 在地轉動 全球移動

    新加坡國

    際交流

    (道南小學)

    行前規劃課程,認識不同

    的生活方式,以及獨特的

    新加坡文化。

    日本國際

    交流

    (東京中華

    學校/湖南

    學園)

    學生在訓練過程中規畫

    「漂鳥計畫」行程,安排

    路線並與同儕互相溝通。

    和日本學伴一起上簡單

    的日文課。

    國際文化三動三部曲-

    融入學校活動

    思考

    脈動 在地

    轉動

    全球

    移動 原有學校活動 國際文化三動轉化 融入學校活動

    於每年由學生與教師規劃

    進行澳洲、新加坡、日本

    學校互訪、語言應用、文

    化交流,提升國際素養。

    於每年舉辦 1-2 次台灣城

    鄉校際交流,進行學校互

    訪、鄉土認識。

    / 校際交流 / / 國際交流 /

    外語

    應用

    文化

    學習

    移動

    能力

    與北教大志工共同進行愛

    心募物資活動,由課程引

    導學生感恩生活、轉化感

    恩力量為實際愛心行動。

    每年四-五月舉辦感恩月-

    大聲說愛,愛心小卡活

    動。

    / 感恩月活動 / / 雪地之光公益行動 /

    引導

    課程

    在地

    行動

    國際

    援助

    將健行路線進行國際議題

    情境融入,安排前導課

    程,並將健走的獎勵品轉

    化成公益捐贈。

    每年春季舉辦親子登山

    健行,鼓勵強健體魄、親

    子共遊。

    / 登山健行 / / 為難民而走 /

    難民

    課程

    在地

    行動

    公益

    轉化

    用英文將北投的特色-北投圖書館介紹給新加坡學伴認識。

    和新加坡學伴用英語共同討論環境保護與國家綠建築議題。

    在兒童節時,把我們的國外

    經驗分享給更多同學認識。

    分享每日的觀察,讓每

    個人的眼睛成為自己的

    觀點,經驗成為智慧。

  • 13

    融入學校活動

    世界公益行動 思考脈動 在地轉動 全球移動

    為難民而

    結合學校春季「登山健行活動」轉換行動公益價值,將難民議題融入,並透過課程與活動作延續設計,引入社區發展協會、家長會,將過去獎勵性質的聯誼性活動轉換為公益性質的教學性活動。

    透過「難民悲歌」、「從幸福世界到烽火世界」、「愛的行動方案」與健體領域「難民移動知多少」等課程,進行領域主題連結。接著由各方資源協助進行社區性活動,讓議題能得以受到廣泛性的傳播,也帶領學生引導活動價值與公民力。

    「為難民而走」公益活動旨在透過體驗關卡,讓參與人員了解真實難民移動的處境。包含「跨越地中海」-海上船班體驗、「巴爾幹之路」-路上荊棘體驗以及「入關檢查哨」-海關檢查體驗,以及終點的認知省思與行動活動,讓參與者了解難民議題。

    學生在課程活動與健行活動進行中,將會讓學生省思所學,進行難民體驗與自身關係的連結引導。

    愛無限 -

    尼泊爾雪

    地之光-北

    教大學生

    協力計畫

    結合學校感恩月活動,介紹能改變世界的兒童典範,讓小朋友了解世界公民的概念,並透過北教大學生進行對話溝通分享,進而引發學生行動的產生。

    由尼泊爾小朋友的回饋與北教大學生的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也能以小小的力量協助世界,成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

    從新聞報導中找出敘利亞難民的報導,試著分析報導中難民的處境。

    小組針對 難民新聞 報導進行 背景原因 調查報告 ,台下同 學給予問題提問與回應。

    透過教師設計的難民體驗遊戲,感受實際世界難民的處境。

    學生體驗難民經過海關檢查哨需要盤檢的過程。 學生討論難民活動後,體驗的

    感受,並與同學分享。

    學生討論難民活動後,體驗的感受,並與同學分享。

    學生對難民活動的學習心得: 高年級 1. 如果世界每個國家都不願意收留別人,那這些難民怎麼辦?我覺得我們可以更努力幫他們。 2.老師讓我們找報導,我發現有人拍了難民的背包,原來裡面東西很少,但他們卻要逃離家園很久,不知道他們要怎麼支撐下去。

    北教大學生分享尼泊爾雪地學校的故事,並分享服務經過與看見的問題。

    學生一同腦力激盪,寫下自己可以為雪地孩子作的事情。

    中高年級學生與北教大學生共同在園遊會義賣,將所得捐為雪地之光建校所用。

    透過課程的引導,小朋友自主的將自己不需要的文具分享給需要的尼泊爾學校小朋友。

    由全校共同完成的行動交由北教大學生協助帶至尼泊爾學校。

    學生組成志工小組共同整理物資。

    尼泊爾雪地之光小朋友在隔年大地震後,請北教大學生帶回平安信,報平安,也感謝文小的孩子,雙方建立友誼關係。

    雪地活動進行完後,學生自發性的為台灣偏鄉孩子進行二手書募集。

  • 14

    四、教學轉化

    如果今天的教學方式還是如同昨日,我們就是剝奪了孩子的明天。──杜威

    文化國小國際文化三動課程發展中,我們不斷地省思教學的歷程,將教學的經驗不斷的

    討論、修改,透過不同教學領域教師經驗累積與運用,重新轉化材料為適合學生的內容,提

    升教學的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經歷了不同層面的轉化,以「轉化」為發展主軸,從「轉

    的形式」探討課程發展中的資源整合,以「化的品質」從班級經營中看學習者學習轉化的成

    效,以展現國際文化三動課程的全貌。

    (一)資源整合

    教學模式正在當代的教學現場發生轉變,傳統教師講述、學生聆聽的方式儼然已不足以

    應付學生的學習,因此文化三動教學團隊從「轉的形式」進行改變,與各領域的教師協同合

    作、引入國內外各方資源,將世界帶入學生的學習場域中,賦予學生豐富視野的學習機會,

    使其能與同儕、他人、家長、社區團體、國外學伴進行對話,讓互動更加多元。

    (二)班級經營

    國際文化課程團隊「教學轉化」上,統

    整了各方資源以提供學生多元課程學習情境,

    「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營造富有國際觀的學

    習情境、適應多元不同的學習模式、動靜兼

    備的課堂討論並提供外籍生、新住民生文化

    分享的機會,展現轉化後的學習成效。

    資 源 整 合

    家長會 周邊小學

    社區發

    展協會 領域教師

    周邊大學

    國際議題

    民間團體

    校友

    政府教育

    局處/

    輔導團

    定期領域會議

    各學年會議報告

    領域課程協同

    八頭里仁協會

    北投說書人

    立農/義方/石牌/萬福國小

    「為難民而走」協辦

    各大課程活動協助支援

    協助國外交流辦理

    ISA 計畫補助申請

    SIEP 計畫補助申請

    國際教室連結計畫

    行動學習補助計畫

    國際特赦組織

    世界和平遊戲推動

    WOW!Africa 文化分享

    中東 BAZZAR 音樂分享

    Sirens 人聲合唱

    外交官子女外派學校合作

    國外轉入學生分享文化

    銘傳大學外籍生真人圖書館

    陽明大學模聯社支援指導

    台科大伊斯蘭學生會分享 國外教室

    夥伴 South Korea Neungsil elementary school Japan 湖南學園/東京中華學校

    Singapore 道南小學/聖安德烈小學

    Tailand dongyang wittaya school

    Shaughnessy Elementary Canada North Orange County Chinese School of NOCCCA America

    2o Primary School-Pefki Greece Colegio Peruano Chino Cultura Oriental Peru

    以世界地圖、各國服飾等實物佈置教學情境。

    馬來西亞歸國子女分享

    馬來西亞國旗象徵。

    靜態展覽、平板學習輔助、

    動態小組討論的多元學習。

    提供外籍/歸國學生分享文化機會

    國際情境校園營造

    實施多元學習方法

    創造多樣學習活動

    學生

    學習

    中心

    密室

    逃脫 體驗

    情境 模聯

    會議

    行動

    學習 分組

    討論

    桌遊

    引導

  • 15

    五、成效評估

    (一)差異化教學

    國際文化三動教學涵蓋了學生在國際文化正式課程的學習、領域統整的學習以及融入學

    校活動的學習,團隊教師依據學生個別差異與需求,在課堂中提供了「教學內容」、「學習歷

    程」、「成果評量」三個面向的差異化教學:

    (二)多元評量

    透過文化三動教學團隊學習的設計、實施後,我們將學習的觀念落實,屏除過去以紙筆

    測驗為主的評量模式,發展多方面的學習評鑑(知識、行為與態度等歷程)進行多元評量,肯定

    學生多元智能發展,關注學生學習的歷程,重視學生在學習上的改變。因此,課堂中的口語

    評量、實作評量、檔案評量以及密室逃脫闖關活動皆是國際文化重要的評量模式。

    1.口語評量

    在課堂中提供學生即時問答回應、小組口頭討論報告分享。

    2.實作評量

    提供學生國際文化學習單、材料拼裝、文化寶盒、實際操作異國文化事物等方式進行。

    3.檔案評量

    不善言辭的學生也可以提供書面筆記、主題報告或興趣議題問答等方式進行。

    教學內容差異化

    提供對國際議題認識較多學生課堂自主學習、

    課外讀物借閱。

    安排較弱學生實物(地圖、地球)操作對照。

    老師提供各種國際文

    化課外書提供借閱。

    學習較弱學生提供實

    際圖片、地圖對照。

    學習歷程差異化

    分組學習中,每個人安排不同角色工作。

    安排學習快速學生協助學習速度較慢學生。

    分組討論中,每個人

    都有擔任的角色。

    完成作業的同學,熱心的

    協助速度慢的同學。

    成果評量差異化

    學生自選國際議題主題報告。

    學生自選擅長的報告形式完成作業。

    學生選擇有興趣的

    冥王星主題報告。

    學生用筆記、遊戲帶動、上台

    報告完成平時作業。

    從學生的口頭分享、實作、檔案、學習單中,看見學生的創意與成長。

  • 16

    4.密室逃脫闖關活動(真實評量)

    多元評量 學習歷程 活動表現 能力展現

    密室逃脫

    闖關活動

    轉換傳統紙筆測驗評

    量模式,將評估學習成效

    方式融入情境遊戲互動

    中,讓學生從情境題目中

    學習與他人合作、解決問

    題並應用其課程所學,同

    時也讓學生參與課程設

    計,激發其主動學習動

    機。

    密室逃脫活動為每一

    年度舉辦一次,將國際文

    化課程評量設計為情境

    式遊戲的關卡,並區分一

    到三年級與四到六年級

    不同關卡,學生在遊戲過

    程中,會遇到將各國文化

    融入其中的情境問題連

    結,須將平時所學融會貫

    通方能順利闖關。

    學生在遊戲後,教師會

    重新帶領孩子省思過程

    中與他人互動、解決問題

    以及國際文化謎題的破

    解,帶領孩子回顧思考遊

    戲中的學習歷程。

    學生參與關卡設計,將世

    界文化脈絡重新應用在

    遊戲設計中,發揮其創新

    想像、問題解決上。

    密室逃脫設計大賽讓學

    生絞盡腦汁設計,獲獎同

    學更是高興。

    學生在課程內需要學會

    對世界的基礎認識,包

    含七大洲、經緯線判讀

    等內容。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會與

    班級同學共同合作闖

    關,若遇意見不同處,則

    需進行溝通。

    學生在遊戲中會遇到大

    量問題,透過與同學們的

    拆解問題、意見交換,嘗

    試不同方式解決問題。同

    時,也需要將所學對應到

    關卡內容中。

    遊戲的關卡中也會有學

    生作業展示,是評量闖關

    同時也是學生作品靜態

    成果展。

    學生學習心得: 1.一開始看到很多問題大家都自己做自己的,後來才知道要一起解決,所以我學到了要團結。

    2.感謝小組的成員一起合作,大家都有不同的推理能力感覺很好玩。

    3.不可以小看班上每個人,我們這次最後的關鍵竟然是班上平常表現很低調的人。

  • 17

    (二)家長評估

    在國際文化課程實施後,我們依據「國際文化三動」的課程三大主軸進行課程目標的檢

    核量表設計,透過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客觀觀察,了解學生在國際文化的學習成效。因此針對

    本校二到六年級各四班家長,共計發出 600 份檢核量表,回收 497 份,進行學生學習成效檢

    核的評估:

    從國際文化「三動」課程主軸與課程目標對應問卷問題設計實作,可發現家長們對自己

    的孩子在「思考脈動」、「在地轉動」、「全球移動」的學習中,能夠對不同國家的文化認識、

    分析比較在地問題、思考解決全球議題、尊重包容不同國家的文化內涵,而這些成長更是隨

    著年級增長而逐步增加。

    (三)家長回饋

    思考

    脈動

    3.6

    3.8

    4

    4.2

    4.4

    4.6

    4.8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球

    移動

    3

    3.2

    3.4

    3.6

    3.8

    4

    4.2

    4.4

    4.6

    4.8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在地

    轉動

    3.6

    3.8

    4

    4.2

    4.4

    4.6

    4.8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思考脈動 孩子對自己及世界各地事物充滿好奇

    孩子喜歡主動探索世界各地事物。

    孩子認識不同文化的差異。

    全球移動 孩子會關心全球環境生態議題。

    孩子會試著思考解決全球議題的方法。

    孩子從國際文化課程交流中發現了各

    國的文化內涵。

    孩子能用外語與他人溝通。

    在地行動 孩子能對國際文化的學習負責。

    孩子會關注國際弱勢者的處境。

    孩子常和我討論或詢問國際議題。

    孩子常比較台灣與世界的文化差異。

    孩子能對世界各地文化與事物展現

    尊重的態度。

    4.欣賞、尊重不同的文化。

    孩子有機會欣賞、體驗不同文化,非常

    好,希望這課程不要斷。

    1.對孩子各領域學習有相輔相成的成效。

    小孩對各國事物有想法,求知慾增加對

    語言也有正面想要學習的態度。

    對六年級社會學得更上手,較為輕鬆。

    2.孩子能主動學習未知事物、關心世界。

    小孩在要出國旅行時會自行蒐集資

    料,並作行程規劃。

    小孩在看到或聽到某些事件時會有反

    應,會主動詢問我相關的新聞內容。

    3.課程淺顯易懂,能提升孩子的國際觀。

    能以潛顯易懂的方式讓小朋友知道台

    灣的國際困境與定位。老師能分享經

    驗,讓孩子也能深入其境。

    5.作業方式多元,讓孩子樂在學習。

    小孩會自己找資料做報告,和考試不太

    相同。

    密室逃脫讓小孩很期待。

    很多實務的體驗,讓孩子印象深刻!

    6.期待老師也能給父母更多課外資訊。

    建議老師可以提供課外活動訊息,我們

    可以自己帶孩子共同增能。

  • 18

    (四) 獲獎記錄

    項目 獲獎事蹟

    學校

    經營

    成效

    表現

    ◎榮獲臺北市 103 年度國際學校認證(ISA)獎。

    ◎榮獲臺北市 103 學年度課程計畫特優。

    ◎榮獲臺北市 104 年度國民小學推動兒童深耕閱讀輔導訪視分組績優。

    ◎榮獲 2014 年臺北好小子英語闖關大挑戰團體獎第三名。

    ◎榮獲榮獲臺北市 100 年度優質學校「課程發展」優質獎。

    ◎榮獲 104 年度全國金安獎

    ◎榮獲 104 年度書城閱冠磐石獎

    ◎鄒彩完校長榮獲 100 年度教育部校長領導卓越獎

    教師

    課程

    專業

    表現

    ◎2014 全國創意教學 KDP 國際認證獎活動榮獲優等

    ◎榮獲 104 年度行動研究論文組特優。題目:「在關懷倫理中展現包容力」

    ◎榮獲臺北市國民小學 99 年度兒童英文圖書創作競賽教師組佳作!

    ◎葉映辰老師榮獲臺北市 101 年度悅讀閱冠磐石獎

    ◎榮獲台北市 101 年度性別平等教育宣導月教學活動設計比賽特優

    ◎李玉萍老師參加 104 年度新北市雙和區語文競賽社會組(寫字)榮獲第 3 名。

    ◎本校楊志文老師榮獲臺北市 103 年度特殊優良教師

    ◎參加 2010 GreaTeach 全國教學創新獎,【本國語文領域組】榮獲佳作。【綜合

    活動領域組】榮獲佳作。

    ◎2016 兒童月-遇見 Science 創客有意思」 「小小設計家」榮獲優等、佳作。

    ◎2015 年「小小設計家」甄選比賽榮獲優等、佳作。

    ◎榮獲臺北市 103 年度小小說書人比賽特優。

    ◎榮獲臺北市 103 年度小小說書人比賽佳作。

    ◎參加 2014 臺北好小子英語闖關大挑戰榮獲團體獎第三名

    ◎105 年榮獲北區英語學藝競賽「讀者劇場」特優。

    ◎榮獲 2016 台北市第 2 屆原住民語單詞競賽郡群布農語社會組第 3 名

    ◎104 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榮獲國小 B 團體丙組/民俗舞--甲等。

    ◎104 學年度 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榮獲國小個人組/現代舞-甲等

    ◎臺北市 105 年度「聲聲不息母語情-親子說故事」閩南語組優選、佳作。原

    住民語優選。

    (五) 方案實施前後的學習改變

    1.學校除雙語標示外,未有其

    他與國際教育相關情境布

    置。

    2.使用數位載具教學頻率低。

    3.學習情境為普通教室。

    1.司令台設置「世界地圖」、「世界建

    築奇景」情境學習區。於藝術走廊

    設置世界音樂史、世界藝術家大海

    報主題教學區。於文化藝廊設置書

    法、陶藝、六書陶版等中國書道學

    習區。

    2.運用 IPAD 等數位載具,進行平板輔

    助國際教育教學。。

    3.帶學生走出教室,以參觀、實做、

    情境體驗方式進行課程。

    教學

    情境

    Before After

  • 19

    1.國際教育議題多融入英語、

    社會,深度與廣度與頻率有

    限。

    2.無國際教育專業認證師資。

    3.全校教師較無國際教育興

    趣。

    4.校外資源整合難度高。

    1.增設國際教育專責科任教師 4 名,

    每週每年級每班授課一節。

    2. 4 位教師通過國際教育初階教師認

    證。

    3.校內教師肯定學校國際文化團隊

    的教學成效,並主動徵詢、參與各

    領域融入國際育課程之實施方式。

    4.引進各國學生、世界音樂團體、鄉

    土教學專家等資源進行體驗學習。

    教師

    專業

    Before After

    1.無國際教育課外社團。

    2.學生對國際教育學習內容

    模糊不感興趣。

    3. 104 學年度小一生入學人

    數為 237 人。

    1.成立 4 個國際文化、第二外語學習

    社群。

    2.國際文化課程為學生最喜歡的課

    程之一,並主動提議應增設至每週

    兩節課。

    3.104 學年度小一新生設籍人數為

    351 人,宣布為臺北市額滿審查

    改。分發學校。

    學生

    學習

    Before After

    1.校內刊物少見國際教育議

    題文章。

    2.未成立國際育專區網站。

    3.僅至校外進行過「澳洲遊學

    體驗活動」經驗分享。

    4.未曾與各校合辦國際議題

    相關活動。

    5. 未曾與海外學校分享、合

    1.「文化親情」、「綠園鐘聲」等刊物

    以專題報導分享國際教育相關訊

    息。

    2.成立 Facebook 粉絲專頁,能與不同

    家長、學者專家、社會教育團體交

    流互動,至今已和世界和平遊戲、

    Wow! Africa 以及穆斯林協會等共

    同合作教學課程。

    3.至各地進行國際教育經驗分享:如

    國語實小、教師研習中心、陽明高

    中、義方國小……等。

    4.與韓僑小學、日僑小學合辦英語園

    遊會。與教育局、大地工程處、石

    牌國小、立農國小、義方國小、萬

    福國小合辦「為難民而走」國際議

    題活動。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生

    合辦尼泊爾「雪地之光」活動。

    5.學生至新加坡、日本等小學分享報

    告國際教育學習成果。與香港九龍

    塘小學合作進行「Teddy Bear 去旅

    行」課程。與美國彭博基金會視訊

    連線,分享「水資源」國際議題學

    習成果…..等。

    分享

    推廣

    Before After

    透過文章、網路推廣國際教育訊息。

    至教育局、國語實小等校分享實施經驗。

  • 20

    參、省思與展望

    一、教學省思與回饋-困境的突破與應變

    (一)課程創新:

    本校自民國 99 年開始構思規劃國際文化課程,當時國內各級學校皆無規劃至正式課程中

    的範例可供參考,因此由校長召集各領域老師,參考教育部及國內外相關資料,規劃本校國

    際文化課程架構,草創初期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的教學活動、師資培訓與經費支援,經過這

    幾年的教學、討論、修正的持續不斷努力,至今終於展現初步成果,本校獨創的國際文化課

    程雖不完美,但已成為國內極具特色的創新課程。

    (二)資源統整:

    本校規劃國際文化課程的開始,師資難覓、經費短缺,當教學活動開展之後,外界資源

    尋找不易、社區家長疑惑不解,問題不斷接踵而至,有幸在校長與行政的縝密規劃,國際文

    化教師投入大量心力尋求各方資源,當教學展現初步成果的同時,得到來自家長與社區的肯

    定支持,也順利申請相關經費與資源配合,也為將來持續推動國際文化課程,開創新機。

    二、未來展望-持續向前,永無止境

    (一)帶得走的國際力:

    本方案的最大目的,是希望孩子透過體驗與實踐課程瞭解各國文化特色之餘,能找到臺

    灣文化價值的獨特性與發展性,透過全球移動,讓世界各國能認識台灣,讓自己帶著台灣文

    化走入國際社會。因此,國際文化課程與各領域課程的整合更加重要,如何有效整合領域課

    程與國際議題,習得帶得走的國際力,培養孩子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小孩,是本校未來持

    續努力經營的目標。

    (二)國際接軌:

    受限於教室內的活動,是無法讓孩子有實際的感受,因此,持續辦理各項體驗活動,特

    別是透過各種方式與其他國家孩子的互動交流,是讓孩子能體驗不同文化最有效的途徑。除

    了現有的國際交流活動,未來,我們希望能更進一步,透過與海外國家學校建立姊妹校的模

    式,辦理短期交換學生計畫,除了讓我們的孩子走出去,更讓國外的孩子走進本校,方能將

    國際文化課程效益最大化,以達成本校打造一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小學的目標。

    本校在 103 學年度第一次實施以公民議題為主的小小模擬聯合國會議,此學習模式對學

    生具有深刻的啟發性與吸引力,104 學年度結合五校合辦的「為難民而走活動」亦獲得鄰近

    學校的支持與推廣,因此未來將會持續相關公民議題課程的延續與深化學習,如並且希望透

    國際教育計畫的串聯,提升學生的資料蒐集、思辨、表達能力、建構學生必要的問題解決問

    題策略與能力,培養尊重多元國際視野。其次,在國際交流上,將更著重自主體驗式的旅行

    教育,讓學生帶著認識世界的開放態度進行有意義的海外交流,與他國學校學童在異文化中

    互相交流刺激與學習,提升其國際觀點與視野的成熟度。

    三、結語

    「唯有體認,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世界才有希望。」本校期許打

    造一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小學,讓學校能夠站在世界的教育觀點上,引導學生藉由體驗

    與思辨,習得未來生活必備的能力,培養孩子在立足本土,懷抱世界的廣闊胸襟中,建構自

    主學學習之路,以期未來能邁向優質國際公民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