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难挡特斯拉上海扩产步伐 敌1 day ago  ·...

1
· 2 2020 2 23 www.jfdaily.com ”“ ”: ,“ …… 2 21 0%100%”。 ”, ”, ,“ ”, ”。 ”, —— ”, ”、 ”, ”。 ”“ 》, 2 21 024 31 397 109 1361 2393 26441 156 2 21 24 31 53284 11477 ), 20659 2345 76288 5365 618915 113564 2 21 1224 35 1 2 22 012 23 16 1 1 28 2 22 2 22 12 2088 335 92 9 4 227 3 91 4 ”,4 4 4 4 1 47 1 52 4 2 2 8010060 93%4 4 4 2 2 4 4 1 4 1 4 22 4 4 CD4 ”。 ”, ”, ”。 ”, 23 6 Model 3 2 22 2 10 —— Model 3 12000 ,“ 。” 。“ 。” ”, ”—— 20 。” ,“ 。” 9 4 4 1 60SAS 2 12 。“ 。” ,“ 20 7060。” SAS ,“ 。” 。” —— 300 。” ,“ 200 。” 。” ,“ 。” 19 2 22 250 ,“ 。” 12 24 ,“ —— 。” 021-63523600 021-22899999 3-1 D124 1573-4 21114-5 8 30 A3 :“ 。” 2 1 A3 —— ……” …… A3 A3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Feb-2020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解放论坛·中国新闻名专栏

解放调查

2 要闻2020年 2月 23日 星期日

www.jfdaily.com

一版责编:陈煜骅 竺暨元二版编辑:崔丰

﹃敌人﹄尚未躺平﹃战疫﹄不可大意

茅冠隽

有些话尽管是老生常谈,但还是不得不谈:疫情防控这场战斗,还没到鸣金收兵之时;大家耳朵上的口罩,还要继续挂一段时间,千万别随随便便摘下来。

最近几天,在有序防控的前提下,不少地方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这个周末,也有不少地方出现了“报复性消费”“反弹式集会”: 某地一饭店宣布正式接受堂吃, 虽只营业半天,店门口队伍却排成长龙,“北欧式排队”似已是过眼云烟、明日黄花;某地一饭店宣布营业,包房瞬间被订满; 某地宣布集市解禁,结果马上就人头攒动、不少人没戴口罩就去逛……

这些事,让人听之闻之着实心忧。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既然是战斗,就不能小看了对手。新冠病毒有多狡猾、多难以捉摸,这么多天下来,难道还感觉不到吗?

无论从数据还是案例来看,

疫情防控都还没到可以如释重负的时候。2月 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重要信息: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连拐点都还没到,现在就去饭店排队堂吃、就摘了口罩去逛集市,显然太早了些。

千万不能小看了病毒。如果这是一场人类和病毒的格斗赛,

那现在就是病毒倒地 “读秒”之时。病毒的拳套、牙套都未摘下,

病毒并未完全躺平,随时有可能突然跳起, 给大意轻慢的人、给已经面向观众振臂欢呼胜利的人以致命一击。

不要把生命完全交给运气和概率。诚然,随着无数专家、医护人员和基层防控人员的努力,

疫情蔓延势头已被初步遏制,人们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已越来越小。但是,从纯数学角度上讲,

哪怕一个事件概率为零,也是有可能切实发生的。更何况,概率再小、哪怕为“0%”的事情,一旦发生在个体身上,那就是实打实的“100%”。运气好,也就多吃了一顿火锅、 多逛了一回商场;运气不好, 可能再也吃不了火锅、

再也逛不了商场。

疫情防控这场“大战”,打响已有月余,不可谓不艰苦。但其间,特别是到如今这个时间节点上,总有些声音在“蠢蠢欲动”,

认为之前的很多管控措施,“似无必要”,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沉没成本”。事实上,

只要危险尚在、隐患尚在,所有的管控措施都不是无需考虑的“沉没成本”,而是实打实的、真正的成本和代价———正是有了管控造成的“不便”,才能换来人们的生命安全。

危险、隐患到底还在不在,不是气温说了算,不是商场集市里的人群说了算,更不是自己的“感觉”

说了算,而是科学说了算、现实说了算。在专业人士、权威部门开口之前,在科学意义上的“拐点”真正出现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闷”、耐心等。

当然,疫情防控和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之间,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支点”,是一件极其专业精细的事, 对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能力是莫大考验:何时复工复产、以何种度乃至何种“速率”

复工复产,都是城市治理层面的一场“外科手术”。某些地方出现的“报复性消费”“反弹式集会”现象,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 操刀这场“外科手术”必须精准再精准,切勿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论如何,我们要相信两个论断:疫情防控,正是为了尽快让城市的生产生活回到正轨;复工复产,必须建立在确保防控工作做实的基础之上。

行百里者半九十。防疫工作持续至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保有战斗必胜信心的同时,对战斗本身,仍不可有一丝一毫大意。

上海出台五方面措施改善工作条件落实待遇保障

关心关爱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本报讯 (记者 顾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爱护参与防控工作医务人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了《关于改善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 加强对医务人员关心关爱的若干措施》, 主要从改善工作条件、落实医务人员待遇保障、加大医务人员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医务人员人文关怀、弘扬职业精神做好先进表彰奖励等五个方面,改善本市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关爱医务人员。

一是改善工作条件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安排好轮休;保障医务人员休息时间,优先安排补休或疗休养;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减少院内感染; 加强医务人员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二是落实医务人员相关待遇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补助补贴;对因履行防控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或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职的,认定为工伤,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条件的,做好评定申报。工会要做好相应补助等举措。

三是加大医务人员人才培养资助支持力度。医务人员在防控一线的表现和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 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对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医务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应给予优先晋升、聘用。

四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建立关怀机制,关心照顾双职工医务人员,加强援鄂医务人员及家属特别关怀;在援鄂一线建立临时党组织,给予援鄂医务人员政治上的关心;使用党费专项资金慰问援鄂医务人员。

五是弘扬职业精神做好先进表彰奖励工作。加大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关心关爱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及时做好奖励表彰工作。

疫情动态全国(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2月 21日 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397例,新增死亡病例 109例,新增疑似病例 1361例。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2393例, 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 26441人,重症病例减少 156例。

截至2月2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现有确诊病例53284例(其中重症病例11477例), 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0659

例,累计死亡病例2345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6288

例, 现有疑似病例5365例。 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18915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13564人。

上海(数据来源:上海发布)

2月 21日 12—24时, 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 35例;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死亡1例。

2月 22日 0—12时,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 23例;新增治愈出院 16例;新增确诊病例 1例。该确诊病例常住湖北武汉,从武汉出发赴外旅游后,于 1月 28日抵沪,住在亲属家中,

后因亲属为确诊病例,被作为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观察,2月 22日被确诊。

截至 2月 22日 12时,上海市已累计排除疑似病例 2088例,发现确诊病例 335例。目前,92例病情平稳,9例病情危重,4例重症,227例治愈出院,3

例死亡。尚有 91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4例重症治愈,出院率可进一步提升国家专家组成员胡必杰作答:个体方案严密随访是成功主要元素

■本报记者 顾泳

昨天对上海新冠肺炎救治堪称 “里程碑”,4例重症患者集体出院。 这 4例重症患者,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得到怎样的救治,最终转危为安,痊愈康复的?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对整个救治工作有怎样意义?

记者就此专访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

警惕轻症向重症发展记者:4例出院的重症患者基本情况如

何?他们重症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胡必杰:这 4例患者中,两人是老年人,

两位非老年患者中,1 人是 47 岁糖尿病患者,1人是 52岁冠心病心脏介入治疗患者。4

人中有 2人送进中心时就是重症,另有 2人入住几天后出现重症。

根据国家诊疗方案的规定,重症患者有严格标准,即肺炎发生后导致缺氧,严重低氧血症。正常的血氧分压值为 80—100,动脉血氧分压值低至 60毫米汞柱, 则被认定为

重症。但考虑到抽取动脉血有难度,临床我们应用“氧饱和度”这个参考值。患者在未吸氧状态中,血氧饱和度不足 93%,就被认定为重症肺炎,会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

我们在治疗中,要非常警惕轻、中度患者不要向重症患者发展,同时重症患者不要向危重症患者发展。一旦重症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出现呼吸衰竭并需要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或出现休克需要用升血压的药物,这就成了危重症。危重症的治疗局面就难度相当大了。

4例患者遵循专家组治疗共识记者: 针对这 4例重症患者的治疗,我

们形成了怎样的治疗经验和思路?

胡必杰:这 4例患者中,2例应用了抗生素,2例没有应用抗生素,其中有患者早期应用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阿比朵尔,近期也有使用羟基氯喹。应该说,个体的方案、严密

的随访是重症患者治疗成功的主要元素。这4例患者也是遵循专家组的治疗共识, 最终获得较好疗效。

首先,抗病毒药物应对新冠肺炎,虽然迄今没有特效药,但羟基氯喹、阿比朵尔在临床应用中,确实对患者有效。

其次,大剂量激素、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并不可取,不要操之过急去使用。4例重症患者中,没有 1人应用过大剂量激素或大量广谱抗生素。临床上,激素应用确实可以短期改善发热症状,但并不治根本,激素应用停止后,患者情况还会反复,激素应用副作用反倒出现。因此,非典过程中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患者的情况,不会发生。

再者,密切观察、正确氧疗对重症患者至关重要。除了普通的鼻导管吸氧、高流量吸氧,4例患者中还有 1例用了无创通气,效果非常不错。

最后,整体免疫力的调整。4例患者均隔

天注射一次胸腺法新,同时调整睡眠、饮食、

精神状态,最终帮助患者激发内在免疫力。

密切关注病情“蛛丝马迹”

记者:重症患者得以救治成功,对接下来的诊疗思路会有怎样影响?

胡必杰:其实之前也有零星重症病例痊愈出院,但 22日集体出院 4例重症,确实可以用“振奋人心”来形容。从 4例及其他重症患者我们可以追溯,老年人、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患者、CD4淋巴细胞偏低患者,容易出现重症症状。这也提示,这类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

此前也有专家提及“炎症风暴”,但“风暴”出现应该还是有个过程的。新冠病毒很“狡猾”,对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比较早需要进行相关检验,少数患者会出现水样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类似表现可能也提示向重症过渡,这些都为临床医生拉响“警报”。

记者:有人预计“未来一周,绝大多数患者都将得到治愈出院”, 您觉得这样的说法可靠吗?

胡必杰:乐观估计的话,这一说法没有错。预计 23日痊愈出院患者也将是两位数,

大量轻症患者痊愈出院,治愈出院率可进一步提升。 不过上海正值复工的关键时刻,还是不能放松警惕,以防万一出现波峰。

———抗疫阻击战

解放访谈 胡必杰 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学分会第三、第四届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兼肺部感染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主任

临港新片区多方支持提供全周期全链条服务 解决复工复产各种困难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疫情难挡特斯拉上海扩产步伐■本报驻临港记者 胡幸阳

满载着黑白两色 6 台国产 Model 3 汽车的运输车驶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早些时候,载着上班员工的大巴、私家车则陆续驶入。 这座巨型厂房虽已轰隆运转近两周,

仍有人担心,受疫情影响,工厂产能会不会下降?车辆交付会不会延后?

就在 2月 22日, 特斯拉中国举办了一场网络招聘会,一线车间正为产能扩张招兵买马;前几日,超级工厂着手拓宽道路,以匹配更多的人员、车辆、物料出入;2月 10日前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内几家特斯拉上游供应商也已悉数复工复产。

种种迹象让担忧显得多余———临港工厂正加足马力, 让一台台 Model 3 接连下线。特斯拉防疫联络员、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主任科员孙筱和说,

预计超级工厂将实现每月 12000 辆左右的产能,“这个数字还会逐渐上升。”

多方支持才能“逆势飞扬”

疫情影响员工返沪, 工厂需要防疫物资,上游零部件也不能缺。“特斯拉原先的开工计划、人员安排都被打乱了。”为特斯拉中国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上海临港漕河泾人才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助理沈波透露。面对种种困难,上海工厂能“逆势飞扬”,离不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 各开发主体的全周期、全链条服务。

从正月初八接到通知起,孙筱和就多了一个“办公室”———特斯拉超级工厂。每天,

他都在相隔 20公里的管委会与特斯拉工厂间奔波,为特斯拉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各种困难,并检查工厂的防疫工作情况。

“每天至少去一次工厂,有时候一天来回跑三次。” 孙筱和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下班。”

有一晚,近 9 点,他正准备收拾背包回家,电话响了。4名从重点地区刚刚抵沪的特斯拉员工,均因与人合租等原因,住处不符合居家隔离要求,被拦在了家门口。

孙筱和当即联系 4 人所在社区的居委书记,将他们送到临时隔离观察点。隔离期满后,他们便能回到工厂上班。他告诉记者,

这处隔离观察点是临港新片区专门为企业返沪员工设置的。

临港产业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则为特斯拉提供了防疫物资保障。 总经理刘铭说,

公司从特斯拉项目还在谈判阶段时,就与其全程对接;项目落地后,更是做好各项保障。

复工前几天,特斯拉向临港产业区公司派驻在工厂的联络员陈艺提出,食堂实行分餐制,需要大量一次性饭盒。公司马上协调,

迅速为其配齐饭盒。公司与新片区管委会还为特斯拉提供了 1 万只应急口罩与两台应对大人流的测温仪。

上游供应商复工复产特斯拉上海工厂得以复工复产,也要归

功于供应商的及时复工。

在超级工厂西边不远的临港蓝湾未来城内,上海临港均胜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已与特斯拉同步复工。 总经理奚晓华告诉记者,公司为特斯拉工厂供应方向盘、气囊等零部件,目前复工率已达 60%,产能已恢复超过五成。

同一个产业园区内,SAS 上海公司也于 2

月 12日复工, 为特斯拉工厂供应持续驾驶舱模块。“我们公司主要组装显示屏、 仪表盘、空调等零部件,并为模块系统结构做基层开发。”

总经理徐国俊说,“很多员工还回不了上海,我们就委托劳务公司新招聘了近 20人, 总复工人数达到了原有的 70%,产能恢复了 60%。”

孙筱和告诉记者,特斯拉工厂复工了,这些上游企业自然有了复工的动力与信心。然而, 在疫情期间, 企业复工仍会遇到各种困难,管委会、开发主体的任务,就是帮他们解决这些困难。SAS 公司就遇到了防疫物资不足,部分供应商未复工的难题。孙筱和说,管委会已为其提供足够的防疫物资, 并正设法协调,“让特斯拉供应商的供应商也尽快复工复产。”

“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同时,疫情防控工作也不能落下。”孙筱和仍会定期巡检各家企业。

超级工厂还要扩张产能事实上,特斯拉超级工厂不止做到了复工

复产。 不停歇的招聘工作传递了明确的信息———疫情也无法停下工厂扩张产能的脚步。

年前, 特斯拉就招聘了数百名新员工。按原计划,这些员工将于年后入职。上海临港创新经济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龚伟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部分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员还暂时无法来沪。

“即使如此,也有 300多人要来上海。他们

大都没有住处,这段时间也很难租到房屋。”龚伟说,“我们准备了多套方案,最后选定产业区内两栋先租后售的公租房,其中有 200多套房源,足以满足这些特斯拉员工的租住需求。”此外, 临港服务公司还准备了职工宿舍备用,并排摸周边酒店情况,以应对可能抵沪的更多员工。新片区管委会还启动了位于临港主城区的一处人才公寓,分流了一批员工。

这几天,特斯拉的招聘会也已紧锣密鼓地召开了两场, 主要招聘生产一线急需的质量、

物流、涂装车间员工。疫情期间,线下面试自然无法进行,临港人才公司设法开辟了全新的网络面试渠道。

“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应聘人员与特斯拉面试官架起一座桥。” 沈波说,“网络面试看似比线下轻松,实则要一一协调好应聘者与面试官的时间,费时费力。”

他告诉记者,特斯拉方面 19日提出,希望在 2月 22日安排一场网络面试, 临港人才公司紧急联系, 协调安排好 250余名应聘人员,

顺利完成了这场面试。当这批被录用的员工来到工厂报到时,人才公司还将与管委会、服务公司、产业区公司一同,做好后续安顿工作。

工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熟练,孙筱和认为,“今年的产量一定是一个上扬的趋势。”

产能扩张,物料、整车的出入频率自然将随之增加。刘铭说,特斯拉超级工厂希望将工厂出入口道路从 12米拓宽至 24米,临港产业区公司当仁不让地帮助其做好配套工作,“工程需要审批手续, 我们协助特斯拉沟通协调,

采取‘容缺后补’的形式;周边土地要做平整等准备工作, 我们也尽快解决———总而言之,让他们尽快具备开工条件。”

新闻热线:021-63523600

广告热线:021-22899999 转解放日报广告中心今日 国内邮发代号:3-1

国外发行代号:D124

上观客户端

明日晴到多云 温度:最高 15℃,最低 7℃

风向:东南 风力:3-4级多云 温度:最高 21℃,最低 11℃

风向:偏南 风力:4-5级

■本报记者 张驰

早晨 8 时 30 分的阳光照进A3病区的时候, 上午的会诊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才开始,几名医生边吃着盒饭, 边讨论患者的病情。要不是堆满各种物资的走廊,和或浓或淡的酒精与消毒液的混合味道,

我几乎忘记了这里是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风暴中心, 上海“战疫”的最前线。

一直在污染区陪护我的公卫中心的汪邦芳老师感慨:“这里的医护人员高强度工作两周才能换班休息,疫情发生那么久了,很多医生护士都已经进来第二轮了。我们在这里安营扎寨那么久,把这里都过出家的感觉了。”

汪老师 2月 1日进入 A3病区后,一直没回过家。没回家的汪老师刚送我走出污染区域, 又忙去了,一旁几名休息护士的午餐闲聊则飘到我的耳边———

“哈哈哈, 前两天感控的黎兰英回家, 他们家猫都不认她了,说是消毒水洗太多,猫闻不出她的味道……”

我想,这些细节也许才是战斗在新冠肺炎防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关于家的真相……

▲医护人员正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A3

病区的病房内护理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荨汗水和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让一名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A3 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的护目镜和眼镜都蒙上了雾气。

均 张驰 摄

医护人员把“战疫”过成了“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