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 - 國立臺灣大學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09... · 研究成果...

4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10 77 研究成果 師生編著新書簡介 中國社會史 梁庚堯 著 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10 月,484 頁,ISBN9789863500377 本書起始於新石器時代華北、華南農業村落的興起,結束於近代中 國的社會變遷,以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為重心,討論中國歷史上相關的 重要問題,以明瞭其延續與變遷。 探討的問題諸如:農業村落的興起與土地制度、租佃制度的演進; 封建社會、門第社會、科舉社會出現的時代背景,及士人、士族、士紳 的社會角色;古代氏族與國家形成的關係和家族制度的變化;城市性質 的演變與工商業的盛衰、復振;人口的變動及其對社會中心轉移的影 響;漢末道教在傳統社會中的根源;中古到近世佛教社會力量的發展、 限制;近世民間祕密宗教的活躍與其對社會的影響;宗教、家族、政府、 士人、商人對推動社會福利與互助的貢獻;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在西方 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下的劇變。 本書課題之選取,分歷史階段看,可得各時代的社會特色;合而觀 之,則能掌握中國社會史的整體脈絡,有助於對傳統社會進行深層的思 考,是為理解中國社會發展軌跡的入門書籍。 (作者為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呂世浩 著 臺北:平安文化,2014 6 月出版,256 頁,ISBN9789578039117 秦始皇十三歲繼位,二十二歲剷除權臣親政,這個在巨變中成長 的中國第一位皇帝,不僅結束一個綿延千年的舊時代,也開創了一個 前所未有的新時代。為了邁向成功,他克制自己的感情。為了統一天 下,他忍辱負重,禮賢下士,不計出身和國籍,重用任何對自己有利 的人才。為了子孫久長,他事必躬親,貫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 的強勢改革,帶給後世深遠的影響。但最後他所得到的結局,卻是身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May-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年 10 月 77

    研究成果 師生編著新書簡介

    中國社會史

    梁庚堯 著 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年 10 月,484 頁,ISBN:9789863500377 

    本書起始於新石器時代華北、華南農業村落的興起,結束於近代中

    國的社會變遷,以社會組織與社會結構為重心,討論中國歷史上相關的

    重要問題,以明瞭其延續與變遷。 探討的問題諸如:農業村落的興起與土地制度、租佃制度的演進;

    封建社會、門第社會、科舉社會出現的時代背景,及士人、士族、士紳

    的社會角色;古代氏族與國家形成的關係和家族制度的變化;城市性質

    的演變與工商業的盛衰、復振;人口的變動及其對社會中心轉移的影

    響;漢末道教在傳統社會中的根源;中古到近世佛教社會力量的發展、

    限制;近世民間祕密宗教的活躍與其對社會的影響;宗教、家族、政府、

    士人、商人對推動社會福利與互助的貢獻;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在西方

    政治、經濟、文化影響下的劇變。 本書課題之選取,分歷史階段看,可得各時代的社會特色;合而觀

    之,則能掌握中國社會史的整體脈絡,有助於對傳統社會進行深層的思

    考,是為理解中國社會發展軌跡的入門書籍。 (作者為臺大歷史系名譽教授)

    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

    呂世浩 著 臺北:平安文化,2014 年 6 月出版,256 頁,ISBN:9789578039117 

    秦始皇十三歲繼位,二十二歲剷除權臣親政,這個在巨變中成長

    的中國第一位皇帝,不僅結束一個綿延千年的舊時代,也開創了一個

    前所未有的新時代。為了邁向成功,他克制自己的感情。為了統一天

    下,他忍辱負重,禮賢下士,不計出身和國籍,重用任何對自己有利

    的人才。為了子孫久長,他事必躬親,貫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

    的強勢改革,帶給後世深遠的影響。但最後他所得到的結局,卻是身

  • 研究成果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年 10 月 78

    腐屍臭,斷子絕孫。他強盛的天下,他珍視的帝國,在一生中最信任

    的三個人聯手背叛他之後,短短三年便一敗塗地、灰飛煙滅。回顧秦

    始皇充滿爭議又波瀾壯闊的一生,讓我們不禁思考:像他這樣聰明絕

    頂、意志剛強的人物,為什麼會讓自己漸次走向滅亡?他究竟是殘酷

    無情的暴君、剛愎自用的昏君,還是一位勇於改變世界的強者? 作者於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網路免費公開

    課程)開授「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是針對非文史專業的

    同學而設計的通識入門課程。這本書則是將該課程內容,藉由文字的

    形式呈現給各位讀者。 這本書是一門通俗而入門的歷史書,作者從《史記》中的秦始皇故

    事出發,向各位說明歷史學的有趣和迷人之處,以及和各位一起探討

    學習歷史究竟對我們的生命可能有什麼樣的用處。 

    (作者為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焦竑與晚明新儒思想的重構

    錢新祖 著,宋家復 譯 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年 5 月,354 頁,ISBN: 9789863500070 

    本書雖以焦竑一人的思想為焦點,但絕非一般意義下的思想傳

    記,而將焦竑思想作為明中葉以來新儒思想內部演變的縮影,突顯中

    國近代思想史自晚明至於前清的發展特色與重大轉折。 

    全書透過對於焦竑思想的系統性以及其在晚明與清代初期思想脈

    絡中的「時空性」(placedness)之分析來探討傳統中國近世思想史上的三大問題:一、晚明新儒學者內部「三教合一」運動的獨特性;二、程

    朱與陸王之爭所扮演的歷史角色;三、清代初期「漢學」的「論述意義」

    (discursive significance)。這三大問題息息相關,所顯示的是新儒內部思想的「重構」(restructuring)。 

    這種「重構」涉及一系列的相應變化──在形上學與宇宙論方面有

    日本學者山下龍二所說的理氣一元的「気の哲学」的出現,在本體論上

    有心性二元的瓦解,在知識與修身論上有人心、道心二心說的崩潰,

    在語言觀上則因對於名實之間關係的反思而產生一種與釋道兩家以及

    古典儒家都不相同的「神祕懷疑論」。 

    (作者為前臺大歷史系兼任教授,譯者為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研究成果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年 10 月 79

    時代的先行者:改變歷史觀念的十種視野

    陳建守 主編 臺北:獨立作家,2014 年 5 月,379 頁,ISBN: 9789865729103 

    本書收錄十位學者的學思歷程,他們走在時代的前端,藉由各自

    的學術專業,影響當代史觀,也改變了我們對於歷史乃至當下世界的

    認知:勞倫斯.史東(Lawrence Stone)復興了敘事傳統,賦予歷史書寫穿梭時空的魅力;卡爾.休斯克(Carl E. Schorske)以獨特的歷史之眼,洞悉藝術文化如何體現出時代脈動;保羅.奧斯卡.克里斯特勒

    (Paul Oskar Kristeller)重新探問「人文主義」的精神與定義,奠定文藝復興的研究基石;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結合史料與電影,訴說一則則過往被忽略的邊緣人的故事;克利弗德.

    紀爾茲(Clifford Geertz)透過人類學的「深描」手法,開創文化詮釋之路;彼得.布朗(Peter Brown)專注追尋基督正統之外的異教聖徒;彼得.蓋伊(Peter Gay)將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帶入史學研究,重塑布爾喬亞的面貌;葛爾達.勒納(Gerda Lerner)一生為婦女喉舌,並身體力行地將婦女帶入歷史研究的殿堂;喬伊斯.艾波比( Joyce Appleby)早在數十年前便意識到歷史的建構性,不斷叩問歷史是否「真實」;社會學家查爾斯.提利(Charles Tilly)不斷反思社會運動、革命與歷史進程的關聯。 

    (主編為臺大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臺大歷史學報第 53 期

    《臺大歷史學報》編輯委員會主編,2014 年 6 月,227 頁

    方震華 轉機的錯失──南宋理宗即位與政局的紛擾 邱仲麟 明清泰山香稅新考 李鑑慧 由兩篇講道文論湯瑪斯.格林哲學之當代宗教意涵 Christoph Thonfeld(陶克思) Cosmopolitan Normalisation? The Culture of Remembrance of World War II and the Holocaust in Unified Germany

    (〈普世脈絡下的正常化?統一後的德國關於二戰及大屠殺 的記憶文化〉)

  • 研究成果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年 10 月 80

    史原復刊第 5 期(總第 26 期)

    《史原》編輯委員會主編,2014 年 9 月,362 頁

    石昇烜 何處是居延?──居延城建置反映的漢代河西經營進程曲柄睿 巫蠱之禍作戰路線考 吳政緯 思明與認同──朝鮮士人的中國論戰(1765-1800) 楊可倫 識讀「帝國主義」──大躍進時期上海市編教材與教學

    中的城市發展 黃昱翰 《南方》漢詩文的國策宣傳與傳統文人的文化認同困境

    (1941-1943) 陳育麒 戰後臺灣水仙尊王信仰之研究討論 蔡名哲 《閒窓録夢》與作者的認同問題 郭珮君 〈元華光墓誌〉 馮 茜 評閻步克,《服周之冕──〈周禮〉六冕禮制的興衰變異》Alvin Chen 評 David Armitage, Foundations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Thought

    102 學年度學位論文彙目(2013.8-2014.7) (依作者姓氏筆劃序)

    博士論文

    作 者 論 文 題 目 指導教授

    朱開宇 唐代交通圖與唐帝國的空間運作──邊防、軍政佈局及歷史意義 梁庚堯 范毅軍

    胡雲薇 延續與斷裂──唐宋之間北方的士人研究 陳弱水 甘懷真

    陳怡宏 臺灣農村的「皇民化」──高雄州「部落」社會教化團體的運作 吳密察

    曾堯民 唐代的法華修行與念佛之會通──以千福寺飛錫的法華三昧與念佛 三昧為中心

    周伯戡

    游逸飛 戰國至漢初的郡制變革 邢義田 黃麗君 皇帝及其包衣奴才──論清代皇權與內務府官僚體制 陳國棟

    雷晉豪 征服與抵抗──周代南土的政治動態與文化轉型 陳弱水 陳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