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居—陳明子的膠彩創作論述 building •...

76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 創作論述 築•居—陳明子的膠彩創作論述 Building • Residence Creative Concept of Ming-Tzu Chen's Glue Paintings 指導教授:詹前裕 教授 研究生:陳明子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Sep-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

創作論述

築bull居mdash陳明子的膠彩創作論述

Building bull Residence

mdashCreative Concept of Ming-Tzu Chens Glue Paintings

指導教授詹前裕 教授

研究生陳明子 撰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

I

摘要

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轉化的過程中膠彩的創作在這過程中真的是五味雜

陳然而每個時代總有一些受當代關注的議題與價值那些都是值得挖掘與引用的

寶藏

近年來因地球暖化造成天氣環境異常災害不斷人們才意識到自然環境對人類

的重要性加上環保概念和保育的意識興起開始關切動物的生活環境以二十一世

紀科技與文明的發展人類無限的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衝擊環境生態使得

各物種原生棲地的消失與棲地的異變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各物

種瀕臨絕種流離失所筆者試圖在藝術創作領域中探討動物與人之間的生存權「築

居」的問題透過自我思索與自然環境歷史與文學時空創作出與現實情境之間的

一種交匯結合人工建築物的元素來表達作品經由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

物種生境的異變與破壞來構成創作的要素

這篇創作論述是以「動物的居住權」為主要研究對象當人類自認為相當充分的

以「人道」方式來對待動物但是否真的理解動物們所需還是只不過是人類自我

良好感覺呢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了

本論文內容大致分為五個章節茲簡述如下第一章緒論主要敘述創作研究動

機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名詞釋義加以說明第二章人與自然的關係文獻的探討

在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從最初的依賴和尊敬到遠離自然人與自然界所有物

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逝了傳達出來是對於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感受到越來越惡

化的生態與社會危機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思考什麼是

II

棲居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將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與藝術合而為一的可

能第三章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

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

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在本章節中談到了築bull居創作源起是因何事物引發筆

者對於此研究主題的創作如何將自我的創作歷程匯合自我意識的思維重新組合與

構成以家園及非家園此思維延伸至動物的居住權來做為整個研究創作的方針第

四章築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是針對作品創作理念形式加以詮釋從作品中

透露出創作者和這個環境的關係這些關係的來源和素材除了本身的意志情感之外

最主要的基調還是創作者他的周遭環境所帶給創作者直接或間接的意識輸入第五章

結論對於筆者創作過程的省思以及筆者在膠彩這條路未來的創作發展方向

關鍵字築bull居原生棲地動物的居住權生境

III

ABSTRACT

In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art cre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glue paintings is ambivalent However there always are issues

and values that ar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each era and they are treasures worth exploration

and citation

In recent years global warming has caused the abnormality of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incessant disasters making people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o care abou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animals due to the r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and awareness of nature conservation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umans infinitely expand

their living and activity space which impacts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and leads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native habitats of species and the change of their habitats In addition

humans hunt down or kill animals indiscriminately to make species become endangered and

displaced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 issue of survival rights between animals and

humans through his art creation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Through self-specula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e author has created a kind of cooperation with

real situations and integrated the element of artificial buildings to express that the vari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biotopes of other species are caus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humans in

natural ecology in the work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thesis is ldquo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rdquo When people

think they have treated animals with a completely ldquohumanerdquo approach do they really

IV

understand what animals need or do they merely feel self-complacent The issue is worthy of

our reflec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hief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scope and method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rms The second chapter is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 Natur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relation starts out from humans

dependence on and respect for the Nature to keeping away from the Nature and it has

gradually elapsed between humans and all species in the Nature The author feels that

ecological and social crises have become more deteriorated and he observes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ponders upon what inhabitation is and

what kind of building is regarded as inhabitation Moreover he ponders upon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grating humans with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art Through art

language the third chapter conveys that the inspiration of art creation comes from our daily

life Artists digest and ruminate over their social life experience transform what they see or

hear in life into art to show the inner emotions of their works and to bring out the emotions

of viewers The chapter also mentions the creative origin of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and

what matters have inspired the creation In addition it talks about guidelines for the entire

creation by reorganiz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authorrsquos creative process with the thought of

self-awareness and by extending the animalsrsquo right of habit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homeland and non-homeland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analysis of Building bull Residence and interprets the work from its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form The work reve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reator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will and emotions of the creator the chief keynote i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put of awareness

his surroundings have brought to hi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author

V

reflects upon his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s glue paintings

keywordBuilding bull Residence Native habitats 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 Biotopes

VI

目次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Ⅵ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07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09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11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居的可能性 13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16

第一節 築居創作緣起 21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3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27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30

第一節 創作的理念 30

第二節 作品解析 33

第五章 結論 60

VII

參考文獻 63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I

摘要

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轉化的過程中膠彩的創作在這過程中真的是五味雜

陳然而每個時代總有一些受當代關注的議題與價值那些都是值得挖掘與引用的

寶藏

近年來因地球暖化造成天氣環境異常災害不斷人們才意識到自然環境對人類

的重要性加上環保概念和保育的意識興起開始關切動物的生活環境以二十一世

紀科技與文明的發展人類無限的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衝擊環境生態使得

各物種原生棲地的消失與棲地的異變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各物

種瀕臨絕種流離失所筆者試圖在藝術創作領域中探討動物與人之間的生存權「築

居」的問題透過自我思索與自然環境歷史與文學時空創作出與現實情境之間的

一種交匯結合人工建築物的元素來表達作品經由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

物種生境的異變與破壞來構成創作的要素

這篇創作論述是以「動物的居住權」為主要研究對象當人類自認為相當充分的

以「人道」方式來對待動物但是否真的理解動物們所需還是只不過是人類自我

良好感覺呢這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了

本論文內容大致分為五個章節茲簡述如下第一章緒論主要敘述創作研究動

機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名詞釋義加以說明第二章人與自然的關係文獻的探討

在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從最初的依賴和尊敬到遠離自然人與自然界所有物

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逝了傳達出來是對於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感受到越來越惡

化的生態與社會危機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思考什麼是

II

棲居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將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與藝術合而為一的可

能第三章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

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

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在本章節中談到了築bull居創作源起是因何事物引發筆

者對於此研究主題的創作如何將自我的創作歷程匯合自我意識的思維重新組合與

構成以家園及非家園此思維延伸至動物的居住權來做為整個研究創作的方針第

四章築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是針對作品創作理念形式加以詮釋從作品中

透露出創作者和這個環境的關係這些關係的來源和素材除了本身的意志情感之外

最主要的基調還是創作者他的周遭環境所帶給創作者直接或間接的意識輸入第五章

結論對於筆者創作過程的省思以及筆者在膠彩這條路未來的創作發展方向

關鍵字築bull居原生棲地動物的居住權生境

III

ABSTRACT

In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art cre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glue paintings is ambivalent However there always are issues

and values that ar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each era and they are treasures worth exploration

and citation

In recent years global warming has caused the abnormality of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incessant disasters making people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o care abou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animals due to the r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and awareness of nature conservation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umans infinitely expand

their living and activity space which impacts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and leads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native habitats of species and the change of their habitats In addition

humans hunt down or kill animals indiscriminately to make species become endangered and

displaced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 issue of survival rights between animals and

humans through his art creation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Through self-specula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e author has created a kind of cooperation with

real situations and integrated the element of artificial buildings to express that the vari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biotopes of other species are caus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humans in

natural ecology in the work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thesis is ldquo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rdquo When people

think they have treated animals with a completely ldquohumanerdquo approach do they really

IV

understand what animals need or do they merely feel self-complacent The issue is worthy of

our reflec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hief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scope and method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rms The second chapter is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 Natur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relation starts out from humans

dependence on and respect for the Nature to keeping away from the Nature and it has

gradually elapsed between humans and all species in the Nature The author feels that

ecological and social crises have become more deteriorated and he observes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ponders upon what inhabitation is and

what kind of building is regarded as inhabitation Moreover he ponders upon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grating humans with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art Through art

language the third chapter conveys that the inspiration of art creation comes from our daily

life Artists digest and ruminate over their social life experience transform what they see or

hear in life into art to show the inner emotions of their works and to bring out the emotions

of viewers The chapter also mentions the creative origin of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and

what matters have inspired the creation In addition it talks about guidelines for the entire

creation by reorganiz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authorrsquos creative process with the thought of

self-awareness and by extending the animalsrsquo right of habit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homeland and non-homeland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analysis of Building bull Residence and interprets the work from its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form The work reve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reator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will and emotions of the creator the chief keynote i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put of awareness

his surroundings have brought to hi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author

V

reflects upon his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s glue paintings

keywordBuilding bull Residence Native habitats 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 Biotopes

VI

目次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Ⅵ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07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09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11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居的可能性 13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16

第一節 築居創作緣起 21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3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27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30

第一節 創作的理念 30

第二節 作品解析 33

第五章 結論 60

VII

參考文獻 63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II

棲居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將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與藝術合而為一的可

能第三章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

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

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在本章節中談到了築bull居創作源起是因何事物引發筆

者對於此研究主題的創作如何將自我的創作歷程匯合自我意識的思維重新組合與

構成以家園及非家園此思維延伸至動物的居住權來做為整個研究創作的方針第

四章築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是針對作品創作理念形式加以詮釋從作品中

透露出創作者和這個環境的關係這些關係的來源和素材除了本身的意志情感之外

最主要的基調還是創作者他的周遭環境所帶給創作者直接或間接的意識輸入第五章

結論對於筆者創作過程的省思以及筆者在膠彩這條路未來的創作發展方向

關鍵字築bull居原生棲地動物的居住權生境

III

ABSTRACT

In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art cre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glue paintings is ambivalent However there always are issues

and values that ar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each era and they are treasures worth exploration

and citation

In recent years global warming has caused the abnormality of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incessant disasters making people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o care abou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animals due to the r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and awareness of nature conservation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umans infinitely expand

their living and activity space which impacts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and leads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native habitats of species and the change of their habitats In addition

humans hunt down or kill animals indiscriminately to make species become endangered and

displaced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 issue of survival rights between animals and

humans through his art creation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Through self-specula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e author has created a kind of cooperation with

real situations and integrated the element of artificial buildings to express that the vari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biotopes of other species are caus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humans in

natural ecology in the work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thesis is ldquo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rdquo When people

think they have treated animals with a completely ldquohumanerdquo approach do they really

IV

understand what animals need or do they merely feel self-complacent The issue is worthy of

our reflec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hief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scope and method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rms The second chapter is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 Natur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relation starts out from humans

dependence on and respect for the Nature to keeping away from the Nature and it has

gradually elapsed between humans and all species in the Nature The author feels that

ecological and social crises have become more deteriorated and he observes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ponders upon what inhabitation is and

what kind of building is regarded as inhabitation Moreover he ponders upon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grating humans with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art Through art

language the third chapter conveys that the inspiration of art creation comes from our daily

life Artists digest and ruminate over their social life experience transform what they see or

hear in life into art to show the inner emotions of their works and to bring out the emotions

of viewers The chapter also mentions the creative origin of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and

what matters have inspired the creation In addition it talks about guidelines for the entire

creation by reorganiz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authorrsquos creative process with the thought of

self-awareness and by extending the animalsrsquo right of habit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homeland and non-homeland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analysis of Building bull Residence and interprets the work from its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form The work reve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reator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will and emotions of the creator the chief keynote i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put of awareness

his surroundings have brought to hi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author

V

reflects upon his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s glue paintings

keywordBuilding bull Residence Native habitats 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 Biotopes

VI

目次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Ⅵ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07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09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11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居的可能性 13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16

第一節 築居創作緣起 21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3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27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30

第一節 創作的理念 30

第二節 作品解析 33

第五章 結論 60

VII

參考文獻 63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III

ABSTRACT

In fa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and art creation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glue paintings is ambivalent However there always are issues

and values that ar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each era and they are treasures worth exploration

and citation

In recent years global warming has caused the abnormality of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incessant disasters making people begin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o care abou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animals due to the r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s and awareness of nature conservation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and civiliz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umans infinitely expand

their living and activity space which impacts the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and leads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native habitats of species and the change of their habitats In addition

humans hunt down or kill animals indiscriminately to make species become endangered and

displaced The autho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 issue of survival rights between animals and

humans through his art creation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Through self-specula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istory and literature the author has created a kind of cooperation with

real situations and integrated the element of artificial buildings to express that the vari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biotopes of other species are caused by the intervention of humans in

natural ecology in the work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thesis is ldquo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rdquo When people

think they have treated animals with a completely ldquohumanerdquo approach do they really

IV

understand what animals need or do they merely feel self-complacent The issue is worthy of

our reflec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hief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scope and method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rms The second chapter is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 Natur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relation starts out from humans

dependence on and respect for the Nature to keeping away from the Nature and it has

gradually elapsed between humans and all species in the Nature The author feels that

ecological and social crises have become more deteriorated and he observes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ponders upon what inhabitation is and

what kind of building is regarded as inhabitation Moreover he ponders upon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grating humans with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art Through art

language the third chapter conveys that the inspiration of art creation comes from our daily

life Artists digest and ruminate over their social life experience transform what they see or

hear in life into art to show the inner emotions of their works and to bring out the emotions

of viewers The chapter also mentions the creative origin of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and

what matters have inspired the creation In addition it talks about guidelines for the entire

creation by reorganiz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authorrsquos creative process with the thought of

self-awareness and by extending the animalsrsquo right of habit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homeland and non-homeland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analysis of Building bull Residence and interprets the work from its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form The work reve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reator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will and emotions of the creator the chief keynote i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put of awareness

his surroundings have brought to hi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author

V

reflects upon his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s glue paintings

keywordBuilding bull Residence Native habitats 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 Biotopes

VI

目次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Ⅵ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07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09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11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居的可能性 13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16

第一節 築居創作緣起 21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3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27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30

第一節 創作的理念 30

第二節 作品解析 33

第五章 結論 60

VII

參考文獻 63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IV

understand what animals need or do they merely feel self-complacent The issue is worthy of

our reflection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chiefly describes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scope and method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rms The second chapter is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the Natur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relation starts out from humans

dependence on and respect for the Nature to keeping away from the Nature and it has

gradually elapsed between humans and all species in the Nature The author feels that

ecological and social crises have become more deteriorated and he observes the relation

between humans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ponders upon what inhabitation is and

what kind of building is regarded as inhabitation Moreover he ponders upon the

possibilities of integrating humans with species and the environment with art Through art

language the third chapter conveys that the inspiration of art creation comes from our daily

life Artists digest and ruminate over their social life experience transform what they see or

hear in life into art to show the inner emotions of their works and to bring out the emotions

of viewers The chapter also mentions the creative origin of ldquoBuilding bull Residencerdquo and

what matters have inspired the creation In addition it talks about guidelines for the entire

creation by reorganiz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authorrsquos creative process with the thought of

self-awareness and by extending the animalsrsquo right of habitation with the concept of

homeland and non-homeland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analysis of Building bull Residence and interprets the work from its creative philosophy and

form The work reveal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reator and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will and emotions of the creator the chief keynote is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input of awareness

his surroundings have brought to him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in which the author

V

reflects upon his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s glue paintings

keywordBuilding bull Residence Native habitats 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 Biotopes

VI

目次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Ⅵ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07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09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11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居的可能性 13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16

第一節 築居創作緣起 21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3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27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30

第一節 創作的理念 30

第二節 作品解析 33

第五章 結論 60

VII

參考文獻 63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V

reflects upon his creative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s glue paintings

keywordBuilding bull Residence Native habitats The right of habitation of animals Biotopes

VI

目次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Ⅵ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07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09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11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居的可能性 13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16

第一節 築居創作緣起 21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3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27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30

第一節 創作的理念 30

第二節 作品解析 33

第五章 結論 60

VII

參考文獻 63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VI

目次

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Ⅵ

圖目次 Ⅷ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0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07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09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11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居的可能性 13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16

第一節 築居創作緣起 21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3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27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30

第一節 創作的理念 30

第二節 作品解析 33

第五章 結論 60

VII

參考文獻 63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VII

參考文獻 63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VIII

圖目次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 ---------------------------------------------- 08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 10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 10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 12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 Arvydas Alisanka〈蛋殼居〉2012 -------------------------- 15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 ------------------------------------------------- 18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 ----------------------------------------------------- 18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 ----------------------------------------------------------------- 19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 ---------------------------------------------- 19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0〜2000牡蠣殼 ----------------------------------- 20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 22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 22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 22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 ----------------------------------------------------- 24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 ----------------------------------------------------- 25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 -------------------------------------------------------- 25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 ----------------------------------------------------- 26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紙本膠彩 ---------------------------------------------- 35

圖 19 陳明子〈水泥叢林〉局部 ------------------------------------------------------------------- 36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紙本膠彩 ----------------------------------------------------- 38

圖 21 陳明子〈家Ⅰ〉2014紙本膠彩 -------------------------------------------------- 40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紙本膠彩 -------------------------------------------------- 42

圖 23 陳明子〈流浪漢〉局部 ---------------------------------------------------------------------- 43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IX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紙本膠彩------------------------------------------------------ 45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紙本膠彩------------------------------------------------------ 47

圖 26 陳明子〈逃離異域〉2015紙本膠彩 ----------------------------------------------- 49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 ---------------------------------------------- 51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 ---------------------------------------------- 53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 ---------------------------------------- 55

圖 30 陳明子〈家Ⅱ〉局部一 -------------------------------------------------------------------- 56

圖 31 陳明子〈家Ⅱ〉局部二 -------------------------------------------------------------------- 57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 ---------------------------------------- 59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創作研究動機

剛接觸這次專題時筆者思考過所要創作的題材是否可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生態

與人之間的關係生態危機的例子隨處可見許多人也探討過無數次的案例了但對

於筆者自身而言又看見什麼要傳達出什麼訊息來

至於筆者又為什麼要研究這個主題筆者在山林小鎮長大對於周遭環境的惡化

格外敏感以往悅耳的鳥鳴聲和潺潺的溪流都聽不見有的是吵雜的汽車聲惡臭變

色混濁的溪水看不見森林只見到零零散散的樹和一些人工物山林間雲霧繚繞怡

人的景色卻只剩下的是灰濛濛厭惡的世界看見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在改變在生活

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人類處理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時

是以一種奴隸的規範思維來認定土地物種只是一種財產任意使用視若無睹地滅

絕許多物種因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思把這份思維做為創作研究探討

的動機

在《莊子齊物論》中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是天地萬物中

的一個存在天地萬物與人同為自然整體的一部分相互之間存在著感應的關係

說明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分的是融合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思想上主

導一切然而我們居住的地方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引發的糧食問題自然資源的過

度利用環境污染的惡化以及工業開發等因素未曾停止往外擴張的建築水泥和人

工化的都會對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和繁衍造成莫大的傷害和嚴重的衝擊因為人類

不斷擴張自己的居住地與活動空間導致人與自然界的各物種在空間上的區隔越來越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

小人類爭取自己的權力自己的居住權將土地無限擴展只為自己的私慾造成其

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以致生物圈內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其

次也因筆者是一位母親身為母親看到環境被破壞剎那間擔憂起來以後小孩他

們要面對什麼樣的環境呢看見自己周遭的環境變化及那一份母親的心去思索藝術

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再以生活周遭的環境和情感世界做為發端去探討人

與物種間棲息地之關係其目的要喚醒大家對於環保意識更加深入的了解與重視相

對的希望藉由藝術能喚醒我們麻木的心靈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

第二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 研究範圍

本文以 2013 年〈水泥叢林〉主題之後所創作為主要對象所討論的範圍試圖從

文學上分析美術史科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社會時事探討到動畫都是筆者來做

為創作的發端題材在文學上分析從文學中「賦比興」1的手法做為基調與形

成方式擴展至自然書寫人文層次之中來論述與創作相關的事物等其次再融

合美學做為發端的基礎經由這樣的創作研究主題過程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經驗

與生命歷程做為創作心得詮釋在創作思維作品元素借用技法來轉換與實踐

然而生態環境學上的研究從人類以一個物種的形式存在思索與其他物種「築

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而時常衝突傾訴動物已無法

回到牠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動物失去了牠們原來的居所再融合

社會時事話題參考動畫來做為探討在文明與環境和慾望中如何和大自然和諧共存

的關係這部份很值得深思藉由這樣的創作歷程讓創作者在創作及呈現的過程

有另一深層的體驗此外也帶給觀者更加層次的深思「人土地生命環境自

然」間相互密切的關係

1 《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對於「賦比興」歷來有許多解釋最著名的要算朱熹的說法「賦

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朱熹

(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頁 5頁 10頁 17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是透過筆者的生活周遭環境與經驗藉由事物形象來傳達思維與情

感研究方法有「文獻研讀法」「分析法」

(一) 文獻研讀法

1從古文學中「賦比興」的手法來直陳其事譬喻寄託做為創作領域描

繪反映現實

2搜集本創作相關書籍與社會時事資料如生態環境學自然書寫及人文層面上

的觀點思索藝術創作的關聯性並做為本論述的基礎

3從美術史科來探討分析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及美學觀點作品論述範疇

4從多元化的現代藝術動畫中對於環境意念傳達觀察並整理出這些多元化的

藝術在創作思維下所表現出情感

(二) 分析法

根據上述研究方法加以整合歸納藉由繪畫形式將其轉化因而在思維上進行重

組結構以膠彩做為創作媒材表現不同的肌理技法及特性具體呈現視覺感受與事

物內在的本質在傳統與當代間試圖找尋一個平衡點將情緒衍生為一個視覺上的詮

釋以追求藝術的衝動及情感的釋放分析法運用以下幾點

1自我觀察與檢視觀察與生態所有相關的事物檢視自身對這些事物的情感

2探討之創作問題與方向再將其事物來做為創作與方向問題之探討

3創作表現與實踐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以及所學的美學觀點與技法融合並利用

藝術創作表現實踐本研究主題的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 築居

在筆者《築bull居》這一篇論文的主標題所提到〈築bull居〉是原載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演講與論文集》孫周興譯中所談到的〈築居思〉引用為

標題此文集中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對於建築與棲居的思考都以

位置和空間的關聯人和空間的關係做一個支點但筆者對於〈築居〉的看法中

「築」物之建立―為「建築」築造之意「居」以「棲居」為保護自由安全棲

身之意然而人築造各種建築物並非任何建築物都是棲居例如工廠橋樑

火車站高速公路水壩和市場都是建築物但它們都不是居住之地但確是成為棲

居的手段和過程這點很贊成海德格爾的看法但筆者沒有談到「思」主要是海德

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是以「人」的思考為目標而筆者的「思」是要

反其道以動物的棲居而作為目標來探討與思索

就如以上所說的並不是每一種建築物都可以成為居所人會考慮到所居住的環

境是否安全舒適更對於生活水準和品質的要求反思在大自然界中動物的居住

權無法要求嗎

二 生境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6

生境(habitatBiotope 希臘語 bios =生命+ topos =地點)指生物的個體種群

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環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條件和其他對生物起作用的生態因素又稱

棲息地指特定物種生活和生長的地方2

三 環境

環境(environment)意指人類周邊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因素

而言一般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

四 自然寫作

自然寫作的英文是(Nature Writing)泛指一切以自然為對象的書寫不一定指

文學作品此為廣義的自然寫作3

五 圈養

根據華盛頓公約(簡稱華約CITES)「圈養」是指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飼養從野

外捕捉的標本例如在可控制的環境把從野外採集的蛋敷育成鸚鵡這鸚鵡是圈養

標本4

2 在線新華字典取自 httpxh5156educomhtml5132574html引用日期2013 年 9 月 23 日

3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4 晃頭晃鳥討論區取自 httpwwwswingingbirdcomforum_replyaspQuery=bigkuoampID=20303引

用日期2013 年 10 月 01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第二章 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東方歷代名畫中將人與自然之間共處融合的情景在藝術繪畫上表露無疑

如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圖 1)本幅描繪初冬江南水景取自現實生活江邊漁人

作活的情景居民因謀生的需求忍受寒風凜冽的天氣在蕭瑟寒凍的江面上張網補

魚的艱辛場景岸上騎驢者不知是旅者或行商卻因寒雪紛飛畏縮不前人和驢的表情

各具苦寒難行之色無論是漁人或旅者的生活情況都表現出當時人對自然之間相依

存在當時的人們從自然中學習尊崇自然對自然的熱愛相融相親是無與倫比

的而西方人不像中國人把自己化入自然去作體驗卻是站在自然之外去觀察研究

以探尋征服自然之方法向自然挑戰鬪爭以令自然屈服5但是在今日二十一世紀

的時代裡我們聽見看見的是什麼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這時代世界環境危機引

發的環境思潮也同樣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關懷的藝術家文學家紛紛在世界各地角落用他們所懂得語言表達的方

式來詮釋關懷對自然環境生態危機的反映亨利bull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

-1862)在《湖濱散記》(1854 年)一書中強調人要接近自然要追求生活簡樸而

心靈富沃的生活並認為保育應包括「尊敬」自然然而人與自然關係的概念仍然停

留在人文主義下的合理與睿智地利用自然6總之人與自然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

的基礎關係

一位藝術家創作生態藝術作品時所展現的生態性其實是用一個「瞬間與有限

空間」呈現無限尺度的生態現象每一幅生態作品的創作它其中內涵都可延伸到更

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19

6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美真譯)臺北

市天下遠見序Ⅲ序Ⅳ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8

廣大的空間與更長久的時間軸上在藝術創作作品中觀察到人與物種環境的關係

我們可以從遠古時代遺留下來文化藝術中得知在中國歷史脈絡中根據中國人的

文字記載(甲骨文銘文)商代已有對「天」和「諸神」的信仰因對自然比較缺

乏理解分析追究只是欣賞與觀照的態度因而產生在後世傳頌的神話及傳說

塑造了我們對古代中國人自然環境思想的認識並抱持著敬天畏天的思想所傳達

出來當時「人類與自然」「藝術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中國人對大自然的感受在東方

文學上最早已出現在「詩經」中而後才出現在視覺藝術裡詩經與楚辭喚醒了人對

大自然的情感更勝山水畫7

希臘哲學最早的發源地是伊奧尼亞(Ionia)早期伊奧尼亞的哲學家都是自然學

家他們觀察自然界希望在變遷不已的自然現象中找出不變的本體8而在中國道

家便以觀宇宙現象自然萬物存在和演化來做為禮教的設立《老子bull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莊子bull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

物與我合一」就是這樣自然而然的意境亦即可知不管在東西方歷史發展脈絡中

既已說明了「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

圖 1 五代趙幹〈江行初雪圖〉絹本水墨設色259times3765 cm(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7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頁 139140

8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頁 16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9

第一節 漸逝之自然

從遠古年代人類和其他物種都還處於洪荒時代的原始狀態下各自都有自己的

生活法則到了新石器時代就開始利用動物生活把動物馴服替人類生產食物工

作娛樂擺脫狩獵及採集維生的社會開始有了農業和畜牧業人類在演化中開始馴

化了豬牛羊等等各物種有些動物被人馴服幾千年和人類關係密切但不是每一

種動物都能被人駕馭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是人類無法馴化的牠們與人很疏遠而不

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雖然遠古時代生產力十分落後大自然的規律知識等都掌握

甚少對於自然界是以一種猜測崇拜敬畏與原始的思辨所以人們對於自然有了

更多的適應自然利用自然而相對的改造自然也很有限是一種以被動順其自然和

自然共處融合

15 世紀後跨海殖民的開始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起了重大改變人類再

度為了所謂權力的代表做出「圈地」的行為隨著農耕與畜牧的興起為了維持有

效的增產人類除了大肆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使用之外也大量使用含有毒性的殺蟲

劑或化學肥料造成眾多生物在食物鏈的影響下大量死亡嚴重危害到生態環境的平

進入工商時代的來臨環境的污染問題便接踵而至由於人口的增加對自然資

源索求激增的結果進而對環境造成既快速又直接的衝擊從偏遠的土地到高遠遼闊

的天空在工業時代所製造毒物的毒害之下良好的生態環境很難倖免於難一直受

到人類在不知不覺中的無情的迫害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災害對整個生態系的破壞相

當嚴重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息地的破壞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類居住地道

路工業和農業等再次激化了人類與各物種生存空間的衝突(圖 2)人類與自然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0

關係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征服史「人是萬物的主宰」「人定

勝天」的思維日益增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造成所有自然生態圈的危

機當然這也包括人類自身的危機

從人與自然關係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已經從最

初的依賴和尊敬而遠離自然更因自己的狹隘眼光以文明為藉口自以為是而不斷

的擴充自己尋求利用控制大自然甚至改變自然在全球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以

及全球異常的氣候變化中和人類私慾貪婪之下的過度開發導致各物種間基本生態環

境的破壞和棲息地的消失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工具的革新人類為了自

身的生存環境更好便開始對自然的進一步索取人口的增加雨林的砍伐土地的

開墾河流的改造能源的大量開採和使用等等自然界所有物種開始一點一滴的漸

逝了(圖 3)

圖 2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圖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1

第二節 被迫依附人類的世界

無法恢復原棲息地人類自以為是給予「築」

人類自認為是萬物的主宰要支配任何事物為了利益大肆破壞很多物種因人

類的貪婪早已滅絕當人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是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

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自己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

賴現在雖然有改進的心但已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與污染使得物種已沒有棲息空

間人類依然異想天開的想為動植物建造棲息之所例如植物園動物園等大型的

棲所但這些大型的棲所它們的存在真的合理嗎「植物園」更是不用說了因為牠

們不會動人類只要用科技設備建設一棟建築物裡面不管是要沙漠熱帶雨林等等

環境都難不倒人類的但卻忘了本質所在(圖 4) 再者「動物園」在多數人的心

中常代表兒時的一種甜蜜回憶的符號更是能在生活中近距離親眼見到活生生的野

生動物那種滿足是不可言語的

在今日的科技發達的時代也相對的帶動農漁牧產業筆者曾經看過一則報導

報導是說中國大陸將在南沙以工業化理念構築一座「養魚工船(可移動式養殖平

臺)」這些種種都只是在滿足人類的慾望自私的心誇耀自我的能力罷了或許有

個富麗堂皇的藉口「人類要生存下去」那麼其他物種呢沒有居住權就不用生存下

去嗎

反觀這些動物們這是牠們的樂園嗎以魚類中的鮭魚來說鮭魚需要從海水回

溯到淡水的河流再順著溪水溯往上游才能繁殖下一代可是人類只能供應水池讓牠

們「居」一隻獵豹須要數十里的棲地打獵和教導幼豹猩猩須要數十年才能教導小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2

猩猩獨立謀生一代傳一代需要時間與空間就因人類淺見自認為建造「圈養」動物

的地方就好卻從未深思過動物棲息與傳授下一代生存的重要性

圖 4 陳明子攝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2014台中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3

第三節 藝術對環境築bull居的可能性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關係不斷發生變化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嚴

重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繁也急劇提高人與棲息地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

使得我們不得不對人與棲息地的關係進行深層次的省思在人類社會演變過程中快

速的工業化與商業化之下從高山到海岸都市不斷擴張優良農地逐漸減少空氣

水與土壤受到污染戶外遊憩需求增加等都導致有限的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生

活品質日趨惡劣正是造成當今棲息環境已經或面臨破壞改變剝奪這也是人與

自然關係惡化的深層原因

在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築bull居bull思〉一文本中談到對於築

和居作出思考

(1)什麼是棲居

(2)在何種意義上築造歸屬于棲居

在字面上看起來我們似乎只有通過築造才能獲得棲居雖然築造以棲居為

目標可是並非所有的建築物都是居所橋樑和候機室體育場和發電廠

是建築物但並不是居所火車站和高速公路水壩和商場是建築物但並

不是居所但在這裡也談到有些已超出了建築物這個領域如卡車司機以高速

公路為家但那裡並沒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紡織廠為家但那裡並沒有她的

居所總工程師以發電廠為家但他並不住在那裡這是以人類而言因人類

是靠它們而居住9

9 劉彥順編(20115)《生態美學讀本mdash築bull居bull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 113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4

從「築」的本質來看是什麼所謂「築」是經過非自然而形成的建築物而這個

建築物不一定能夠或者適合「居」還要看築造的建築物的功能在大自然中也有許

多動物都會自己築巢而牠們「築」的巢一定是適合牠們本身要繁殖下一代所築造的

棲居在「築」中要保有棲居的功能所在就必須要安全自由孕育保護的場所

棲居即被帶向和平意味著始終處於自由(das Frye)之中這種自由把

一切都保護在其本質之中棲居的基本特徵就是這樣一種保護10

相對之下「築bull居」對藝術而言又是什麼如何能利用藝術來傳達藝術家對這

整個環境生態的關注呢在周靈芝的《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一書中所提到

「生態」這詞來自於希臘文(oikos)意思就是「家」「居所」11這時代世界環境危

機引發的環境思潮也反映在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中以藝術多元化的方式來傳達環

境生態的關懷以台灣為例「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自 2006 年起邀請來自國

際的自然裝置藝術家展出訴求則是利用天然素材配合作品所在之處的自然環境特

色創作過程中取材用料都來源自然轉化過程並不會破壞環境展期結束作品拆解

後也將回歸自然利用循環或分解例如在 2012 年的作品中「蛋殼居」Egg-shelter

作者是一位來自立陶宛的阿維達斯bull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利用樹枝

(圖 5)一個以樹枝編織而成的蛋型空間訴求的是讓人化身為候鳥感受棲息的氛

圍讓人有機會可以獨處並享受自然的地方12不管何種表達方式的藝術都對於環境

棲息地的訴求思考「人類與自然」或是「藝術與自然」的連結作品中透露出創作

者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對這個世界所得到的感受藉由這些關係的思維和素材呈現出

10

同上註 7頁 116 11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頁 28 12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5

圖 5 阿維達斯艾力山卡(Arvydas Alisanka 1963-)〈蛋殼居〉2012 年樹枝關渡國際

自然裝置藝術季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6

第三章 透過藝術語彙的傳達實踐

藝術創作的靈感源自生活周遭透過藝術家將社會生活經驗消化而反芻反映生

活所見所聞轉化而成為藝術將作品展現出並引導觀賞者誘發出內在的情感

當筆者在探討這個創作主題時自我反問對於藝術創作和自然生態間我所要

表達些什麼那藝術又是什麼藝術是一種思想的表達一種求知的方法是認識各

領域文化的鑰匙在當下已有許多藝術家對生態這部分來詮釋如楊恩生日本藝

術家牧進竹內浩一等等他們用所謂「呈現真實」「複製自然」來表達對自然的「關

懷」(圖 6-9)楊恩生早期以靜物畫聞名晚期轉以自然生態為創作題材以觀察

及記錄來做為創作方式楊恩生的畫明暗強烈以刻劃細緻講究古典效果注重光線的

鋪排所創作出的作品設色豔而不俗層次厚實因而在作品創作中無形的透露創

作者吹毛求疵追求完美的個性

對於竹內浩一的認識是筆者在 2012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所舉辦的膠彩研習營竹

內浩一喜歡描繪動物雖然也畫過人物但始終還是對於動物有一份無法言語的情

感在竹內先生的作品中會感到一種禪意他在用色方面色調中涵蘊微妙色彩變化

散發一股細膩而優雅的詩情而畫馬時讓你覺得這匹馬帶點微微的愁感又帶憨厚

在畫猴子時有點俏皮有點稚氣日常生活中竹內先生就經常與動物接觸他用感覺

或試著去觸摸動物丟棄刻板的形象將自身融入動物去理解生命傳達繪畫動物的

魅力所在以作品〈鳴らす〉為例單純的猴子與鐘聯想反思自然和人類的問題

2012 年竹內浩一來台灣指導的那一年是以動物作為繪畫的對象而竹內先生

也善於描繪動物在東海膠彩研習營中筆者就描繪了一張以兔子為主題的作品〈悠閒〉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7

(圖 17)這是筆者小兒子在夜市所買的小白兔當時老闆說是迷你兔但如今已經

變巨兔是一隻灰白各一半的兔子平常牠都會跑到籠子外面來整個身體都貼在地

上很悠閒的趴著筆者一直看著小白兔偷偷的笑感到有趣就將牠悠閒的樣子描繪下

來但也開始筆者對動物的居住權做為探討透過這些藝術家對於當代思潮的敏銳度

與專業上豐富的知識針對筆者本身的繪畫特質與問題有助於創造力之提昇

然而二十一世紀的有些藝術家注入一股「生態的永續」價值理念在日本越

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及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營造出以藝術祭的形式來傳達對

環境及人文生態的關懷這樣做法結合了地景以及對環境的關注也尊重自然資源與

環境保護同時增加了「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13在這一塊台灣也慢慢逐漸成為

風潮形成主流價值其中有藝術家黃志陽(Huang Chih-Yang 1965-)的裝置藝術作

品利用牡蠣殼建造的「巢穴」(圖 10)陳列在比黃金還貴的台北市信義計畫區跟都

會形成強烈的落差在黃志陽受訪中說

「這些都滿有意思的殼就講到居住它裡面生育性的這種意象

全部都連結在一起我覺得把它拿到都會裡頭會很有意思」14

而這些作品不是虛擬的意象是來自我們對於「人棲居於土地上」的理念 轉化而

成的藝術語彙

1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市

頁 16 14

伊通公園〈內在躍動成畫作 黃志陽藝氣風發〉取自 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566

423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23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8

圖 6 楊恩生〈五色鳥〉2013紙本水彩56times76cm

圖 7 楊恩生〈貓嶼〉1991紙本水彩104times166cm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19

圖 8 牧進〈荒瘠〉1991膠彩182times2275cm

圖 9 竹內浩一〈鳴らす〉1984紙本膠彩160times150cm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0

圖 10 黃志陽(黃致陽)〈巢穴〉1999〜2000牡蠣殼

《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2003頁 123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1

第一節 築bull居創作緣起

筆者將自身體驗和情感還有筆者的周遭環境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的意識影響

與對各類藝術作品的動感視為創作前能量將所接觸到的養分轉化成創作的元素筆

者親身經歷過 921 地震八八水災(莫拉克風災)桃芝水災土石流等大自然的災

害深刻瞭解大自然反撲的威力希望藉由作品呈現出人與環境的關係人類必須

瞭解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我們想要什

麼樣的自然環境以及如何在自然與人之間取得平衡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卻

始終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態度

在還沒進入東海研究所就讀時筆者大部份的時間都是陪伴小孩在陪伴小孩成

長的這段時間經常與小孩觀看動物頻道 Discovery宮崎駿的動畫片也因而對於

宮崎駿的作品很感動喜愛宮崎駿的概念設定偏向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製作出的動畫時空背景都在現實及虛幻之間互相交融筆者只要看到是宮崎駿的作

品都不會遺漏去觀看其中以「風之谷」「幽靈公主」(圖 11-13)最讓筆者產生

內心的衝動「風之谷」與「幽靈公主」是在訴說人要與自然共存如果想要破壞

自然就會遭到自然的反噬而現今的環境不就是如此嗎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之後所

帶來的災害像是土石流全球暖化等等在本論述中已講了許多跟人與自然的關係

都只是個人的淺見然而筆者所要透過這資訊來表達人可以為自己所居住品質來

斤斤計較那為什麼不能站在其他物種的角度來表達牠們的「居住權」

或許可能筆者有著母親的身份所以對於「家」這個概念要有保護安全棲

身之意這樣的思維是很強烈的也因而影響筆者之後在研究所的繪畫創作這也是筆

者初期創作構思的發端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2

圖 11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2 宮崎駿〈風之谷〉動畫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圖 13 宮崎駿〈幽靈公主〉動畫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3

第二節 創作歷程

2012 年考進東海大學再度有機會讓筆者回到學校來重新拿起畫筆開始接觸

膠彩從不懂什麼是膠彩畫到現在深深的迷戀上膠彩畫在研究所期間研究的主題

雖然已經有了方向但還是漫無目的從植物開始畫(圖 14-16)一邊找尋感覺一邊

思索著思考該如何來詮釋筆者所想表達的意識與思維自己也開始嘗試著畫動物

剛開始繪畫時也只是用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圖 17)繪畫創作歷程中有時也

需要當下的一股衝勁在這研究創作期間對於自然界的體悟有感而發之後模仿自然

物象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心的思維結合

從柏拉圖(Plato約西元前 427-西元前 347)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 384-

西元前 322)的「模仿」說中我們可知藝術本身是由兩個部份血肉相連的結構體

第一是「模仿」第二就是「理念」即一是模仿自然之感性的形式一是蘊含理念的

內在精神15從模仿得到具象之形式而具象之形式是隨著寫生的創作方式產生的

筆者的作品是以具象繪畫的方式呈現但是其題材與質感的來源既是自然萬有與現實

世界透過具象之形式把內在訴求的情感展現出來在筆者創作的過程中不只是從寫

生方面直接描寫對象也採用動畫社會時事所累積而來的資料加上自我意識的思

維重新組合與構成

初期為了能讓自我更加了解膠彩這項媒材進行許多種「實驗性技法」來增加自

身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過程中深刻體悟到技法本身是死的要如何讓技法在創作繪

畫上不再只是技法而已再者學習創作歷程中總會不知覺的沉溺在既有的表現模

式無形中框住自我創作思維為了要跳脫這個框架從多元方向學習涉獵不同的

15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頁 66頁 67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4

專業知識與跨領域的學習深切的體悟到技法只不過是一種「工具」而意識思維是

一種「草圖」結合「工具」與「草圖」所呈現出來才是創作者所要傳達的「結果」

雖然在繪材學理與技法表現上的學習可提升創作的動力但如何能讓創作思維更新

穎那就要培養新的審美意識來反映新時代

同時也透過許多藝術家的創作不管是中西方平面或立體的藝術對筆者而言

都是很好的參照借鑒尋找創作出自我繪畫形式從傳統的工筆畫到抽象畫唯美到

醜陋的表現方式筆者都將視為刺激創作與聯想靈感來源在學習過程中思索著該如

何詮釋筆者的思維意識與內在情感的表達及表現方式覺得自己所要表達的不是唯美

的美感而是藉由動物無法言語傾訴人類對牠們一種迫害

圖 14 陳明子〈重生〉2012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5

圖 15 陳明子〈輕盈〉2012絹本膠彩53times455cm

圖 16 陳明子〈竹〉2013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6

圖 17 陳明子〈悠閒〉2012紙本膠彩455times53cm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7

第三節 家園與非家園

由於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而產生了人與自然間的衝突與省

思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探討然而城市的擴張以動物棲息地消失做

為代價以致各物種在非自願之下住在其他非家園甚至流浪無定所在探討人類介入

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

物種必須離開原棲地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

亡和滅種思索與其他物種「築∙居」的關係顯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相當複雜而

時常衝突

地球應該是屬於全體生物所共有而不單單屬於人類凡是生命體都應該有生存

在地球上的權利人類為了一己之私將動物圈養在動物園裡已經是違反大自然的公

平原則現在仍然秤斤論兩的將動物討價還價其不尊重生命的態度昭然若揭當人

類發覺過度利用自然生態時會帶來巨大的災害因而危及到人類的生存這才驚覺

到自己只不過是生態系中的一個物種而已與其他物種相互依賴人類淺見自認為建

造圈養動物的地方就好因以此做為思考方向來預設當棲息地被破壞消失後的非

家園來做為探討「動物居住權」的問題之始原並不是某種抽象思考之產物而是來

自於一個生活在這世界的遇合點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自然互動上的關

係及建立在利益功能訴求上的關係之中的哪一種狀態例如我們和貓狗的關係是被

看成夥伴寵物奴隸中的哪種關係辛格(Peter Singer 1946-)認為

「所有證明人類較為優越得論調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動物和人類一樣能感受

到痛苦」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8

生存以及避免痛苦對所有動物而言都是極為重要的利益但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私慾

的緣故卻剝奪其它動物的生命與它們的棲地這正代表人類沒有把其它動物的生存

給予同等的重視是歧視動物的行為和種族歧視以及性別歧視一樣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此文中所講的家園與非家園都是針對動物的棲息地而言在批判人類介入自

然生態中對於動物生境的改變與破壞所談得是人改造自然的狀態使得其他物種必

須離開或者居住在人工給予非自然場所之下生存甚至導致物種因而死亡和滅種對

大自然無限制的索取掠奪而造成生態危機才驚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關係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掌控自然環境的歷史16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說「自然史和人類史彼此相互制約」因為自然史反

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史反映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1) 家園

是來自動物自身在自然界中所尋找認可的棲息地在居住的需求中有安定的生存

環境在安全自由的環境之下繁殖交配和撫育下一代

(2) 非家園

顧名思義是動物被強迫遷移原棲地或者是人工給予築的空間例如像動物園以

及寵物店圈養等等刻意安排在一種非自然的環境之下對環境產生不安定性但

確是能做為居所而這個居所處不一定是舒適合理符合動物繁殖交配或撫育下一

代或者人類為保持生態環境之完整以維持多樣化生物之生存權利用土木工程構

造建築了所謂「生態工法」這就是所謂給予「築」可是往往人類提供利用的土木工

程構造的「生態工法」不但沒有幫助到生物的生存反而加速物種的滅絕其實人

類所做的愚蠢的事不只有一件例如台灣各地區有許多公部門投入大筆經費去支持

16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頁 71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29

的生態計畫如「親水公園」就因這樣工程將河川的生態給破壞阻絕了其因應在

於人不是使用動物的角度來做為思考而是站在人的思考模式及利益之下來做所

以建構了一個人造家園

以此思維延伸至家園與非家園在添加更多的創作元素將形象和意象結合

這是筆者之後創作所要表現的方針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0

第四章 築bull居的創作理念與作品解析

第一節 創作理念

從進入東海至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題材風格及創作技法的改變也思索著膠彩

這個媒材要如何發揮在自己的創作作品中然後面對傳統觀念與藝術創作的過程

筆者思考著如何吸納轉化與再生從東方繪畫的渲染雙鉤填彩畫法到西方的光影

明暗繪畫處理方式都加以嘗試過而傳統繪畫在勾勒填彩渲染技法與材料上都

太固定模式了對於創作者而言是限制發展的空間為了拓展表現力使用筆以外的工

具增加技法多樣但最重要還是創作者對於畫面上所畫的景物要有情感作品的創

作形式也從單純生態描寫到加入文學及美學的思維再加入文學「詩經」的賦比興

等手法傳遞出質疑挪用反諷無厘頭幽默隱喻等等不同之繪畫手法來造

就所謂創作作品當代形態的結構《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曾提起劉其偉(1912

-2002)認為

藝術是一種時代的反映每個世紀的藝術都可視為當時生活或思想的一面鏡

子昨天的藝術不能表達我們的生活猶如人類初期洞穴不能適合我們今日的

高樓一樣在藝術上每新的一代都是利用前一代的知識和技巧加以變化

和改進以適合他這個時代的需求17

本論述所要探討的是人類快速發展占據了其他物種的棲息地城市的擴張以動物

棲息地消失做為代價以人與土地物種之間的關係做為創作開端對於現代社會環

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認為生態

17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頁 49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1

議題與人類的生存產生最直接的關聯也因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

小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而劉其偉(1912-2002)對於繪畫創作的因子將情感尤視

為首要在《劉其偉的繪畫》一書中他認為

「愛」是創作的泉源藝術最高的任務不是在「唯美」而是在於「愛」一種

對人類生命由衷的尊重與關懷畫家不僅是唯美主義必須要有愛心關懷世

界關懷人類關懷社會政治信仰道德等等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

廣18

對於這份「愛」觸動筆者對於生態環境的探討藉由繪畫表達出之圖象傳遞創作者

的思想與情感做為交流互動創作過程的視覺來源主要是攝影與觀察寫生透過這些

視覺來源可加深對事物的客觀性作深刻的審視有助於主觀與客觀的融合

在傳統繪畫中總是離不開黃金分割比例的美學原則只要以這個美學原則來表

現可讓觀者在視覺上有平衡感和諧性的效果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感受

到的也不一樣對於藝術的角度也不同筆者在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運用散

點透視如〈家Ⅱ〉(圖 29)放大主題置中構圖等等表現元素在作品中以線條

構造成面以面來形成空間如 2014 年所繪製的〈方舟〉(圖 20)利用這些幾何式

的線條與形式元素傳達出筆者所要呈現的整體環境非自然物質的氛圍塑造人類生

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中的關係而散點透視〈家Ⅱ〉(圖 29)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

個地方從多角度描繪客觀景物打破空間的局限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空間處

理有別於西方繪畫中「焦點透視」在創作過程中筆者試圖揀選現代生活中常見的形

象來表現出人造物及動物自然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轉借手法擷取置入作品中藉

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喻在創作過程中以「物我互

18

同上註頁 52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2

換」的心情看代自然萬物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筆者希望能夠在畫作中表現出

人造物與動物所蘊含的反思將對物的關注轉向對人的關注是站在人與自然如何相

處的高度來認識的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3

第二節 作品解析

作品 1 〈水泥叢林〉

筆者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周遭將筆者所見到的感受到的表現在我的作品

內先以「水泥叢林」展開筆者對於人類破壞棲息地的批判這件作品是以貓頭鷹

來詮釋平常最有機會出現在人們生活周遭的貓頭鷹也因隨著人類開發造成原有棲

息地的被蠶食或受到壓縮廣大的森林消失了轉換而來的是眼前毫無生命的人造建

築物所形成的水泥叢林失去家園庇護的貓頭鷹除了在不良的環境下繼續努力生

存之外只好迫於無奈依附在人類的水泥叢林裡在遠古時代或農業與畜牧業時代

動物被迫融入於人類的世界和人類產生密切關係但有些無法馴化的牠們疏離人類

而不願意和人居住在一起以現在而言因為棲息地的破壞在無奈不得已的情況下

被迫依附人類的領域以這種角度做為創作來源的反思

關於這件作品最初是以台中市不同地點所繪畫的建築物為構圖聳立的高樓大

廈在構圖形式上形成線與面的分割表現出建築物的呆板直截率直硬實感在

建築物的構圖上以一種連續狀態的描寫呈現韻律節奏感逐漸的改變而使觀賞者

的視覺在這個過程中跟著移動整體畫面上大都以直線構成在《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一書中德拉克魯窪(Dclacroix Dclacroix 1798-1863)曾在他的日記裡寫道

直線成角的蛇行形以及平行線不論它是直的或有彎曲的「都不曾在自

然界裡存在它們只存在人們的腦裡」19

19

安海姆(Rudolf Arnheim)(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頁 183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4

直線在本質上可以說是人類的產物20利用各種直線的線形(垂直水平)從一次元

構成「面」具有二次元的空間其次貓頭鷹與建築對照下運用貓頭鷹本身的自然

弧線和人工建築的非自然直線來打破整體構圖上空間的僵硬感

顏色使用上以礦物為主底層設色使用多次疊色打底讓色彩表現達到一定的飽

和狀態能讓顏料堆疊出層次感在背景天空處以新岩群青粗細號數多次刷染不

同的號數會產生顏色的差異變化藉由堆疊流動刷染覆蓋等手法來呈現夜間

的建築物在不同的人造燈光照射下之情景某些建築再使用背景的群青刷染讓空間

與建築本身能彼此相容結合成一體其次在背景設色手法上是利用攝影中的色溫概

念將其場景的色調設定為藍色藍色調加上建築物的燈光是非常吸引人的組合群

青和白光的對照下在寧靜中帶點喧囂吵雜畫面中的色彩也經由創作者有意識的安

排在畫面中右邊的建築物燈光刻意表現較為亮企圖讓空間延伸出去然而左

邊的建築物表現較為暗主要是展現出貓頭鷹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將其空間拉開

而藝術表現手法運用東方文學「賦」的概念以一種直接陳述的表現手法將心

中所感眼中所見進行直接的陳述描寫然而在貓頭鷹的繪畫方式上嘗試著不做刻意

的描繪但針對眼神的部份卻試著想要表現出無奈感在繪製貓頭鷹的過程中筆者

在觀察對象物時從一位客觀的觀察者轉化成有意識的操縱者去描繪對象物

20

同上註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5

圖 18 陳明子〈水泥叢林〉2013 年紙本膠彩1168times182cm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6

圖 19 〈水泥叢林〉局部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7

作品 2 〈方舟〉

〈方舟〉諾亞方舟(Noahs Ark)是《舊約聖經bull創世紀》中的故事其建造

的目的是為了讓諾亞(Noah)與他的家人以及世界上的各種陸上生物能夠躲避一

場上帝因故而造成的大洪水災難21我以諾亞方舟為反思的脈絡在現今文明科技發

達之下幾乎所有事物都必須仰賴電我們每日所看到的視野一望無盡都只是一座座的

電塔而不是翠山藍海運用東方文學的「比」方式做為藝術表現的手法將該物質

脫離現實的意涵變成一個象徵性的符號以具體的形象再現畫面中以電塔做為方

舟人類做為洪水為喻而西方美學上以超現實主義的思維空間的錯置將不相干的

事物加以並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空間組合

電塔以一種意象的形態來詮釋以線面構成的空間再加入明度與彩度的調適

整張畫面使用空氣朦朧法將人造建築物營造出朦朧感畫面也以灰色調來呈現這關

係到創作者前一幅作品〈水泥叢林〉所使用的色調在〈水泥叢林〉色調上的表現以

藍色為主而〈方舟〉使用灰色調主要想通過這兩幅作品在色調上做為視覺的比較

兩者比較之下降低畫面整體的色彩純度呈現一種獨特的審美品格而灰色調可以

幫助畫面體現主題渲染意境表達感情藉由灰色調語言的魅力發揮創造意識提

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然而構圖上人造建築物佔滿圖面以圖象來表達內心的意象

主題大膽放置圖中畫面結構上做了些許的安排在視覺心理上衍生出佔據性表達

出人類城市的擴張高樓林立所造成擁擠

21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E696B9E8889F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8

圖 20 陳明子〈方舟〉2014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39

作品 3 〈家 Ⅰ〉

以「魚」做為探討在魚類中每種生活屬性都不一樣例如鮭魚成熟時必須從海

水回溯到淡水的河流來才能繁殖下一代使卵及幼魚有良好的生存和發育條件尤其

是保護幼魚在初生的階段免於掠食者的捕殺在這過程中有一些魚會被淘汰掉(自

然死亡)或者成為生態中某一個物種的食物可是因人為的污染了海洋河川使得

生活空間不見了牠們無法以一種特殊的遷徙行為從海洋中游回內陸的河流中產

卵造成鮭魚的數量年年減少或許人類意識到沒有其他物種人類本身也無法存活

下來因而「築」造一個非自然的「居」所在當今知識科技發達的時代水產養

殖也日新月異但這只不過是做一種人工繁殖以「食」為基調來發展而已換句話說

如果人類能將此知識科技運用在自然生態上配合原棲地的環境以適當方式介入

讓物種在原棲地上繁衍讓它們擁有真正的「家」而不是以「築」為心態而是以

做為「居」的前題之下來考慮

此作品以游泳池的形式來諷諭當今的水產養殖池人類以粗製濫造模仿而成

的人工環境也就是說當今的水產養殖以一個人工繁殖系統而不是自然生態系統的

思維來考量只是重視產量而不重視魚類的居住權借用游泳池的物象來諷刺當今

的水產養殖池以文學中的「興」做為象徵的手法在作品畫心內的游泳池是用一點

透視的手法來呈現在表現技法上有

1 點描將顏料調均利用棉花棒點描在設定的畫面上形成猶如數多的小石頭鋪

在路上

2 紙膠隔離使用紙膠的方式黏貼成瓷磚與瓷磚之間的縫細

3 疊色和壓印法先刷上一層顏色後等乾再刷上另一層顏色之後使用塑膠墊趁顏

料未乾壓印形成粗糙面的肌理

4 堆疊此技法表現於水波紋讓水在視覺有種微動感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0

魚的顏色為紅色礦物質讓整個視覺上更加集中而不會因其他畫面上的技法受到任

何干擾

圖 21 陳明子〈家 一〉2014 年紙本箔膠彩1165times910cm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1

作品 4 〈流浪漢〉

以猩猩做擬人化的象徵寓示環境被破壞而流離失所原生棲地不斷被人類給破

壞加上人類毫無節制的濫捕濫殺而導致紅毛猩猩瀕臨絕種流離失所人類為

了自己的私慾無限的擴張造成其他物種棲息地的消失或異變結合一些具有諷刺意

味的元素將猩猩成為當下的流浪漢在批判人類介入自然生態中對於其他物種生境

的改變與破壞

在創作過程中以「賦比興」的藝術思維和表現手法來陳述比諭諷刺著眼

在創作中的指標運用和生活閱歷真摯的情感形象化的表現做為創作時的自然

聯想其次在西方美學上帶入超現實主義手法有助提升創作者對於當今生態環境

的一種諷諭從畫面的「空間」位置來看猩猩消防栓斑馬線是以「相連」的方式

將形和背景空間的深度感拉開來以繪畫的二次元空間展現出具有視覺上三次元空

間來做為感情表達的媒介

這幅作品在設色上使用暖色調和灰色調來搭配因紅色和黃色在色彩學上都是前

進色然而紅色消防栓的部份筆者做了些微的構思筆者當初在做構圖上的佈局時

考慮到紅色的色塊面積大小及前進視覺效果所以挪用了造形元素幾何學中形態的類

別特徵及關係以「相連」的方式將黃色與紅色相連在一起黃色紙板面積變大變長

才不至於讓紅色壓迫到其次利用灰色調做為整體畫面上的調合不但可以幫助畫

面凸顯主題提升作品的精神內涵畫面的斑馬線只不過是配角但在作品中卻佔有

極大的重要性不但將空間距離拉開形成淺近的空間如果少了斑馬線這幅畫就會少

了一個整合的元素作品中的紅色消防栓它有另一層面的意義警惕紅毛猩猩正在

逐漸消失是瀕臨絕種的動物需要人類的關懷與救助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2

圖 22 陳明子〈流浪漢〉2014 年紙本膠彩91times1165cm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3

圖 23 〈流浪漢〉局部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4

作品 5 〈怒吼〉

無論是東西方的人類史上圈養野生動物被視為一種「財富」與「權力」的象徵

海獅是「智商」最高的動物之一海獅易與人類親近記憶力不錯也經常被動物園

和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就因如此人類捕捉海獅做為寵物來圈養但因人類不注重

動物的生存權將其圈養在窄小幽閉的空間裡無法顧及圈養的野生動物是否跟野外的

野生動物享有「平等」的待遇筆者所欲表達的人類對於自我的居所都會建立規

劃舒適適合的生存環境而被圈養的動物就必須承受的「痛苦」無法擁有原棲息

的生存環境批判人類因自私自以為是的心態給予一個不適合居住的環境導致

物種無法生活在原本的棲息地使某些物種族群瀕臨滅種

以圖像學(Iconology)的概念藉著浴缸的意義與影射動物的生存空間詮釋

所欲表達的整體內容以及特定蘊含的意味以一種有動機的目的來影射對「動物的

居住權」來表達批判的思維文學上是以「比」「興」的概念做為創作手法空間的

構思利用地板的「線性透視」將距離區分再以牆面的浪紋做為假象對照窗外真實世

界的海浪以虛偽的人造物進行批評其次後方的窗戶形成一個內外區分的構圖

讓視覺畫面成為另一個空間的延伸運用海獅飼養的浴缸及浴缸的空間窄小緊迫來

隱喻人類給予動物居住環境的蹂躪窗戶外的海邊的景物及磁磚上的海浪符號更表

達出「想家」的渴望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5

圖 24 陳明子〈怒吼〉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0cm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6

作品 6 〈隔離〉

此作品源於鳥店待價而沽的鸚鵡來做為題材賦予鸚鵡非自願性的意象以表達創

作者意欲陳述的主題傾訴鸚鵡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中卻因人類的私慾而被捕捉將

生活在自然界的物種「圈養」因而遠離原生棲地失去棲地失去自由就算近在眼前

的樹木牠卻無法棲息描繪出這是人類強迫給予的築居傾訴人類的私慾建立在其他

物種的身上尋求一種與自然相互尊重的規範次序

創作上以「賦」「興」文學概念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鳥籠陳述非生境利用

樹木綠葉與消失的樹葉來做為對照和隱喻人造物取代了自然的原棲息地畫面中

消失的樹葉也暗諷著生態失去平衡自然環境即將消失鸚鵡也已經遠離棲息地回不

去了利用鸚鵡的前後低強度與較明亮的顏色以區分遠近的空間及距離感畫面構

圖上以樹幹樹枝包圍式的方法來凸顯緊迫主題的張力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7

圖 25 陳明子〈隔離〉2014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80cm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8

作品 7 〈逃離異域〉

因時事新聞「河馬事件」而衍生的思維本來逍遙自在悠哉生活的動物們搖身

一變成為瀕臨絕種難得一見的珍禽異獸畸形文明權力慾望再加上高度的開發這

些都只是為了滿足人類的佔有慾因而誕生了「動物園」橫行霸道的大量囚禁野生

動物動物園就成為育樂人類的人文產物

此作品所要表達的是犀牛原本生活的空間可能因人類的私慾捕捉或人類城市發

展擴張而導致原棲息地的消失棲息地的剝蝕也威脅著犀牛的生存犀牛多數生存於

開闊的草原灌木林或沼澤地如今確因人類犀牛必須生活在人造物的世界裡寓

寫生存環境的遷徙變動周遭都是人造物的世界使得牠們驚慌害怕想要逃離人類的

世界

構圖上以單純的方式將主題放大運用色彩及線條以對角構圖的方式表現出

空間動態速度感整體色彩上使用灰紫色調讓整個氛圍帶點少許的悲哀驚慌

不平衡的姿態所要展現的匆忙逃離特別是在鼻孔部份將其放大顯現犀牛奔跑的緊張

情況在斑馬線上的犀牛帶有嘲諷的意味在嘲諷著無知的人類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49

圖 26 陳明子 〈逃離異域〉2015 年紙本膠彩1165times91cm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0

作品 8 〈蠶食 Ⅰ〉

本幅作品是描寫土地開發的過程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利用長頸鹿與正

在施工的建築工地來作為題材長頸鹿生活的空間是在草原上所食的來源是樹上

的葉子但在人類文明建築過程中必須將樹木植物給破壞砍伐掉人類在蠶食過程

中造成棲息地的消失破壞讓牠們的生存空間不見在這過程中是否該思索人類

的行為不該將城市的擴張建築在動物的身上以擬仿寫實的描繪手法在現自然與現

實透過設計畫面賦予創作者所要陳述的意識

文明的進步人類不斷的擴張而人類的擴張卻犧牲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在生

態環境失去平衡之下現代人類也面臨到生存危機如何能在「自然」與「文明」之

間取得雙方的平衡是值得省思的

表現手法運用堆疊罩染黏貼拍打刷洗等技法多層次的逐步繪入色調

其背景建築物使用空氣朦朧法整幅作品罩染多次後漸進往前層層疊疊互相襯托

顯出色調層次變化明顯的主體構圖參加整體性的張力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1

圖 27 陳明子〈蠶食Ⅰ〉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2

作品 9 〈蠶食 Ⅱ〉

工業化及科技的進步實質提升了人類的物質生活但所要付出自然環境開發所引

發的氣候的暖化環境的變遷生態的失衡資源的短缺等長久且沉重的代價當今

的社會科技進步所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一座座的電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來

如今人類的生活已離不開電塔畫面中長頸鹿以視覺設計概念的方式來表現只將身

體的一部分繪入其中運用長頸鹿身上的特殊花紋來表達詮釋其特定物種其次因

自然界的物質是無直線可言的取其點來說明自然界物質與非自然界物質背景使用

障礙物的標誌暗示人類已漸進式來蠶食其他棲息地了

畫面空間的架構有時是建立在比例之上藉著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來形成視覺

張力而物體的大小的比例相對的構成空間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3

圖 28 陳明子〈蠶食Ⅱ〉2015 年紙本膠彩1455times112cm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4

作品 10 〈家Ⅱ〉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繼續不斷的擴張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已佔據其他

物種的生存空間導致周遭其他物種的消失生態環境結構改變此作品描繪的是原

本應築巢在樹上的白鷺鷥由於棲息地被破壞森林砍伐和農業耕作等人類活動所造

成的干擾與衝擊能停棲的樹木也急遽減少綠色的樹木逐漸的消失進而取代的是

一支支高聳的電線桿無樹木可棲居只能把巢築在電線杆上其衍生對於生態環境隱

憂的議題因而交織出對「築居」的思維也隱喻著一種控訴大自然的樹木換成

電線桿寓意人破壞大自然白鷺鷥棲息在非家園的無奈

此幅作品嘗試著以黑色為主要顏色自古以來墨色的表現在中國古代色彩觀念

中黑色對中國審美心理及視覺形式上的變化都亦有特殊深遠的意義不管是道家

老莊思想易經的陰陽論甚至中國傳統水墨繪畫無不受黑色所影響雖然色彩可使

人的視覺豐富但也可迷惑人心在傳統水墨繪畫中黑色可變化出濃淡乾濕

焦等的表現技法猶如兼五彩水暈墨章在作品中藉由墨色結合膠彩肌理企圖產

生不同的層次變化期許呈現在觀者視覺與心理層面感受作品中所賦予陳述的世

界而畫面中的黑色並不是單純的黑色這些都是創作者透過不同的黑色礦物及墨混

合藉由彼此的交錯堆疊所表現出色層來達到視覺上看起來似乎是黑色調再藉

以水墨表現出朦朧斑斕的紋樣從而賦予畫面上氣氛的變化

在形式上使用不同的視覺角度來觀看所有的事物將其所有元素進行組合使其

元素形成圖像而這個圖像能傳達出創作者的目的與意識創作上以「賦」文學概念

著眼做為創作手法運用透過這些意識思維讓觀者有所感受以繪畫二次元空間描繪

出具體形象在畫面中追求三次元空間的形態及人造的環境氣氛透過藝術表現形式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5

訴諸自身理念

圖 29 陳明子〈家Ⅱ〉2015 年紙本墨膠彩146times249cm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6

圖 30〈家Ⅱ〉局部一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7

圖 31〈家Ⅱ〉局部二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8

作品 11 〈遠觀近鄰〉

若是以生態學的觀點來看蜂人類並沒有在牠們食物鏈的路徑中但人與蜂的衝

突時有耳聞而且攻擊人類致死的新聞每年都會發生在人類的眼中蜂愛螫人是以

偏概全的觀念畫上等號蜂是不會主動攻擊人但事實上蜂對人類而言是利大於弊

也讓人類受惠良多對於植物蜂扮演傳播花粉完成授粉的重要角色也直接影響到

農作物的收成蜂能提供人類各種營養品如蜂王乳蜂蜜蜂膠花粉若是沒有

蜂人類也難以生存下去通常人類只要發現蜂巢就會馬上毫不猶豫地用棍子將它

捅下尤其是蜂巢築在人類所居住的地方其心態不只是單純的害怕對某些人而言

蜂蛹和蜂(虎頭蜂)是難得的補品蜂與人類的關係應當是近鄰生活上某些事物對

蜂的依賴是不可缺的但人類的居所附近如出現這些「居民」往往都只是遠觀的方

式而不敢接近牠們

此作品在表現技法上創作者是以圓形的形式來表達一種「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的思維筆者的生活周遭經常看見或時有耳聞蜂築巢在人造物或窗戶上將蜂築巢

在窗戶上的畫面加上人類對蜂的恐懼心態再結合人類的好奇與偷窺的心藉由使用

攝影器材或望眼鏡觀看的思維方式來呈現作品運用東方文學的「比」「興」方式

做為藝術表現手法將物象以自然的圓和人造的圓做為對照自然圓(蜂巢)所呈現

出漸變柔和蘊涵一種不矯揉造作的自然美感而人造圓(窗戶鐵絲)的幾何圖形

具有裝飾性缺乏自然形狀不矯揉造作的內涵然而在構圖上利用窗戶鐵絲的「線」

來凸顯蜂巢「面」的張力而蜂巢「面」運用色彩的變化和明暗差別在有限的二次

元平面繪畫上獲得三次元立體的深度空間感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59

圖 32 陳明子〈遠觀近鄰〉2015 年紙本膠彩90times90cm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60

第五章 結論

在東海這三年的期間以多元方向不斷汲取知識理論在創作上吸收採納不同的養

份與創作思維經歷時間的累積進而轉化與內化也給予創作者在面對自身的藝術創

作時不束縛自我的意識在這過程中從不坦然表述內在的思維轉而對自我內心情

感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當然除了建立自己更完整的視覺語言之外繪畫美學的

內容除了意象的精神領域也包括了視覺上的形象實體筆者認為也該更加穩固自己

在藝術的認知上和創作與生活上的態度使得自身能夠更加踏實與內斂沉穩

然而創作過程中經常會產生許多的疑惑質疑自己對自己沒信心也徬徨過

各種不同的思緒如泉水湧出質疑自己要如何去過濾什麼才是我所要的研究所這三

年來受到師長們的教誨學長姐的鼓勵與意見同儕間的切磋琢磨相互砥礪也讓

自己的心態和心情沉澱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再將筆者多元方向吸取的知識理論輾轉

吸收並融會貫通這也是筆者沉寂多年後的再出發更是對自我內省意識及生活態度

的重新檢視以往創作對筆者而言只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臻於完美而忽略了自我

內在的意識情感以致創作作品空虛經由外在多元的接觸對自我的沉澱後重新整

理剖析與作品內涵的檢視但依然有很多不足地方因而深感創作是否反映出創作者

的思想與感情及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文化性遠比形式上的要素更有意義

就繪畫題材的選擇上對於現代社會環境生態的日益破壞消失讓筆者對生存

空間種種現象處於不安的狀態下其次身為母親的筆者在潛意識裡都會為自己小

孩日後生活環境而擔憂面對此困境須反思其轉境之道因而藉由藝術創作來控訴人

類對環境的侵蝕本文所反思處理的是對於自然界各物種生存的空間與居住權的議

題無論是人與物種之間地球是我們共同擁有生存的地方一個共同棲息地的空間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61

在這有限的空間如何去思索保護所居住的環境在此筆者所指的是以人的思維站在

其他物種的角度去思考以自身的感情與對象零距離的接觸及投入這才能對其他物

種的生存空間感同身受生態議題是全世界所共同面臨的危機與問題而藝術家可藉

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傳達下去在這議題的思維

下筆者思索著藝術創作如何表現反應這時代的意識強調與時代自然環境生活

互動注重對觀念的表達與對人及自然之間生存狀態的關注

創作也會受到不同環境與時代變遷的所影響透過此次的創作研究能從題材

媒材及表現形式上來改變筆者原本比較偏向傳統繪畫固有的創作模式與思維但不

是因此而放棄傳統而是希望能藉由傳統繪畫方式尋找自己的時空立足點尋找當

代的藝術形態這樣創作的領域才會寬廣

從 2012 年到 2015 年這三年期間不管是在繪畫取材上色彩技法觀念風

格都有顯著的轉變在 2012 年時期所選擇的描繪題材比較偏向植物以單純的寫生

為主如〈重生〉(圖 14)〈輕盈〉(圖 15)等直到初試轉化創作題材繪製〈悠閒〉

(圖 17)一幅以動物寫生為對象的題材做為新方針

色彩上與我剛進東海時至今日轉變極大膠彩畫給人的視覺印象是唯美幽靜嫻

雅的優美型態這期間筆者考慮自身的研究方向再繪製一幅作品〈竹〉(圖 16)做

為色調的實驗將其色調設定較為柔美典雅的方向但因考慮到所要探討研究的題材

具有批判性思索著如何表達其某種內在的關聯性才不至於忽略或模糊筆者所要探

討的議題而筆者嘗試以設色穠麗來呈現作為增加題材的警示與批判顛覆以往膠

彩在用色用彩上的典雅柔美而技法的轉變在於創作過程中嘗試多種「實驗性技法」

因而增加對於此媒材的熟悉度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62

研究所這期間筆者最大的轉變在於觀念與風格從單純描寫事物的繪畫方式到

現今將物象融入轉化和創造者內在意象結合更開闊了多元思索的方向與表現2013

年風格的漸變如〈水泥叢林〉(圖 18)初試將設計所構成的視覺安排加入創作中

利用「連續」使畫面呈現視覺的「統一」如〈水泥叢林〉的建築物之後所創作的作

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帶入設計的概念其次在過程中以現代生活常見的人造物置入作

品中與有機物質做為對照藉由這些我們生活周遭常見的形象符號來做為內在象徵隱

喻並將其內涵以及情感昇華來統整筆者對於膠彩創作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媒材

這些種種的感受將自己內在的情感表現出來而萌發新的創作動機賦之以內容

激發創造性的思維

筆者希望藉由這些創作思維與創作情感的意象來做為筆者創作成長的經驗將

其所有的理論與脈絡做為往後創作的能量並透過所有的理論與脈絡能塑造出屬於

個人的繪畫風格或獨特的繪畫語彙期許能再擴大繪畫形式語言與表現空間的新領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63

參考文獻

一 專書

1 文心工作室編(2005)《中文經典 100 句―詩經》臺北市商周

2 王鑫(2007)《中國人的自然環境思想》臺北市王鑫

3 世界文學編委會編(201212)《世界文學 4mdash生態與美學》臺北市聯經

4 朱熹(1974)《詩集傳》臺北縣藝文印書館

5 安海姆(1985)《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臺北市雄獅

6 李澤厚(2007)《美的歷程》臺北三民出版社

7 何懷碩(1998)《創造的狂狷》新店市立緒文化

8 阿爾多bull李奧帕德 Aldo Leopeld(2004)《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吳

美真譯)臺北市天下遠見

9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bull議題篇環境bull生態》臺北市文建會

10 村木明編《牧進作品集》日本成川美術館

11 折橋俊英(1998)《竹內浩一自選畫集-風之曆》日本小學館

12 林功bull箱崎睦昌(2002)《膠彩畫材料與技法》(廖瑞芬譯)臺北市藝術家出

版社

13 周靈芝(2012)《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臺北市南方家園文化

14 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臺北市華嚴

15 馬積高黃鈞主編(200905)《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北京人民文學出

版社

16 馬丁bull海德格(1996)《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譯)上海三聯書店

17 馬丁bull海德格(1999)《存在與時間》(陳嘉映王慶節合譯)上海三聯書店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64

18 創價藝文中心(201401)《荒野的呼聲楊恩生的水彩世界》臺北市勤宣

文教基金

19 黃美賢(1997)《劉其偉的繪畫》台北市雄獅

20 傅佩榮(2011)《西方哲學史》臺北市聯經

21 葉朗(1999)《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22 劉彥順編(201105)《生態美學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陳懷恩(2008)《圖象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市大雁出版基地

二 論文

1 王應棠(2009)《棲居與空間海德格空間思維的轉折》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

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花蓮縣

2 何孟樺(2006)《在自然的背後―探討劉克襄書寫及政治關懷之關係》國立成功

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

3 東海大學美術系(2014)《回歸與再生藝術教育的創新與傳承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台灣台中市

三 網頁

1 三鷹の森ジブリ美術館〈畫館官方相冊的個人空間〉

取自 httpwwwtotoroclubnetforum39560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9 日

2 文院通訊創刊號〈一輩子都獻給自然寫作mdash吳明益融文字影像於一爐〉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65

取自 httpwwwncuedutw~litnewslettervol201indexhtm

引用日期2013 年 11 月 23 日

3 色影無忌網〈正在消失的天堂雨林〉

取自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108-10265_4html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4 東南網〈台灣擬出台空氣污染假超過污染標準學校可停課〉

取自 httptaihaifjsencom2014-0114content_13332364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5 日

5 徐仁修〈荒野有歌〉取自 httpsilenciotwfirsthtm

引用日期2014 年 08 月 06 日

6 關渡國際自然公園〈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

取自 httpgd-parkorgtwpage214

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

7 〈維基百科〉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4BA9A

E696 B9E8889F引用日期2014 年 10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