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廠 class 2 經營模式與產業化推動 · 四栽培 小型蔬果類 五栽培...

13
2014/5/15 1 植物工廠 class_2 方煒 台大生機系教授兼主任 2014/05/16 [email protected] 綠色生物科技 課程大綱 1. 植物工廠簡介 2. 植物工廠經營模式產業化推動 3. 植物工廠環境監控與自動化 2 今日大綱 植物工廠的經營模式 產業化推動 3 植物工廠經營模式 資源再利用:三源共構 農漁結合 農牧結合 農漁牧結合 設備銷售 花博展出 與建築營造業的結合 最短食品里程/碳足跡最小化 店產店銷型態 與餐飲業的結合 4 生鮮品 整株、散葉Baby leaf 芽、苗菜、沙拉包 蔬果汁 加工品 與醫療保健結合 與寵物飼料結合 建廠與整廠輸出 資源再利用:三源共構的PF系統 硝酸鹽廢物利用 (水產養殖場) 5 植物 工廠 氮源 系統 碳源 系統 能源 系統 二氧化碳再利用 (養菇場、火力發電廠排煙) 低溫冷能再利用 養菇場、低溫物流廠 農漁結合 水產養殖 Aquaculture (NO3 是廢棄物) + 養液水耕 Hydroponic (NO3 是養分) || 複合養殖 Aquaponic 6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Jul-2020

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4/5/15

1

植物工廠

class_2

方煒

台大生機系教授兼主任

2014/05/16

[email protected]

綠色生物科技 課程大綱

1. 植物工廠簡介

2. 植物工廠經營模式與產業化推動 3. 植物工廠環境監控與自動化

2

今日大綱

• 植物工廠的經營模式 • 產業化推動

3

植物工廠經營模式

資源再利用:三源共構

農漁結合

農牧結合

農漁牧結合

設備銷售

花博展出

與建築營造業的結合

最短食品里程/碳足跡最小化

店產店銷型態

與餐飲業的結合

4

生鮮品

整株、散葉Baby leaf

芽、苗菜、沙拉包

蔬果汁

加工品

與醫療保健結合

與寵物飼料結合

建廠與整廠輸出

資源再利用:三源共構的PF系統

硝酸鹽廢物利用 (水產養殖場)

5

植物工廠

氮源系統

碳源系統

能源系統

二氧化碳再利用

(養菇場、火力發電廠排煙) 低溫冷能再利用

養菇場、低溫物流廠

農漁結合

水產養殖 Aquaculture (NO3 是廢棄物)

+ 養液水耕 Hydroponic (NO3 是養分)

||

複合養殖 Aquaponic

6

2014/5/15

2

農牧結合

芽苗菜生產

提供動物飼料:牛、羊、馬、豬、鵝等

動物糞便 --> 有機堆肥 田間/果園施用

7

Seed to feed in 6 days. 牛、羊、馬、雞、豬、兔

農漁牧結合

8

植物工廠

農/園藝用種苗/飼料用芽

苗菜

魚塭 硝酸鹽補充氮肥

畜產 堆肥

農藝作物施肥,魚塭養藻

農/園藝

植物工廠經營模式

資源再利用:三源共構

農漁結合

農牧結合

農漁牧結合

設備銷售

花博展出

與建築營造業的結合

最短食品里程/碳足跡最小化

店產店銷型態

與餐飲業的結合

9

生鮮品

整株、散葉Baby leaf

芽、苗菜、沙拉包

蔬果汁

加工品

與醫療保健結合

與寵物飼料結合

建廠與整廠輸出

2010~2011 台北花博爭豔館展出

10

Future garden

Future Living room

Future kitchen

家電型

11

家具型

12

2014/5/15

3

2010~2011 台北花博未來館展出

13 14

15

貨櫃型 (太陽能板)

16

17 18

2014/5/15

4

1st layer for seedling production (70 plts)

2nd layer (15 plts)

Shelf style (18 plts/layer x 3 layer = 54 plts)

19

綠色生活 居家種菜

20

21

確保三無兩低一超

22

社區型

23 24

2014/5/15

5

植物工廠經營模式

資源再利用:三源共構

農漁結合

農牧結合

農漁牧結合

設備銷售

花博展出

與建築營造業的結合

最短食品里程/碳足跡最小化

店產店銷型態

與餐飲業的結合

會員制

25

生鮮品

整株、散葉Baby leaf

芽、苗菜、沙拉包

蔬果汁

加工品

與醫療保健結合

與寵物飼料結合

建廠與整廠輸出

輸送與銷售相關 碳足跡之最小化

Mirai 公司的 Green Flavor

野菜生産と店舗販売とを一体化させた生鮮野菜の製造小売店

JAPAN SHOP SYSTEM AWARDS 2007

優秀賞 第一名

展示架

觀景窗內部為 生產區

店產店銷模式

30

2014/5/15

6

地下室附設植物工廠

32

結合餐飲業 B2C 行銷

34

35

最短的食品里程 (碳足跡)

前店後廠/場 模式

樓上樓下模式

台大植物工廠位於六樓

產品賣場位於一樓的農產品展售中心

36

無冷藏、免車送、零損耗

2014/5/15

7

會員制 B2C 行銷

37

植物工廠經營模式

資源再利用:三源共構

農漁結合

農牧結合

農漁牧結合

設備銷售

花博展出

與建築營造業的結合

最短食品里程/碳足跡最小化

店產店銷型態

與餐飲業的結合

會員制

38

生鮮品

整株、散葉Baby leaf

芽、苗菜、沙拉包

蔬果汁

加工品

與醫療保健結合

與寵物飼料結合

建廠與整廠輸出

生鮮短期葉菜類 (免洗、方便煮) Ready To Cook

(免洗、可立食) Ready To Eat

產品的多元化

Mix Baby Leaf (組合包)

生鮮、免洗、立即可食 Ready To Eat

42

2014/5/15

8

香港 沙拉杯、沙拉盒

43

30 g 16 HK$ 100 g 42 HK$

匯率 3.8 100 g 160 元台幣 30 g 61 元台幣

2 元台幣/g 1.6 元台幣/g

產品的多元化

Mix Salad (組合沙拉包)

生鮮、免洗、立即可食 RTE

49元 36元

42元 55元 65元

45元

產品的多元化

芽菜、苗菜

譬如:小麥草 for 養生,大麥草當飼料

生鮮品、烘乾品

蔬果汁

47

2014/5/15

9

49

與寵物飼料業的結合

50

與寵物飼料業的結合

51

與寵物飼料業的結合

52

產品的多元化 – 加工品

芽菜、苗菜之加工產品

易開罐小麥草汁

小麥草粉

膠囊

與保健產品業的合作

植物工廠經營模式

資源再利用:三源共構

農漁結合

農牧結合

農漁牧結合

設備銷售

花博展出

與建築營造業的結合

最短食品里程/碳足跡最小化

店產店銷型態

與餐飲業的結合

會員制

54

生鮮品

整株、散葉Baby leaf

芽、苗菜、沙拉包

蔬果汁

加工品

與醫療保健結合

與寵物飼料結合

建廠與整廠輸出

2014/5/15

10

台灣的市場規模

百分之一人口吃植物工廠蔬菜,或是

植物工廠競爭到市售蔬菜 1%市場

每人每日200 g 0.2 kg /人 x 23 萬人 = 每日46 噸,年需求量 46 x 365 = 16790 噸

每人每年 0.2 x 365 = 73 kg 蔬菜消費量

年需求量 73 kg x 2300 萬 /105 = 16790 噸

55

台灣的市場規模 年產能 16790 噸

NTU_1000 年產能: 日產 1000 株 x 100 g = 100 kg蔬菜 年產 0.1 噸 x 360 日 = 36 噸

總廠數:需要 16790 / 36 = 466 廠 NTU_1000

總投資 1500 萬/廠 x 466 廠 = 70 億

年產值:83.95 億 (每 kg 蔬菜以 500 元估算)

年產值:33.58 億 (每 kg 蔬菜以 200 元估算)

56

全台灣需要幾家植物工廠? 以滿足台灣百分之一人口

每人每日 200 g 蔬果的需求

需要約 500 家NTU_1000 ,創造 2500 個就業機會

以夏天不需要由美國、泰國進口生菜沙拉為目標

每週 40 個貨櫃 (每個貨櫃裝載 20 噸)

相當於每日 40 x 20 x 1000 x 1000 / 7 / 100 = 1142857 株

需要 1143 家 NTU_1000 ,創造 5715 個就業機會

近、中、長程做法

植物工廠以栽培高單價作物為主

首推栽培 進口蔬菜 (生菜類、香料類、特用類)

其次栽培 藥草類、營養食品類

其三栽培 化妝品成分類、食用色素類

其四栽培 小型蔬果類

其五栽培 小型觀賞類

與傳統農業只有互補,沒有衝突

植物工廠產業的推動

59

農地 非農地

進口替代 養生產業

出口擴張

空教室空廠辦 空住宅 蚊子館

廢耕地 汙染地 貧瘠地

植物工廠

帶動 周邊產業

60

植物工廠

異業結盟

資材 空調冷藏

服務

滅菌

物流

裝潢

租賃

太陽能板

LED CCFL T5

水處理

配電 機電

控制

面板

晶圓

ICT

能源

創投

農工商融合

台灣植物工廠產業發展協會 中華植物工廠協會

另一種類型的 房地產

日本政府把推動植物工廠做為 振興經濟/帶動傳統產業/ 創造新產業的重要手段

2014/5/15

11

植物工廠業界的結盟

都會地區

外銷通路

植物 工廠

空調業者

資材、水電、機電業者

LED、CCFL、T5燈具業者

異業結盟業者

設廠:NTU_1000 (年產能 36 噸) x 466 座 70 億

生鮮產品:每年 83 億 (假設 500 元/kg + 1 %人口 + 200 g/人/日)

中國的市場

13 億人口為台灣 2300 萬的56.5 倍

滿足百分之一人口蔬菜需求量

NTU_1000 需要 466 x 56.5 = 26329座

NTU_10000 需要 2633 座

中國現有 6000 個農業科技園區

國家級125 計畫擬推動植物工廠

一個園區只要一家有興趣, 五年內至少可增加6000 廠

62

中東

熱帶

寒帶

從消費面與生產面的優勢審視可能的全球商機

生產面

穩態 生產

全年 生產

高 效率

省水

消費面

新鮮

無 農藥

營養

方便

植物工廠產業的推動

出口擴張

今日大綱

• 植物工廠的經營模式

• 產業化推動

64

確保獲利 (行銷無虞) 的植物工廠 可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 提供穩定的就業機會 • 提供優質商品給消費者 • 降低進口數量,縮減貿易逆差

• 百家中小型植物工廠 •創造數千人就業機會 •讓數千家庭脫貧 •讓週邊相關傳統產業活絡 •讓閒置資產活化 •讓政府增加稅收

推動植物工廠

• 可分進:廣設小廠

– 滿足台灣百分之一人口每日食用 100 g的葉菜需求,需要500家日產 500 株的小廠

– 創造500家小型企業,創造500 x 10個就業機會

• 可合擊:普設大廠

– 滿足台灣百分之一人口每日食用 100 g的葉菜需求,需要50家日產 5000株的大廠

– 創造50家中型企業,創造50 x 100個就業機會

66

2014/5/15

12

分進:可富農

• 開創新的農產業

• 擴大農村就業機會

• 讓年輕人留在農村

• 讓到都市工作的年輕人回到農村

• 讓農學院學生持續在農業發展

• 減緩農村與都市的人口差距

• 讓消費者吃到真正 5A 等級的蔬菜 – 低硝酸鹽、低生菌數、無農藥、無重金屬、無蟲卵

67 68

大型

植物工廠

專區

冷鏈物流區

員工

住宿區

育幼院

養生村

醫院

復健中心

健身房

100 人 x 4, 8, 10, 12 400 個家庭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合擊:可造鎮

500 坪 x 4, 8, 10, 12 每 4 戶 330 坪 (含空地)

33000 坪 (單層建築)

10 公頃 10 公頃 10 公頃

500 坪可日產5000 株

植物工廠產業的推動 69

邁向大同社會 幾家大型植物工廠

• 創造數百人就業機會

• 讓數百家庭脫貧

• 讓產業形成聚落

• 可在偏遠區造鎮

70

邁向第一、二、三產業共存共榮均衡發展的

都市

植物工廠產業的推動

城市化發展的趨勢

• 第一產業:農、漁、牧

• 第二產業:加工、生技醫藥等

• 第三產業:服務、金融、資通訊、物流等

I II III

農業扶持工業

III I II

工商業消滅了農業

農業受到的批評:GDP低,汙染大、用水多、用地廣、不環保

不均衡的城市化發展

城市化發展的趨勢 • 城市發展起來

• 農地逐漸消失

第一產業還是很傳統

汙染大、產量不定

價格波動大

連溫飽都有問題的一群人, 成了社會動盪的隱憂

新界天水圍

當價格不是主要考量 穩定供貨與品質 才是關鍵時

傳統產業面臨淘汰

• 人民逐漸富裕

• 越來越重視養生

• 全球化促成高品質產品隨手可得

2014/5/15

13

第三產業投資第一產業 推動植物工廠

73

III I II

工商業消滅了農業

不均衡的城市化發展

動盪、衝突不斷的城市

所有產業都難以永續

III I II

均衡的城市

安和樂利的城市

投資的天堂

第三產業投資第一產業 推動植物工廠

–產品可以是高單價

–投資可以是低風險,獲利可以確保

–獲利作為員工福利 –產業可以永續、員工工作有保障

–中、低收入戶數量可以逐漸降低

–社會可以安定、所有產業均得以發展

74

植物工廠

1. 已形成新興的產業

2. 發展安全/健康農業的重要角色

3. 城市化均衡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4. 分進:可富農

5. 合擊:可造鎮

75

結論

現階段

不同商業模式:農工商異業結盟

出口擴張:全球設廠

亮點 + 賣點

結論

植物工廠的商機 潛力無窮

商機 來自於提供 total solution

結論

唯有整合者才能成為解答者

Q & A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