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是以娱乐的方式“审丑”人性paper.people.com.cn/fcyym/images/2020-08/07/07/fcymm20200807… ·...

Post on 21-Sep-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众生相2020年 8月 7日 星期五 编辑 韩晓艳 电话(010)65363801

本版信箱 hanxiaohan66@126.com7

这 两 年 ,人 们 除 了 看 抖

音,也喜欢“吐槽大会”中的那

一期期明星们的互怼节目。

网 上 说 ,吐 槽 来 源 于 日

本,指日本的“漫才”,类似于

中国的相声。我最近也乐享

其中,倒觉得吐槽更类似于中

国 传 统 单 口 相 声 的 升 级 版 。

无非是用娱乐的形式来“冒犯”

事先打了招呼的明星朋友。吐

槽人对被吐槽者假装说实话,

随意揭老底,故意找茬口,这可

满足了现实中不能随便批评

“糟践”他人的压抑。

但这个吐槽本质上还是一

档综艺性质的节目,是在脚本

征得被吐槽者同意后才“戏谑”

的表演。否则,在网络视频中

随意吐槽一个不知情者,其后

果连“秋菊”都知道该咋做。

人们都讨厌自恋,可人们

偏偏自恋,吐槽恰恰就是对着

人性中自恋的软肋猛怼的那

张嘴。吐槽现象代表了网络

娱乐表达的新形式,这种对他

人“说三道四”,“挖苦贬损”的

语言只要不是对着自己,谁听

了都舒服,这不正符合人性的

弱点嘛。

那么,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有“吐槽”他人者吗?有,比如

东北农村两个好友一见面,往

往 不 是 先 问 好 ,而 是 开 口 就

“骂”,(当然这四周要有众多

的熟人与朋友,要是就他们两

人那不行。)“哇!这老东西病

病殃殃这么多年还活得挺精

神呀,不都说你‘憋鼓了’(没

了),这咋还‘还阳了’”。对方

也回骂:“我去阴间报道了,可

阎王爷说:该来的人没来,不

该来的人来了,这不让我回来

叫你去吗,那边相中的是你。”

别看他们两个人互怼,其实,

这 一 群 人 中 他 俩 的 关 系 最

铁。这种民间的“互怼”在东

北被称作“哨儿”,像两个鸟儿

用啼鸣的“决斗”。就是用诙

谐的语言羞臊对方,在当下的

网络上就成了“吐槽”。

生 活 中 好 朋 友 在 大 众 面

前的互怼,也是人自我彰显存

在感的另一种形式,互怼就有

观众,且能让旁观者更爽。因

为互怼者彼此都是放大对方缺

点,这正迎合了看热闹人的心

理,也满足了互怼者自我表达

的欲望。如果把互怼变成两个

人在大众面前的互夸,一定让

听者难受,也就失去了娱乐性。

东北“二人转”的开场白

就是当下的“吐槽”,他们二人

在互怼的贬损中先完成自我

形象的矮化(其实,是角色的

形象,不是演员的自身),使观

众的优越感得以提升,观众都

是花钱来捧场的嘛,演员就要

捧着观众说。

吐 槽 就 是 代 大 众 对 人 性

的一次次“审丑”,而且吐槽的

对象大多是明星,是粉丝们平

时追崇的偶像,偶像发现了他

们的软肋,矮化他们的形象,

让他们与大众的对应点更多,

这该是多开心,多自我满足的

一件事呀。

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

勇 气 ,明 星 在 接 受 着 吐 槽 之

时,泰然处之,就更让粉丝们

喜欢了。吐槽作为一种话语

形 态 的 崛 起 ,它 符 合 人 性 中

“审美”的另一面,“不完美之

人”之于日常生活的合理性,

必然有审丑的需求。喜剧不

就是将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

破给人看吗,吐槽就能做成这

样的事儿。

其实,好多领域与行业是

需要大众“吐槽”的,特别是作

为有“公共符号”“社会符号”

的 人 ,都 应 该 接 受 他 人 在 有

“脚本”或者没脚本,但也没邪

恶的前提下“吐槽”。审丑与

审美都是人类认知事物与人

性的基本判断。

吐槽是以娱乐的方式“审丑”人性阮 直

周日,几个原来的同事,如今都

在 不 同 岗 位 上 担 任 要 职 的 人 聚 会 。

那天,他们几乎异口同声似有责备地

对我说:老兄,眼下你都忙些什么呢?

怎么也不到我们单位去走动走动。

我说:我不忙,一天到晚无所事

事,但是你们都很忙,不便打扰……

你这是说哪儿的话,去帮我们报

道报道,这怎么能算是打扰,求之不得呢……

我问,报道什么呢?

一个个抢先道:嘿!值得报道的先进事

迹多着呢!

我笑了笑:好!那你们轮着来,都详细说

说,我洗耳恭听,看看有哪些闪光点?

他们一个个如数家珍……

听完后,我很不以为然地对他们说:就这

些吗?不错!不错!继而话题一转——严格

来说,这都是你们在职人员本该做到的,和必

须履行好的应尽责任,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或底

线。如果这也值得当成典型、榜样来大肆宣

传,那等于表扬没有把手术刀忘在患者腹腔闪

的手术医生、没有贪污受贿的领导干部、上课

讲完了应该讲完的内容,没有留下要点不讲,

而要求学生去他家里有偿补课的老师、有案必

破的公安刑侦人员、工程没掺杂使假、偷工减

料的包工头……

我摇了摇头,深有感触地说,难怪人们对

这些年所树立的典型榜样,深存质疑,甚至嗤

之以鼻!原因恐怕就在这里。对此,我不想也

不必展开来细说,在此仅概括为以下几句:

每月领取薪水还拿了绩效奖,

这是对你们完成任务的犒赏。

没做好那才是你们严重失职,

公众没批评其实就等于表扬。

至于像那些涂脂抹粉、上釉绘彩的事儿,

你们应该去找专做装潢设计的阮博士,因为,

这是他的特长……

难怪人们说,同城的两个文化名人,一个

吃香喝辣,一个遭贬受罚。区别就在于:人家

用的是水彩笔,而你持的手术刀;人家粉饰太

平,你却解剖现实。

还没等我说完,同事中就有人很惋惜地打

断我的话,恨铁不成钢感慨而激昂地对我讲了

这番虽然刺耳,却不无道理的话。

手术刀与水彩笔岩 泉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国人向来重视声

誉,有的人把声誉看得比命还重。翻开二十

五史,大忠大贤者留其名;大清大廉者留其

名;大奸大佞者留其名;大恶大贪者也留其

名。尽管都是青史留名,然意味大不同,褒贬

甚是分明。一个是名垂千古,一个是遗臭万

年;一个是做人的典范,一个是耻辱柱上的反

面教材。

即便是名垂青史的大忠大贤、大清大廉

者,亦须甄别,或有虚妄之言。因为史官也是

脑袋担在肩上,手上的笔亦未必完全听自家

脑袋使唤。春秋齐国太史伯、太史仲、太史叔

三兄弟,皆因拒绝奸佞权臣崔杼美饰史实的

要求而惨死,太史叔竟被碎尸万段。此类史

家不惜性命,也要确保历史真实,可敬可赞可

叹。然而,不幸的是,脑袋丢了,他们坚守的

真实丢没丢也未可知。因之,终有史家为保

性命,酒里兑些水便可以理解了。

如何甄别?不妨听听民间的口碑。百姓

代代相继,口口相传,于是有了口碑。口碑立

于黎民的心上,再大的权势,亦难以消其形灭

其迹。倘若将历史记载同百姓口碑相映照,

有的口径相当统一,据此就会得出一个结论:

唯有清者留美名!

宋朝人吕本中作《官箴》,开篇便说,“当

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将清列

于为官操守首位。何谓清?清者,纯净无浊,

干净、纯洁,无污点;为官之清,则指公正廉

洁,敢于惩恶扬善,为民做主,为民造福。黎

民百姓常常呼之“清官”或“青天”,这便是口

碑 。 俗 话 说“ 金 杯 银 杯 ,不 如 老 百 姓 的 口

碑”。口碑之重之真,缘于百姓的真情实感。

元朝张养浩在《三事忠告·拜命第一》里,

将“戒贪”列于“省己”品行操守的重要位置,

认为“不能守公廉之心,是不自爱也”。规劝

“司牧”(官吏),省己至清。看来,一个“清”

字,自有无数相求者。

凡追求自清者,皆当点赞。然而,欲使百

姓呼为“青天”,那绝不是一件容易事。至少

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至清至廉。伪

清伪廉、时清时廉,百姓皆可洞穿,定然不会

为其扬名。其二,敢为民请命,为百姓做主,

除暴安良,造福一方。即便至清至廉之人,若

不具备第二条,也不过是洁身自爱罢了,可誉

为“ 清 官 ”,终 不 能 成 为 黎 民 心 目 中 的“ 青

天”。因此,相较而言,垂青史易,树口碑难。

口碑是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塑造出来的。

纵观历史,美名留民间的清者,委实不算

多。若按历史进程来说,战国时的西门豹,惩

治黑恶势力,禁巫风,兴修水利,“寓兵于农,

藏粮于民”,使治下民富兵强;武则天时期的

狄仁杰,“以百姓心为心”,以民忧为忧,始终

体恤黎民;宋朝的包拯,其民间故事最多,几

乎家喻户晓,除恶扬善,治贪官污吏,昭雪冤

假错案;明代的海瑞,打击豪强,疏浚河道、兴

水利,严惩贪官污吏、徇私受贿,强令贪官污

吏退田还民;清朝于成龙,与民同甘共苦,惩

治 腐 吏 ,常 常 无 荤 腥 可 食 ,民 送 雅 号“ 于 青

菜”。上述之人,均被百姓呼之“青天”,民间

口碑甚佳,美名不朽。

可以说,最禁得住时间考验的,是百姓的

口碑。而通过口碑相颂者,必是至清至廉,敢

担当有作为的人。无论沽名钓誉,还是以权

势相迫,都不可能树起民间美好口碑的。

唯有清者留美名张树民

称 邵 丹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