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22 rb12 副刊cepaper.xmnn.cn/xmrb/20190322/24.pdf · 转眼间,我的女儿已上小学三...

Post on 19-Nov-2020

2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s

Preview:

Click to see full reader

TRANSCRIPT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责编:海 鹰 美编:江 龙投稿邮箱:yy1220@xmrb.comB12

·身边人身边事·

闽南话本闽南话本♠林丽春

夕阳红 ♠心上茉莉

老家老家 ♠劳辰

老照片老照片 ♠梅“我的家风家训”中共厦门市纪委厦门市委文明办

厦门市妇联 厦门日报社

联合主办

选登征文

征文邮箱:zfk@xmrb.com

三言二拍 ♠彗星

学习有家训♠颉刚

“业精于勤,荒于嬉”。从小,只要读书、写作业,一抬头就能见到父亲贴在书架上的这句话。

春节前整理屋子,竟然发现一本三百来页的手抄笔记,字迹清晰工整。问父亲,方知此笔记的来历。1965年,由蔡丕杰、刘贤彬两位教授合作翻译的《英语句型和惯用法》一书出版。当时,别说此类译著的原版书根本买不到,就连译本,在书店也无踪可寻。父亲便将此书从图书馆借回,将此译著由头至尾一字不漏、工工整整地誊抄了下来。无怪乎,大学主修化学专业的父亲,后来竟然能从事以英语作为基础的工作,并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父母在孩子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的时候,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上幼儿园时,我就记得父亲每天傍晚下班回家,都会先打开收音机,收听半小时英语节目,这已成为他每天固定的“功课”。即使天气不好,收听效果很差,他都坚持收听。

晚餐过后,父亲收拾碗筷,出现在书桌前的则是母亲。她当时正边工作边参加自考本科会计专业的学习。微积分、统计学这些科目,对于缺乏系统学习的“老三届”来讲,那可不是一般的难。母亲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最有精神的时间,把最难的题目先拿出来练习,后面再接着学习对她而言相对简单些的文科科目。

耳濡目染家里的学习氛围,我从小学习就不需要父母操心。大班时,有一次去舅舅家,当时电视正在播日本电视剧《姿三四郎》,舅舅问我要不要看一会电视再去学习。我故意把头扭过去,对舅舅说:“等我背完今天爸爸教我的单词,再来看吧。”舅舅奇怪我为什么扭着头和他说话,原来是我担心眼睛看了电视,被它吸引住就挪不开步了。

当然,小时候的我也有学习不自觉的时候。记得那是二年级,需要背诵的课文较多,我最不喜欢背诵,有天回到家,我把其他作业做完后,就以休息为名读起了《骑鹅旅行记》。爸爸“友情提醒”了几次,我仍拖拖拉拉,不想背诵课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喜欢写作,可是没有好词好句的积累,提笔时脑海里空空如也,这可如何是好?”说完,父亲指着书桌上贴着的那句韩愈的名言告诉我,学习靠的是“勤奋”二字,玩乐嬉戏将一事无成。

转眼间,我的女儿已上小学三年级了。别看爱写作的她有几篇文章发表在《厦门日报》的“花季”版面上,二年级时,她也和我小时候一样经历过同样的“背诵厌倦期”,我将父亲的教导原样照搬,给了她一番教育。

“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诚然,为学之道在于勤,我们却往往在猛火煮完后就想熄火吃肉了。庆幸小时候能有父母如此的教导,使我能在学习之路上少走弯路,并得以将此家训传承下去。

二十多年前的春节,我的父母在南昌八一广场主席台前留下了这张合影。每当有人提起南昌八一广场,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许多记忆。

在我来到厦门定居之前,我们一家在南昌生活了多年。在南昌,每逢节日,我们全家都会到八一广场游玩,拍照留影。那时,父母已接近退休年龄,忙碌了大半辈子,终于将卸下工作重担。父母大学毕业之后,便投身国家的电力建设,他们相依相伴,足迹遍布江西、广东、上海、天津等地,参与了多座大型发电厂的建设。为了保障新建的发电厂顺利发电,父母和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父母以传统知识分子的韧劲和执著,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甚至春节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在我小时候,如果遇到父母

忙于工作不在家的夜晚,我会望着电灯默默地想,这灯光仿佛就是父母的目光,他们在看着我,虽然无声,却充满关切。我这样想着想着,心里便温暖了起来。我甚至觉得:千家万户的灯光,不也似老百姓对他们的微笑吗?

父母有时候半夜里都在画技术图纸,思考如何解决技术难题。父亲和母亲是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到同一家单位工作,可谓志同道合,相濡以沫。那个年代,拍照用的是胶片相机,一卷胶片仅能拍十几到三十几张照片,所以照片比较珍贵,不仅珍贵而且真实,完全没有当今流行的修图或美颜。

这张老照片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也属于时代的记忆。

83 岁的台湾老兵高秉涵,大家都称他高老。花甲之年,他抱着台湾老兵的骨灰,一次次跨越海峡,从台湾回到老兵们的家乡。这一切,归结于13岁之前母亲的耳提面命。

高老说,母亲是小学老师,从小就教导他,将来不要忘记为社会服务。

高老祖籍山东菏泽,1948年离开家乡,13岁时躲避战乱,一路南下,在厦门登上了一艘开往台湾的轮船。从此,高秉涵与母亲分隔两岸,杳无音信。直到1980 年,高秉涵终于辗转得到了家中的消息,他痛苦地得知,母亲已离世一年了。

高老说:“那些比我年长的老兵曾经给了我很多慰藉,他们是我在台湾的亲人。”当年到台湾的山东老兵,很多没有文化,生活艰辛,不少老兵直到终老都孑然一身。眼看归乡的日子遥遥无期,很多老兵就把回家的希望寄托在高秉涵身上,他们嘱咐道:“老弟啊,如果我们死了,有朝一日你能回老家,一定要把我

们的骨灰带回去。”高老是知名律师,经济条件

好,又是热心肠,两岸开放交流之后,为了这份郑重的承诺,高老频繁地奔走于两岸之间,先后把上百名老兵的骨灰从台湾送回老家,了却了他们“回家”的遗愿。高老信守诺言,有时念及此事,他会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娘,我给您尽孝,您在地下一定很光荣。”正因为满满的乡愁,对高老这样在台湾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来讲,回家就是天大的事情。

高老说:“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而不能相聚,与亲人生离死别将近半个世纪。祖国、民族、亲情、爱情、乡情,永远都是不可替代的情感,是老兵们心中最神圣的东西。叶落归根,是老兵们的心愿,能够回家是对我们这些流浪人最大的安慰。”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付出多少。”这就是高老的人生价值理念。高老说,虽然自己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但是替老兵圆梦的脚步将会继续下去。

征文选登“““““““““““““““““““““““““““““““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

厦门日报社集美区融媒体中心

承办

集美区委宣传部 集美区文联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主办

征文邮箱:csfk@xmrb.com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周年,也是国务院批准在厦门设立台商投资区30周年。厦门,从一个曾经的偏僻海防小城,成长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是新中国城市蝶变的精彩缩影。台企是厦门城市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台商是厦门改革开放历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厦门集美,一个区拥有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全国独有,地位作用非同一般。

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突出厦门对台特色,彰显集美对台优势,集美区委宣传部、厦门日报社等单位联办“祖国情·台商梦”征文活动。

●备选角度:1、台商、台企在厦门的创业发展故事;2、

台商、台企在大陆的追梦故事;3、记一名台商的家国情怀;4、一段与台商打交道的往事;5、与台企合作的一段难忘往事;6、我心目中的最美台商;7、厦门惠台政策我受益;8、台商创二代集美成长记;9、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成立、发展中的一段珍贵记忆等等。也可另辟蹊径,自选角度。

●征文要求:以散文、记叙文为主,主旨鲜明、故事真实、重点突出、情感真挚,800 字左右,最长不超过1200 字 。 征 文 请 发 邮 箱 :csfk@xmrb.com,注明“台商梦征文”字样,并请留下真实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

●征文时间:即日起至5月31日

征文启事“““““““““““““““““““““““““““““““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祖国情·······························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台商梦”””””””””””””””””””””””””””””””

台湾老兵的情怀 ♠梁晓广

成语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璀璨明珠。生活在闽南的我,随着年岁渐长,发现很多闽南俗语与成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信,挑几个说说。

比如,成语“吃里扒外”,可以对应闽南俗语“饲老鼠咬破布袋”。布袋是农民用来装稻谷、饲料用的袋子。该俗语形容家中孩子不争气,行为有辱门风。成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句闽南俗语可以对应——“生鸡卵无,放鸡屎有”。

像我这种手脚不利落,干家务活总会生出不少事来,比如洗个碗会打破的,我妈没少用这句俗语数落我。还有我们常说一个人做事有头无尾,成语用

“虎头蛇尾”来形容,闽南俗语则用“头兴兴,尾冷冷”来表述。

闽南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充满了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如果说成语是文雅的,那闽南俗语就是形象的,它们都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

成语与闽南俗语

元宵节,母亲参加社区活动带回一张奖状,上书:“***同志:在启福·滨海街道睦邻中心举办的第二届‘搓元宵’小组比赛中,荣获参与奖。特发此状,以资鼓励。”颇似幼儿园小朋友的奖状,我不由乐了。三八节母亲也收到了礼物,一束鲜花和一张“最佳舞蹈女神”塑封照片。“最佳舞蹈女神”?我险些没笑岔气,老母亲背都弯成弓了,跟在老年舞蹈班学员后面比画没几天就成了“舞蹈女神”,社区工作人员真会哄老人开心呀!

这些年街道居委会用心为社区老人做了许多工作,有关怀照顾,更给予幸福感和成就感,我心里很是感动。年前,母亲略失落地打电话给我,说第二天举办的季度生日会没有邀请她,不知是不是把她的名字给漏了?我打电话至睦邻中心询问,工作人员解释说:生日会是为高龄、独居和空巢老人安排的。话虽如此,其实也没拒绝母亲参加。老人们怕孤独,无非就是想图个热闹,喝茶吃蛋糕唱生日歌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老了老了,心性也变得如孩子一般了。

还有温馨的“好邻居感谢日”活动,老人们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认真签到,看社工和志愿者为他们表演节目,自

己也登台表演;现场有义诊、有小吃,一派热闹景象。社区腊八节设点免费供应腊八粥,母亲自然不肯错过,回家来说,领腊八粥的人太多了,工作人员煮了一锅又一锅,还供不应求。此外,春节慰问大礼包、长者互助食堂、上门为老人义务理发、老人爱心餐……都是在社区号召带动下,辖区友善企业热情提供的爱心赞助支持。

街道和居委会用爱心敬老,承担日常服务的社工团队亦花心思策划每一项服务工作,他们深谙老人需求,懂得如何让老人开心,引导老人积极参与互动。在这里,老人也可以报名做义工为社区服务;可以加入“睦邻乐学堂导师队”当老师,母亲参加的形体班、广场舞班、合唱班的老师都是退休老人。老人们发挥余热,充实生活,为社区作奉献,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一位社工曾对我说,她喜欢和老人交流,陪伴老人读懂老人,自己也能从中学到东西,获取长者可贵的人生经验。她的一番话令我汗颜,相比之下,我们对家里老人的心思反倒不如外人。我由衷钦佩并感激这一群可敬可爱的社区工作者。如果可以,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加入其中——爱,需要传递和延续。

沐浴着春风,我踏进赣中老家的院子,一只燕子掠过头顶,飞入门框上的巢窝。我定睛一看——呵,好家伙!燕子竟在门框的灯座上垒起了窝。我望着灯座上的巢窝,不禁想起孩提时听过的童谣:“不要米,不要谷,只借你的房子住。”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燕子与人类和睦相处,每当春暖花开,它们便在村里找地方筑巢,老房子的木梁上、屋檐下,都是燕子筑巢垒窝的理想之地。那时的春天,燕子在蓝天中飞翔,在村子里穿梭,在屋檐下呢喃,在房梁上嬉戏,它们衔来春泥,或垒新巢,或补旧窝。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以家有燕子窝为幸事、喜事。每天村民下地干活前,总会留出门缝,敞开窗户,让燕子自由出入。母亲说:“燕子是不会随随便便在哪家筑巢的,它的巢要垒在幸福吉祥、和睦欢乐的人家。所以,老话讲得好:

‘燕子不入愁家门。’”母亲警告我们这些孩子,千万不能伤

害燕子,否则后果很严重。正因此,小时候,我掏过麻雀蛋,捅过马蜂窝,但从未动过房梁上的燕子窝。冬去春来,燕子总是准时在我家筑巢垒窝,生儿育女。

年龄增长,阅历渐丰,我对燕子的认知也不断加深。我了解到,燕子是报春的使者,是害虫的天敌,是庄稼的保镖;燕子恪守“春来秋去”的自然法则,从不失信。我还知道,燕子一旦结对,必会一世厮守。它们飞则相随,静则相伴,筑巢垒窝,衔泥吐液,雄雌共进,齐心协力;雏燕出生,双方尽责,轮流喂养,精心呵护,患难与共。

六年前,老家的木梁瓦房拆除重建,燕子许久不到我家筑巢了。六年后的今天,钢筋水泥的小楼竟有了燕子窝,真让我们高兴。燕子的到来,让坚硬冰冷的钢筋水泥有了柔软的感觉,为我们的小楼增添了生趣,给独居的老母亲带来了快乐,我顿生感激。燕子住我家,我家欢乐多。

父母在南昌八一广场的合影

真情爱老暖心怀

燕子住我家

当我看着宝宝渐渐入睡,看了一眼时钟,竟然已是清晨六点了。

一个晚上,宝宝喝完了奶就是不睡觉,自己吃手指头,要我逗着他玩,他一点都不想睡,而我早已困得不行,恨不得一头倒下就睡。这孩子折腾人,幸亏婆婆来帮忙,可我也是疲惫不堪,恨不得他赶紧长大!

清晨的雨越下越大,滴滴答答,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长了。我家姐妹众多,爷爷奶奶走得早,父母亲靠着自己的力量把我们拉扯大。父亲负责劳作,每天披星戴月;而家里所有的事都由母亲承担,煮饭、洗衣、喂猪……还得照

顾我们!我都不敢想象母亲一个人是如何在艰难的岁月里,像陀螺一样旋转,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养育成长!

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以前总把父母的操劳与呵护当作习惯,理所当然地享受。长大后,我们离开了父母,又常常因为家庭和工作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总说有时间多回家看父母,可时间这个小偷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父母的年华,只留下满头银丝、沟壑纵横的脸庞和不再灵便的步伐。

常回家看看,我们的父母要的真的不多,只要在他们眼前,和他们说说话,他们就会很开心。

养儿方知父母恩

广告热线:5581538

详情请见3月22日城市捷报

乘地铁

,看捷报

要时尚

,找捷报

面朝大海,春暖 花 开 的

诗意令人向往,在厦门,不管是海边还是山野,都 能 找 到 野 餐地,带给您美妙的感受。去晒晒太阳、吹吹海风、品味美食吧。毕竟春光易逝,好天气难得,每个美好春日都不应该被辜负。

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趁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春光

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去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野餐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