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月会議リスト 월회의표 原住民教育政策白皮書草案公聽會 6-8 … ·...

2
95 原教界201008月號34原住民教育政策白皮書草案公聽會、68月會議列表 台北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 山行歲月創作回顧展 2010 5 15 日~8 1 台北縣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山行歲月」創作回顧展,展出的是泰雅族畫家林 世偉的代表作。林世偉平時喜歡觀察人,每一幅創 作背後,都是一個故事。例如部落裡曾有位長者主 動要求他作畫,老人家的故事和人生觀都很豁達, 每次只要自己心情低潮時,看看為長者畫的油畫, 畫中人充滿瀟灑感的微笑,總能讓他重振精神。林 世偉的畫作透露濃厚的人文與社會關懷,並訴說著 原鄉的各種面向。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0 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 2010 6 8 9 11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 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廣的語言家族,西起馬 達加斯加島,東至復活島,南達紐西蘭,北始台灣。 在這廣大區域內的人民,彼此擁有共通的語言、世代 傳襲的海洋文化,以及類似的困境與挑戰。行政院原 住民族委員會自2002年起針對不同議題舉辦南島民族 國際會議,今年的主題是「返本與開新——台灣原住 民族知識、文化創意與環境倫理」。除了國內的學者 專家和工作者外,也邀請了斐濟、所羅門群島、紐西 蘭、帛琉、澳洲等國家的相關領域代表與會,期能建 構緊密的南島語系民族網絡,共同發聲、共同思考, 共同為原住民的福祉而努力。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 2010 6 15 日~7 31 奇立板部落、加禮宛部落、流流社部落、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新社部落、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灣的平埔族文化,隨著與他族混居、社會變遷, 過去的傳統文化漸漸模糊,宛若隱形的人群。台灣 大學人類學系透過1930年代由日本學者錄製的噶瑪 蘭族與凱達格蘭族的紀錄片及錄音,在花蓮、宜蘭 及台北舉辦6場影片放映會,邀請觀眾一起穿越時 光。影片名為《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 凱達格蘭聲影》,內容包括百年前流散至各國不同 收藏機構的噶瑪蘭族與凱達格蘭族編織飾物、器 物、文書、錄音唱片、照片和16釐米影片收藏。以 此追溯歷史的記憶,以及當代持續的部落生命力。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台灣的機會與選擇 2010 6 18 日~9 19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異文化的衝擊,創造了新時代的機會;四百多年前 一次因船難的意外相遇,開啟了歷史上臺灣與西方 世界的首次相遇。對西方人而言,充滿異國情調的 美麗島,是貿易、傳教、做為東亞據點的好地方; 對於臺灣人(原住民)而言,這些不斷湧入的異文 化,為臺灣原住民帶來前所未有的文化衝擊及機 會。這些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各種機會,都代表著臺 灣人自身的主體性、能動性,也可能呈現著長期歷 史結構脈絡下的限制束縛甚或是宿命性的選擇。此 6-8 會議列表 6―8月会議リスト 6-8월회의표 List of Meetings Held between June and August 文︱編輯部 6 8 月會議列表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Sep-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94 原教界2010年08月號34期

A boriginal E ducation C onferences原教會議

原 教 会 議

95原教界2010年08月號34期

教育部為完善規劃原住民

族之一般教育未來,2009

年4月集結15位原住民教育學

者,針對升學體制、加分制

度、民族教育及一般教育等方

向,討論出「適合原住民學生

的教育制度,擬定原住民族教

育白皮書,以拓展原住民族學

生學習機會及原住民族教育未

來發展的參考指標。本案教育

部委託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原住

民族教育研究中心林春鳳主任

主持撰寫工作,在2009年12月

完成草稿出爐。

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的會前會

2010年5月底開始,教育

部請各縣市政府協助在南、

中、花蓮、台東等區辦理公聽

會,6月29日(二)上午在台

北縣政府舉行的北區公聽會為

最後一場。白皮書(W hite

Paper)通常是政府就某一重

要政策或議題而正式發表的官

方報告書,起源於英美政府。

今年適逢教育部

規劃召開第八次

全國教育會議,

期能「凝聚社會

對教育發展的共

識,據以研訂國

家整體教育政策

白皮書」,故分

區公聽會其實具

有全國教育會議

的會前會性質。

北區涵蓋台北縣市、基

隆市、桃園縣、新竹縣市、宜

蘭縣、金門縣、連江縣等9個

縣市的代表,出席人員超過

100人。教育部一共有30個單

位,其中有16個單位跟原住民

有關,11個單位派員與會。

與會代表建言

考試院浦忠成委員表

示:「本教育白皮書立意良

好,但是應該呈現白皮書的氣

度,帶領國人想像原住民教育

未來10年或未來20年的樣子。

白皮書對從民國84年到85年以

來就討論的建立民族教育體系

著墨不多,應調整章節內容,

並注意原住民大量移居都會區

的現實,教育如何讓原住民在

都會區仍能保有傳統部落社會

的文化傳承是很大的挑戰。」

行政院原民會汪秋一參

事則建議白皮書應塑身並指出

原住民教育的方向,從落實與

檢討《原住民族教育法》出

發,由點狀出發進而具整合

性。多位與會代表紛紛發言,

砲聲隆隆,研究單位表示將帶

回研議與修改。

原住民教育政策白皮書草案公聽會原住民教育政策白書草案公聴会원주민교육정책백서 초안청문회Public Hearing on a White Paper on the Dra� Aboriginal Education Policy

文.圖︱王雅萍(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講師)

原住民教育政策白皮書草案公聽會、6~8月會議列表

公聽會開幕式,左起為原民會汪秋一參事、教育部黃子騰執

秘、北縣原民局洪啟昌副局長、浦忠成考試委員、屏教大林

春鳳教授。

台北縣政府原住民族行政局

山行歲月創作回顧展

2010年5月15日~8月1日

台北縣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山行歲月」創作回顧展,展出的是泰雅族畫家林

世偉的代表作。林世偉平時喜歡觀察人,每一幅創

作背後,都是一個故事。例如部落裡曾有位長者主

動要求他作畫,老人家的故事和人生觀都很豁達,

每次只要自己心情低潮時,看看為長者畫的油畫,

畫中人充滿瀟灑感的微笑,總能讓他重振精神。林

世偉的畫作透露濃厚的人文與社會關懷,並訴說著

原鄉的各種面向。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0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

2010年6月8、9、11日

台灣大學法學院國際會議廳

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廣的語言家族,西起馬

達加斯加島,東至復活島,南達紐西蘭,北始台灣。

在這廣大區域內的人民,彼此擁有共通的語言、世代

傳襲的海洋文化,以及類似的困境與挑戰。行政院原

住民族委員會自2002年起針對不同議題舉辦南島民族

國際會議,今年的主題是「返本與開新——台灣原住

民族知識、文化創意與環境倫理」。除了國內的學者

專家和工作者外,也邀請了斐濟、所羅門群島、紐西

蘭、帛琉、澳洲等國家的相關領域代表與會,期能建

構緊密的南島語系民族網絡,共同發聲、共同思考,

共同為原住民的福祉而努力。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系

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凱達格蘭聲影

2010年6月15日~7月31日

奇立板部落、加禮宛部落、流流社部落、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新社部落、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灣的平埔族文化,隨著與他族混居、社會變遷,

過去的傳統文化漸漸模糊,宛若隱形的人群。台灣

大學人類學系透過1930年代由日本學者錄製的噶瑪

蘭族與凱達格蘭族的紀錄片及錄音,在花蓮、宜蘭

及台北舉辦6場影片放映會,邀請觀眾一起穿越時

光。影片名為《收藏的平埔記憶——再現噶瑪蘭與

凱達格蘭聲影》,內容包括百年前流散至各國不同

收藏機構的噶瑪蘭族與凱達格蘭族編織飾物、器

物、文書、錄音唱片、照片和16釐米影片收藏。以

此追溯歷史的記憶,以及當代持續的部落生命力。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台灣的機會與選擇

2010年6月18日~9月19日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異文化的衝擊,創造了新時代的機會;四百多年前

一次因船難的意外相遇,開啟了歷史上臺灣與西方

世界的首次相遇。對西方人而言,充滿異國情調的

美麗島,是貿易、傳教、做為東亞據點的好地方;

對於臺灣人(原住民)而言,這些不斷湧入的異文

化,為臺灣原住民帶來前所未有的文化衝擊及機

會。這些不同時空背景下的各種機會,都代表著臺

灣人自身的主體性、能動性,也可能呈現著長期歷

史結構脈絡下的限制束縛甚或是宿命性的選擇。此

6-8會議列表6―8月会議リスト 6-8월회의표 List of Meetings Held between June and August

文︱編輯部

6~8月會議列表

96 原教界2010年08月號34期

A boriginal E ducation C onferences原教會議

原 教 会 議

97原教界2010年08月號34期

6~8月會議列表

次展覽藉由幾百年來東西方在臺灣的相遇歷程,呈

現歷史上的臺灣人如何遇見這些外來者、異文化,

如何面對異文化相遇下所帶來的束縛與壓制。也藉

由歷史的再現重新思考,在這樣的命運與機會中,

原住民如何抉擇,而異文化元素又如何被轉化融合

成為臺灣多元文化裡的一環。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九十九年度農村再生活化活動——

新社部落香蕉絲特色文化藝品展售活動

2010年6月25~27日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糖蜜A館

香蕉絲編織長久以來都是噶瑪蘭族特有的傳統技

藝,為了展現香蕉絲編織在台灣原住民文化產業中

的獨特性,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舉辦了

「九十九年度農村再生活化活動-新社部落香蕉絲

特色文化藝品展售活動」。該活動希望將新社部落

的香蕉絲編織工藝品,更貼近現今社會生活。傳統

工藝師的巧思讓香蕉絲編織之研發與技術不斷提

升,除落實傳統藝術,更以天然、環保、傳統為特

色。本次展出作品是「新社香蕉絲工坊」工藝師們

以雙手的勞動、心靈的感動以及對土地情感,發揮

編織創意巧思來轉化各式各樣且豐富的生活織品。

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山之歌 海之舞

2010年6月27日

國家音樂廳

原住民的歌聲,充滿了山、樹、海的韻律;原住民

的舞蹈,則帶著音樂般的旋律。台北愛樂合唱團與

青年管弦樂團,邀請那魯灣合唱團、蒂摩爾古薪舞

集、祖韻文化樂舞團等原住民表演團體,以及台灣

最珍貴的歌聲——胡德夫,攜手推出跨界音樂作

品,由悟朗擔任指揮。除了融合西方交響樂與台灣

原住民傳統音樂元素,更將實驗性的嘗試結合排灣

族舞劇〈戀羽〉,呈獻全新的文化音樂饗宴。

世界宗教博物館

祖靈的國度——原住民信仰文化特展

2010年7月7日~2011年1月9日

世界宗教博物館的2010年度特展以台灣原住民信仰

文化為主題,呈現各族的神靈世界。本展覽呈現

「自然崇拜」、「祖靈與惡靈」、「巫師」、「歲

時祭儀」、「生命禮俗」等5個主題,結合同期展

出的《臺灣宗教建築縮影系列I I——鄒族庫巴

Kuba》,以及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跨越與連

結——臺灣與南島文化國際攝影展》的攝影作品,

提供觀眾一處體驗原住民信仰文化的場域。此特展

邀請泰雅族藝術家米路.哈勇,以色彩明亮的手繪

神話傳說壁畫,搭配攝影圖像、情境裝置、環場音

樂與各種互動設備,讓觀眾身歷其境地體驗各族在

生、老、病、死中的各項生命禮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