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日 责任编辑 朱伟文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带一...

1
海派文化与城市空间转型论坛嘉宾讲话精华辑录 朱鸿召 朱鸿召 上海市委宣 上海市委宣 传部理论处处长 传部理论处处长 世界城市文化上海 世界城市文化上海 论坛自创办以来至今举 论坛自创办以来至今举 办多次 办多次在海内外产生 在海内外产生 了广泛影响 了广泛影响文化是一个城市的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 性格 性格风采 风采也是城市的 也是城市的 显著标识 显著标识十年前 十年前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 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 都市的战略目标 都市的战略目标今年 今年 5 5 月份 月份中国共产党上海 中国共产党上海 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又提出上海建设人文城市 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又提出上海建设人文城市 的目标 的目标每一个规划和目标的提出都贯穿着繁 每一个规划和目标的提出都贯穿着繁 荣城市文化的主题 荣城市文化的主题无论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 无论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还是实现 还是实现 人文之城的美好愿景 人文之城的美好愿景都需要借鉴其他著名城 都需要借鉴其他著名城 市的经验 市的经验确立适合上海文化发展的最佳路 确立适合上海文化发展的最佳路 论坛的主办 论坛的主办无疑为上海与其他优秀城市 无疑为上海与其他优秀城市 之间 之间以及城市之间的文化对话和合作搭建了 以及城市之间的文化对话和合作搭建了 开放 开放多元 多元包容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包容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我们期待 我们期待 交流取得新的丰硕成果 交流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从中汲取先进的理念 从中汲取先进的理念 和方法 和方法在上海进行实践和推广 在上海进行实践和推广4 专版 2017 11 16 责任编辑 朱伟文 E-mail:[email protected] 报社地址:大连西路 195 弄 12 号 邮编:200092 电话:65752600 虹口报电脑部打印排版 电话:65752149 浦东彩虹印刷厂印刷 曾明 曾明 上海实业发展 上海实业发展 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 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 董事长 董事长 城市文化既是城市 城市文化既是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和 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和 结晶 结晶也是推动社会文 也是推动社会文 明进步的巨大动力 明进步的巨大动力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 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 文化繁荣是发展的 文化繁荣是发展的 最高目标 最高目标在建成社会 在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文化强国 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上实发展非常荣幸地连续两届支持这个论 上实发展非常荣幸地连续两届支持这个论 在与中国城市共同成长的过程中 在与中国城市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上实发 上实发 展逐渐形成清晰理念 展逐渐形成清晰理念即城市文化建设必须根 即城市文化建设必须根 植于城市历史文脉的深厚土壤 植于城市历史文脉的深厚土壤必须着眼于城 必须着眼于城 市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 市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北外滩的上实中心已 北外滩的上实中心已 经开工建设 经开工建设四年以后 四年以后百老汇等经典剧目将在 百老汇等经典剧目将在 这里上演 这里上演这一定会丰富北外滩地区的城市文 这一定会丰富北外滩地区的城市文 化生活 化生活我们希望中国的本土音乐剧在不久的 我们希望中国的本土音乐剧在不久的 未来能够从这里诞生 未来能够从这里诞生走向百老汇 走向百老汇走向世界舞 走向世界舞 并将致力于此 并将致力于此胡敏 胡敏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 今天的主题是一带 今天的主题是一带 一路 一路城市发展新空间 城市发展新空间文化发展新动力 文化发展新动力文化 文化 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 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 文化 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 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 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十九大报告指出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 没有 高度的文化自信 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 就没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城市是人才 城市是人才创意 创意思想 思想财富的重要载体 财富的重要载体如何以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合理调控 如何以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合理调控平衡 平衡 城市规模的增长与经济文化的发展 城市规模的增长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发挥 充分发挥 文化创新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文化创新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已经 已经 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要议题 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要议题城市孕育了大学 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 大学滋养着城市上海 上海 戏剧学院不断在大变化 戏剧学院不断在大变化大格局当中思考大学 大格局当中思考大学 在新时代中的重要责任 在新时代中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文化建设理论 承担着文化建设理论 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使命 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使命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 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 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来 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来吴强 吴强 虹口区委常委 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宣传部部长 虹口与文化有着深 虹口与文化有着深 厚缘份 厚缘份习近平称虹口 习近平称虹口 是海派文化发祥地 是海派文化发祥地进文化策源地 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 文化名 人聚集地 人聚集地所以 所以虹口 虹口 在城区建设和发展过程 在城区建设和发展过程 始终思考并高度关 始终思考并高度关 注城市与文化的相容共 注城市与文化的相容共 我们始终铭记的一点是 我们始终铭记的一点是文化是城市的核 文化是城市的核 心竞争力 心竞争力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 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新空间 城市发展新空间文化发展新动力 文化发展新动力城市空间和文化发展紧密结 城市空间和文化发展紧密结 合在一起 合在一起非常契合时代主题 非常契合时代主题今年以来 今年以来上海实施滨江贯通工程 上海实施滨江贯通工程某种程 某种程 度上把宝贵的生产空间让位给文化空间 度上把宝贵的生产空间让位给文化空间生态 生态 空间及休闲空间 空间及休闲空间建成了一批文化项目和文化 建成了一批文化项目和文化 设施 设施充分彰显了人文特色 充分彰显了人文特色为上海城市的发展 为上海城市的发展 带来后劲 带来后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 可以说多留给文化一些空间 多留给文化一些空间城市也就有了更好的呼 城市也就有了更好的呼 吸氛围和生态环境 吸氛围和生态环境何建华 何建华 上海社科院 上海社科院 副院长 副院长 十九大报告对文化 十九大报告对文化 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 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 一个民族发展中最 一个民族发展中最 基本 基本最深层 最深层更持久的 更持久的 力量 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 要推动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 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国价值 国价值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必将为中国城 这必将为中国城 市文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市文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开创新空间 开创新空间本质上说 本质上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 文化是城市 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看一个城市是否有核心 看一个城市是否有核心 竞争力 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 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近年来 近年来上海社科院正积极构建国际一流 上海社科院正积极构建国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希望世界城市 希望世界城市 文化上海论坛为我院构建新型智库发挥积极作 文化上海论坛为我院构建新型智库发挥积极作 成为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进程中国际文化 成为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进程中国际文化 交流互鉴合作的重要平台 交流互鉴合作的重要平台11 11 11 1112 12 ,“ ,“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 2017 2017 )” )” 召开 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 本次论坛主题为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新空间 城市发展新空间文化发展新动力 文化发展新动力”, ”, 论坛集聚了来自伦敦 论坛集聚了来自伦敦纽约 纽约多伦多等城市的知名学者 多伦多等城市的知名学者业界专家及政府文化官员 业界专家及政府文化官员共计 共计 170 170 余人 余人开幕式上 开幕式上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作为特邀嘉宾作了题为 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作为特邀嘉宾作了题为 “‘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与中 与中 华文化 华文化的主旨演讲 的主旨演讲与会者还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 与会者还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延续 延续 城市文脉和保护城市特色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 城市文脉和保护城市特色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思想火花不断碰撞…… 思想火花不断碰撞……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 海派文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荣跃明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 2013 年提出的, 四年多来,这个方案被沿线国家广泛接受。为什 么?我认为,这就是历史的因素、文化的因素。 古时的“一带一路”这两千年当中包括了两 个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通向西域的,通 向中亚、西亚、东非,主要是靠骆驼运输,这个阶 段界定为公元 1000 年以前。这当中,中华文化 的因素是什么?是我们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开明 的皇朝文化。在中国,我们始终是一个比较开明 的王权文化,不排斥外来商人到中国做生意。在 丝绸之路上,中国商人并不多,更多的是来自于 阿拉伯、犹太、欧洲、中亚、西亚的商人;中国的宗 教文化,是入世的,是世俗的,是多元神,每个人 可以信仰一个宗教,相互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这 就使来自于各国的商人可以在长安住下来,并没 有因为宗教因素而产生战乱,阻止丝绸之路不断 演进。 另外一段是后 1000 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要 注意另一种经济现象,就是中国的运河文化。中 国的运河从隋唐开始,到现在,江南这段实际上 还在用。在中国大规模的海运还没有开始以前, 中国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贸易。世界上第一个 城市带,而且是很繁荣的城市带,某种程度上和 “一带一路”是有关系的,所谓大运河上面的 18 座城市,北面是北京,南面到杭州。由此,中国文 化从原来的地域文化变成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文 化,甚至带有国际范,是在大运河上形成的。 还有,“一带一路”与江南的“和”文化,它对 “一带一路”的影响非常之大。市场经济的前提 首先是移民社会,这至少可以解释有了大运河以 后,为什么独富了江南,因为江南具有移民文 化。之所以形成这种“和”文化。其一,江南的宗 教信仰有了进一步发展,更世俗了,它和农耕社 会结合得更紧了;其二,南宋时,中国的皇帝在杭 州待了 100 多年,然后元明又回到北方。但一起 来的孔家后裔留了下来,于是江南就有了 480 书院,江南因此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高地。 孔学解决了人和人之间、村庄和村庄之间、家属 和家属之间如何和谐共处的关系问题;其三,江 南文化第三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地方,就是人生 价值观有了变化。在江南经商办企业是一个比 较崇高的工作,仅次于考功名。 我要特别感谢几千年来 我要特别感谢几千年来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上的 上的 65 65 个国家对中国发展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 个国家对中国发展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明朝以后的人口增长 中国明朝以后的人口增长特别是江南人口的增 特别是江南人口的增 是因为我们从国外引进了红薯 是因为我们从国外引进了红薯马铃薯 马铃薯花生 花生文化上 文化上中国早期的歌舞很多都传自中 中国早期的歌舞很多都传自中 西亚 西亚所以 所以,“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上文明是相互交汇 上文明是相互交汇 正像习近平所说 正像习近平所说 人文交流是一项前人种树 人文交流是一项前人种树 后人乘凉的事业 后人乘凉的事业”。 ”。因此 因此,“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要继续重 要继续重 视文化交融和人文交流 视文化交融和人文交流主旨演讲 主旨演讲 王战 上海市社联主 上海社科院高端智 库首席专家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新空间 城市发展新空间 文化发展新动力 文化发展新动力 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开幕式 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开幕式 暨海派文化与城市空间转型论坛嘉宾发言集粹 暨海派文化与城市空间转型论坛嘉宾发言集粹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虹口区委宣传部 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实业集团 上海实业集团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主办和承办 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主办和承办 挖掘新平台 让海派文化绽放新光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马尚龙 建构虹口文化消费空间需要前沿性思考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包亚明 海派文化:吴头越尾 襟江带海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城市越来越高 文化也要随之升高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李守白 城市文学书写要脱离刻板印象 纽约大学访问学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时间的印记带来永恒的魅力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院常务副院长 卓刚峰 陈古纳新“陈古”更有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海派画家 汤胜天 形成具有犹太风情的城市新空间 海派作家 朱惜珍 实现海派文化和上海文化的融合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周展安 从民俗视角研究海派文化 上海社科院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蔡丰明 空间文化的分与合 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顾问 周永平 以往,我们过于重视私人空间的建设和公共 权利空间的建设,忽视了公共空间建设。 公共空间承载的文化,顾及他人是核心内 容,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一种新文化, 所以,上海再次重构城市空间,新城市主义的概 念是步行优先,城市公共交通便捷,城市功能合 理分布。 总的想法是,高密度路网、路段要短,要有适 当比例的老建筑,主要的城市功能要混合,工作、 生活、商业要混合。 海派文化,它内敛而有张力,骄傲而不乖 张。讲海派文化的故事,我们需要一些新平台。 它可以充满历史感,如邮政总局、浦江饭店、上海 大厦……它也可以是新地标,比如浦西第一高楼 白玉兰广场、北外滩…… 讲海派文化故事,我们需要一些新形式。可 以是大张旗鼓的,也可以是细致精巧的。如著名 书法篆刻家陆康,他在上海大厦的“上海客厅”挂 满名人字画、陈列着海派老家具,是海派文化的 缩影,也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回看历史,虹口和公共租界的发展紧密关 联。为什么第一代电影院几乎都在虹口,而且密 集在四川北路海宁路附近?因为在上海开埠时, 这里交通便捷、土地价值高,孕育了天生的文化 娱乐基因。 所以,虹口要在文化消费空间构建方面,理 清自己的区位优势,包括物理空间,以及交通、文 脉、娱乐基因,必须要打造高密度、有一定体量的 文化消费空间,这代表了一种前沿性的消费方 式。 早在 6000 年前,上海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了 人类活动的踪迹。所以,上海既新也古。春秋 后,吴越文化在此融合。元代时,阿拉伯文化传 入上海。明清时,上海出现了董其昌等一批文化 代表人物。1843 年,上海开埠设立租界,不断有 移民涌入。在各种信仰交织中,近代海派文化构 成。它的特点是:多元构成的复杂性、和谐共存 的包容性、学以致用的务实性、求新善变的趋时 性。关于海派文化,我总结了几个关健词,就是 吴头越尾、襟江带海。 海派文化关键围绕四个字“衣食住行”,一步 一步依托长三角人们的生活习性慢慢养成。海 派文化是不能克隆的,海派文化只能是自己固有 的一种文化状态。 上海是汇集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它具有 独特的海派城市的特征,饱含着这座城市的思想 个性与创新基因。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高,我们的 文化也要随之升高。作为一个讲上海话的上海 人,更应该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我们 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城市在变化,文学也在变化,关于上海的文 学书写跟上海自身成长有着非常复杂的辩证关 系。文学其实不是简单的写什么的问题,还有一 个怎么写的问题。 文学书写涉及到书写者自身和这个城市之 间的关系,他是站在什么角度看这个城市?他是 从哪个点写这个城市?第二,他的思想和精神的 位置跟这个城市是什么关系。把上海从刻板的 印象中解放出来,上海不一定要回归到某种鲜艳 的本质,它是一个活跃的空间。 海派文化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可以反复讨 论,每次争论都推动我们对海派文化的认识不断 深化,对它精神实质的把握更加全面。我们今天 很多专家的发言体现了这一点。其实海派文化 也有不足的地方,有它非常优秀的地方,因为它 是一个整体的市民文化,是一个整体的城市文化 或者地域文化,一定里面有优秀的精髓,也有我 们需要不断扬弃的负面的东西。随着今后对海 派文化不断深化的讨论,我们可以形成更加全面 完整的认识。 我觉得对于建筑遗产来说,时间是最最宝贵 的资产,它也是决定建筑遗产各项价值中最重要 的一个。所以时间的印记能够给建筑遗产带来永 恒的魅力。怎样去看待一个建筑遗产的价值和它 修缮的效果?第一要让你看得到过去,最早它建 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第二是除了最早的状态, 我们在当下可以看到它在历史进程中的各个时间 点的印记是怎么样的;最后一个是未来,它能不能 持续地使用,包括我们在若干年以后,怎样回过头 来看待我们现在的修缮工作。 上海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实际上,上海文化 很简单,叫“有腔调”,有腔调才叫上海,上海人引 领全国的,是因为他的东西好。从绘画来讲,海 派画最有腔调的是笔墨精良,本质上传承了传统 的中国画。伍蠡甫当时提出了一种口号叫“陈古 纳新”,陈古更有价值。 这一百多年来,西方的文化艺术打进了中 国。而今,我们变得强大了,文化可以自信起来, 如果能把中国画向全世界推广,或者恢复在东南 亚的流行,这将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业。 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文化是城市软 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城市的竞争中显得 尤为重要。上海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塑造更富 魅力的人文之城,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诉 求。因此传承历史文脉,提升空间品质,创建自身 鲜明特色的海派文化显得至关重要。创建犹太难 民纪念地,形成一个具有犹太风情的城市新空间, 为海内外人士创建一个可以在这里喝喝咖啡、晒 晒太阳、欣赏音乐舞蹈,并缅怀当年这个拯救了无 数犹太人的阵地。这正是海派文化的生动体现。 加快上海的城区和郊区一体化建设,在文化 领域大有可为。这个大有可为,应该是一种相向 而行,两者可以互补。郊区的建设,更附载了历 史上一些特色。不仅要在文化、绘画相对比较具 有精英特点的领域来认识海派文化的特点,还应 在服饰、饮食、语言、风俗和一般民众以及郊区民 众日常习惯的生活方式里面认识海派文化的特 点,在这个过程中,去充实、丰富、实现海派文化 和更具有历史脉络的、更源远流长的上海文化的 融合,实现一个现代和传统的融合。 从民俗视角研究海派文化问题。民俗有两 个重要特征,第一是它和正统的文化比,是处于 下层位的文化,而下层位的文化恰恰是我们以往 研究中忽视的。第二是民俗的研究着重的是关 于人的研究。上海的海派民俗我认为应该是开 放、包容、时髦、洋派、重商、精明,如,上海从二十 世纪初开始,就提倡文明结婚,就是不要彩礼,没 有父母之命,这是非常大的突破;原来上海人说 “我”,用的词叫“伲”,到后来用了“阿拉”这个词, 阿拉实际上是宁波话,并不是上海话。 大会致辞 大会致辞 按发言先后排序 按发言先后排序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Dec-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2017 日 责任编辑 朱伟文 E-mail:hkbs765@163.com 一带一 ...hongkouweekly.xinmin.cn/resfile/2017-11-16/04/04.pdf2017/11/16  ·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海派文化与城市空间转型论坛嘉宾讲话精华辑录

朱鸿召朱鸿召 上海市委宣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传部理论处处长

世界城市文化上海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自创办以来至今举论坛自创办以来至今举办多次办多次,,在海内外产生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了广泛影响。。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性格性格、、风采风采,,也是城市的也是城市的显著标识显著标识。。十年前十年前,,上上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

都市的战略目标都市的战略目标,,今年今年55月份月份,,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又提出上海建设人文城市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又提出上海建设人文城市的目标的目标,,每一个规划和目标的提出都贯穿着繁每一个规划和目标的提出都贯穿着繁荣城市文化的主题荣城市文化的主题。。

无论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无论是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还是实现还是实现人文之城的美好愿景人文之城的美好愿景,,都需要借鉴其他著名城都需要借鉴其他著名城市的经验市的经验,,确立适合上海文化发展的最佳路确立适合上海文化发展的最佳路径径。。论坛的主办论坛的主办,,无疑为上海与其他优秀城市无疑为上海与其他优秀城市之间之间,,以及城市之间的文化对话和合作搭建了以及城市之间的文化对话和合作搭建了开放开放、、多元多元、、包容的高层次交流平台包容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我们期待我们期待交流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交流取得新的丰硕成果,,从中汲取先进的理念从中汲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和方法,,在上海进行实践和推广在上海进行实践和推广。。

4 专版 2017年11月16日 责任编辑 朱伟文 E-mail:[email protected]

报社地址:大连西路195弄12号 邮编:200092 电话:65752600 虹口报电脑部打印排版 电话:65752149 浦东彩虹印刷厂印刷

曾明曾明 上海实业发展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记、、董事长董事长

城市文化既是城市城市文化既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体现和结晶结晶,,也是推动社会文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明进步的巨大动力。。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出,,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文化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最高目标。。在建成社会在建成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上实发展非常荣幸地连续两届支持这个论上实发展非常荣幸地连续两届支持这个论坛坛。。在与中国城市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在与中国城市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上实发上实发展逐渐形成清晰理念展逐渐形成清晰理念,,即城市文化建设必须根即城市文化建设必须根植于城市历史文脉的深厚土壤植于城市历史文脉的深厚土壤,,必须着眼于城必须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市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北外滩的上实中心已北外滩的上实中心已经开工建设经开工建设,,四年以后四年以后,,百老汇等经典剧目将在百老汇等经典剧目将在这里上演这里上演,,这一定会丰富北外滩地区的城市文这一定会丰富北外滩地区的城市文化生活化生活。。我们希望中国的本土音乐剧在不久的我们希望中国的本土音乐剧在不久的未来能够从这里诞生未来能够从这里诞生,,走向百老汇走向百老汇,,走向世界舞走向世界舞台台,,并将致力于此并将致力于此。。

胡敏胡敏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

今天的主题是一带今天的主题是一带一路一路::城市发展新空间城市发展新空间、、文化发展新动力文化发展新动力。。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十九大报告指出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没有

高度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城市是人才城市是人才、、创意创意、、思想思想、、财富的重要载体财富的重要载体,,如何以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合理调控如何以包容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合理调控、、平衡平衡城市规模的增长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规模的增长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充分发挥文化创新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文化创新发展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已经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要议题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重要议题。。

城市孕育了大学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着城市大学滋养着城市。。上海上海戏剧学院不断在大变化戏剧学院不断在大变化、、大格局当中思考大学大格局当中思考大学在新时代中的重要责任在新时代中的重要责任,,承担着文化建设理论承担着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使命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使命。。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来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城市文化建设中来。。

吴强吴强 虹口区委常委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宣传部部长

虹口与文化有着深虹口与文化有着深厚缘份厚缘份。。习近平称虹口习近平称虹口是海派文化发祥地是海派文化发祥地、、先先进文化策源地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文化名人聚集地人聚集地。。所以所以,,虹口虹口在城区建设和发展过程在城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中,,始终思考并高度关始终思考并高度关注城市与文化的相容共注城市与文化的相容共

生生。。我们始终铭记的一点是我们始终铭记的一点是,,文化是城市的核文化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心竞争力。。

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论坛的主题是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新空间城市发展新空间,,文化发展新动力文化发展新动力,,城市空间和文化发展紧密结城市空间和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合在一起,,非常契合时代主题非常契合时代主题。。

今年以来今年以来,,上海实施滨江贯通工程上海实施滨江贯通工程,,某种程某种程度上把宝贵的生产空间让位给文化空间度上把宝贵的生产空间让位给文化空间、、生态生态空间及休闲空间空间及休闲空间,,建成了一批文化项目和文化建成了一批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设施,,充分彰显了人文特色充分彰显了人文特色,,为上海城市的发展为上海城市的发展带来后劲带来后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说可以说,,多留给文化一些空间多留给文化一些空间,,城市也就有了更好的呼城市也就有了更好的呼吸氛围和生态环境吸氛围和生态环境。。

何建华何建华 上海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副院长

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十九大报告对文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指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基本、、最深层最深层、、更持久的更持久的力量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中国价值国价值,,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必将为中国城这必将为中国城市文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市文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开创新空间开创新空间。。

本质上说本质上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看一个城市是否有核心看一个城市是否有核心竞争力竞争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力。。

近年来近年来,,上海社科院正积极构建国际一流上海社科院正积极构建国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国际知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希望世界城市希望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为我院构建新型智库发挥积极作文化上海论坛为我院构建新型智库发挥积极作用用,,成为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进程中国际文化成为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进程中国际文化交流互鉴合作的重要平台交流互鉴合作的重要平台。。

前前 言言1111月月1111——1212日日,“,“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20172017)”)”召开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本次论坛主题为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新空间城市发展新空间,,文化发展新动力文化发展新动力”,”,论坛集聚了来自伦敦论坛集聚了来自伦敦、、纽约纽约、、多伦多等城市的知名学者多伦多等城市的知名学者、、业界专家及政府文化官员业界专家及政府文化官员,,共计共计170170余人余人。。

开幕式上开幕式上,,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作为特邀嘉宾作了题为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作为特邀嘉宾作了题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与中与中华文化华文化””的主旨演讲的主旨演讲。。与会者还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与会者还围绕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创新、、延续延续城市文脉和保护城市特色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城市文脉和保护城市特色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和交流,,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思想火花不断碰撞……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

海派文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上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荣跃明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 2013年提出的,四年多来,这个方案被沿线国家广泛接受。为什么?我认为,这就是历史的因素、文化的因素。

古时的“一带一路”这两千年当中包括了两个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通向西域的,通向中亚、西亚、东非,主要是靠骆驼运输,这个阶段界定为公元 1000年以前。这当中,中华文化的因素是什么?是我们多元的宗教文化和开明的皇朝文化。在中国,我们始终是一个比较开明的王权文化,不排斥外来商人到中国做生意。在丝绸之路上,中国商人并不多,更多的是来自于阿拉伯、犹太、欧洲、中亚、西亚的商人;中国的宗教文化,是入世的,是世俗的,是多元神,每个人可以信仰一个宗教,相互之间能够和谐相处。这就使来自于各国的商人可以在长安住下来,并没

有因为宗教因素而产生战乱,阻止丝绸之路不断演进。

另外一段是后 1000年的海上丝绸之路,要注意另一种经济现象,就是中国的运河文化。中国的运河从隋唐开始,到现在,江南这段实际上还在用。在中国大规模的海运还没有开始以前,中国的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贸易。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带,而且是很繁荣的城市带,某种程度上和

“一带一路”是有关系的,所谓大运河上面的 18座城市,北面是北京,南面到杭州。由此,中国文化从原来的地域文化变成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文

化,甚至带有国际范,是在大运河上形成的。还有,“一带一路”与江南的“和”文化,它对

“一带一路”的影响非常之大。市场经济的前提首先是移民社会,这至少可以解释有了大运河以后,为什么独富了江南,因为江南具有移民文化。之所以形成这种“和”文化。其一,江南的宗教信仰有了进一步发展,更世俗了,它和农耕社会结合得更紧了;其二,南宋时,中国的皇帝在杭州待了100多年,然后元明又回到北方。但一起来的孔家后裔留了下来,于是江南就有了480家书院,江南因此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一个高地。

孔学解决了人和人之间、村庄和村庄之间、家属和家属之间如何和谐共处的关系问题;其三,江南文化第三个不同于中原文化的地方,就是人生价值观有了变化。在江南经商办企业是一个比较崇高的工作,仅次于考功名。

我要特别感谢几千年来我要特别感谢几千年来,,在在““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上的上的6565个国家对中国发展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个国家对中国发展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明朝以后的人口增长中国明朝以后的人口增长,,特别是江南人口的增特别是江南人口的增长长,,是因为我们从国外引进了红薯是因为我们从国外引进了红薯、、马铃薯马铃薯、、玉玉米米、、花生花生;;文化上文化上,,中国早期的歌舞很多都传自中中国早期的歌舞很多都传自中亚亚、、西亚西亚。。所以所以,“,“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上文明是相互交汇上文明是相互交汇的的,,正像习近平所说正像习近平所说““人文交流是一项前人种树人文交流是一项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业后人乘凉的事业”。”。因此因此,“,“一带一路一带一路””要继续重要继续重视文化交融和人文交流视文化交融和人文交流。。

主旨演讲主旨演讲

王战 上海市社联主席 上海社科院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新空间城市发展新空间 文化发展新动力文化发展新动力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开幕式世界城市文化上海论坛开幕式暨海派文化与城市空间转型论坛嘉宾发言集粹暨海派文化与城市空间转型论坛嘉宾发言集粹((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虹口区委宣传部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实业集团上海实业集团、、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主办和承办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主办和承办))

挖掘新平台 让海派文化绽放新光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 马尚龙

建构虹口文化消费空间需要前沿性思考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城市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包亚明

海派文化:吴头越尾 襟江带海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段 炼

城市越来越高 文化也要随之升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 李守白

城市文学书写要脱离刻板印象纽约大学访问学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朱 羽

时间的印记带来永恒的魅力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院常务副院长 卓刚峰

陈古纳新“陈古”更有价值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海派画家 汤胜天

形成具有犹太风情的城市新空间海派作家 朱惜珍

实现海派文化和上海文化的融合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 周展安

从民俗视角研究海派文化上海社科院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 蔡丰明

空间文化的分与合香港瑞安集团董事长顾问 周永平

以往,我们过于重视私人空间的建设和公共权利空间的建设,忽视了公共空间建设。

公共空间承载的文化,顾及他人是核心内容,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一种新文化,所以,上海再次重构城市空间,新城市主义的概

念是步行优先,城市公共交通便捷,城市功能合理分布。

总的想法是,高密度路网、路段要短,要有适当比例的老建筑,主要的城市功能要混合,工作、生活、商业要混合。

海派文化,它内敛而有张力,骄傲而不乖张。讲海派文化的故事,我们需要一些新平台。它可以充满历史感,如邮政总局、浦江饭店、上海大厦……它也可以是新地标,比如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北外滩……

讲海派文化故事,我们需要一些新形式。可以是大张旗鼓的,也可以是细致精巧的。如著名书法篆刻家陆康,他在上海大厦的“上海客厅”挂满名人字画、陈列着海派老家具,是海派文化的缩影,也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

回看历史,虹口和公共租界的发展紧密关联。为什么第一代电影院几乎都在虹口,而且密集在四川北路海宁路附近?因为在上海开埠时,这里交通便捷、土地价值高,孕育了天生的文化娱乐基因。

所以,虹口要在文化消费空间构建方面,理清自己的区位优势,包括物理空间,以及交通、文脉、娱乐基因,必须要打造高密度、有一定体量的文化消费空间,这代表了一种前沿性的消费方式。

早在 6000年前,上海这块土地上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所以,上海既新也古。春秋后,吴越文化在此融合。元代时,阿拉伯文化传入上海。明清时,上海出现了董其昌等一批文化代表人物。1843年,上海开埠设立租界,不断有

移民涌入。在各种信仰交织中,近代海派文化构成。它的特点是:多元构成的复杂性、和谐共存的包容性、学以致用的务实性、求新善变的趋时性。关于海派文化,我总结了几个关健词,就是吴头越尾、襟江带海。

海派文化关键围绕四个字“衣食住行”,一步一步依托长三角人们的生活习性慢慢养成。海派文化是不能克隆的,海派文化只能是自己固有的一种文化状态。

上海是汇集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它具有

独特的海派城市的特征,饱含着这座城市的思想个性与创新基因。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高,我们的文化也要随之升高。作为一个讲上海话的上海人,更应该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城市在变化,文学也在变化,关于上海的文学书写跟上海自身成长有着非常复杂的辩证关系。文学其实不是简单的写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写的问题。

文学书写涉及到书写者自身和这个城市之

间的关系,他是站在什么角度看这个城市?他是从哪个点写这个城市?第二,他的思想和精神的位置跟这个城市是什么关系。把上海从刻板的印象中解放出来,上海不一定要回归到某种鲜艳的本质,它是一个活跃的空间。

海派文化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可以反复讨论,每次争论都推动我们对海派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它精神实质的把握更加全面。我们今天很多专家的发言体现了这一点。其实海派文化也有不足的地方,有它非常优秀的地方,因为它

是一个整体的市民文化,是一个整体的城市文化或者地域文化,一定里面有优秀的精髓,也有我们需要不断扬弃的负面的东西。随着今后对海派文化不断深化的讨论,我们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认识。

我觉得对于建筑遗产来说,时间是最最宝贵的资产,它也是决定建筑遗产各项价值中最重要的一个。所以时间的印记能够给建筑遗产带来永恒的魅力。怎样去看待一个建筑遗产的价值和它修缮的效果?第一要让你看得到过去,最早它建

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第二是除了最早的状态,我们在当下可以看到它在历史进程中的各个时间点的印记是怎么样的;最后一个是未来,它能不能持续地使用,包括我们在若干年以后,怎样回过头来看待我们现在的修缮工作。

上海的文化究竟是什么?实际上,上海文化很简单,叫“有腔调”,有腔调才叫上海,上海人引领全国的,是因为他的东西好。从绘画来讲,海派画最有腔调的是笔墨精良,本质上传承了传统的中国画。伍蠡甫当时提出了一种口号叫“陈古

纳新”,陈古更有价值。这一百多年来,西方的文化艺术打进了中

国。而今,我们变得强大了,文化可以自信起来,如果能把中国画向全世界推广,或者恢复在东南亚的流行,这将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业。

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城市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上海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塑造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诉求。因此传承历史文脉,提升空间品质,创建自身

鲜明特色的海派文化显得至关重要。创建犹太难民纪念地,形成一个具有犹太风情的城市新空间,为海内外人士创建一个可以在这里喝喝咖啡、晒晒太阳、欣赏音乐舞蹈,并缅怀当年这个拯救了无数犹太人的阵地。这正是海派文化的生动体现。

加快上海的城区和郊区一体化建设,在文化领域大有可为。这个大有可为,应该是一种相向而行,两者可以互补。郊区的建设,更附载了历史上一些特色。不仅要在文化、绘画相对比较具有精英特点的领域来认识海派文化的特点,还应

在服饰、饮食、语言、风俗和一般民众以及郊区民众日常习惯的生活方式里面认识海派文化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去充实、丰富、实现海派文化和更具有历史脉络的、更源远流长的上海文化的融合,实现一个现代和传统的融合。

从民俗视角研究海派文化问题。民俗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是它和正统的文化比,是处于下层位的文化,而下层位的文化恰恰是我们以往研究中忽视的。第二是民俗的研究着重的是关于人的研究。上海的海派民俗我认为应该是开

放、包容、时髦、洋派、重商、精明,如,上海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就提倡文明结婚,就是不要彩礼,没有父母之命,这是非常大的突破;原来上海人说

“我”,用的词叫“伲”,到后来用了“阿拉”这个词,阿拉实际上是宁波话,并不是上海话。

大会致辞大会致辞((按发言先后排序按发言先后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