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1 issue 12 printing format -...

4
崇拜禮儀與信仰更新 者在今年十月廿五日被邀於香港以《崇拜禮儀與信 仰更新》為題作公開講演;因筆者乃實踐神學的講師,故亦 以此角度抒發己見。 今天信徒對教會崇拜禮儀的歷史、變遷、意義及其與生 命信仰的關係,大多沒有深入認識,即使是著重禮儀的宗派 的信徒亦然。因此筆者嘗試以聖經一位充斥在禮儀生活中 的人物的生命改變,闡述今天崇拜中各項禮儀與信徒的關 係。這位人物就是稅吏撒該。 在路加福音十九章描述出這位稅吏撒該生命中發生鉅 大改變時,卻未見是因耶穌曾有隻字片語的福音信息所致, 實在是令人費解的景況。然而當我們套入撒該生活中所經 歷之見聞,以及他處身於禮儀生活的成長環境而作出推斷 時,就不難解除疑竇。 原來,耶穌有多次隔空與撒該對話及將福音信息逐點 展現的事例,並同時將禮儀崇拜與信仰更新結合地演譯出 來。 第一個場景是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中,耶穌以失羊的比 喻向稅吏和罪人講解福音信息。耶穌這些生活傳聞,特別是 關乎稅吏生活的事,定然在坊間口傳進入撒該的耳朵,並在 他心坎中留下烙印:稅吏就是罪人,罪人若悔改,生命便有 所不同。對一位每逢逾越節便重演以色列人得救的歷史的 撒該而言,這種罪人悔改得救的意識是新鮮而令心情激盪 的。對於我們今天信徒在崇拜禮儀中一同誦讀認罪文時,也 應有這樣的心情。畢竟,今天的崇拜禮儀亦是重演耶穌的救 恩歷程。 第二個場景是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記載,法利賽人和 稅吏禱告的比喻,耶穌是針對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和藐視 別人的人而設的。對撒該而言,他一方面如比喻中的法利賽 人一樣自持以稅吏的身分作出勒索和不義的事,是一種「天 公地義」的行為,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諸地滅」。但另一 方面,他又如比喻中的稅吏一樣,確實了解到自己是一個罪 人,需要神開恩可憐;因此耶穌所講的話又再一次進到撒 該的耳中。這種要求開恩可憐自己的舉動,亦同時成為今天 崇拜禮儀中的其中一項,就是誦讀了認罪文後再加上赦罪 文。更因上述比喻中一個似乎應該懂得禱告的法利賽人卻 作出如斯不合理的禱告,因此路加福音十一章中門徒向耶 穌請求教導其禱告的經文,也成為今天我們崇拜中不可 或缺的一項。 第三個場景也記載在路加福音十八章,指出有錢的官 想要承受永生的心態並非渴求與主永遠同活,乃是希望將 自己所擁有的永遠活著去管持;因此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 國是難的。撒該從這個傳聞中再一次聽到耶穌的教導,並發 現求神開恩可憐自己是要有配套行動的;就是要分財予窮 人,要積財在天,要撇下一切來跟從主耶穌。這些配套行動 與其心態的契合是要一致的,是要真心的。因此在某些宗派 的崇拜禮儀中所唱誦的奉獻文,其內容竟是使用大衛犯罪 後的詩篇五十一篇的內容,指出今天信徒的奉獻也是要有 聖潔的心和正直的靈才合乎奉獻的真義。 第四個場景亦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讓我們將這位在 耶利哥城外被耶穌治好眼睛的瞎子與那位住在城中的撒該 串連起來。因為瞎子被治得開眼的消息,一定很快傳到撒該 耳中。耶穌的信息一次又一次隔空傳達撒該,使他的心早被 準備妥,今次再得聞瞎子開眼的神蹟,更確認耶穌是救主的 心念。因此當耶穌進了耶利哥而向樹上的他呼喚時,撒該生 命的改變,信仰的更新行動便如江濤湧溢而出,這就不為奇 了。原來,當人看到耶穌救世的行動,就會被感動。同樣, 當崇拜中舉行聖餐後(即展現耶穌救世大功的行動),有些 禮儀教會的儀文中便以唱出《西面誦》作回應,儼如路加福 音第二章中所述,昔日西面得見嬰孩耶穌時便歡誦「主啊! 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 看見你的救恩」一樣。眼睛得見,得見救恩,救恩臨到的三 步曲,成為撒該生命的歷程,也是在崇 拜禮儀中重演耶穌救恩的做法。 原來,撒該在禮儀規範生活而得 信仰更新的經歷,值得我眾信徒在每 週主日崇拜的禮儀中,亦可以此角度 來審視我們的心境;或者讓我們每主 日都有更新的機會。 由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主 辦的第四屆「金書獎」頒獎典禮 已於九月三十日假帝京酒店舉 行。這兩年一屆的頒獎典禮之 目的乃是藉獎勵來表彰傑出 作品。大會共頒發了十二個獎 項,而本院專任講師梁壽華牧師的《革命先驅》榮獲本屆「最 佳作者(非神學及研經類)」金書獎,並且本院學術諮議顧 問林榮洪博士的《基督教神學發展史(三):改革運動前 後》亦榮獲本屆「最佳作品(神學及研經類)」金書獎。

Upload: others

Post on 03-Mar-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崇拜禮儀與信仰更新

    筆者在今年十月廿五日被邀於香港以《崇拜禮儀與信仰更新》為題作公開講演;因筆者乃實踐神學的講師,故亦

    以此角度抒發己見。

    今天信徒對教會崇拜禮儀的歷史、變遷、意義及其與生

    命信仰的關係,大多沒有深入認識,即使是著重禮儀的宗派

    的信徒亦然。因此筆者嘗試以聖經一位充斥在禮儀生活中

    的人物的生命改變,闡述今天崇拜中各項禮儀與信徒的關

    係。這位人物就是稅吏撒該。

    在路加福音十九章描述出這位稅吏撒該生命中發生鉅

    大改變時,卻未見是因耶穌曾有隻字片語的福音信息所致,

    實在是令人費解的景況。然而當我們套入撒該生活中所經

    歷之見聞,以及他處身於禮儀生活的成長環境而作出推斷

    時,就不難解除疑竇。

    原來,耶穌有多次隔空與撒該對話及將福音信息逐點

    展現的事例,並同時將禮儀崇拜與信仰更新結合地演譯出

    來。

    第一個場景是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中,耶穌以失羊的比

    喻向稅吏和罪人講解福音信息。耶穌這些生活傳聞,特別是

    關乎稅吏生活的事,定然在坊間口傳進入撒該的耳朵,並在

    他心坎中留下烙印:稅吏就是罪人,罪人若悔改,生命便有

    所不同。對一位每逢逾越節便重演以色列人得救的歷史的

    撒該而言,這種罪人悔改得救的意識是新鮮而令心情激盪

    的。對於我們今天信徒在崇拜禮儀中一同誦讀認罪文時,也

    應有這樣的心情。畢竟,今天的崇拜禮儀亦是重演耶穌的救

    恩歷程。

    第二個場景是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記載,法利賽人和

    稅吏禱告的比喻,耶穌是針對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和藐視

    別人的人而設的。對撒該而言,他一方面如比喻中的法利賽

    人一樣自持以稅吏的身分作出勒索和不義的事,是一種「天

    公地義」的行為,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諸地滅」。但另一

    方面,他又如比喻中的稅吏一樣,確實了解到自己是一個罪

    人,需要神開恩可憐;因此耶穌所講的話又再一次進到撒

    該的耳中。這種要求開恩可憐自己的舉動,亦同時成為今天

    崇拜禮儀中的其中一項,就是誦讀了認罪文後再加上赦罪

    文。更因上述比喻中一個似乎應該懂得禱告的法利賽人卻

    作出如斯不合理的禱告,因此路加福音十一章中門徒向耶

    穌請求教導其禱告的經文,也成為今天我們崇拜中不可

    或缺的一項。

    第三個場景也記載在路加福音十八章,指出有錢的官

    想要承受永生的心態並非渴求與主永遠同活,乃是希望將

    自己所擁有的永遠活著去管持;因此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

    國是難的。撒該從這個傳聞中再一次聽到耶穌的教導,並發

    現求神開恩可憐自己是要有配套行動的;就是要分財予窮

    人,要積財在天,要撇下一切來跟從主耶穌。這些配套行動

    與其心態的契合是要一致的,是要真心的。因此在某些宗派

    的崇拜禮儀中所唱誦的奉獻文,其內容竟是使用大衛犯罪

    後的詩篇五十一篇的內容,指出今天信徒的奉獻也是要有

    聖潔的心和正直的靈才合乎奉獻的真義。

    第四個場景亦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讓我們將這位在

    耶利哥城外被耶穌治好眼睛的瞎子與那位住在城中的撒該

    串連起來。因為瞎子被治得開眼的消息,一定很快傳到撒該

    耳中。耶穌的信息一次又一次隔空傳達撒該,使他的心早被

    準備妥,今次再得聞瞎子開眼的神蹟,更確認耶穌是救主的

    心念。因此當耶穌進了耶利哥而向樹上的他呼喚時,撒該生

    命的改變,信仰的更新行動便如江濤湧溢而出,這就不為奇

    了。原來,當人看到耶穌救世的行動,就會被感動。同樣,

    當崇拜中舉行聖餐後(即展現耶穌救世大功的行動),有些

    禮儀教會的儀文中便以唱出《西面誦》作回應,儼如路加福

    音第二章中所述,昔日西面得見嬰孩耶穌時便歡誦「主啊!

    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

    看見你的救恩」一樣。眼睛得見,得見救恩,救恩臨到的三

    步曲,成為撒該生命的歷程,也是在崇

    拜禮儀中重演耶穌救恩的做法。

    原來,撒該在禮儀規範生活而得

    信仰更新的經歷,值得我眾信徒在每

    週主日崇拜的禮儀中,亦可以此角度

    來審視我們的心境;或者讓我們每主

    日都有更新的機會。

    教授動態教授動態教授動態

    丘放河院長11月8日在香港主持

    十七週年感恩慶典餐會及與香港基

    督教閩南真理堂共同按立呂大川長

    老為牧師

    11月10至22日與美、加、台、港各

    地的牧者信徒進行紐神友好及漢

    神師生中國之旅

    11月25日公幹完畢返回紐約

    11月29日於紐約賓遜赫華人基督教會證道

    11月30日至12月4日於美加華福策

    略大會中擔任籌備委員會副主席

    12月6日於多倫多主持十七週年感

    恩異象分享暨籌募優質教學團隊

    基金晚宴

    12月9日於紐約主持金色年華事工委員會

    12月13及27日於紐約華人福音會證道

    12月20日於紐約皇后區華人宣道會證道

    鄒永恆博士11月1日、29日及12月6日、20日於烈

    治文山循理會粵語早堂及英語午堂

    崇拜證道

    11月8日參與紐神十七周年香港區

    感恩聚會暨按牧典禮

    11月10至22日與美加台港各地的牧者信

    徒進行紐神友好及漢神師生中國之旅

    12月6日參與紐神十七週年多倫多

    區感恩及異象分享晚宴

    12月13日於多倫多頌主播道會早、

    午堂主日崇拜證道

    劉永明博士11月15日及12月6日於麥城華人基督教

    會粵語早堂及國語午堂主日崇拜證道

    11月22日於多倫多頌主播道會粵語

    早、午堂主日崇拜證道

    12月6日參與紐神十七週年多倫多

    區感恩及異象分享晚宴

    12月13日於密西沙加華人福音堂粵

    語主日崇拜證道

    丘恩處博士11 至 12 月以普通話教授《舊約概論》,

    並於香港協同神學院教授《舊約神學》

    11 月 8 日及 12 月 13 日、25 日於九龍

    真道堂主日證道

    11 月 15 日及 12 月 20 日於香港康山基

    督教會主日證道

    11 月 22 日及 12 月 27 日於九龍以琳堂主日證道

    11 月 22 日晚上在深圳寶安堂作專題演講

    禱告室禱告室禱告室

    請為以下事項代禱與感恩:

    1.請繼續為本院已然啟動的

    「優質教學團隊基金」籌募工作禱告,

    讓本院聚焦更多優質講師來講學 。

    2.為本院明年所推動的課程禱告,記念

    講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業。

    3.為今年十月已經開始推動的普通話作

    為教學語言的課程禱告,使師生都能

    在其中適應。

    4.本院學員趙志強的母親最近離世,求神親自安慰趙同學並帶領他走過傷痛

    的日子。

    紐約總辦公室: 132-03 Sanford Avenue, #1A, Flushing, NY 11355 USATel: 718-460-6150 Fax: 718-460-8235

    香港區辦事處: Flat A-B, 10/F, No.2 Austin Avenue, Tsim Sha Tsui, Kowloon, Hong Kong, ChinaTel: (852) 2304-8187 Fax: (852) 2685-1020

    多倫多區辦事處: 220 Royal Crest Court, Unit 9, Markham, ON. L3R 9Y2 CanadaTel: 905-479-5447 Fax: 905-479-7895

    網頁: www.nytec-cost.org [email protected]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

    漢語網絡神學院Chinese Online School of Theology

    亞洲神學協會

    副會員

    基督教持續神學教育

    院校協會會員

    榮獲由基督教持續神學教育院校協會

    及今日基督教國際機構所頒發的

    2006 年最佳碩士課程獎

    200920092009年七至八月年七至八月年七至八月收支簡報收支簡報收支簡報

    總收入 US$25,452.37

    總支出 US$95,656.64

    結欠 US$70,204.27

    累積

    借貸結欠US$626,824.42

    以支票奉獻:抬頭可按不同地區寫上以下其中一個名稱:

    美國: NYTEC

    香港: 紐約神學教育(香港)中心有限公司

    加拿大: NYTEC

    請支持我們,

    支持訓練

    神國工人

    的事工!

    奉獻表格

    姓名(中/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別:____

    電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獻金額:_______________

    信用卡: Visa Master 信用卡上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卡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卡有效期至:____月____年

    簽名:________________

    每季教務報告每季教務報告每季教務報告 鄒永恆博士

    第四季(10 至 12 月)有

    五科面授科目,共 36 人報

    讀,而多媒體科目則有四

    科,共 31 人修習。

    在教學同工方面,丘恩處博士已成

    為「漢神」的全時間聖經、神學及歷

    史系專任教授。丘博士曾為香港協同

    神學院教授、教務長和院長,亦是紐

    約神學教育中心前董事會主席兼總

    監。現任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中

    文聖經註釋》舊約編輯,《路德文

    集》的編譯及香港協同神學院榮譽教

    授等職。編著書籍三十餘冊。

    截至八月底尚欠同工薪酬: US$32,204.21

    特別消息由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主

    辦的第四屆「金書獎」頒獎典禮

    已於九月三十日假帝京酒店舉

    行。這兩年一屆的頒獎典禮之

    目的乃是藉獎勵來表彰傑出

    作品。大會共頒發了十二個獎

    項,而本院專任講師梁壽華牧師的《革命先驅》榮獲本屆「最

    佳作者(非神學及研經類)」金書獎,並且本院學術諮議顧

    問林榮洪博士的《基督教神學發展史(三):改革運動前

    後》亦榮獲本屆「最佳作品(神學及研經類)」金書獎。

  • 這兩極性真理對屬靈生命的影響聖經的救恩觀念﹐有著重因信稱義的一面﹐亦有強調因行為得救的教導。雖然這兩極性真理所產生的張力容易令信徒因只側重

    其中一面而走了極端﹐正如上期所分析的一樣﹐不過這兩方面的教導其實都能為信徒帶來正面的益處。

    因信稱義的真理為屬靈生命帶來的正面啟迪因信稱義強調人以信心來回應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恩。這份信心代表人對上帝的救恩計劃的接納和信任。不過要接受

    上帝的救恩﹐並且又能全心全意的把自己託付給上帝﹐並非一件自然地會發生的事﹐而是一個涉及人的理性﹑感情﹑意志的運作所引

    發出來的結果。首先﹐不論是刻意或是無意﹐人總會或多或少地運用其理性的思維﹐對所能知道有關救恩的事情作出判斷﹐衡量它是

    否確實﹐是否可靠。此外﹐人的感受也能影響他對救恩的確實性和可靠性的了解。經過思量之後﹐當人決定接受還是拒絕上帝的救恩

    時﹐這舉動則涉及個人意志的運用。所以因信稱義的真理所帶出來的救恩觀念﹐背後是牽涉到人的思維﹑感情﹑意志三大層面的。因

    著這一點的觀察﹐因信稱義的教導對信徒有以下的正面啟迪。

    第一﹐人的知﹑情﹑意在得救的過程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按理說﹐若果上帝要透過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來拯救人類

    的話﹐當基督完成了這救贖工作後﹐全人類的罪都應該可以自然得到赦免。不過上帝卻要求每一個人﹐憑著自己的信心來對這救恩作

    出回應。因為信心的表現是一個人的理性﹑感情和意志的相互影響與運作下的結果﹐所以要人用信心來回應救恩反映上帝期望和重視

    各人的知﹑情﹑意在得救事情上的參與。

    第二﹐思維﹑情感﹑意志能代表每個人的獨特本質。上帝要求每個人自己表明是否接受救恩,此舉說明上帝視各人為一個獨立的個

    體。根據因信稱義的真理﹐上帝要求的回應方法是信心。換句話說﹐在神面前﹐信心是最能代表一個人的獨特性。按照之前的分析﹐信心

    的表現其實是一個後果﹐一個牽涉思維﹑情感和意志運作而產生的結果。所以因信稱義的教導間接指出每個人的知﹑情﹑意能代表他與別

    不同的獨特本質。事實上﹐理性的思維﹑感性的情懷﹑主導人方向的意志﹐是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品格、氣質等的三個重要元素。

    第三﹐靈命操練應注重信徒的知﹑情﹑意三方面的培育。信心不僅是我們接受救恩時要有的表現﹐也是每個信徒的屬靈生命成

    長過程中不斷要學習之功課。基督徒都知道上帝要人對祂有信心﹐但往往卻找不到修煉信心這門深奧功夫的要訣。其實明白鍛煉信心

    的竅門﹐在於了解令人生發信心的原因。既然人的思想﹑感受﹑意志是背後影響信心的要素﹐我們豈不是應該從這三方面入手﹐陶冶

    對上帝的信心嗎?追求認識上帝﹐對聖經真理從不同層面作客觀﹑深入的研究與反思﹐有助思維的發展﹐能辨別是非﹔在喜﹑怒﹑哀﹑

    樂的人生經歷中﹐學習體會和感受上帝的恩情和公義﹐可以培養與基督相近的性情和與神感通的情懷﹔過有紀律的生活﹐培養一些良

    好﹑長期性的嗜好﹐並經常保持進行一些能訓練耐性與體力的運動﹐都能夠建立一份面對逆境時不容易動搖的意志。若能朝著這三大

    方向來操練屬靈生命的話﹐自然便能孕育出一顆堅固的信心。

    因行為得救的教導對信徒生命的正面影響因行為得救的教導能帶給信徒的正面影響﹐是因信稱義的觀念不能做到的。其中一樣是提供一個具體﹑客觀的基礎來衡量信徒

    的信心。信心是抽象的﹐是不容易測量的。若沒有一些實際的指標﹐就連信徒也無法知道自己對上帝的信心有多真實。由於聖經的救

    贖觀﹐除了有因信稱義的真理﹐也同時有因行為得救的教導﹐所以能提醒信徒需要將那內在的信心化成為外在﹑可被觀察的表現。一

    個在罪中﹐與神隔絕的人﹐他的行為表現往往不能達到上帝公義的標準。但若要獲得救贖﹐則必須按照上帝的要求來生活﹐然而一個

    人的行為卻又不是容易改變的﹐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沒有精衛填海的精神﹐破釜沉舟的決心﹐是無法做到的。故此當

    一個人能在行為上有所表現的話﹐他對上帝的信心便是無庸置疑的。比方說﹐一位男孩子追求他心愛的少女時﹐為要得到芳心﹐便願

    意改變自己一切的惡習﹐來討好對方﹔這份渴望要博取情人的好感之決心﹐旁人也可清楚的在男孩的行為上看得出來。同樣道理﹐那

    些真正對上帝有信心的人﹐他的行為便成為了他的信心的明證。

    除此之外﹐因行為得救的觀念使靜態的信仰變成為動態的。由於因信稱義的真理廣為人知﹐所以很多基督徒甚至教外的人士﹐

    都很容易便把基督教視為一個以「信」為本的宗教。「信」不但是比較抽象﹐更是一個靜態的概念。一個人默默坐在一角﹐口中不發

    一言﹐只要其腦袋裡有信任上帝的思想﹐他也算是「信」。然而耶穌在世時﹐不但叫人「信」他﹐亦常常呼召人來「跟隨」他。主呼

    召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去「跟隨」他便是一個熟悉的例子(太四 18-22)。「跟隨」是一個身體力行﹑充滿動感的行動﹐而「相

    信」則是一個靜態的思維運作觀念。很可惜﹐今天的信徒多用「信耶穌」而不是「跟隨耶穌」來談論與主的關係。聖經中有關因行為

    得救的教導﹐正是要防止我們的信仰慢慢變成為一種不能改變生命﹑沒有行動的思想。

    最後﹐因行為得救的觀念提醒信徒救恩的現在性和全人性。許多人誤以為救恩是關於人死後﹐將來靈魂去向的事。這種想法在

    非信徒﹐甚至基督徒中間也是很普遍的。救恩其實不是單涉及將來﹐更不僅僅拯救人的靈魂。聖經強調人的行為表現直接影響他是否

    能得著救恩﹐故此人必須先按照上帝的標準來在生活上作出改變﹐才能獲得救贖。這一點表明救恩與現在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且

    一個人的外表行為又是跟他的身﹑心﹑靈狀態不可分割的﹐所以救恩所救贖的絕不僅是一個人的靈魂,乃是他整全的人啊 !

    總結聖經的救贖觀包括有較為人所熟悉的因信稱義道理﹐亦有較多人所疏忽的因行為得救的教導。要應付這兩極性真理所產生的張

    力﹐實非易事﹐故此有不少信徒走了極端﹐單側重其中的一方。不過這關乎信心與行為的兩面教導﹐卻能為我們帶來不同的提醒和益

    處。事物的長處往往也為它帶來某些缺點﹐而其短處亦常常 蘊藏著一些被人忽略的優點。正因這種存在於萬事萬物中的吊

    詭現象﹐因信稱義和因行為得救這兩個表面看來是互相衝突 的真理﹐也同時出現在聖經的救贖觀裡。然而二者相配﹑互補

    長短﹐可使我們得著完全的真理﹐能夠在當中健全成長。劉永明博士為本學院的聖經系主任與研究及出版主任

    6.6. 因信稱義還是因行為得救因信稱義還是因行為得救? (下)? (下)小小分享

    香港人近年一直推行終生學習,不少香港人工作之餘都有不同的進修計劃,政府亦鼓勵退休人士也利

    用時間來「增值」。例如一些觀光景點會聘請一批退

    休人士在受訓練後當義工。

    今日當牧者越來越不容易,能單以祈禱及傳道為

    念的牧者相信不多。除了聖經真理沒有變,今日教會

    在組織、牧養、敬拜、佈道、甚至在禮堂的佈置上比以

    前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例如,現今的詩歌敬拜方式與三十

    年前的已非常不同;很多教會利用投影機,將歌詞及聖經

    都投射在螢幕上,堂內的聖經一般都不用翻。有人認為今

    天的基督徒都不愛翻聖經,而是利用電腦及電子手機來讀

    聖經。一些年青弟兄姊妹更將整本中英文聖經匯入手提電

    話內,一些手電更有尋找經文的功能。所以在會眾讀經

    時,一些人可能拿著手電來看,牧者就不要亂下定論說他

    們不專心,因為他們可能在「翻」聖經呢!牧者也要有保

    持終身學習的心來與時並進,才能明白弟兄姊妹的境況及

    配合他們的需要。

    一般神學院有固定的課程,同學需要在固定的時間,

    在指定的地點上課,才能吸收聖經的知識。因為教會牧者

    經常要出席或負責婚禮、喪禮、各式各樣的會議、學校的

    校董會、探訪等,也有自己家人的需要,都不可能在指定

    時間、指定地點上課的;在福音機構任職的牧者更不可能

    在上班時間來進修。但「紐神」卻多年前已展開另一條學

    習大路,透過網絡及其他方式來教學,讓同學不需在指定

    地點和指定時間上課。對於經常「不務正業」的牧者,在

    學習上實在是個好消息。小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都是在

    晚上十一時後才有時間做功課。

    「紐神」的神學教育事工,現更升

    格為「漢語網絡神學院」,小弟覺得這名

    字更「正」(用廣東話來讀這個字更

    好),更突出神學院的強項。相信日後會

    幫助更多有心進修的牧者。祝願學院的事

    工蒸蒸日上!

    實踐比單有知識更重要:

    修讀神學學位課程的親身體會在七年的在職修讀神學的生涯中,我學懂了神學治學

    法、研究歷史的基本入門、

    講道法、基本的輔導法及釋

    經法……,無可否認,這些知識

    和技巧對於一位要裝備自己成為上帝的

    僕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們能使

    我更有力量和信心在福音的前線上服事有需要的人。不

    過,我相信神也看重祂的工人生命的質素——知行合

    一,因為祂在過去的七年裏,已在這方面給我好幾次的

    考驗,以此操練我朝向以上的要求來學習。

    2004 年,當我正在趕著完成《舊約概論》的功課和

    考試時,教會有一位姊妹因遇到沈重的打擊,需要我的

    輔導,但假如伸出援手,我一定不能如期交功課。

    2006 年,在修讀《醫院探訪與牧養事工》期間,一

    位遠房親戚(表嫂)患上末期胃癌,我要面對是否抽時間

    長期探望她和她的家庭之掙扎。同年第四季,更重大的

    抉擇擺在我眼前,那就是我是否願意接受現時的工作崗

    位(《末世牧聲》月刊執行編輯),若我一旦接受,所

    付上的代價就是未能按自己的計劃,於 2008 年完成學業

    (我是一個看重按計劃行事,以「目標為本」的人)。

    坦白說,遇到以上的事情,我當然有猶豫不決的時

    刻,感恩的是聖靈不斷地提醒:「美田,你唸神學豈不

    是要裝備自己為主作工,為人服務嗎?假如你滿腦子是

    神學知識,也能掌握專業的技巧,卻對他人迫切的需要

    視而不見,你是否愛自己的學業成就,過於愛上帝及有

    需要的人呢?你細心想想:神要的僕人是知行合一,還

    是知而不行呢?」最後,我順服聖靈的提示,靠主的力

    量、幫助與恩典,先為別人的需要付上時間,即使這會

    對我的學業造成不便。不過,神的應許對於順服祂的人

    從來沒有落空:「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

    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 33)結果,《舊約概論》

    及《醫院探訪與牧養事工》我獲取 A 等成績,2006 年第

    四季修讀的《心理學概論》,也是得到 A 等成績。什麼

    是聰明人?聖經說聰明的人是知行合一的(太 7 : 21-

    26)。

    劉劉劉

    永永永

    明明明

    學士課程

    神學文憑 (D ip.C.S.):30 學分

    神學士 (B.Th.):132 學分

    碩士課程

    基督教研究文憑 (D ip.C.S.):30 學分

    神學研究碩士 (M .T.S.):66學分

    道學碩士 (M .D iv.):99 學分

    入學申請截止日期

    11 月 15 日(1 月入學)

    2 月 15 日 (4 月入學)

    5 月 15 日(7 月入學)

    8 月 15 日(10 月入學)

    請瀏覽本學院網頁

    www.nytec-cost.org

    並下載最新神學課程簡介

    漢神漢神漢神課程課程課程

    20201100 年第年第 11 季(季(11 至至 33 月)粵語及國語課程現正接受報名月)粵語及國語課程現正接受報名

    神學治學法 0000 (分粵語多媒體及國語兩班)講師:鄒永恆博士 B.A., M.Div., Ph.D.

    聖經解釋入門:上文下理釋經法 1001 (粵語)講師:劉永明博士 B.A.Sc., M.C.S., Th.M., Th.D.

    詩歌智慧書 1230 (粵語)講師:丘恩處博士 B.A., B.Th., S.T.M., Th.D.

    神學研究導引 2000 (粵語)講師:林子淳博士 B.Eng., Dip.C.S., M.B.S., M.Div., Ph.D.

    上帝、創造與末世 2110 (粵語)講師:陳家富博士 B.A., M.Ph., Ph.D.

    護教學 2165 (粵語)講師:葉偉海先生 M.Div., Th.M., Th.D. (Cand.)

    中國教會史 2240 (粵語)講師:梁壽華牧師 M.Div., Th.M.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3001 (粵語)講師:鄒永恆博士 B.A., M.Div., Ph.D.

    筆者為香港救世軍牧師並在去年修畢本院神學學士課程

    筆者現為本院神學學士學員

    馬楊武

    張美田

    歡迎瀏覽作者的個人網站 http://divinehumanlogos.org

  • 這兩極性真理對屬靈生命的影響聖經的救恩觀念﹐有著重因信稱義的一面﹐亦有強調因行為得救的教導。雖然這兩極性真理所產生的張力容易令信徒因只側重

    其中一面而走了極端﹐正如上期所分析的一樣﹐不過這兩方面的教導其實都能為信徒帶來正面的益處。

    因信稱義的真理為屬靈生命帶來的正面啟迪因信稱義強調人以信心來回應上帝藉著耶穌基督所完成的救恩。這份信心代表人對上帝的救恩計劃的接納和信任。不過要接受

    上帝的救恩﹐並且又能全心全意的把自己託付給上帝﹐並非一件自然地會發生的事﹐而是一個涉及人的理性﹑感情﹑意志的運作所引

    發出來的結果。首先﹐不論是刻意或是無意﹐人總會或多或少地運用其理性的思維﹐對所能知道有關救恩的事情作出判斷﹐衡量它是

    否確實﹐是否可靠。此外﹐人的感受也能影響他對救恩的確實性和可靠性的了解。經過思量之後﹐當人決定接受還是拒絕上帝的救恩

    時﹐這舉動則涉及個人意志的運用。所以因信稱義的真理所帶出來的救恩觀念﹐背後是牽涉到人的思維﹑感情﹑意志三大層面的。因

    著這一點的觀察﹐因信稱義的教導對信徒有以下的正面啟迪。

    第一﹐人的知﹑情﹑意在得救的過程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按理說﹐若果上帝要透過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來拯救人類

    的話﹐當基督完成了這救贖工作後﹐全人類的罪都應該可以自然得到赦免。不過上帝卻要求每一個人﹐憑著自己的信心來對這救恩作

    出回應。因為信心的表現是一個人的理性﹑感情和意志的相互影響與運作下的結果﹐所以要人用信心來回應救恩反映上帝期望和重視

    各人的知﹑情﹑意在得救事情上的參與。

    第二﹐思維﹑情感﹑意志能代表每個人的獨特本質。上帝要求每個人自己表明是否接受救恩,此舉說明上帝視各人為一個獨立的個

    體。根據因信稱義的真理﹐上帝要求的回應方法是信心。換句話說﹐在神面前﹐信心是最能代表一個人的獨特性。按照之前的分析﹐信心

    的表現其實是一個後果﹐一個牽涉思維﹑情感和意志運作而產生的結果。所以因信稱義的教導間接指出每個人的知﹑情﹑意能代表他與別

    不同的獨特本質。事實上﹐理性的思維﹑感性的情懷﹑主導人方向的意志﹐是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品格、氣質等的三個重要元素。

    第三﹐靈命操練應注重信徒的知﹑情﹑意三方面的培育。信心不僅是我們接受救恩時要有的表現﹐也是每個信徒的屬靈生命成

    長過程中不斷要學習之功課。基督徒都知道上帝要人對祂有信心﹐但往往卻找不到修煉信心這門深奧功夫的要訣。其實明白鍛煉信心

    的竅門﹐在於了解令人生發信心的原因。既然人的思想﹑感受﹑意志是背後影響信心的要素﹐我們豈不是應該從這三方面入手﹐陶冶

    對上帝的信心嗎?追求認識上帝﹐對聖經真理從不同層面作客觀﹑深入的研究與反思﹐有助思維的發展﹐能辨別是非﹔在喜﹑怒﹑哀﹑

    樂的人生經歷中﹐學習體會和感受上帝的恩情和公義﹐可以培養與基督相近的性情和與神感通的情懷﹔過有紀律的生活﹐培養一些良

    好﹑長期性的嗜好﹐並經常保持進行一些能訓練耐性與體力的運動﹐都能夠建立一份面對逆境時不容易動搖的意志。若能朝著這三大

    方向來操練屬靈生命的話﹐自然便能孕育出一顆堅固的信心。

    因行為得救的教導對信徒生命的正面影響因行為得救的教導能帶給信徒的正面影響﹐是因信稱義的觀念不能做到的。其中一樣是提供一個具體﹑客觀的基礎來衡量信徒

    的信心。信心是抽象的﹐是不容易測量的。若沒有一些實際的指標﹐就連信徒也無法知道自己對上帝的信心有多真實。由於聖經的救

    贖觀﹐除了有因信稱義的真理﹐也同時有因行為得救的教導﹐所以能提醒信徒需要將那內在的信心化成為外在﹑可被觀察的表現。一

    個在罪中﹐與神隔絕的人﹐他的行為表現往往不能達到上帝公義的標準。但若要獲得救贖﹐則必須按照上帝的要求來生活﹐然而一個

    人的行為卻又不是容易改變的﹐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沒有精衛填海的精神﹐破釜沉舟的決心﹐是無法做到的。故此當

    一個人能在行為上有所表現的話﹐他對上帝的信心便是無庸置疑的。比方說﹐一位男孩子追求他心愛的少女時﹐為要得到芳心﹐便願

    意改變自己一切的惡習﹐來討好對方﹔這份渴望要博取情人的好感之決心﹐旁人也可清楚的在男孩的行為上看得出來。同樣道理﹐那

    些真正對上帝有信心的人﹐他的行為便成為了他的信心的明證。

    除此之外﹐因行為得救的觀念使靜態的信仰變成為動態的。由於因信稱義的真理廣為人知﹐所以很多基督徒甚至教外的人士﹐

    都很容易便把基督教視為一個以「信」為本的宗教。「信」不但是比較抽象﹐更是一個靜態的概念。一個人默默坐在一角﹐口中不發

    一言﹐只要其腦袋裡有信任上帝的思想﹐他也算是「信」。然而耶穌在世時﹐不但叫人「信」他﹐亦常常呼召人來「跟隨」他。主呼

    召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去「跟隨」他便是一個熟悉的例子(太四 18-22)。「跟隨」是一個身體力行﹑充滿動感的行動﹐而「相

    信」則是一個靜態的思維運作觀念。很可惜﹐今天的信徒多用「信耶穌」而不是「跟隨耶穌」來談論與主的關係。聖經中有關因行為

    得救的教導﹐正是要防止我們的信仰慢慢變成為一種不能改變生命﹑沒有行動的思想。

    最後﹐因行為得救的觀念提醒信徒救恩的現在性和全人性。許多人誤以為救恩是關於人死後﹐將來靈魂去向的事。這種想法在

    非信徒﹐甚至基督徒中間也是很普遍的。救恩其實不是單涉及將來﹐更不僅僅拯救人的靈魂。聖經強調人的行為表現直接影響他是否

    能得著救恩﹐故此人必須先按照上帝的標準來在生活上作出改變﹐才能獲得救贖。這一點表明救恩與現在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且

    一個人的外表行為又是跟他的身﹑心﹑靈狀態不可分割的﹐所以救恩所救贖的絕不僅是一個人的靈魂,乃是他整全的人啊 !

    總結聖經的救贖觀包括有較為人所熟悉的因信稱義道理﹐亦有較多人所疏忽的因行為得救的教導。要應付這兩極性真理所產生的張

    力﹐實非易事﹐故此有不少信徒走了極端﹐單側重其中的一方。不過這關乎信心與行為的兩面教導﹐卻能為我們帶來不同的提醒和益

    處。事物的長處往往也為它帶來某些缺點﹐而其短處亦常常 蘊藏著一些被人忽略的優點。正因這種存在於萬事萬物中的吊

    詭現象﹐因信稱義和因行為得救這兩個表面看來是互相衝突 的真理﹐也同時出現在聖經的救贖觀裡。然而二者相配﹑互補

    長短﹐可使我們得著完全的真理﹐能夠在當中健全成長。劉永明博士為本學院的聖經系主任與研究及出版主任

    6.6. 因信稱義還是因行為得救因信稱義還是因行為得救? (下)? (下)小小分享

    香港人近年一直推行終生學習,不少香港人工作之餘都有不同的進修計劃,政府亦鼓勵退休人士也利

    用時間來「增值」。例如一些觀光景點會聘請一批退

    休人士在受訓練後當義工。

    今日當牧者越來越不容易,能單以祈禱及傳道為

    念的牧者相信不多。除了聖經真理沒有變,今日教會

    在組織、牧養、敬拜、佈道、甚至在禮堂的佈置上比以

    前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例如,現今的詩歌敬拜方式與三十

    年前的已非常不同;很多教會利用投影機,將歌詞及聖經

    都投射在螢幕上,堂內的聖經一般都不用翻。有人認為今

    天的基督徒都不愛翻聖經,而是利用電腦及電子手機來讀

    聖經。一些年青弟兄姊妹更將整本中英文聖經匯入手提電

    話內,一些手電更有尋找經文的功能。所以在會眾讀經

    時,一些人可能拿著手電來看,牧者就不要亂下定論說他

    們不專心,因為他們可能在「翻」聖經呢!牧者也要有保

    持終身學習的心來與時並進,才能明白弟兄姊妹的境況及

    配合他們的需要。

    一般神學院有固定的課程,同學需要在固定的時間,

    在指定的地點上課,才能吸收聖經的知識。因為教會牧者

    經常要出席或負責婚禮、喪禮、各式各樣的會議、學校的

    校董會、探訪等,也有自己家人的需要,都不可能在指定

    時間、指定地點上課的;在福音機構任職的牧者更不可能

    在上班時間來進修。但「紐神」卻多年前已展開另一條學

    習大路,透過網絡及其他方式來教學,讓同學不需在指定

    地點和指定時間上課。對於經常「不務正業」的牧者,在

    學習上實在是個好消息。小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都是在

    晚上十一時後才有時間做功課。

    「紐神」的神學教育事工,現更升

    格為「漢語網絡神學院」,小弟覺得這名

    字更「正」(用廣東話來讀這個字更

    好),更突出神學院的強項。相信日後會

    幫助更多有心進修的牧者。祝願學院的事

    工蒸蒸日上!

    實踐比單有知識更重要:

    修讀神學學位課程的親身體會在七年的在職修讀神學的生涯中,我學懂了神學治學

    法、研究歷史的基本入門、

    講道法、基本的輔導法及釋

    經法……,無可否認,這些知識

    和技巧對於一位要裝備自己成為上帝的

    僕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它們能使

    我更有力量和信心在福音的前線上服事有需要的人。不

    過,我相信神也看重祂的工人生命的質素——知行合

    一,因為祂在過去的七年裏,已在這方面給我好幾次的

    考驗,以此操練我朝向以上的要求來學習。

    2004 年,當我正在趕著完成《舊約概論》的功課和

    考試時,教會有一位姊妹因遇到沈重的打擊,需要我的

    輔導,但假如伸出援手,我一定不能如期交功課。

    2006 年,在修讀《醫院探訪與牧養事工》期間,一

    位遠房親戚(表嫂)患上末期胃癌,我要面對是否抽時間

    長期探望她和她的家庭之掙扎。同年第四季,更重大的

    抉擇擺在我眼前,那就是我是否願意接受現時的工作崗

    位(《末世牧聲》月刊執行編輯),若我一旦接受,所

    付上的代價就是未能按自己的計劃,於 2008 年完成學業

    (我是一個看重按計劃行事,以「目標為本」的人)。

    坦白說,遇到以上的事情,我當然有猶豫不決的時

    刻,感恩的是聖靈不斷地提醒:「美田,你唸神學豈不

    是要裝備自己為主作工,為人服務嗎?假如你滿腦子是

    神學知識,也能掌握專業的技巧,卻對他人迫切的需要

    視而不見,你是否愛自己的學業成就,過於愛上帝及有

    需要的人呢?你細心想想:神要的僕人是知行合一,還

    是知而不行呢?」最後,我順服聖靈的提示,靠主的力

    量、幫助與恩典,先為別人的需要付上時間,即使這會

    對我的學業造成不便。不過,神的應許對於順服祂的人

    從來沒有落空:「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

    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 33)結果,《舊約概論》

    及《醫院探訪與牧養事工》我獲取 A 等成績,2006 年第

    四季修讀的《心理學概論》,也是得到 A 等成績。什麼

    是聰明人?聖經說聰明的人是知行合一的(太 7 : 21-

    26)。

    劉劉劉

    永永永

    明明明

    學士課程

    神學文憑 (D ip.C.S.):30 學分

    神學士 (B.Th.):132 學分

    碩士課程

    基督教研究文憑 (D ip.C.S.):30 學分

    神學研究碩士 (M .T.S.):66學分

    道學碩士 (M .D iv.):99 學分

    入學申請截止日期

    11 月 15 日(1 月入學)

    2 月 15 日 (4 月入學)

    5 月 15 日(7 月入學)

    8 月 15 日(10 月入學)

    請瀏覽本學院網頁

    www.nytec-cost.org

    並下載最新神學課程簡介

    漢神漢神漢神課程課程課程

    20201100 年第年第 11 季(季(11 至至 33 月)粵語及國語課程現正接受報名月)粵語及國語課程現正接受報名

    神學治學法 0000 (分粵語多媒體及國語兩班)講師:鄒永恆博士 B.A., M.Div., Ph.D.

    聖經解釋入門:上文下理釋經法 1001 (粵語)講師:劉永明博士 B.A.Sc., M.C.S., Th.M., Th.D.

    詩歌智慧書 1230 (粵語)講師:丘恩處博士 B.A., B.Th., S.T.M., Th.D.

    神學研究導引 2000 (粵語)講師:林子淳博士 B.Eng., Dip.C.S., M.B.S., M.Div., Ph.D.

    上帝、創造與末世 2110 (粵語)講師:陳家富博士 B.A., M.Ph., Ph.D.

    護教學 2165 (粵語)講師:葉偉海先生 M.Div., Th.M., Th.D. (Cand.)

    中國教會史 2240 (粵語)講師:梁壽華牧師 M.Div., Th.M.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3001 (粵語)講師:鄒永恆博士 B.A., M.Div., Ph.D.

    筆者為香港救世軍牧師並在去年修畢本院神學學士課程

    筆者現為本院神學學士學員

    馬楊武

    張美田

    歡迎瀏覽作者的個人網站 http://divinehumanlogos.org

  • 崇拜禮儀與信仰更新

    筆者在今年十月廿五日被邀於香港以《崇拜禮儀與信仰更新》為題作公開講演;因筆者乃實踐神學的講師,故亦

    以此角度抒發己見。

    今天信徒對教會崇拜禮儀的歷史、變遷、意義及其與生

    命信仰的關係,大多沒有深入認識,即使是著重禮儀的宗派

    的信徒亦然。因此筆者嘗試以聖經一位充斥在禮儀生活中

    的人物的生命改變,闡述今天崇拜中各項禮儀與信徒的關

    係。這位人物就是稅吏撒該。

    在路加福音十九章描述出這位稅吏撒該生命中發生鉅

    大改變時,卻未見是因耶穌曾有隻字片語的福音信息所致,

    實在是令人費解的景況。然而當我們套入撒該生活中所經

    歷之見聞,以及他處身於禮儀生活的成長環境而作出推斷

    時,就不難解除疑竇。

    原來,耶穌有多次隔空與撒該對話及將福音信息逐點

    展現的事例,並同時將禮儀崇拜與信仰更新結合地演譯出

    來。

    第一個場景是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中,耶穌以失羊的比

    喻向稅吏和罪人講解福音信息。耶穌這些生活傳聞,特別是

    關乎稅吏生活的事,定然在坊間口傳進入撒該的耳朵,並在

    他心坎中留下烙印:稅吏就是罪人,罪人若悔改,生命便有

    所不同。對一位每逢逾越節便重演以色列人得救的歷史的

    撒該而言,這種罪人悔改得救的意識是新鮮而令心情激盪

    的。對於我們今天信徒在崇拜禮儀中一同誦讀認罪文時,也

    應有這樣的心情。畢竟,今天的崇拜禮儀亦是重演耶穌的救

    恩歷程。

    第二個場景是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記載,法利賽人和

    稅吏禱告的比喻,耶穌是針對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和藐視

    別人的人而設的。對撒該而言,他一方面如比喻中的法利賽

    人一樣自持以稅吏的身分作出勒索和不義的事,是一種「天

    公地義」的行為,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諸地滅」。但另一

    方面,他又如比喻中的稅吏一樣,確實了解到自己是一個罪

    人,需要神開恩可憐;因此耶穌所講的話又再一次進到撒

    該的耳中。這種要求開恩可憐自己的舉動,亦同時成為今天

    崇拜禮儀中的其中一項,就是誦讀了認罪文後再加上赦罪

    文。更因上述比喻中一個似乎應該懂得禱告的法利賽人卻

    作出如斯不合理的禱告,因此路加福音十一章中門徒向耶

    穌請求教導其禱告的經文,也成為今天我們崇拜中不可

    或缺的一項。

    第三個場景也記載在路加福音十八章,指出有錢的官

    想要承受永生的心態並非渴求與主永遠同活,乃是希望將

    自己所擁有的永遠活著去管持;因此有錢財的人進上帝的

    國是難的。撒該從這個傳聞中再一次聽到耶穌的教導,並發

    現求神開恩可憐自己是要有配套行動的;就是要分財予窮

    人,要積財在天,要撇下一切來跟從主耶穌。這些配套行動

    與其心態的契合是要一致的,是要真心的。因此在某些宗派

    的崇拜禮儀中所唱誦的奉獻文,其內容竟是使用大衛犯罪

    後的詩篇五十一篇的內容,指出今天信徒的奉獻也是要有

    聖潔的心和正直的靈才合乎奉獻的真義。

    第四個場景亦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讓我們將這位在

    耶利哥城外被耶穌治好眼睛的瞎子與那位住在城中的撒該

    串連起來。因為瞎子被治得開眼的消息,一定很快傳到撒該

    耳中。耶穌的信息一次又一次隔空傳達撒該,使他的心早被

    準備妥,今次再得聞瞎子開眼的神蹟,更確認耶穌是救主的

    心念。因此當耶穌進了耶利哥而向樹上的他呼喚時,撒該生

    命的改變,信仰的更新行動便如江濤湧溢而出,這就不為奇

    了。原來,當人看到耶穌救世的行動,就會被感動。同樣,

    當崇拜中舉行聖餐後(即展現耶穌救世大功的行動),有些

    禮儀教會的儀文中便以唱出《西面誦》作回應,儼如路加福

    音第二章中所述,昔日西面得見嬰孩耶穌時便歡誦「主啊!

    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

    看見你的救恩」一樣。眼睛得見,得見救恩,救恩臨到的三

    步曲,成為撒該生命的歷程,也是在崇

    拜禮儀中重演耶穌救恩的做法。

    原來,撒該在禮儀規範生活而得

    信仰更新的經歷,值得我眾信徒在每

    週主日崇拜的禮儀中,亦可以此角度

    來審視我們的心境;或者讓我們每主

    日都有更新的機會。

    教授動態教授動態教授動態

    丘放河院長11月8日在香港主持

    十七週年感恩慶典餐會及與香港基

    督教閩南真理堂共同按立呂大川長

    老為牧師

    11月10至22日與美、加、台、港各

    地的牧者信徒進行紐神友好及漢

    神師生中國之旅

    11月25日公幹完畢返回紐約

    11月29日於紐約賓遜赫華人基督教會證道

    11月30日至12月4日於美加華福策

    略大會中擔任籌備委員會副主席

    12月6日於多倫多主持十七週年感

    恩異象分享暨籌募優質教學團隊

    基金晚宴

    12月9日於紐約主持金色年華事工委員會

    12月13及27日於紐約華人福音會證道

    12月20日於紐約皇后區華人宣道會證道

    鄒永恆博士11月1日、29日及12月6日、20日於烈

    治文山循理會粵語早堂及英語午堂

    崇拜證道

    11月8日參與紐神十七周年香港區

    感恩聚會暨按牧典禮

    11月10至22日與美加台港各地的牧者信

    徒進行紐神友好及漢神師生中國之旅

    12月6日參與紐神十七週年多倫多

    區感恩及異象分享晚宴

    12月13日於多倫多頌主播道會早、

    午堂主日崇拜證道

    劉永明博士11月15日及12月6日於麥城華人基督教

    會粵語早堂及國語午堂主日崇拜證道

    11月22日於多倫多頌主播道會粵語

    早、午堂主日崇拜證道

    12月6日參與紐神十七週年多倫多

    區感恩及異象分享晚宴

    12月13日於密西沙加華人福音堂粵

    語主日崇拜證道

    丘恩處博士11 至 12 月以普通話教授《舊約概論》,

    並於香港協同神學院教授《舊約神學》

    11 月 8 日及 12 月 13 日、25 日於九龍

    真道堂主日證道

    11 月 15 日及 12 月 20 日於香港康山基

    督教會主日證道

    11 月 22 日及 12 月 27 日於九龍以琳堂主日證道

    11 月 22 日晚上在深圳寶安堂作專題演講

    禱告室禱告室禱告室

    請為以下事項代禱與感恩:

    1.請繼續為本院已然啟動的

    「優質教學團隊基金」籌募工作禱告,

    讓本院聚焦更多優質講師來講學 。

    2.為本院明年所推動的課程禱告,記念

    講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業。

    3.為今年十月已經開始推動的普通話作

    為教學語言的課程禱告,使師生都能

    在其中適應。

    4.本院學員趙志強的母親最近離世,求神親自安慰趙同學並帶領他走過傷痛

    的日子。

    紐約總辦公室: 132-03 Sanford Avenue, #1A, Flushing, NY 11355 USATel: 718-460-6150 Fax: 718-460-8235

    香港區辦事處: Flat A-B, 10/F, No.2 Austin Avenue, Tsim Sha Tsui, Kowloon, Hong Kong, ChinaTel: (852) 2304-8187 Fax: (852) 2685-1020

    多倫多區辦事處: 220 Royal Crest Court, Unit 9, Markham, ON. L3R 9Y2 CanadaTel: 905-479-5447 Fax: 905-479-7895

    網頁: www.nytec-cost.org [email protected]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

    漢語網絡神學院Chinese Online School of Theology

    亞洲神學協會

    副會員

    基督教持續神學教育

    院校協會會員

    榮獲由基督教持續神學教育院校協會

    及今日基督教國際機構所頒發的

    2006 年最佳碩士課程獎

    200920092009年七至八月年七至八月年七至八月收支簡報收支簡報收支簡報

    總收入 US$25,452.37

    總支出 US$95,656.64

    結欠 US$70,204.27

    累積

    借貸結欠US$626,824.42

    以支票奉獻:抬頭可按不同地區寫上以下其中一個名稱:

    美國: NYTEC

    香港: 紐約神學教育(香港)中心有限公司

    加拿大: NYTEC

    請支持我們,

    支持訓練

    神國工人

    的事工!

    奉獻表格

    姓名(中/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別:____

    電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奉獻金額:_______________

    信用卡: Visa Master 信用卡上的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卡號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卡有效期至:____月____年

    簽名:________________

    每季教務報告每季教務報告每季教務報告 鄒永恆博士

    第四季(10 至 12 月)有

    五科面授科目,共 36 人報

    讀,而多媒體科目則有四

    科,共 31 人修習。

    在教學同工方面,丘恩處博士已成

    為「漢神」的全時間聖經、神學及歷

    史系專任教授。丘博士曾為香港協同

    神學院教授、教務長和院長,亦是紐

    約神學教育中心前董事會主席兼總

    監。現任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中

    文聖經註釋》舊約編輯,《路德文

    集》的編譯及香港協同神學院榮譽教

    授等職。編著書籍三十餘冊。

    截至八月底尚欠同工薪酬: US$32,204.21

    特別消息由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主

    辦的第四屆「金書獎」頒獎典禮

    已於九月三十日假帝京酒店舉

    行。這兩年一屆的頒獎典禮之

    目的乃是藉獎勵來表彰傑出

    作品。大會共頒發了十二個獎

    項,而本院專任講師梁壽華牧師的《革命先驅》榮獲本屆「最

    佳作者(非神學及研經類)」金書獎,並且本院學術諮議顧

    問林榮洪博士的《基督教神學發展史(三):改革運動前

    後》亦榮獲本屆「最佳作品(神學及研經類)」金書獎。